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23章

作者:新海月1

  或许很多人都会拍手称快,说俄国人干得漂亮。不要说这些被压迫的民族,就连奥地利国内都会很多人替俄国人叫好。

  费利克斯首相:“拿破仑三世刚死,拿破仑四世刚刚继位,内部矛盾就够他忙活的了,短时间内法国人没有精力参合近东战争。

  巴黎政府只是摇旗呐喊,不采取实际行动的话,伦敦政府实际上也做不了什么。

  普鲁士人真忙着吞并波兰,可不会在乎奥斯曼盟友的死活。或许他们还会庆幸爆发了这件事,帮他们分散了国际注意力。

  阿瓦的战争,都是俄国人独自完成的,还牵扯不到我们头上。只要俄国人咬死不承认,就可以一直拖下去。

  这个世界不太平,每时每刻都有新闻发生,先冷处理一段时间,等新的新闻出现,舆论就会顾不上了。”

  这个处理方式有些阴损,沙皇政府会承担全部的压力。奥地利没有士兵登陆,想要撇清关系并不难。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不用着急,把这个选择权交给沙皇政府好了。

  俄军要么整肃军纪,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要么再接再厉一路杀下去,这么干反对的虽然多,但支持的人同样不少。

  奥斯曼帝国可是欧洲噩梦,现在能够彻底根治,想必民众们不会抵触。俄国人本来就没有名声,再糟糕一些也无妨。”

  死道友不死贫道。事情既然是俄军惹出来的,那么就该由沙皇政府自己出来善后,弗朗茨可不想替人背锅。

  或许对沙皇政府来说,可能还是一件好事。俄罗斯民众从来都不怕沙皇对敌人残暴,阿瓦“屠城”事件还可以分散一下国内民众的注意力。

  不管怎么说,只要打赢了沙皇政府就可以借助战争带来的威望,把改革造成的反弹压下去。

  ……

  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二世脸色阴沉的可怕。关键时刻又掉链子了,“阿瓦被屠”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善后。

  不管怎么说,人都是俄军杀的,就算是再抵赖,也挡不住泱泱众口,这个责任是推不出去的。

  只见亚历山大二世随手一抛,将手中的文件丢了出去,冷喝一声:“哼!”转过身背对众人,问道:“维也纳政府是什么立场,这次战争的外交可是他们负责的?”

  没错,俄奥两国也是有分工的。外交这种不擅长的领域,沙皇政府自然不会抢了。

  经历一系列的社会毒打,亚历山大二世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外交不是儿戏,不能够靠想当然就能够解决问题。

  外交大臣克里斯·巴沙姆上前一步:“陛下,维也纳政府做出了承诺,他们会负责摆平欧洲各国,但是国际舆论他们无能为力。”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亚历山大二世的意料,在他看来这次的事情是俄军搞出来的,发生了这种事情,维也纳政府也应该犯愁才对,怎么可能一口答应下来呢?

  相比之下,舆论就没有被亚历山大二世放在眼里,报纸要骂那就由他们骂好了。反正都已经习惯了,要是那天欧洲报纸上没有骂沙皇政府的新闻,那才是真正的“新闻”。

  “不会这么简单吧?维也纳政府答应的这么爽快,弗朗茨在打什么注意?”

  这是亚历山大二世和奥地利打交道总结出来的经验,基本上维也纳政府只要爽快答应了,都会有附加条件。

  外交大臣克里斯·巴沙姆尴尬的解释道:“维也纳政府提议:要么我们整肃军纪,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要么继续把屠杀进行下去。”

  听到这个答案,亚历山大二世先是一惊,随及眼前一亮。

  “屠城”会引发国际社会的责难,会增加奥斯曼民众的抵抗意志,同样也会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跑路。

  想要驱逐当地民众离开,也不是那么简单。可怕换了一支顶着“屠夫”恶名的军队,恐怕大部分民众都会望风而逃。

  奥斯曼帝国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民众禁锢在地方上,这种高难度的执行能力,不是封建帝国可以完成的。

  只要制造了恐慌,让大量的奥斯曼民众加入了逃难队伍中,联军在战略上就已经获得了胜利。

  俄军一路横扫下去,恐怕靠难民就能够拖垮奥斯曼帝国。人都是要吃饭的,如果苏丹政府没有办法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饿急了的人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后方乱了,前线还怎么打仗?亚历山大二世可不认为奥斯曼帝国在前线储存的战略物资,就够这场战争消耗了。

  想了想过后,亚历山大二世还是不敢冒然做出决定,向众人问道:“你们怎么看?”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陛下,这需要把握一个度。奥斯曼人有上千万,杀是不可能杀光的,国际社会也不能够容忍。

  奥地利人的意思是制造恐慌气氛,逼迫沿海地区民众内迁,并不是真的要把奥斯曼人全部杀掉。

  真要是把奥斯曼人逼急了,和我们血战到底,这场战争就会没完没了。我们托了太长时间,先把奥斯曼帝国击败,逼迫他们割地赔款。

  要灭掉奥斯曼帝国,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每过上十几二十年,向奥斯曼帝国发起一场战争,逐步蚕食他们才是最佳选择。”

  这个“最佳选择”是建立在财政上的,沙皇政府财力有限,真要是一下子灭掉奥斯曼帝国,他们也吃不下去,只会便宜了奥地利人。

  沉思了一会儿后,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给前线发电,就这么办。记得告诉伊万诺夫那个蠢货,后面的战争必须要打好。

  类似的乌龙事件,我不想再出现第二次了。俄罗斯帝国经不起这么折腾,如果他干不了的话,就给我趁早回家。”

  作为俄军总指挥,阿瓦爆发了“屠城”事件,伊万诺夫是难辞其咎的。

  至于当事人,就算是要追究责任,也轮不到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处置,不然还要下面的人干嘛!

  越级处理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大忌。都让沙皇把事情干完了,下面的大臣们干什么?

  一旦这些人闲了下来,内斗也就要爆发了。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绝大部分党争爆发,都是大臣们太闲了。

  闲的蛋疼,就难勉不生出一些不该有的杂念。今天你算计我,明天我算计你,时间长了大家就会内斗了,别的事情啥也不会干。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十二字格言一旦成为了官场行为准则,那么这个国家就悲剧了。

  ……

  阿瓦,遭到了血洗过后,这座城市变得阴森了起来,走到大街上都会让人不寒而粟。

  俄军毕竟只是外来户,不可能搜遍每一个角落,漏网之鱼还是有的。

  阿克约尔师徒就是幸运儿之一,趁乱躲进了铁匠铺的地窖里,逃过了一劫。

  深夜,俄军已经收队回营。阿瓦城人都死光了,俄军自然不会戒备森严。

  些许漏网之鱼,根本就不被俄国人重视。在战斗的过程中,就有不少人趁乱跑路了。

  还有这么多俄军士兵参与,保密根本就不可能。想杀人灭口,俄国人也做不到。

  为了可能存在的漏网之鱼花费精力,还不如想想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有人逃跑,正好可以把恐慌传播出去,或许不用等他们动手赶人,周边的乡村都会人去楼空。

  ……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追赶

  安卡拉,阿瓦城内发生的事情已经传了过来。得益于这个好消息,心情大好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大度的放过了弃城而走的厄兹居尔少将。

  被人“屠城”都成为了好消息,不得不说奥斯曼帝国已经彻底废了。要是换个时间点,苏丹政府早就出兵报复了。

  现在,还是使用外交手段吧!不是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不想报复,而是真的打不赢。

  “立即把消息公布出去,号召国民决死抵抗,告诉民众邪恶的敌人想要摧毁伊斯兰,我们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外交部和英法继续沟通,请他们出面干涉这场战争。把阿瓦城的惨剧捅给国际媒体,在欧洲大陆揭露敌人的暴行,发动国际舆论谴责奥地利和俄罗斯。”

  寄希望于国际干预,这是残酷的现实逼出来的。最近这些日子,奥斯曼帝国沿海城市基本上都被奥地利海军问候了一遍,包括安卡拉在内的很多内陆城市也遭到了飞艇轰炸。

  苏丹政府不是没有组织反击,甚至他们还击落了一架飞艇。可这对大局来说,根本就于事无补。

  奥地利飞艇部队本来就是没有目标在乱炸,就算是有步枪袭扰,让他们提高了飞行高度,可城市那么大的目标,再偏能够偏到哪里去?

  只要把炸弹扔进城市中就算是达到了目的,炸掉了工厂、物资仓库,那算是赚了。

  受轰炸的影响,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都搬出了王宫,跑到郊区的庄园内办公,政府高层也跟着跑了出来。

  没有办法,几十架飞艇出现在王宫上空一起游,让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成了惊弓之鸟。

  阿瓦距离安卡拉就那么几百公里,正好在飞艇轰炸范围内,没得说安卡拉自然成为了轰炸的重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王宫成为了重点中的重点。

  谁让他把王宫修那么大呢?如果小点儿,没准天上的飞艇就找不到了。

  轰炸的战果全靠运气,包括被重点照顾的安卡拉,实际上也没炸死多少人,可是造成的恐慌却没有办法解决。

  有钱人纷纷跑路,剩下的都是一帮跑不了的穷鬼。最近几个月,奥斯曼帝国的对外移民人数,都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有钱人跑路,市场购买力下降。奥斯曼帝国很多城市都萧条了下来,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从战争爆发开始,苏丹政府的工商业税收就全面崩盘,政府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再这么下去,奥斯曼帝国迟早要完蛋。

  ……

  伦敦,阿瓦被屠的消息传来,这座城市就沸腾了。报社都在加班加点的赶新闻,没有人会放弃这个爆点。

  尽管阿瓦远了一点儿,又没有电报连接,没有办法收集到现场的资料。不过没有关系,大家可以脑补。

  每一名优秀的报社编辑,都是编故事的小能手。随便脑补推理一下,就是一篇好文章。

  “真相”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只要不是编的太夸张,就不怕会穿帮。既然是屠城,重点是突出俄军的残暴,和奥斯曼人的无助就够了。

  仿佛大家都化身为正义的使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纷纷谴责奥地利和俄罗斯对奥斯曼帝国的入侵。

  当然,也不乏有对俄罗斯奥地利的支持者。奥斯曼帝国拉了这么多年仇恨,怎么可能没有仇人呢?

  只不过这种声音,目前占据不了主流。只有等民众的同情心耗尽过后,报纸才会揭露奥斯曼帝国的黑历史。

  波澜壮阔的报道,才能够增加报纸销量。要是一下子全部放了出去,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大新闻。

  唐宁街首相官邸内,格尔斯顿首相正在为目前的局势发愁。国内的爱尔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国际上的烂事又来了。

  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俄罗斯在近东地区苦战,伦敦政府不想看到奥斯曼帝国完蛋。

  阿瓦“屠城”事件出现,本来是最好的干涉机会。可惜他们的最佳帮手拿破仑三世在不久前死了,普鲁士人又盯上了波兰王国。

  在欧洲大陆找不到打手,伦敦政府就算是想要干预,也无能为力。

  原时空的俄土战争中,英国人可以强势干预,那是建立在欧洲各国都不想看到俄罗斯帝国扩张,维多利亚女王才强势表态的。

  格尔斯顿严肃的说道:“奥斯曼帝国就快要撑不住了。我们刚刚收到消息,奥地利人已经出兵中东了,或许要不了多久就会兵临耶路撒冷。

  现在奥斯曼帝国连小亚细亚半岛的危机都没有办法解决,根本无力支援中东地区。

  如果我们不想看到奥地利和俄罗斯瓜分奥斯曼帝国,把触手伸到波斯地区,就必须要想办法干涉。”

  外交大臣麦克林:“首相阁下,干涉是必然的,可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拿破仑三世刚死,拿破仑四世继位还不到一个月,法国政府内部乱得一团糟。

  被拿破仑三世压制的反对派,这个时候都跳了出来,可能未来数年时间,巴黎政府都会处于内斗状态。

  波兰王位选举马上就要投票了,如果没有外力干预,威廉一世胜出几乎是必然的。

  我怀疑柏林政府可能够和维也纳达成了交易,现在法国陷入内斗,只要奥地利不出兵干涉,普鲁士人的野心就要成功了。

  这个时候,想要干涉近东战争,我们在欧洲大陆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强力盟友,总不能指望我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让奥地利和俄罗斯妥协吧?”

  不列颠有制衡奥地利和俄罗斯的武器么?答案是:有。

  可惜威力不够大,或者是根本就不能用。比如说:英俄两国签订的贷款协议,伦敦政府可以随时断掉沙皇政府的钱袋子。

  可这些贷款,也是有利益交换的。俄国人加入英国主导的货币体系,他们才提供这笔贷款。

  要是真的撕毁了协定,沙皇政府势必会退出英镑——黄金体系,这是英国的金融财团万万不可能答应的。

  卢布绑定英镑的货币改革,才刚刚起步,距离完成至少还需要数年时间,在计划完成前,沙皇政府他们必须要拉住了。

  威胁奥地利更麻烦,搞不好还会爆发战争,两个谁弄不死谁的国家开打,只会便宜第三者。

  除非是逼不得已,正常情况下伦敦政府不可能做出这种决定。英国人的外交政策,永远都是围绕着国家利益转的,损己利人的事情他们可不会干。

  财政大臣拉路克·罗伊德质疑道:“放任普鲁士吞并波兰,维也纳政府这是疯了么?”

  外交大臣麦克林:“维也纳政府没有疯,普鲁士想要吞并波兰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现在才踏出第一步。

  普波合并首当其冲的是俄罗斯帝国,就算是要犯愁,那也是沙皇政府头疼的事情。

  普俄之间必有一战,这个时间可能就在十年之内。现在战争非比寻常,两个大国开打造成的损失,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普鲁士想要做大威胁到奥地利,至少也要等他们彻底击垮俄罗斯帝国再说。在此之前,柏林政府是不会挑战维也纳的。

  如果奥地利人能够吞并德意志联邦,双方的实力差距还会拉大,战略上也对普鲁士形成了优势。

  或许弗朗茨大帝还等着普鲁士人干死他的好盟友,奥地利好顺势接受俄国人在巴尔干半岛的遗产,我不相信他们对君士坦丁堡没有想法。”

  拉路克·罗伊德点了点头:“有这样的盟友,俄国人真悲剧。可笑的是,现在全欧洲都认为奥地利是最可靠的盟友,维也纳政府的信誉居然还是大家公认最高的。”

  没有人接这个话题,维也纳政府的信誉是欧洲最高的,那是通过一系列的国际事件建立起来的。

  不是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能够诋毁的。说得天花烂坠,事情都没有发生,谁能够保证一定会发生呢?

  如果在盟约规定期限内,维也纳政府打盟友的注意,那肯定会声名扫地。要是等盟约结束了,这种道德上的压力就不存在了。

  不可能结盟一天,大家都永远是好朋友。玩儿国际政治的,没有谁会那么天真。

  近些年,伦敦政府也在努力改变国际形象,只是他们卖队友的案例太多,大家都防着一手。

  即便是英法奥三国结盟了,可是法奥两国私底下盟约依旧存在,并没有宣布作废。

  本来伦敦政府为了拆散法奥同盟才加入的,可是后来发现联盟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马上又转变了方式。在挑拨法奥关系的同时,他们又在维护三国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