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28章

作者:新海月1

  人总是要吃饭的,短短一个时间奥斯曼帝国就出现了数十万难民。要救济这么多灾民,让事先没有做好准备的苏丹政府手忙脚乱。

  其它各项物资也就罢了,奥斯曼民众要求不高,有口吃的就行了。就这个最简单的要求,都让苏丹政府感到为难。

  看着库存的粮食日渐减少,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沦陷,这意味着战争难民又要增加了。

  一天两天可以撑得住,要是战争持续一年两年,奥斯曼政府可没有那么多储备粮。

  战争大臣艾尔墨德忐忑的回答道:“陛下,敌人拥有海上优势,在战场上来去如风。不等我们的援兵抵达,他们就提前撤离了,根本就不和我们决战。”

  这个解释显然不能令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满意:“别的地区确实有些这些问题,可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可是俄军一路打下来的。不要告诉我,你们没有时间调集援兵?”

  驻守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带的奥斯曼军队数量都超过了二十万,而进攻的俄军不过十万上下,表面上奥斯曼军队拥有绝对的兵力,遗憾的是还是战败了。

  战争不能光看数量,更多的还是要看兵力投放。看似奥斯曼军队数量更多,实际上却要分兵驻守各地,和俄军交战的时候兵力反而不占优。

  艾尔墨德急忙解释道:“陛下,博斯普鲁斯海峡虽然失守,可是也重创了俄军,短期内登陆的俄军已经丧失了继续发动大战的能力。

  我们正在调集重兵,准备将他们赶下海。

  现在俄波战争爆发,沙皇政府应该不会再增兵了,这次会战表面上我们输了,可是在战略上局势正在向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个解释,忽悠一下军事能力不及格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已经够了。在潜意识里,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就想听到好消息。

  至于反攻计划能不能实现,那已经不重要了。战场上千变万化,发生点儿意外再正常不过。

  看出了问题的内政大臣穆哈迈达眉头一皱,轻瞟了一眼苏丹的脸色,他果断的选择了装傻。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或许是良心不安,又或许是担心奥斯曼帝国这条船沉了,大家都要完蛋。

  穆哈迈达隐晦的提醒道:“截止到目前,国内的战争难民已经突破了75万大关,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危险了。

  如果继续增加下去,我们可没有那么多粮食救济,到时候很可能会引发大乱子。”

  不是可能引发大乱,而是必然会引发大乱。奥斯曼帝国不过一千六百多万人口,难民数量已经占据人口总量的4.7%。

  这么多人丧失了生计,国内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岗位安置,只能依靠政府救济过日子。

  如果战场上继续失败,这个难民人数还会持续攀升下去。奥斯曼帝国不是什么产粮大国,海外贸易又被封锁了,难民不断增加下去,爆发粮食危机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实际情况,还会更加糟糕。这么多人每天无所事事,就等着政府救济,治安都是一个大难题。

  这些话落到不同的人耳中,自然会有不同的解读。本来是为了给军方施加压力,但是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听来,就变了味。

  “为了节省粮食,今后救济难民进行区别对待,优先救济上帝保佑的自己人,剩下的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难民集中在一起也是一个问题,政府想办法将他们分散安置。如果想不到办法,那就让异教徒腾出地方来。”

  听了苏丹的话,穆哈迈达冷汗直冒。这是嫌国内还不够乱么?如果换个人说出来,他都会以为被敌人给收买了,专门跑来霍乱奥斯曼帝国的。

  本来奥斯曼帝国民族、宗教矛盾就严重,现在这么区别对待,不是在逼人家造反么?

  里应外合、内忧外患,两个词语已经在穆哈迈达脑海中冒了出来,急忙劝说道:“陛下,不可啊!

  现在正处于战争时期,国内万万不能出乱子。现在要是激化了矛盾,这异教徒很可能会和敌人勾结了起来,到时候帝国就危险了。”

  很遗憾,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已经不再是刚刚继位,那个雄心勃勃的苏丹,而是被现实击败,破罐子破摔的脑残苏丹。

  在1872年前,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表现还能够称得上明君。在内政上与民休养生息,建立大学、设立法典,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世俗化改革。

  在保守派的强烈反弹下,1872年奥斯曼帝国改革失败,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就堕落了,再也不复雄才大略。

  做事越来越激进,根本就听不进去劝。面对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的时候,不想着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直接粗暴的进行武力镇压。

  原时空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就是折腾过火,在1876年被民众推翻,最后郁郁而终。

  如果按照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意思办,或许不用等两年后,没准两个月后这里就要换主人。

第一百三十五章 培养军官

  君士坦丁堡联军总指挥部,按理来说夺取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联军取得了大胜是应该庆祝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看到统计的伤亡数据过后,大家就高兴不起来了。

  由于俄军在阿瓦登陆战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给敌人留下了充足的反应时间,奥斯曼帝国调集了重兵布防。

  硬碰硬的后果就是伤亡惨重。凭借装备上的优势,俄军赢得了战役,但是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高达三万人的伤亡数字,足以证明这场战争的惨烈。如果加上阿瓦登陆战、以及其它地区作战的伤亡,开战到现在俄军伤亡人数已经突破4万大关,其中阵亡人数逼近1万。

  或许这个数字,对俄罗斯帝国来说不值得一提,但对兵力只有15万的远征军来说,就非常的致命了。

  现在俄军的军心士气出现了明显下降,胜利也无法改变伤亡惨重带来的后遗症。就算伤员得到有效救治,后面能够返回战场的俄军士兵也不会超过2万。

  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俄军的总兵力永久性损失了两万。短期内俄军能够动用的兵力仅有11万,还要分兵驻守博斯普鲁斯海峡,机动兵力不足8万。

  作为联军总指挥部官阿雷斯特上将也感到了压力,俄军伤亡惨重他不在乎,关键是接下来的战局令他忧心。

  维也纳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以最小的代价赢得胜利。把海军将领放在联军总指挥官的位置上,就证明了维也纳政府不重视小亚细亚半岛战役,没有出兵的计划。

  作为军人,就没有想打败仗的。尽管这次战争都是俄国人自己指挥的,不需要阿雷斯特为此负责,可战场上要是遭遇失败,还是会影响他的声誉。

  当然,作为海军将领,又没有亲自指挥战争,可以把影响降到最低,不至于影响仕途。

  阿雷斯特警告道:“伊万诺夫将军,你们的战略目标已经暴露,敌人做好了准备,等着你们往坑里跳,接下来还要继续么?”

  “你们”两个字充分的说明了联军内部的关系,俄奥两国之间的合作不在亲密无间。

  伊万诺夫脸色一变,神情有些尴尬。本来他们还准备通过这次战役向奥地利展示实力的,结果不提也罢。

  要不是最后关头,奥地利飞艇部队出现打击了敌人的士气,战争可能现在都还在继续。

  实力就是话语权,俄军没有表现出超人一等的战斗力,在联盟中的话语权自然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联军指挥部中,事实已经证明俄军的作战计划失败。在开会的时候,伊万诺夫的声音都低了不少。

  “司令官阁下,博斯普鲁斯海峡已经拿下,马尔马拉海门户已经打开,联军黑海海峡随时可以进入,我们可以更加灵活的发起登陆作战。”

  “不撞南墙不回头”,听到了这个答案,阿雷斯特把想要说的话收了回来,重新组织了一遍语言。

  一段时间的接触,阿雷斯特知道伊万诺夫不是蠢货,军事能力也算上是优秀。前面的战争就是证明,总体上俄军没有犯太大的错误。

  能够让他不顾实际情况,也要硬着头皮继续进行一项军事上明显错误的计划,那只能是“政治需要”。

  军事需要为政治服务,涉及到了政治层面,对错已经不重要了。

  沙皇政府需要尽快打通黑海海峡,保证国内的出口贸易正常进行,前线的俄军就只能硬着头皮上。

  伤亡惨重?没有关系,俄罗斯帝国有的是人,反正作战物资都是奥地利人提供的,沙皇政府损失得起。

  盟友战斗欲望这么强,阿雷斯特也不能够阻止。只要俄国人舍得拿人命拼,维也纳政府就舍得砸钱。

  “以你们的兵力,想要完成后面的作战计划,恐怕还是力有不及,贵国打算增兵么?”

  伊万诺夫点了点头:“是的,司令官阁下。奥斯曼帝国已经反应了过来,想要夺取黑海海峡,至少需要20万军队。

  我已经向国内申请了10万援兵,预计在两个月内抵达前线,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物资。

  最近几年,俄罗斯帝国财力匮乏,刚刚又爆发了俄波战争,现在无力承担……”

  听了这个回复,阿雷斯特站了起来背对着众人,仿佛陷入了沉思中。

  不用问,阿雷斯特知道沙皇政府又要空手套白狼了。所谓的十万援兵,恐怕就是十万青壮。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沙皇政府这是想要通过这次战争练兵,为后面的普俄战争做准备。

  在政客心目中,人命是不值钱的。能够拿奥地利的物资,训练一支精锐之师出来,估计沙皇政府不会在乎伤亡。

  半晌功夫后,阿雷斯特给出了答案:“这已经超过了我的权限。要增加物资供应,这必须要维也纳政府同意。”

  伊万诺夫有些急切的说:“司令官阁下,其实不需要维也纳政府同意,我们只要多报一些损失,就可以把账目……”

  让维也纳政府决定,那就涉及到了外交层面。国家之间从来都是用利益说话,俄奥同盟也不例外。

  这就涉及到未来战利品的瓜分问题,伊万诺夫宁愿现在物资少一点儿,也不想俄罗斯帝国付出更大的代价。

  俄国军队从来都是过苦日子的,远征军的后勤参照奥地利军队供应的,这个标准远超俄军的待遇。

  在很多俄军军官看来,给灰色牲口这个待遇完全就是在浪费。如果降低一下标准,再多报点儿战损,15万部队的给养,供应23万俄军也够了。

  武器装备不足也好办,按照俄军的惯例等前面士兵战死,后面的士兵把枪捡起来继续用就可以了。

  况且,战场上还可以缴获一部分物资,大家配合一下,问题就解决了。

  阿雷斯特脸色大变,这种事情俄国人可以干,他可不敢干。

  弗朗茨对军队监管可是非常严格的,虚报战损、出卖国家利益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俄国人许诺的好处,对阿雷斯特来说那就是催命符。

  “不行!伊万诺夫将军,我警告你这件事情到此为止,请不要侮辱了贵族荣耀!”

  说完,阿雷斯特直接摔门而出。他是真的生气了,一招不慎那就是万劫不复。

  混到这个位置不容易,不知道下面有多少人盯着,想要取而代之,阿雷斯特可不想做了人家的踏脚石。

  至于“俄国人许诺的好处”,阿雷斯特更是不屑一顾。如果他这样的高层军官都是穷鬼,那么下面的官兵还怎么活?

  ……

  维也纳宫,看着手中的战报,弗朗茨没有感到丝毫意外。奥斯曼帝国再怎么没落,烂船还是有三斤钉。

  苏丹政府前面的改革,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至少训练了一支现代化军队。或许受限于财力、官僚腐败等因素,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强,可是俄军又能够好多少?

  沙皇政府财力有限,俄军同样在过苦日子。前线搜集到的资料,已经表明俄军训练存在严重不足。

  两支菜鸟军队在互啄,奥斯曼军队拥有数量优势,俄军拥有装备优势,赢得战争损失惨重再正常不过了。

  前线没有大败,不需要奥地利出兵善后,弗朗茨就满足了。站在奥地利的立场上,俄军战斗力还是弱点儿的好。

  “俄国人这是想要借助我们的力量练兵,或许后面他们还会以需要休整为由,不断的更换部队。

  沙皇政府这是急了,看来普鲁士人给他们带来的刺激不小,你们觉得现在我们该怎么答复他们?”

  沙皇政府想要打通黑海海峡的事情,已经被弗朗茨下意识的遗忘了。和隐藏的计划相比,那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上一次普俄战争中,俄军大部分士兵训练不足,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

  吃一堑,长一智。

  沙皇政府想要训练一支精锐部队,这是必然的结果。现在沙皇政府最大的问题是没钱,近东战争就成了俄国人练兵的机会。

  反正由奥地利买单,他们只是需要出人。不要看前线俄军伤亡惨重,一旦休整恢复了过来,剩下部队的战斗力绝对是不减反升。

  费利克斯首相:“陛下,这就要看俄国人肯付出多少代价了。实战练兵损失非常大的,士兵不可能长期服役,几年过后就会退役。

  普俄战争如果不在短时间内爆发,这些士兵也就只能够传授经验。俄军不缺少这种经验,上一次战争才过去了没几年。

  我觉得沙皇政府是想要通过实战,培养一批合格的军官,只要拥有足够的军官,想要扩充军队一点儿也不难,还可以保证一定的战斗力。”

  培养军官,这是奥地利在做的。召集那么多炮灰部队上战场,就是为了给军官们练手,要不然中东战场也不可能磨蹭到现在,耶路撒冷还没有被攻克。

  俄国人要培养军官,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这还关系到未来欧洲的局势走向,比如说:增加了普俄战争中沙皇政府的胜算。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最后的理想主义

  受俄军伤亡惨重的影响,小亚细亚半岛的战争缓和了下来,联军除了继续骚扰轰炸外,就是偶尔登陆一次搞破坏。

  奥斯曼政府想要趁机反攻,可惜现实不允许。刚刚经历了一次大败,人员、物资损失都很严重。奥斯曼帝国的交通不便,没有办法短期内完成补充。

  中东战区,费斯拉夫中将正望着耶路撒冷叹气。宗教城市就是麻烦,里面的标志性建筑太多,要是不小心打坏了,后面会非常的麻烦。

  要不然的话,费斯拉夫早就下令炮轰了。不能使用重火力只是一方面,他还必须要控制主力部队的伤亡。

  练兵主要目的是为了练,奥地利不是俄罗斯,可以不把士兵的生命当一回事。

  为了减少损失,费斯拉夫中将尽可能的使用炮灰部队攻城,这也是进展缓慢的原因。

  卫兵提醒道:“将军,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

  费斯拉夫点了点头,转身进入指挥部。

  ……

  一名青年军官站了起来,满脸的愁容,配上稚嫩的脸颊,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别扭。

  “将军,不能这么强攻了。再这么下去,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手中的军队就先损失殆尽了。”

  毫无疑问,青年军官指挥的部队被当做了炮灰用。土著士兵在奥地利军队没有地位,平常时期没有编制,需要的时候才临时征招。

  费斯拉夫面无表情的回答道:“瑞克少校,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不怕牺牲是军人的本质,你要做得是学会适应。

  如果担心部队伤亡大,那就自己要想办法把伤亡降下来,而不是在这里向我报怨。

  现在你指挥的是殖民部队,这样的伤亡我们可以不在乎。如果有一天你指挥的是正规军,这个伤亡数字,已经可以送你上军事法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