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87章

作者:新海月1

  这个供应量,仅仅能够保证生存,别的就不要指望了。除非英国人开挂玩儿海上淡化,不然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

  开普敦内部情况没有办法侦查,但是每天进入港口的船舶数量,还是无法保密的。

  每天进出开普敦船舶数量减少,这是数学题很好计算,谁都知道这是运输的物资在减少。

  没有足够的物资,开普敦早晚都会沦陷,这让谈判中的“布尔共和国代表”更加底气十足。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瘟疫一天不结束,城外的“布尔共和国军”就一天不敢攻城。

  好望角固然重要,但对奥地利的重要性也就那样,还不足让弗朗茨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里。

  物资缺乏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要削减驻军人数就可以了,反正瘟疫就是最好的屏障。

  要是冒着瘟疫攻城,等占领了好望角,这支布尔共和国军队也差不多打废了。这个“废”不仅仅是指伤亡,更多的还是军心士气。

  当士兵厌战,不愿意为国家卖命了,战斗力再强悍的军队也会瞬间变成软脚虾。

  看着冬天一天天临近,英国人还是撑不住了,不得不做出重大让步。

  1871年6月18日,英布两国在开普敦城外的军营内签订了停战条约,宣告了这场持续一年多时间的大战结束。

  条约内容:

  1、英国同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自由邦的战争完全是一场意外,为了世界和平,双方自条约签订之日起结束战争;(1817年6月18日)

  2、英方支付360万英镑的赎买金,回购开普敦方圆200英里的土地;

  3、双方互相交换战俘,人数超过部分按照国际惯例支付赎金。约定价格为:士兵每人180英镑,军官根据级别、爵位高低,从300英镑~20000英镑不等。

  没有追究战争责任,没有提战争胜负,仿佛就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小冲突,不值得一提。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列颠也是要面子的,让他们承认战争失败,可没有这么容易。就算是开普敦殖民政府肯接受,伦敦的官老爷们也不答应。

  割地赔款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伦敦政府承受不了战争失败的政治影响,反倒是土地赎买金和战俘赎金,更加能够令人接受。

  反正丢掉的土地,大都是南非殖民公司的,又不是英国政府的。

  脸皮厚一点儿,就当殖民公司殖民活动失败,伦敦政府再从布尔人手中买回一片殖民地好了。

  战俘赎金更简单,欧洲社会不排斥这个。如果这次被俘人数有点儿多,支付的赎金数额比较大,一句交换俘虏都盖过去了。

  如果真不要脸的话,还可以宣布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战略上粉碎了敌人图谋好望角的阴谋,逼迫敌人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政治从来都是如此,包括这次英布战争,都可以甩锅给南非殖民公司。反正这家倒霉蛋公司,在战争中就已经破产,没有人会出来辩白。

  事实上,德尔福总督已经开始做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客,就算是打了败仗,签订了不利条约,还是要把战争责任降到最低。

  不管怎么说,开普敦殖民地还是保住了。尽管是缩水版的,可是英国民众不会知道,没有人会关心万里之外的开普敦殖民地究竟有多大面积。

第六十九章 为了不当非皇而努力

  南非战争结束了,作为胜利者的一方,维也纳政府却高兴不起来。现实再一次证明了现代化战争,依靠战争赔款已经无法弥补损失。

  通过停战条约,维也纳政府拿到了300万土地赎买金,加上俘虏的赎金,合计是612.68万英镑,折合神盾1225.36万。

  看起来这是一笔巨款,但是和战争支出相比,就是杯水车薪,连四分之一的成本都没有收回来。

  这还是建立在法国人暗中出力的情况下,要不然的话,付出的代价还会更大。

  获得的战利品,就是一片蛮荒之地。因为战争的缘故,从英属南非获得的土地,连土著部落都找不出到几个,更不用说移民了。

  如果不是战略上打通了南非出海口,将英国人的势力压缩在了一隅之地,保障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的安全,那就是彻头彻尾的亏损。

  战争获胜了,不管损失怎么样,论功行赏是少不了的。

  不过毕竟是顶着布尔共和国的马甲打的,后期战功结算就要绕个圈子,等奥地利兼并了这些地区再进行结算。

  原本布尔共和国内部的权贵,除了少数做出正确选择的聪明人,剩下的都在这一轮洗牌中泯然众人矣。

  这是体量上的差距,原来的布尔共和国,拥有几百工人的都是首屈一指的大资本家,到了奥地利这就是乡镇企业的规模。

  随着英国人的入侵,他们谈条件的资本也随之消失。这个坑是他们自己挖的,荒废了军备,英国人入侵必须要求助奥地利。

  原本以为奥地利必须要依赖他们这些地头蛇,然而他们猜中了开头,没有猜对结尾。

  英国人的实力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强,这就让奥地利对他们的依赖性大减。聪明人及时调整心态,立即投靠了过去,自然不会有什么损失。

  反应慢了一步的就悲剧了,经济上的损失姑且不论,政治上的话语权也被削弱了。原本在布尔共和国政府中的关系,现在已经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进行权利洗牌,如何提拔忠于奥地利的人上位呢?

  这些自带干粮过来打仗的贵族,也不是没有利益诉求,显然也要在权利重组中分一杯羹。

  就算是根基不在这里,不会留下来发展,安排一个家族子弟过来发展还是可以的。树大分支,这是老牌贵族们的存身之道。

  这些新的利益集团,就是未来奥地利统治南非的根基。原来的利益集团,那就只能说抱歉了,谁让他们判断失误呢?

  开普敦条约签订,阻碍英法奥三国同盟建立的最大障碍不复存在。1871年7月1日,英法奥代表在凡尔赛宫签订结盟条约,大国霸权时代降临。

  因为各种原因,这份结盟条约的时间仅仅只有五年。看得出来,三国对这个联盟的信心都不足,只能算是一种尝试。

  五年后要不要继续续约,就要看这五年内,大家能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了。国与国之间就是这么现实,能够维护这个联盟的只有利益。

  即便是如此,欧洲世界还是一片哗然,这个矛盾重重的联盟,还是吓坏了不少人。

  对原本依靠列强矛盾生存的小国来说,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拆散这个联盟,成为了无数欧洲国家共同的目标。

  维也纳宫,弗朗茨正在召开内阁会议,商议非洲铁路网计划。

  费利克斯首相提议道:“陛下,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非洲铁路网计划应该延缓。目前我们只要完成东西、西南两条战略铁路就够了。

  盲目进行铁路网建设,这会给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以我们本土铁路网为例,尽管政府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依然有很多铁路公司因此破产。

  资本市场受此影响,对铁路投资已经不在热衷。时至今日,国内能够赢利的铁路公司都不多。

  要是启动非洲铁路网计划,依靠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负担就要全部落到政府头上。

  这份庞大的铁路计划,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财政承受极限,一百年内都不一定能够做到盈亏平衡。”

  铁路公司破产的事情,这是弗朗茨的锅。为了早日在奥地利普及铁路网,他运用了后世的互联网发展手段。

  推出一个概念,画一个大饼,吸引资本入场。铁路网都是单独存在,天然就是垄断经营,只要度过了前期投入阶段,后面赢利真的不难。

  这个大饼比后世虚拟的概念要良心的多,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不可能。只是前期投入比较大,后期赢利时间比较长。

  这不依靠资本的力量,奥地利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了铁路网。至于半路上就倒下的铁路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资金链断裂。

  这都是自身经营不善,绝对不是为了政府接盘,弗朗茨故意而为之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没有考虑经济危机,那都是自身的责任。

  这个解释不要说出来,弗朗茨从来都没有站到前台上,鼓吹铁路投资都是专家,把铁路公司经营破产的是资本家,和皇帝没有任何关系。

  活下来的铁路公司可以证明,只要脑袋不抽风,谨慎选择优质铁路线路,就算是捆绑了支线,也是可以赢利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要足够的钱,能够撑过漫长的投入期,后期的回报率还是相对可观的。

  不要拿利润和股价比,那玩意儿都是泡沫,没有那一家公司的利润能够追上股价的涨幅。

  巅峰时期,奥地利的铁路公司总市值一度突破两百亿神盾的神话。奥地利的铁路网就值两百亿神盾么?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年代的两百亿神盾,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全世界已经开发出来的黄金加在一起都不够。

  要是有这么多钱,不要说本土铁路网,就算是给全世界有人居住的地区铺设上铁路网,都差不多够了。

  要知道奥地利铁路网加在一起综合计算,年利润都不足一亿神盾,确切的来说五百万神盾纯利润都不到。

  当然,这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现在已经稳定没有继续建设的铁路公司,年利润基本上都保持着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速。

  这不是他们利润增长速度快,完全是基数太低,增长起来自然迅速。货运量增加一个百分点,铁路公司的利润就有可能增长四五个点。

  不是运费高低的问题,完全是业务不足,导致很多铁路线亏本。增加了业务量,让很多支线扭亏为盈,在总利润不足的情况下,看上去就很可观了。

  以德拉科铁路公司为例,1869年的利润是1.2万神盾,1870年的总利润是138.6万神盾,表面上看去增长了一百多倍,实际上年业务量也就增长了5个点。

  这种看似爆发式的增长,实际上依然是微不足道。要知道德拉科铁路公司的净资产都有1.3亿神盾,市值高达5.3亿神盾,巅峰时期市值还一度达到了16.8亿神盾。

  要不然增长速度快,这个市赢利率根本就没法看。指望利润收回投资成本,没有十几二十年根本就不可能。

  同样的手段只能玩儿一次,资本家们又不傻。拿非洲铁路网忽悠人,也要有人相信才行啊?

  指望民间小散户,很遗憾这些菲菜还没成长起来,想割都割不到多少。除非是放宽金融管理法,允许小额资本入市。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要是这么做,万一发生了股灾,波及到的范围就广了。

  这个年代生活不易,普通人每天都是为了生存而努力,这些人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真要是被坑进去了,这不是给革命党送炮灰么?

  挖自家墙角的,事情那是万万不能够做的。至于非洲铁路网建设,晚点儿就晚点儿好了。

  殖民地发展那么好干嘛,能够提供工业原材料和市场就够了。就算是要大发展,那也要等本土化之后再说。

  弗朗茨点了点头说:“非洲铁路网建设,确实太费钱了。就现在这两条铁路,都必须要重新规划。

  我们在非洲原本就有一些铁路,这些也不能浪费掉。西南铁路可以考虑直接在刚果地区进行对接,东西铁路也可以在西南铁路中途对接。

  这么一来同样可以达到战略目的,或许从长远发展来说,这么规划距离有些远,可是短期内却可以把投资压缩到最低。”

  这不是弗朗茨短视,恰恰相反这么做还是有深意的。通过这条铁路,非洲内陆的资源可以运出来,从最近的出海口装船运回国。

  战略上的目的已经实现,至于铁路不是路线最短的,增加了非洲各地资源的整合成本,这本来就是制衡殖民地的一种手段。

  君不见英国人还在印度修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铁路,到了21世纪印度人都没有捋顺,就是制衡殖民地的一种手段。

  弗朗茨的做法已经很克制了,至少没有统一了轨道标准。不对,也不是完全统一标准,某些专门运矿的铁路,还有可能是窄轨铁路。

  运到港口就装船,不需要和铁路主干道接轨。至少沿海地区不远的矿山,都会修筑这种铁路。

  要不然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没准备十几二十年后,奥属非洲也出现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到时候要是没有来得及完成本土化,那就麻烦大了。

  本土压不住殖民地,弗朗茨可不想在有生之年迁都非洲大陆,跑去当非皇。那怕是转移战略重心后,能够统一非洲大陆,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也不行。

第七十章 想要止损的法国人

  缩水版的非洲铁路网计划出炉了,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除了主干道建设中央政府拨款一半外,其它的支线铁路建设,都要殖民政府自己想办法。

  主干道是战略需要,把殖民地连成一片,能够增加抗风险能力。就算是发生了世界大战,奥地利也能够保住非洲大陆。

  别的不说,光南非地区的金矿就需要修这条铁路。要挡住各国的窥视,没有实力可不行。

  葡萄牙人不敢和英国人联手,那是约翰牛给出的利益不够大,不足以令他们冒险。如果发现了南非有大量的金矿,他们还能够克制住欲望么?

  说白了殖民地在这个年代,那也只是财富的一种。对葡萄牙人来说,只要能够获得的利益足够大,就算是在奥地利的报复下丢掉其它地区的殖民地,那也是值得的。

  要不然的话,弗朗茨何必要在南非地区和英国人打一仗呢?只要维也纳政府宣布吞并布尔共和国,德尔福总督又不傻,怎么可能继续发动战争?

  英布战争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伦敦政府清醒的认识到,在陆地上作战他们真的不行。

  至于开普敦殖民政府,估计数十年内,都无法从这场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

  等铁路一连通,就算是金矿储量暴露了,开普敦殖民政府也没有搞事情的胆子,这就是战争的效果。

  包括伦敦政府,同样提不起战斗的欲望。因为连成一片的奥属非洲,随时可以动员几十万军队出来,要从奥地利手中夺取金矿所需要的付出的代价太大,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极限。

  总得来说,弗朗茨对非洲大陆的重视度已经超过了欧洲,在他看来这里是奥地利的未来。

  没有办法,在欧洲大陆扩张太难了。如果没有非洲这片殖民地,那么欧洲大陆这么些年,也不可能那么太平,弗朗茨早就搞事情了。

  别的不说,以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恩怨,他们绝对苟延残喘不到现在。

  原时空奥地利没有对他们下手,那是自身实力不济。因为外交失误,加上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导致军事上接连在欧洲大陆上失败,这个时候仅仅能够勉强自保。

  因为奥属非洲殖民地开辟,里面的资源已经足够奥地利消化很多年,弗朗茨才放弃了在欧洲大陆挑起战争的想法。

  这是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原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各方就没一个胜利者,各个都是元气大伤,最后便宜了渔翁。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惨,参战的欧洲各国已经不是元气大伤的问题,几乎都是全军覆没了,就剩下躺尸的法兰西勉强算是躲过一劫。

  这里面的风险的太大,获得的收益又太小。毕竟欧洲大陆上的地盘不好消化,要是噎住了那就完蛋了。

  看看法国人就知道,为了消化掉意大利地区,不得不集中精力,就连海外的殖民扩张活动都受到了影响。

  原本最有可能出现的法奥在非洲大陆发生碰撞,现在一点儿迹象都没有。受战略重心变化的影响,法国人在非洲大陆扩张速度大减,两国之间还有足够的缓冲。

  非洲大陆的土地也是有限的,法国人的扩张速度慢了,奥地利自然不会客气。

  就算是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这个年代没有卫星地图,非洲大陆面积又那么大,就算是往前推进个一两百英里,都很难界定清楚。

  地图上的一条线,到了实际边界上的误差就大得去了。好在两国势力范围交界处,多是茫茫大沙漠,要不然法国人的地盘已经大缩水了。

  趁机抢地盘的可不只是奥地利,英国人也加紧了对苏丹地区的渗透。如果不是英布战争突然爆发,拖住了英奥两国的精力,法国人在苏丹的利益也未必能够保住。

  当然,随着英法奥三国的结盟,这些问题都会逐渐淡化,大家会尽可能的克制。

  巴黎,随着法国政治决定战略收缩后,投入到这边的力量也被削弱了。到了现在,已经无法压制住墨西哥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