神圣罗马帝国 第385章

作者:新海月1

  参谋们的脑洞确实很厉害,一会儿功夫,就分析出了十几种可能,弗朗茨直接迷糊了。

  没办法,弗朗茨只是一个普通人,要他搞清楚军事大家们的战略部署,实在是太为难人了。

  但倒是一起来的腓特烈,正兴致勃勃的和参谋们进行讨论。或许儿子有成为军事家的天赋,弗朗茨暗自想到。

  当然,也只能想想作罢,作为奥地利皇储,腓特烈是没有机会成为军事家的。

  现在已经不是中世纪了,皇帝领兵上战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作为皇储,就算是上战场也只是镀金,根本就没有他表现的机会。

  坦率的说,弗朗茨认为听参谋们讨论,比看报纸有意思多了,真的就和小说一样精彩。

  一个个都说得头头是道,能不能行那要尝试过后才知道,反正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了解的越多,弗朗茨越觉得运气很重要,不再迷信所谓的名将光环。就像云台二十八将加起来,也比不上陨石天降厉害。

  ……

  普俄战争还在僵持中,南美战场先出现了转折。自从英国海军下场拉偏架后,秘鲁和玻利维亚就开始悲剧了。

  海上通道没了,物资只能从邻国转运。本来这也没什么的,战争财谁都喜欢,可惜大家的关系不好啊!

  南美各国从建立开始,就矛盾重重。如果不是法奥两国出面协调,警告野心家们安分一点儿,估计这些国家这个时候都落井下石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截止到三天前,英国人一共扣押了两百余艘前往秘鲁和玻利维亚的船,其中四十五艘是注册在我国的。

  为了打破英国人的封锁,外交部建议和这些船舶所在国联合,一起向英国人施压。”

  该来的还是会来,仅凭智利的实力想要一挑二还是有难度的。

  如果不切断玻利维亚和秘鲁的海上运输通道,源源不断的物资涌入,两国能够武装起来的军队可要比智利多得多。

  在质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军队数量将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前期的战斗中,智利实际上已经处于了下风。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不光要责令英国人开放航道,还要让他们赔偿损失,不答应就鼓动各国一起闹。

  如果条件成熟的话,就拉着法国人做出对英国人贸易制裁的架势,多拉一些国家壮声势,好好恶心一下英国人。”

  没错就是恶心英国人,想要贸易制裁英国人,那根本就不可能。

  这年头约翰牛还是国际进出口贸易的老大,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近一半,拿什么去制裁?

  制裁不可能,可是给他们添堵还是可以的。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奥地利都受不了,弗朗茨不认为高傲的法国人能忍下来。

  海上打不赢英国人,打嘴仗总是可以的。把舆论鼓动起来,不怕英国人不就范。总不能为了智利,就把所有国家都给得罪了。

  ……

  事实上,不等维也纳政府采取行动,被扣押船舶的资本家们就先行动了起来。

  这次欧洲大陆媒体立场出奇的统一,大家都在痛骂英国人的无耻行为,指责英国政府破坏了自由贸易的正常进行。

  不光是大陆的报纸在骂,英国本土的报纸也在骂政府。在野党已经组织民众游行示威,谴责伦敦政府擅自干预南美战争。

  资本家们用实际行动阐述了什么是资本无国界,只有利益恒久远。

  唐宁街首相观邸外,这个时候外面已经围满了抗议民众,大家高举着自由贸易的旗帜,要求伦敦政府放开封锁。

  懵逼的本杰明首相,猛的一拍桌子:“约翰爵士,现在我需要一个解释,一个能够给民众们交代的解释。”

  海军大臣约翰·瓦西尔满脸愁容:“首相阁下,我们和智利人达成了协议,由他们出资收购这些船舶上的物资。

  前面进行的非常顺利,智利政府和资本家们达成了协议,在一年之内不再运输物资进入秘鲁和玻利维亚。

  可是这些人在拿到补偿后,马上又组织物资运了过来,资本家们违了约,智利政府自然不同意继续出资购买,船舶就被扣押了下来。”

  听了这个解释,本杰明首相只想骂人。指望资本家们遵守约定,这不是在扯淡么?

  随便换一个马甲,前面的合同就作废了。法律上根本就追究不了他们的违约责任,这些人明显是想要趁火打劫。

  本杰明也有些头疼,放这些船舶过去肯定不行,要是智利输了战争,硝石贸易的主导权就要落入法奥手中了。

  让智利政府继续买下这些物资同样不行,以资本家们的屎尿性,只要获得了爆利,要不了多久还会组织规模更大的船队过来。

  总不能让智利政府一直买买买吧,就算是硝石贸易赚钱,智利也没有这么富裕啊!

  本杰明揉了揉额头道:“先派人向外面的民众解释,扣押船舶的是智利政府,我们只是在南美进行军事演习。

  不管怎么说,先想办法让外面的民众离开。这么闹下去,影响实在是太坏了。”

  外交大臣爱德华:“不光是外面的抗议民众需要疏散,我们面临的国际压力也很大,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到了包括法奥在内的二十二个国家外交抗议书。

  单独一个国家无所谓,要是他们串联了起来,事情就难办了。

  尤其法奥两国,普俄战争牵制住了他们的精力,但更多还是在军事上,两国外交部还是很闲的。”

  玻利维亚和秘鲁都是小国,平常时期和他们进行贸易的国家都不一定有二十二个,现在冒了出来这么多抗议书,背后肯定有问题。

  爱德华没有说出来,那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个盖子还是不揭开的好。

  除了法奥两国可能幕后操纵外,更大的可能还是资本家们的手笔。外面的示威人群就是证明,绝对国内航运公司在背后策划的。

  这个年代没有互联网,各国之间的交流很不方便,船舶的国籍非常难查。

  为了方便,很多船舶都同时在多个国家注册,根据实际需要决定用那个国籍。

  为了壮大声势,逼迫伦敦政府让步,不要阻挡大家发战争财,当然是牵扯进来的国家越多越好。

  小国也是需要刷存在感的,现在恰好是一个好机会,注册在本国的船舶被无端扣押了,他们来抗议没毛病。

  参与的国家这么多,就算是英国人想秋后算账,法奥两国也会站出来扛着,要不然下一次就号召不起来人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发现

  伦敦政府推卸责任,智利政府就头疼了。没有英国人撑腰,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扣押二十多个国家的船舶。

  拉莫内达宫,智利外交部长多明戈:“总统阁下,这是各国外交抗议书,在法奥鼓动下各国已经组建了公使团,你看?”

  躲不过去了,阿尼瓦尔总统摆摆手:“你先应付着,探探他们的底,再决定该怎么做。”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大家都秉承着欺软怕硬的原则,进行国际外交。

  扣押船舶,没收货物的是英国海军,大家只是向伦敦政府抗议。迫于内外压力,英国人把锅往智利政府头上一推,情况立即发生了变化。

  抗议?

  不,这太文明了。看来势汹汹的公使团就知道,如果智利政府不出血,这次事情没完。

  得罪不起英国人,得罪智利大家还是不怂的,现在都不需要法奥牵头,大家就主动上了。

  阿尼瓦尔总统已经慌神了,英国人的立场很明显,如果智利政府顶不住压力,他们就解除封锁,放这些船舶过去。

  这是智利政府万万不能接受的。一旦玻利维亚和秘鲁获得了外界援助,智利想要赢得战争就遥遥无期了。

  看到阿尼瓦尔总统没有了章程,外交部长多明戈提议道:“总统阁下,不能消极应对。我们也必须拿出一个方案,让各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现在抗议的国家看似很多,实际上主要还是法奥两国。别的国家牵扯利益不大,大都只是为了刷一波存在感,赔礼道歉应该可以应付过去。

  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分化公使团。要做到这一点,仅凭我们的力量不够,还需要英国人配合。”

  阿尼瓦尔总统摇了摇头:“分化瓦解看似不错,实际上根本就没用。

  法奥两国是支持玻利维亚和秘鲁的,我们拿不出足够的利益去收买他们。其他国家的立场无关紧要,得罪也就得罪了。

  麻烦的是迫于内外压力,伦敦政府的立场已经动摇了。你应该清楚,扣押的船舶中也包括英国航运公司的船只。

  这些人都是利益争斗中的失败者,他们想要通过同秘鲁、玻利维亚的贸易,弥补损失。”

  智利把采购订单、航运业务都交给了英国航运公司,看似通过这种方法弥补了他们丧失秘鲁、玻利维亚市场的损失,实际上拿到好处的只是少数人。

  更多的资本家因为关系不到位,没有从中获得好处,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利益受损,这些人自然不甘心。

  这难不倒资本家,无法从智利获得好处,那就继续和秘鲁、玻利维亚做生意。自由贸易嘛,当然要自由了。

  遥想当年近东战争,英国商人还向俄国走私;埃塞俄比亚战争中,英国商人还向抵抗军走私军火,现在这真不算啥。

  如果仔细调查的话,就会发现某些人一面从智利拿好处,一面又在和秘鲁、玻利维亚做生意。

  船舶被扣押、没收货物后,这就是断了大家的财路。对资本家来说,明显是两边通吃,才能利益最大化。

  英国国内的动荡,本质上就是资本家们想要获得更大利益,才鼓动民众闹事的。

  和自家利益相比,政府的战略又算啥?最好让南美战争一直持续下去,大家才能一直发战争财。

  阿尼瓦尔总统也是律师出身,非常清楚资本家们的胃口。伦敦政府如果压制不住国内的资本,那么所谓的封锁很快就会名存实亡。

  外交部长多明戈反对道:“总统阁下,我们要相信伦敦政府。现在全面封锁,大家都无法走这条航线,各国还能够忍受。

  如果皇家海军放水,只允许本国船舶通航,你觉得各国还能忍么?

  恐怕到时候,他们会认为这是英国人想要垄断南美贸易的阴谋。

  真到了那一步,大家利益严重受损,谁知道法奥会不会牵头建立反英同盟?”

  不是“会不会”,而是一定会。利益动人心,只要利益到位了,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阿尼瓦尔总统:“你打算怎么做?我们手中的筹码可不多,很难收买这么多国家。”

  外交部长多明戈:“这就要看英国人的投入力度,如果伦敦政府的支持力度够大,法奥两国又被欧洲局势拖住了,其他国家的外交压力根本就不算什么。

  我们只要拿出部分利益收买法奥两国就行了,比如说:每年低价卖给他们一批硝石,或者是向他们开放国内市场。

  不求他们支持我们,只要稳住法奥两国,等战争结束后,再谈这些问题就好办的多了。

  别的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来,比如说: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南美国家,能够给敌人提供援助的就先拉拢。

  不需要付出多少实际利益,直接开空头支票就行了。利用他们的野心,用秘鲁、玻利维亚的利益稳住他们,战后要不要兑现根据实际情况来。

  其他没有能力影响这场战争的国家,重要性本身就不高,可以先应拖着。”

  丛林法则,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实再一次证明,正义公理都需要大炮保护。

  阿尼瓦尔点了点头:“嗯,按你的计划办吧!我现在就去找英国公使,公使团就交给你们外交部搞定。”

  ……

  在智利人采取行动的同时,普俄战场又发生了变化。在普军分兵后,卡缅的俄军忍不住诱惑出兵反击。

  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试探性的反击居然一举击溃了普军,取得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看到战报过后,弗朗茨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什么时候俄国人这么猛了,这完全是在开挂啊!

  不光是弗朗茨惊呆了,就连俄国人自己都惊呆了,完全想不到普军为什么一下子变得不堪一击。

  要知道,即便是分兵后,卡缅地区的普军还是两万兵力。正常情况下,有这么多部队原地固守,俄军是万万不可能在短期内获胜的。

  战争已经结束两天了,奥利维尔·索恩菲尔德中将现在还是晕乎乎的,不知道这个馅儿饼怎么砸在了自己头上。

  奥利维尔·索恩菲尔德中将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选择了见好就收,没有继续扩大战果。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奥利维尔·索恩菲尔德:“进来!”

  一名青年军官神情紧张的汇报道:“将军,情况有些不对劲。我们审问普军俘虏,发现这些士兵都是在一周前调来的,大部分士兵服役时间都不足一个月。

  看守俘虏的丹尼尔中校,在巡视战俘营的时候发现,我们抓到的战服大都是老的老、小的小,青壮比例不足五分之一,并且还多是波兰人。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击溃这支敌军,并不是之前和我们交手的敌军。应该是敌人用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炮灰,敌人的主力早就已经转移了。”

  奥利维尔·索恩菲尔德中将脸色大变,急忙打开了地图,研究普军的动向。

  “不好,敌人的目标是布列斯特。三天前离开的普军不是一个步兵师,而是两个师,他们的目标不是平斯克,绕路只是为了迷惑我们的注意力。

  立即给总指挥部发电,说明我们遇到的情况。同时通报布列斯特的守军,让他们提高警惕。”

  青年军官提醒道:“将军,如果直接上报的话,我们的军功就大打折扣了。要不先修饰一下,或者是等消息通报全军后再上报。”

  好不容易打了一次胜仗,大家都可以加官晋爵,要是一下子折腾没了,估计谁都会有怨气。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奥利维尔·索恩菲尔德摇了摇头:“这个消息关系重大,必须要立即上报,你们可以艺术加工一下。

  就说我们审问俘虏,发现敌人隐藏了兵力,三天前离开的普军是两个师,目标可能是布列斯特。

  秘密处决掉一部分俘虏,直接记入歼灭残敌的数据上。把青壮战俘集中起来,让战地记者拍几张照片传回去,谁敢说我们的战功有问题?

  击溃一支二线的普军,这个战功已经足够了,再大的话国内也不会相信。

  相关资料你们看着编吧,反正胜利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只要看的过去,政府是不会深究的。”

  大局必须要重视,战功也不能丢。那就只能牺牲战俘了,毕竟这次的俘虏中老弱比例有点儿高,不处理掉一部分,很容易被人发现问题的。

第二百三十五章 诱饵

  上帝没有眷顾俄国人,时间站在了敌人一边。当俄军将消息汇报到圣彼得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负责起草电文军官,是官场老油条,前面部分都在介绍战果,重点强调卡缅守军的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等等,汇报消息放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