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77章

作者:新海月1

  开普敦城,现在已经是人心惶惶。德尔福总督多次演讲鼓舞士气,然而在以往的战绩下,他的话没有任何说服力。

  “二十万”布尔共和国军队即将兵临城下,城内的民众怎么可能不慌,有钱人都已经乘船离开了。

  没钱的也准备拖家带口,前往好望角地区避祸。尽管两地相隔不远,开普敦失守好望角也难保。

  可是距离敌人远点儿总是好的,至少可以保证暂时安全。

  普林格一家也在避祸的人群中,由于家里穷买不起马车,只能靠人力推动着独轮车前进。

  在逃难的路上,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带着为数不多的财物,逃离开普敦前往好望角。

  “普林格,你被征调了,快点前往跟我们部队报道!”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普林格如坠地狱。正是这个声音,让他的三个儿子走上战场,现在生死不明。

  普林格急忙解释道:“尊敬的安布尔警长,我已经48岁了,早就过了服役的年龄,不在征招范围内。”

  儿子都进入军队服役,现在他不能够再去了,要是家中的顶梁柱都没了,三个年幼的孙子怎么办?

  这个年代,女人的薪水可要比男人低得多,靠她们是很难养活孩子的。

  安布尔警长叹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那一丝良知,厉声呵斥道:“二十万敌军压境,开普敦危机。

  为了保卫开普敦,总督府刚刚颁布了新法令,将服役年限延长到了55岁。

  不想去服役,你就缴纳50英镑免疫钱。没钱就不用废话了,和我说也没有用。”

  这显然不是德尔福总督的命令,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客,他不可能下达这么丧心病狂的命令。

  这个年代的人老得快,年龄一大到了战场上就很难发挥作用。总督府的征招命令,只是针对18~40岁的青壮,对老弱没有兴趣。

  只不过下面的官员为了敛财更改了规定,有钱人花钱逃过了兵役,这个缺额就需要有人补上。

  掏不起钱的普林格,就只能被迫入伍。这也是他运气不好,如果跑得够快,没准就躲过了一劫。

  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普林格还有别的倒霉蛋顶上去,总之凑够人数就行了,具体服役的人是谁,这一点儿也不重要。

  “二十万”这是菲克尼子爵自称的,人口都不足二十万的布尔共和国,为什么能够凑出二十万军队来,这就不知道了。

  反正德尔福总督信誓旦旦的保证,敌人就有二十万。没错,布尔人就是靠人多势众,才击败他们的,这一点绝对不容置疑。

  给伦敦政府的电报上都这么说,在开普敦殖民地自然也不能例外。只要不想成为这次战争失败的替罪羊,他就必须要把这个数字给做实了。

  不列颠民众也不是无法容忍失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偶尔失败一次也是可以原谅的。

  这就要靠宣传了,德尔福总督显然是擅长自我包装的。战争失败的责任,已经推得七七八八。

  要不然伦敦政府早就换人了,没有人可以容忍一个不断失败的总督。尤其还是一个不安分,主动挑起战争的总督。

  中年军官汇报道:“总督阁下,新一轮的征兵工作已经完成了,这次共计征兵8000人。”

  德尔福总督点了点头,悲天悯人的说道:“很好,你们干的非常漂亮。只是苦了开普敦民众,这次需要他们为帝国做出牺牲了。”

  这一刻,德尔福总督看起来不像是一名奸诈的政客,反而更想是一名悲天悯人的圣母。

  一名官员立即配合道:“这也是没有办法,敌人来势汹汹,一旦开普敦失守,谁也躲不过去。

  现在民众们入伍,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免受战争之苦。

  总督阁下,不用太过伤心,民众们的牺牲都是值得的,相信大家会理解你的苦心。”

  仿若影帝附身的德尔福总督,摇了摇头说:“民众对我的看法并不重要,这都是为了帝国。

  只要能够保住开普敦,就算是现在让我立即去死,我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我已经决定了,誓与开普敦共存亡。这是我写好的遗书,如果不幸战死沙场,就劳烦诸位帮忙交给我的家人。”

  场面很是煽情,众人都被感动了。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开普敦失守,挑起这场战争的德尔福总督就完蛋了。

  活着回到伦敦,也少不了军事法庭上走一遭。下半辈子都要在监狱中度过,连同他的家族都会抬不起头。

  最好的选择就是死在战场上,那么情况瞬间发生了变化。哪怕是为了政治宣传需要,伦敦政府也会把他变成“悲情英雄”。

  这些情况,德尔福总督是一清二楚的,甚至还知道即便是保住了开普敦,他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为了减轻责任,现在他必须要演这出苦情戏,把自己塑造成一名“英雄”。

第五十三章 以本伤人

  再怎么政治作秀,依然改变不了局势在不断恶化。往日里被掩盖的矛盾,也纷纷冒了出来。

  开普敦的治安迅速恶化,杀人、抢劫、强奸……各种恶性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搞得人心惶惶。

  开普敦殖民政府在这方面表现的非常无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警察们无所作为。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他们集中警力在保卫权贵们的利益。

  治安恶化还算小事,无非是火拼事件多了起来。殖民地的民众也不是软柿子,就算是男丁进入了部队,女人同样可以拿枪杀人。

  经过最初的混乱后,民众们也学会了抱团取暖。反正殖民地有人人持枪的传统,大部分普通民众家中基本上都有猎枪。

  如果没有外力干涉,未来的开普敦又是一个帮会圣地。经历了这一波过后,帮会势力想不发展壮大都难。

  一名中年官员忧心忡忡的汇报道:“总督阁下,从战争爆发到现在,开普敦城内的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两倍,已经超过了很多普通民众的承受极限。

  不光是粮食,大部分生活物资的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部分商品甚至还出现了断货。”

  发国难财,这是一名优秀资本家的基本品质。当然这次是一个例外,物价暴涨的锅不该完全由资本家们来背。

  战争的缘故,让开普敦失去了南非出产的粮食,只能全部依赖于进口。这个成本自然就上去了,价格上涨成为了必然。

  德尔福总督脸色一变,严厉的下令道:“传令下去尽快平息物价,绝对不能够让粮价再涨下去了。

  算了,不为难你们了,我亲自出马。明天晚上我要在总督府设宴,邀请这帮混蛋,谁要是不配合政府稳定物价,就拿谁来祭旗。”

  这么极端的事情,正常情况下德尔福总督是干不出来的。不过现在不是非正常状况么?

  他在伦敦政府的后台已经表明了态度,如果输了这场战争,德尔福总督就只有死路一条。区别在于怎么死,自己战死沙场、或者是被人给弄死。

  命都快要没了,德尔福总督自然是不怕得罪人了。反正就算是打赢了这场战争,他这位战争挑起者,也要回家养老,根本就不怕他们报复。

  伦敦政府中政治斗争还是有底线的,很少出现斩尽杀绝的情况。有后台的德尔福总督,想要脱身不难。

  一名身着军装的中年男子,开口说道:“总督阁下,我们的军需储备严重不足。由于事先的准备不足,我们只是储备了两万人三个月的作战物资。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物资最多也就支撑一个月。目前新入伍的士兵,我们只能给他们配发退役的步枪,凑合着使用。”

  因为战争的缘故,英属南非殖民地的民众,除了土著部落外,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开普敦、好望角一带,老老少少加起来足有四五十万。

  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可不能够不管。即便是海运可以满足物资需求,这个压力依然很大。

  在奥地利抵达前,开普敦殖民政府没有考虑到来自内陆的威胁,皇家海军又是世界霸主,足以保证海路畅通。

  这种背景下,开普敦殖民政府自然没有考虑到战略储备,非洲土著部落可威胁不到他们。

  德尔福总督可以说是最早预料到奥地利威胁的人之一,这次进攻布尔共和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奥地利在南非地区的优势。

  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反而中了敌人的圈套,直接导致布尔人投向奥地利的怀抱。

  德尔福总督平静的回答道:“物资的问题,我已经向国内求援了,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解决。”

  要不了多久是多久?这个问题就要考验英国官僚们的节操了,快则三五天,慢则三五个月。

  英国政府的流程就有那么多,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以被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他赢得这次战争的,伦敦政府中想要德尔福输掉这次战争的人也不少。

  政治斗争中内部的敌人永远比外面的敌人可怕。在很多人看来,开普敦就是穷乡僻壤,这次战役的胜败根本就无关紧要。

  说白了,目前英属南非殖民地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守住好望角,给皇家海军提供物资补给。

  如果牺牲一个开普敦,可以让伦敦政府换人的话,估计很多在野党都不会介意。

  战场上丢掉了的东西,还可以从谈判桌上拿回来。空前自信的英国人,不认为有人敢捋其虎威。

  当然,有这种看法的不是政府高层,要不然德尔福总督就真的被坑死了。

  一旦英奥两国妥协,这场战争就结束了。然而作为丢城失地的罪魁祸首,德尔福总督就要盯着骂名上军事法庭,连戴罪立功机会都没有。

  甚至他的后台都要受到牵连,殖民地沦陷,殖民部自然是首当其冲。要是没有了后台支持,德尔福那就真的死定了。

  这种糟糕的情况没有发生,伦敦政府中的政客们智商还在线,没有听夸夸其谈的嘴炮党指挥。

  奥地利在非洲大陆势大,万一丢了开普敦,未来能不能拿回来,完全就是一个未知数。

  要是维也纳政府不买账,难不成还能武力夺取不成?

  不是吹牛:在海上,就算是奥地利海军再扩大一倍,皇家海军依然可以吊打;到了陆地上就恰恰相反,英国陆军扩军一倍,送到非洲大陆都不够死。

  靠“海上威慑”逼迫奥地利让步,这是存在于理想状态下。就算是伦敦政府拼了命,最多也就夺取几块奥地利的鸡肋殖民地,非洲大陆又打不下来。

  派皇家海军去亚得里亚海堵门,原本这是最有威慑力的方式。可惜今时不同往日,皇家海军敢进入地中海,就要做好有去无回的心里准备。

  法国人占据了西西里岛,地中海从实质上已经一分为二。这个时候派皇家海军进入地中海的风险大增,万一法奥两国联手他们的敲闷棍,搞不好就把皇家海军给葬送了。

  这种可能性不仅仅是有的问题,而是必然会出现。法奥没有联手搞英国人,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遇到下手的机会。

  要不然在利益面前,两家早就动手干了。法奥两国联手,本来就是冲着英国人去的,从一开始就有类似的计划。

  ……

  轰鸣的炮火声震耳欲聋,拉开了大战的序幕。炮火过后,黑压压的人群拿着五花八门的兵器,向英军阵地发起了充锋。

  密集的枪声响起,冲锋的人群不断倒下。惨重的伤亡,让冲锋的队伍士气全无,不少人甚至转身而逃。

  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菲克尼子爵眉头就快要皱到一起。显然,他对这次试探性进攻非常不满意。

  叹了一口气过后,菲克尼子爵下达了最残酷的命令:“派出督战队监督他们进攻,畏敌不前者、战场上逃跑者一律格杀勿论。

  从现在开始,昼夜不停的发起进攻。除非我们手中的炮灰部队死光,不然进攻就不能停。”

  这是最典型拿人命耗战术,也被号称:最糟糕的战术。

  这样的方式攻城,完全是以本伤人。就算是最后赢得了战争,也会因为己方损失太大,让战果变得黯淡无光。

  这个问题,菲克尼子爵一点儿也不担心,反正用的是炮灰部队,死多少他都不心疼。

  在菲克尼子爵看来,只要能够攻克开普敦,就算是这十来万炮灰部队全部消耗掉,那也是值得的。

  一名青年军官立即回答道:“是,司令官阁下。”

  这场试探性的进攻,也不是完全没有战果,起码把敌人的火力点暴露了出来。

  不用菲克尼子爵下令,第二轮炮火攻击的时候,前线指挥官已经做出了微调。

  这回不再是四面开花,而是改为了重点轰炸,专门挑火力最猛的地区进攻。

  一时间英军阵地损失惨重,驻守在开普敦北部的殖民第六师,就成为了第一批受害者。

  躲在要塞中贝尔丁上校,怒气冲天的骂道:“我们的炮兵都去吃屎了么,还他妈的不知道还击!

  卫兵给我接通总指挥部,请求火力支援。必须要快,再怎么下去第六师就要打光了。”

  第六师要打光了,这是夸张的说法。就算是挨了两轮轰炸,第六师的伤亡人数也不过百八十号人。

  只是被动挨打非常伤士气,才让呗尔丁上校发怒的。

  英军炮兵不是没有发起反击,只是在前面炮火对轰中,他们吃了一次小亏。

  开普敦城的面积毕竟有限,城内的建筑物又多,适合炮兵架设的地点本来就不多。

  外面进攻的“布尔共和国”军队就不一样,有的是地方,让炮兵阵地分散架设。

  尽管分散后,指挥起来难度增加了,但是有电话在问题也不大。考虑到提高了炮兵阵地的安全性,这完全是值得的。

第五十四章 信仰危机

  英奥两国在南非PK,欧洲各国都乐得看笑话。为了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法国人还用实际行动支援“布尔共和国”。

  这次英布战争中,近五分之一的战略物资,都是法国人贡献的。从奥地利经过埃及运输到南非前线的物资,法国人也是大开方便之门。

  英布战争与其说是英奥博弈,还不如说是法奥两国一起给英国人添堵。尽管最终是奥地利占领南非,可是法国人的投资也不亏。

  在南非牵制了英国人的精力,总比让英国人把这部分精力投入到欧洲大陆的好。

  反法同盟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变成现实,这次“英布战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按理来说,现在英奥对抗,局势对法国人非常有利,大法兰西帝国建立无人能挡,拿破仑三世应该高兴才对。

  然而,外部的威胁没了,内部的麻烦却出现了。

  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教皇,不甘心失败的意大利各邦国,企图通过支持教皇来和他打擂台。

  作为天主教国家,罗马教廷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现在皇帝和教皇共处一国,谁大谁小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拿破仑三世都有些后悔了,如果早知道这么麻烦,他就把教皇国踢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