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25章

作者:新海月1

  原时空一战中俄国人七万多公里铁路,都无法支撑前线几百万大军作战的需要,现在更加不用说了。

  容克贵族们敢挑战俄国人,就是看到了俄国人的力量投放有限。要是沙皇政府能够在前线投入百万大军,除了法奥外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顶得住。

  外交大臣麦克凯特解释道:“这需要时间,英国人还在犹豫中,他们担心封锁波罗地海会……”

  罗恩毫不客气的打断道:“不管会什么,早一天切断俄国人的海上运输线,在明年的战争中我们就增加一分胜算。

  英国人迟迟没有动静,还是那帮资本家想要发战争财?有什么好说的,俄国人下的订单,我们全部吃下就是了。

  直接和伦敦政府摊牌,如果他们想要我们赢得战争,就立即封锁波罗地海。

  如果他们不想我们赢得这场战争,反正孤军奋战我们也打不赢俄国人,不如见好就收和俄国人妥协算了。

  大不了卖掉波兰人,恢复战前的边界线,向俄国人服输。英国人爱怎么样,就让他们怎么样好了。”

  罗恩这是有恃无恐,普鲁士王国已经欠下了英国人上亿英镑的债务,只有赢得战争才还得起。

  要是输了战争,普鲁士王国存不存在都是一个问题,向谁要钱去?

  英国人如果不想投资全部打水漂,那么切断俄国人的海上运输线,就是唯一的选择。

  欧洲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他们这些人敢赌一把。赢了更进一步,输了还是富甲一方。

  “就这么办!”

  威廉一世果断的做出了决定,上了赌桌就是赌徒。想要瞻前顾后,还是趁早放弃的好。战争不是儿戏,每一分胜算都非常重要。

  ……

  伦敦,约翰·罗素首相尴尬的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居然和普鲁士人绑在了一起。

  原本只是准备打一场代理人战争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投入的力量越来越大。

  尤其是东普鲁士会战结束后,他们又替柏林政府销售了3000万英镑的战争债券,现在英普两国的所有债务加起来居然突破了1亿英镑。

  债务的持有者大都是普通民众,如果不想输掉下一次选举,最好还是不要让这笔债务成为烂账的好。

  尽管普鲁士人抵押了关税、铁路、矿山,可如果普鲁士王国都不存在了,这些抵押品还能够兑现么?

  约翰·罗素可不认为,俄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会承认这些债务。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普鲁士这颗棋子也是要保住的。

  “爱德华爵士,要封锁波罗地海有困难么?”约翰·罗素问道

  海军大臣爱德华信心十足的回答道:“没有,皇家海军有足够的实力完成这一任务。”

  封锁波罗地海而已,又不是让他们冲进波罗地海干掉俄国海军,对皇家海军来说确实不存在难度。

  外交大臣雷斯林不满的说:“你们当然没有问题,皇家海军能够将俄国人干掉十次,可我们的问题就大了。

  作为中立国,我们冒然插手这场战争,必然会承担巨大的外交压力和舆论压力。”

  利益动人心,一旦封锁了波罗地海,很多国家的贸易都会受到影响,在外交上他们必然要承受来自欧洲各国的压力。

  普鲁士人可以接下英俄间的订单,并不代表他们还有实力吃下俄国人在其他国家下的订单。

  不是所有国家都好欺负,现在得罪了人,未来肯定会遭到报复。这会给他们接下来的外交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外交部自然成为了背锅侠。

  约翰·罗素首相笑着安慰道:“雷斯林爵士,这只是小问题,我相信你可以解决。

  只要完成了削弱俄国人的伟大战略,现在付出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起码比起近东战争来说,这次我们付出的成本要低得多。”

  众人相视一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近东战争伦敦政府不但花费了上亿英镑军费,损失了大量的军队,最关键的是还他妈的输了。

  两败俱伤的战争,对英国人来说就是失败。现在的情况要好得多,在前线拼命的是普鲁士人,借出去的钱也是要还的。

  只要打出两败俱伤的战绩,对英国人来说就是一个伟大胜利,要是普鲁士赢得了战争,那么他们更是大赚特赚。

  外交大臣雷斯林有些犹豫的说:“驻奥斯曼帝国公使传来消息,奥地利人又在那边搞小动作,他们似乎有意挑起奥斯曼和俄国人的战争。

  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没有发现两国爆发战争后,奥地利可以获得什么好处。

  如果是为了削弱俄国人,只要他们稍微拖延一下物资运输速度,就足以令俄军损失惨重。”

  这个年代阿拉伯半岛就是一片沙漠,最多有一群骆驼,根本就不值得一个大国窥视。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猜测道:“或许和苏伊士运河有关系,奥地利人想要掌握苏伊士运河的主导权,提前开始布局了。”

  海军大臣爱德华质疑道:“可是这有些不合理,国内的很多专家都认为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航。

  就算是挖通了,最后也只能让一些小船通行,根本就不具备任何战略价值。”

  都是专家惹的祸,英国人早就组织过专家进行勘探,专家们得出了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航的结论。

  这个错误的结论,直接影响到了伦敦政府的决策,在法奥两国开挖苏伊士运河的时候,英国人则扑到了苏伊士铁路项目上。

  和历史上一样,直到苏伊士运河通航前,英国人都不认为苏伊士运河有价值。

  财政大臣阿加瓦尔无所谓的说:“谁知道维也纳政府是怎么想的,他们都敢把大笔资金投入到运河上,还会担心没法通航么?

  当然,也不一定是为了运河。弗朗茨可是耶路散冷国王,或许他们想要收复圣地也说不定。”

  后一种解释明显比前一种解释更加靠谱,奥地利已经拿到了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已经入手了一半,就算是控制了红海也不可能继续增加。

  相比之下,利用奥斯曼和俄国人战争的机会,夺回耶路撒冷地区,更加有说服力。

  殖民大臣史蒂夫提议道:“最近几年,法奥两国在非洲大陆上的扩张速度非常快,我们有必要遏制一下他们的行动。

  殖民部的非洲战略中,也有占领埃塞尔比亚的计划,恰好红海的门户曼德海峡也在那边。

  我们可以抢先一步动手,占领埃塞尔比亚,顺便打断奥地利人的东非战略。”

  “东非战略”这是维也纳放出去的烟雾弹,为了给奥地利添麻烦,最近几年,英国人没少往东非土著国家卖武器。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奥地利殖民进度放缓了下来,并没有冒然进入东非地区,反而在巩固现有成果。

  世界已经瓜分的差不多了,英国殖民部自然不想闲着,非洲殖民计划也就出炉了。

  外交大臣雷斯林反对道:“堵住曼德海峡容易,只不过我们要是真的干了,就准备迎接维也纳和巴黎的结盟吧!

  他们不惜代价开挖苏伊士运河,就是为了摆脱我们对直布陀罗海峡的控制,冒然插手势必要引发法奥的激烈反弹。

  在不确定苏伊士运河是否具备战略价值前,就提前和法奥两国对上,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蝴蝶效应是强大的,原时空地中海只有法兰西一个海军强国,皇家海军还是等普法战争过后,才取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法奥两国海军加起来是有实力挑战皇家海军的,至少在地中海皇家海军丧失了优势。

  况且海峡和运河不一样,控制难度不是一个档次的。好歹也有几十公里宽,要堵门就是海军开干。

  看上去把法奥两国关在地中海的大澡盆里很诱人,实际操作起来一个不好,就会葬送不列颠的海上霸权。

  殖民大臣史蒂夫反驳道:“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发生,不过只要操作的好,也未必会和法奥两国对上。

  我们只是提前布局,未雨绸缪而已,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妥协。”

  ……

第八十七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真真

  经过慎重考虑,伦敦政府还是做出了封锁波罗地海的决议。事实上,从柏林政府同意接下俄国人在英国下的订单后,国会中反对封锁波罗地海的声音就不见了。

  反俄一直都是英国人的国策,在不损害大家利益的情况下,打击一下俄国人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1866年1月11日,皇家海军以剿灭海盗为由,堵住了波罗地海的大门。

  封锁波罗地海是不存在的,只是考虑到过往船舶的安全,皇家海军建议大家暂停出入波罗地海。

  意见给出来了,至于听不听全凭自愿。要是被海盗打劫了,不要后悔就行。

  “海盗”的威胁是恐怖的,在两艘俄国商船遭遇不测后,大家都明智的选择暂停这条海上贸易线路。

  一时间英国外交部,堆满了各国的抗议书。外交大臣雷斯林爵士下令冷处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普俄战争继续下去,是符合法奥利益的。没有大国出头,小国能够做的也就是抗议。

  在弗朗茨看来,添油战术是最消耗国力的打法。俄罗斯帝国不能够发挥兵力优势,直接压死普鲁士,在战略上已经失败了。

  政治家看问题和普通人不一样,战争赢了未必就是胜利,战争输了也未必就是失败。

  历史上有太多的经典案例,普通人看来是主人公飘了、马失前蹄,然而仔细分析背后的得失,就会发现最后的胜利者居然是前面输家。

  只不过近代以来,随着民众的觉醒,对统治阶级的要求更高,这种玩法的成本逐渐升高,最后被抛弃掉了。

  英国人的封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俄奥贸易额再次增加了。现在沙皇政府没得选择,就这么一个卖家了。

  价格上涨了多少,弗朗茨不关心,反正现在沙皇政府直接向资本家们下订单,谈成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

  反正现在沙皇政府有钱了,官僚们会想办法花出去的。物资价格上涨,资本家们的利润跟着增加,官僚们的回扣也增加了,就连维也纳政府的税收也随之增长。

  这是三赢的局面,你好、我好、大家好。

  情报头子泰伦递出了一份文件,说道:“陛下,这是法国人的最新欧洲战略。”

  没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获得胜利,拿破仑三世还是很开明的,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从来都是集思广益。

  集思广益的好处是降低了出错率,同样也增加了暴露了几率。任何事情,一旦知道的人多了就不在是秘密。

  法国人的这份战略计划,虽然没有搞得人尽皆知,可是参与制定者也有数十人之多,泄露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法国人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真真假假的战略,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打计划。

  在事情没有发生前,谁也不知道那一份战略是真的,只能尽可能多得搜集资料,然后做出判断。

  甚至连拿破仑三世本人都不敢保证哪一份计划,才是他们未来真正的战略。

  通常备选方案会有好几种,一般会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选择最适合眼下的战略。

  这种选择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除非是那种长期性国策,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其它的任何战略都只是备选方案之一。

  仔细的看了一遍,弗朗茨不得不承认法国人的野心够大。

  既想利用普俄战争把俄国人从世界霸主的位置上拉下来,又在图谋普鲁士人的莱茵兰地区。

  这只是第一步战略,后面还有吞并比利时、德意志联邦莱茵河以西的计划,甚至还准备兼并意大利地区。

  在心里,弗朗茨已经为这份宏大的战略计划打了一个叉。这样的战略能够实施才有鬼,如果是拿破仑时代还差不多。

  除了利用普俄战争,把俄国人从欧陆霸主上拉下来比较靠谱外,剩下的战略没有一点可以实施的。

  “俄法奥”三国瓜分普鲁士,从一开始就是谬论。

  沙皇政府为了这次战争投入了这么多,光普属波兰都收不回来战争成本。要是让法国人拿到最大的蛋糕,亚历山大二世心里能够平衡?

  就算是他心胸开阔,资敌的事情也不能干吧!分赃从来都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尤其是和敌人一起分赃的时候。

  法国人获得莱茵兰地区,工业发展潜力增长了至少一倍,而获得普属波兰的俄罗斯帝国,只能算是聊胜于无,根本增加不了多少实力。

  奥地利更不用说了,瓜分普鲁士带来的利益直接是负数。让弗朗茨选择,他宁愿和法国打一仗,也不会接受这种坑爹的瓜分条件。

  从收益上看:区区十来万平方公里土地,直接让奥地利在战略上陷入绝地。这部分领土带来的价值,还没有增加的国防开销多。

  政治上:一旦参与瓜分普鲁士,就意味着弗朗茨放弃了德意志共主的政治地位,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合法性将受到严重挑战。

  这和原时空的德二帝国不一样,他们本来就没有共主的称号。因此威廉一世没有成为德国皇帝,退而求其次变成德意志皇帝。

  在法理上,德意志帝国就是一个共和国,皇帝只是世袭总统。即便是威廉一世通过《皇帝宣言》拿到了皇帝头衔,实际上的身份仍然只是联邦主席。

  这也是一战失败,威廉二世丢掉皇位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哈布斯堡王朝都挣扎了一下,如果不是末代皇帝卡尔接连干蠢事,还可以保住几顶王冠的。

  法理不同于其它,一旦丢失就无法再次挽回。弗朗茨的共主地位就是源于德意志地区统一,一旦和其它国家瓜分德意志地区,民众们还能够接受他这个皇帝?

  哪怕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弗朗茨也不可能放任这种情况发生。

  “把情报转交给内阁,让他们安排人对比法国人之前的战略进行分析,看看法国人在隐藏着什么。”弗朗茨吩咐道

  这些乱七八糟的战略,实际上也是有价值的,谁也不能够保证这些战略不会变成现实。

  至少和原时空俾斯麦的德意志统一计划相比,法国人的这份战略成功率要高得多,而原时空俾斯麦异想天开的计划成功了。

  还有加富尔捣鼓的意大利战略,伊藤博文制定的日本战略,从几率上来说都比法国人这份计划成功率更低。

  有这么多成功的案例,弗朗茨自然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法国人的实力雄厚,只要拿破仑三世不抽风跑到前线瞎指挥,他们就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理论上这么多计划,除了莱茵兰地区奥地利无法妥协外,别的地区都是有可能实现利益交换的。

  莱茵兰地区的矿产对法国人很重要,实际上也不是无法代替,比利时就是替代品之一。

  只要保证数十年内煤炭供应,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航运成本持续降低,从海外殖民地开采矿产资源运回本土,成本也在工业的接受范围内。

  甚至法国人干脆找个机会先下手为强,打奥地利一个措手不及,从战场上夺取莱茵兰地区。

  弗朗茨从不怀疑这种可能性,奥地利参谋部都有上百份进攻法兰西的作战计划,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法国人有同样的想法一点儿也不奇怪。

第八十八章 时势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