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47章

作者:新海月1

  原时空老牌帝国坐拥丰富资源,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掉队,就是输在了基础人才数量上。

  等他们反应了过来,时间上已经晚了。竞争对手不可能原地踏步,给你几十年时间培养人才。

  普鲁士王国一直保持着军费上的高投入,国内经济没有崩盘,除了柏林政府政治手腕够强外,人口素质上的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理论上,完成义务教育的人,都有成为一名普通技术工人的潜力。如果努力一下,成为一名工程师也不是不可能。

  大部分低端工程师都是技术工人成长起来的,而基础的文化知识,又是其中的必要条件。

  如果有人进行统计的话,就会发现普鲁士王国人口虽然远远低于英法,但是在基础工程师数量上,比起英法两国也不遑多让。

  如果只是开发普鲁士王国,人才肯定是够用的,威廉一世也不会这么重视移民工作,关键是还有波兰王国需要开发。

  沙皇政府时代,波兰地区实施的是农奴制,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普通人都是纯粹的文盲。

  波兰独立后,虽然比废除了奴隶制,也下力气发展过教育事业,然而结果并不乐观。

  理想主义政府制定政策,从来都只看表面,怎么好就怎么来,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

  波兰政府忽视了师资力量不足和财政匮乏的事实,盲目的跟风义务教育,甚至做得比普奥都要更进一步。

  想法都是好的,现实却不允许,最后计划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除了建了几所为权贵子弟服务面子工程学校外,对国家的实际意义等于零。

  现在普波联邦建立,开发波兰的任务也落到了柏林政府头上,对人才的需求量自然就大大增了。

  威廉一世:“不管想什么办法,我们都必须要尽可能的多移民。国内的工业发展需要人才,波兰地区的同化工作也需要移民。

  以东布罗夫斯基为首的前波兰革命党人最近很不安分,他们一直抗拒民族融合工作,政府接下来的工作任务非常重。”

  对普鲁士王国来说,波兰的体量还是太大了,一口气根本就吞不下去。为了稳定波兰局势,柏林政府不得不和波兰地方实力派妥协。

  不过妥协也是分对象的,以东布罗夫斯基为首的前波兰政府,就是普波合并的利益最大受损者,双方完全没有妥协的可能。

  初来乍到,为了维持地方稳定,即便是知道波兰前政府在暗地里搞小动作,威廉一世也没有办法对他们怎么样。

  明面上不能动,但是规则范围内穿小鞋还是少不了的。

  毛奇劝说道:“陛下,请放心。接下来政府的工作重心,还是会放在移民安置上。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波兰政府的腐败问题,联邦政府刚刚建立,为了维持地方稳定,我们不方便下狠手。

  等局势稳定了起来,政府会进行一次公职人员考核,踢出渎职、贪腐人员,肃清波兰地区的吏治。”

  秋后算账必须有,但不能是现在。波兰前政府虽然被赶下了台,但革命党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尤其是波兰政府后期组建的军队,都是革命党培植起来的亲信。这些部队战斗力虽然不咋地。可人数还有好几万。真要是逼急了,来个鱼死网破就不好了。

  本来普鲁士吞并波兰王国,就有些牵强,如果再爆发一次内战。那对国内的民心士气伤害太大了。

  柏林政府采用的办法就是温水煮青蛙,这次俄波战争中波兰军队大败,就给柏林政府提供了插手军队的机会。

  借口战争损失,威廉一世趁机裁撤波兰王国四个步兵师的番号,剩下的部队编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压缩。

  当然,在压缩编制的同时,威廉一世也在扩充军备。这不矛盾,被裁撤番号的部队都是在战场上打没了的。

  如果是打了胜仗的英雄部队,自然不可能裁撤。问题是波兰军队输了,并且输得很惨,那么裁撤番号就变得合理了。

  重建新的番号,原来部队残存的军官就注定边缘化了。作为败军之将,就算是让他们退役,也没人能够说什么。

  威廉一世没做得那么绝,这些人部分转入了预备役,部分留在了现役部队,这就要看站队了。

  波兰军队是普鲁士人一手训练出来的,亲普派自然是少不了的。在组建新部队的时候,自然优先考虑自己人。

  经过一番操作下来,革命党的武装力量已经被压缩了小半,这才是威廉一世想动革命党的底气。

  现在遭到了首相的反对,威廉一世内心非常的不爽。不过他的城府深,原时空连俾斯麦那样的权臣都能忍,自然也能够接受毛奇的耿直。

  有能力的人脾气通常都比较大,这让威廉一世很无奈。

  理性思考了片刻功夫后,威廉一世点了点头:“那就再等等吧!现在先搜集证据,未来一起算账。”

  威廉一世早就过了年少气盛的年纪,做什么事都喜欢三思而后行,觉察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后,果断的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外交大臣杰弗理·弗里德曼提醒道:“陛下,关于西亚大屠杀问题国际会议即将在耶路撒冷召开,我们需要做出选择了。

  现在的国家形势还不明朗,外交部建议继续保持中立,避免参与到英法奥三国的外交博弈中。”

  国际形势不是不明朗,完全就是一团乱麻。英法奥三国既合作又对抗,搞得欧洲各国外交官都快神经崩溃了。

  这种背景下盲目“站队”,是非常容易吃亏的。万一刚刚站了队,得罪了人,上面的老大突然就和解了怎么办?

  利益面前没有什么不能谈的,英法奥三国合作是因为利益,相互对抗同样也是因为利益。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三方都很理智,就算是发生了对抗,也没有拉大家下水,把对抗限定在规则范围内。

  ……

  维也纳,正在普鲁士人犹豫不决的时候,英法奥三国关于利益划分的谈判,也在秘密开始了。

  列强之所以是列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脸皮厚。

  看似英法奥三国在相互制衡,但这只是做给外界看的明面功夫。暗地里大家早就坐在谈判桌上,围绕着分利益归属扯皮。

  西亚问题只是一个影子,奥斯曼和波斯的冲突,站在英法奥三国的立场上,实际上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难民都死得差不多了,再谈这个问题根本就没必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是非对错”是最没有争论价值的。

  国际社会不会因为奥斯曼帝国驱逐难民进入波斯,给波斯造成了重大损失,就制裁奥斯曼。

  同样,国际社会也不会波斯政府屠杀难民,就追究他们的责任。

  除了口头谴责一下外,更多的还是英法奥三国的利益划分,这才是现在争论的焦点。

第一百七十章 迷惑不解

  进入19世纪末期后,殖民浪潮也到了尾声阶段。全世界适合作为殖民地的土地,已经瓜分殆尽,剩下的只是一些边角料和硬骨头。

  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各国间的缓冲也不复存在,国际冲突日益增多。

  尤其是对剩下土地的争夺,更是白热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布战争”,英奥两国在南非正儿八经的PK了一场过后,大家意识到战争的恐怖,才逐渐冷静了下来。

  欧洲殖民的本质是为了赚钱,而不是所谓的开疆扩土。在进行殖民争夺的同时,大家首先要考虑投入和回报的问题。

  英法奥三国都是殖民时代的大赢家,即便是殖民地最少的法兰西帝国,那也是千万平方公里起步。

  作为既得利益者,英法奥三国都吃饱了。对殖民地的追逐已经没有那么狂热,最肥沃的地区已经瓜分殆尽,剩下的边角料地区已经不值得三国对抗下去。

  英国人主动提出三国结盟,除了分化法奥同盟外,也要缓和同法奥矛盾的意思。

  打开地图就知道,英法奥三国已经占据了半个地球,只要三国内部不发生问题,这个霸权根本就无法被撼动。

  对既得利益者来说,稳定是最好的选择。大家现在都是穿鞋的,不能够像光脚时期那么玩儿命了。

  三足鼎立是最稳定的构架,在平衡打破之前,世界局势想乱都难。包括普俄矛盾,实际上也是三国故意放任出来的。

  三个国家一起瓜分世界,总比四五个国家共同瓜分世界,能够拿到手的利益更大。

  普鲁士和俄罗斯实力都不弱,如果不相互对抗,他们也拥有参与瓜分世界的实力,这是所有老牌帝国都不想看到的。

  在三国的共同意志下,普俄矛盾就解不开了。就如同原时空的法德矛盾,不分出一个胜负,就没有缓和的可能。

  ……

  维也纳宫,弗朗茨对这次三国会议也抱有很高的期待值。不要看英法奥三国互相对抗,但是在核心问题上大家立场还是一致的。

  比如说:维持欧洲稳定,打击新生帝国挑战者,巩固三国的世界霸权。

  如果要看霸权分配比例的话,英法奥三国基本上是4.2:3.0:2.8。单纯从数据上看,奥地利似乎是吃亏了,和国力完全不相符。

  不过账不能这么算,所谓的霸权实质上也就是国际话语权。奥地利加入殖民扩张时间点比英法晚得多,在海外的影响力自然比不上英法。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反正只要把实质上的利益拿到手就够了,国际影响力弗朗茨不着急。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递上了一份文件:“陛下,这是第一天谈判的草案。主要内容有两部分:

  其一、以条约形式明确各国的势力范围,减少国际冲突,后期可能还会邀请别的殖民国家参与;

  其二、联合打压潜在的竞争对手,英国人还按威胁大小进行了分档。

  处于第一梯队的有:俄罗斯帝国和美利坚合众国;

  第二梯队的有:普波联邦、美利坚联盟国、西班牙;

  第三梯队的就比较多了,有:北欧联邦、德意志联邦帝国、巴西、阿根廷……

  总得来说,除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国家外,剩下的都不足为虑。这些国家发展潜力或许有,但是在短期内看不出谁有崛起的迹象。”

  毫无疑问,这份威胁报告根本就是凑数的。现在英国人心中真正担心威胁只有法奥两国,别的国家距离他们还差的太远。

  真正想要让英法奥三国精诚协作,除非俄罗斯帝国开挂,一口吞下普波联邦,那么还有可能引发三国的恐慌,而联手出击。

  要不然的话,大家也就嘴上说说,或者是在外交上刁难一下。直接出手针对通常是不可能的,三国的关系还没有那么好,想要大家完全放下戒备合作太难了。

  弗朗茨接过了文件:“还是先谈谈势力范围划分吧!我们能够获得那些地区,又需要付出什么?

  要打压新生强国,这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我们只要不让美国一统,不让普俄分出胜负就够了。”

  不是弗朗茨不知道打压竞争对手的重要性,问题是这些国家现在实力还没有的有限,大家根本就意识不到威胁。

  英国人能够这么早提出来,已经算是战略眼光卓著了。只是这些威胁都只存在于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划分势力范围的利益却在眼前。

  政治不能想当然,谁也不能为了打击未来可能存在的敌人,就忽视眼前的利益。

  与其担心潜在的竞争对手,还不如先考虑一下眼前的竞争对手。眼光卓越、问题看得远固然不错,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奥地利依旧强大。

  如果自身实力不足,没有资格分享世界霸权,那么即便是把这些潜在竞争对手都干掉了,那就是替别人做嫁衣。

  韦森贝格回答道:“这次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整个世界。包括地中海、西亚、南洋、远东、非洲、南美等地区。

  涉及到我们利益的主要集中在地中海、非洲、南洋、南美洲,以及西亚和阿拉伯半岛等地区。”

  弗朗茨心中一惊,如果这份计划变成了现实,那么国际局势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大殖民帝国通过条约形势划分势力范围,看似没有多少作用,实际上只要达成了协议,各国间的冲突就会减少一大半。

  就算是发生了冲突,大家也可以让三大国介入调停,大大降低了战争爆发的可能。

  从这上面来看,完全不像是约翰牛的作风。英国人什么时候,这么爱好和平了?

  好吧,弗朗茨承认他对英国人有偏见,但这是无数案例堆积起来,得出来的结论。

  最近几百年,欧洲一半以上的战争都和英国人有关系,实在是和爱好和平扯不上关系。

  “知道原因么,英国人为什么突然想要减少国际冲突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再是主角

  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弗朗茨最后得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英国人撑不住了。

  这个“撑不住”不是说英国人马上要完蛋,事实上大英帝国正处于巅峰状态,还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们的世界帝国。

  只不过殖民帝国本质上就是为了赚钱,现在国际冲突事件太多,各国互相捅刀子、挖坑,大大增加了殖民地维护成本。

  投入越来越大,而获得的收益却没有同步增长,有时候还因为动乱减少。这种背景下,伦敦政府想要停止这种不必要的争斗,减少殖民成本也就不奇怪了。

  原时空也有一次殖民会议(柏林会议),不过是比利时人搞出来的,利奥波德二世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成功拿到了刚果地区。

  现在刚果地区早早落入了奥地利手中,非洲大陆都瓜分的差不多了,利奥波德二世自然不会做无用功。

  柏林会议现在是不会有了,各大殖民帝国还缺少一个深入沟通、调解矛盾的机会。

  英法奥三国虽然结盟,那也只是在核心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具体到每一块殖民地的细节上,大家还来不及讨论。

  不要看三大国在殖民地瓜分中占据优势,就以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了,实际上各大殖民帝国都不好惹。

  或许他们的军事实力比不上三国,但是暗地里捅刀子还是能够做到的,比如说:传播民族主义,支持殖民地独立运动。

  最近几年,殖民地风起云涌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有人统计就会发现,殖民地爆发起义的次数正在逐年上升。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家都不要想愉快的赚钱了。尤其是殖民地最多的英国人,他们所需要付出的统治成本也是最高。

  维也纳政府感受不明显,那是奥地利的殖民政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

  奥地利的殖民地面积虽然不小,但是土著人口却不多。人都没有几个,再乱又能乱到哪儿去?

  靠警察都能够镇压的叛乱,完全不值得一提。相比之下,英国人就悲剧了,不光是地盘最大,并且人口也是最多。

  最近几年爆发的殖民地起义,近一半都发生在英属殖民地上,伦敦政府要是不着急才有问题。

  这是英国人四处拉仇恨的结果,明面上大家不敢对他们做什么,暗地里捅一刀却没有压力。

  别的不说,光奥地利每年都会投入上百万神盾,专门用来对外输出各种主义、思想,其中大半都是针对英国人的。

  伦敦政府不是没有进行反击,问题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棋子,要不然英国人也不会为了保住奥斯曼帝国下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