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16章

作者:新海月1

  捋清楚了俄国人的算计,弗朗茨只能感叹: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物,怎么可能是等闲之辈!

  从继位到现在,亚历山大二世一直专注于国内,在外交上表现的很平庸。

  这种表现也符合大家对沙皇政府的定位,毕竟历代沙皇基本上都是斗力不斗智的主。

  时间长了,弗朗茨也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外交也是需要天赋的,这一直都是沙皇家族的短板,后世也没有人说亚历山大二世外交能力强。

  结果不出手则已,现在一出手就石破天惊。同时将英法奥普算计了进去,还有一帮欧洲小国被牵扯入其中。

  如果计划顺利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普奥关系破裂、普法关系破裂、奥法关系破裂、英奥关系破裂、英法关系破裂……

  把各国的外交关系都给搞破裂了,那么被孤立的俄罗斯帝国机会也就来了。

  沙皇政府的野心从来都没有小过,击败普鲁士王国不咬下一块肉来,怎么可能呢?

  这种背景下,分化欧洲各国就非常有必要了。这次从法奥入手,还是为了断掉各国干涉普俄战争的可能。

  除了英俄矛盾太深,关乎到了核心利益,双方无法妥协外。

  俄奥是盟友,法俄关系也不是无法缓和,只要摆平了这两个国家,欧洲大陆再也组织不起来干涉联军。

  英国人的实力确实雄厚,可惜都在海军上。以英国陆军那可怜的实力,可没有哪个国家会傻乎乎的和他们组成联军,跑去和俄国人干仗。

  这就决定了,在欧陆问题上约翰牛必须要有一个盟友,不然他们很难取得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

  近东战争过后,英国人尽可能的减少干涉欧陆纷争,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在这一背景下,即便是海外殖民地争夺中,英法奥三国民间组织时常兵戎相见,英奥关系和英法关系还是能够维系下去。

  这次棋差一招,弗朗茨并没有生气,更没有马上就报复回去。这么多年的皇帝生涯,他的心性早就磨练出来了。

  ……

第七十一章 普鲁士的反击

  欧洲风起云涌,最先坐不住的不是奥地利,也不是约翰牛,而是漩涡中的柏林政府。

  没办法,不管俄国人算计了多少人,一旦计划成功,他们绝对是最惨的。

  “无论如何,我们也必须要破坏俄国人的借款计划。”

  威廉一世慎重的说道。他还不想被赶下台,普鲁士王国已经赌上了国运,民众容不得失败。

  一旦让俄国人从法奥两国获得贷款,这场战争就真的没法打了。即便是在即将开始的决战中获得胜利,普鲁士王国依然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

  沙皇政府缺的不是兵,他们只是缺钱!损失再惨重,对圣彼得堡来说也就那么回事。

  这是有历史可查的,在数百年前俄罗斯连年征战,最后打的男丁都没有了,结果人家组织了女兵继续打。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俄罗斯帝国的人真的很多,足有八九千万。威廉一世可不认为,能够拼得沙皇政府受不了。

  外交大臣麦克凯特提议道:“陛下,针对法奥两国我建议采取不同的措施,阻挠他们对俄国人的贷款发放。

  对付法国人,可以从联合防御计划入手。利用欧洲各国对法国人的忌惮,用外交手段施加压力。

  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的野心从来都没有熄灭过,法国人图谋莱茵兰地区,他们就站在了对立面。

  英国人同样对法国人忌惮非常,法国人要吞并莱茵兰地区,伦敦政府很有可能出面干预。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拿破仑三世认为:他们只要吞并莱茵兰地区,就会遭到英奥两国的联合抵制。

  这场外交上的大戏,维也纳和伦敦会配合我们演下去的。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措辞强烈的外交声明,法国人就会迟疑。

  对付奥地利人,我建议利用民族主义者,制造舆论压力,指责维也纳政府勾结外敌,出卖德意志民族的利益。

  本来这次贷款,就是俄国人算计的结果,迫于舆论维也纳政府才同意的。现在我们同样利用民族主义,给反俄派一个借口破坏这次贷款。”

  政客们的立场,从来都是随着需求而转变的。最初为了扩张需要,普鲁士王国搞起了德意志民族主义,主张德意志地区统一建立一个大帝国。

  随着奥地利的复兴,他们发现统一德意志地区不可能了,反而有很大可能成为被统一的对象。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们又搞起了普鲁士独立主义。

  现在为了破坏俄国人从奥地利贷款,麦克凯特毫不犹豫的再次祭出了德意志民族主义,准备利用民族主义影响维也纳政府的决策。

  首相克里斯蒂安想了想说:“这些计划都只能拖延时间,除非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一场大胜,打消大家认为俄国人必胜的观点。

  不然,到了最后俄国人的阴谋还是会成功。在利益面前,所有的矛盾都不值得一提。

  法奥之间不是妥协的可能,只需要一个借口,三家瓜分普鲁士就可以变成现实。

  民族主义最多影响维也纳政府的决策,却无法左右他们的决策。

  他们反对法国人占领莱茵兰地区,不是因为民族主义,更多的还是不想看到法国人做大,还有就是在这场分赃计划中吃亏了。”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统一德意志地区只是弗朗茨的政治口号。需要的时候就喊起来,不需要了就扔一边去。

  这和当初兼并南德意志地区不一样,现在奥地利的民族问题已经没有那么严重,融合工作稳步推进,统一北德意志地区已经不再是唯一选择。

  最后问题的核心又回到了战场上。如果输了这场战争,普鲁士王国自然是寿终正寝,难逃被瓜分的命运。

  现在他们考虑的实际上赢得战争后的问题。俄国人不好对付,输了一次会战,沙皇政府可以再组织一次会战。

  唯一能够制约沙皇政府的就是财政。现在他们就是在考虑,如何断绝沙皇政府的资金来源。

  犹豫了一会儿,威廉一世下定决心道:“外交部放心大胆干吧,都到了这一步,无论如何也不会更加糟糕。

  必要时候,可以给法奥两国开出空头支票,俄国人可以许诺,我们同样也可以许诺。

  只要我们能够从俄罗斯帝国获得更多,那么把这些土地卖给他们,又未尝不可呢!”

  这是威廉一世在自我安慰,就算是赢得了战争,能够从俄国人身上咬下多少肉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对法奥两国的承诺,既然是空头支票,他就没有准备要兑现。

  除非是迫不得已,威廉一世是不可能拿经营好的本土,去换取俄国人土地的。

  看看地图就知道,普俄两国接壤的地区,都是大波波的地盘儿。虽然地理条件不错,资源也算是丰富,问题是不好统治啊!

  普鲁士王国的波兰人可不少,一旦吞并俄属波兰,那么普鲁士就从一个德意志人国家,变成了波兰人的国家。

  如果不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中,普鲁士放弃了华沙地区换取了莱茵兰地区和普属萨克森地区,日耳曼化运动也不会那么容易成功。

  要知道普俄奥三国瓜分波兰地区后,1000万波兰人中450万人在普鲁士、150万人在奥地利、400万留在了俄罗斯帝国。

  可以说第一次维也纳体系,拯救了普鲁士王国,让他们摆脱了波兰人占多数的尴尬境地。

  现在继续跳波兰这个巨坑,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可惜现实由不得威廉一世选择,容克贵族不能够容忍普鲁士变成二流国家。

  当然,普鲁士王国有过同化波兰人的经验。威廉一世也没有准备吞并波兰核心地区,他们的目标是立陶宛地区,如果可能的话一举拿下波罗地海三国。

  既然是目标肯定是比较大了,能不能实现?理想总是要有的,不尝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这也是英国人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既:波兰独立、普鲁士占领波罗地海大部地区,削弱俄国人的实力。

  ……

  政治是需要军事配合的,在柏林政府采取外交行动的同时,普鲁士军队也开始了反击。

  毛奇一改之前不动如山,耗死沙皇政府的战略,转为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和俄国人决战。

  这种转变令俄国人非常的不适应,猝不及防之下,进入东普鲁士地区的俄军损失惨重,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就搭进去了3万人。

  对整个战局来说,双方总兵力加起来都过百万,看起来3万军队似乎不起眼,实际上带来的影响确实巨大的。

  在野战中,后膛步枪的威力令人大吃一惊,双方在战场上的交换比出现了惊人的1:2.7。

  这可不是守城,野战中出现这么悬殊的交换比,无疑是在告诉世界两支军队的战斗力不在一个档次。

第七十二章 利益催化剂

  威尼斯城外十几公里外,一座古老的城堡中,奥拉比子爵正在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宴请的主人公正是刚刚返回不久的菲克尼男爵。

  这不是菲克尼第一次来到这里了,只不过和上一次前来不一样,欢迎宴会的规格高了很多。

  看得出来,这次奥拉比子爵很热情,不同于上次,仅仅只是礼节性的宴请。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菲克尼男爵深深的体会了一把。十年前他举债前往殖民地发展,可没少被人嘲讽;时至今日,昔日的嘲讽已经变成了赞美。

  即便是他远在非洲大陆,对消息灵通的贵族们来说,这些都不是障碍。

  今时不同往日,十年前的非洲大陆在大家眼中就是:毒虫猛兽出没、疾病瘟疫横行;现在的非洲大陆已经变成了:希望的田野。

  成功者是不受指责的,菲克尼男爵充风的享受到了一次成功者的待遇,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在非洲大陆发展的奥地利贵族不少,可是分布在了辽阔非洲后,那就碰不到几个了。

  况且,大家都忙着发财,又有几个有闲情逸致,天天举办宴会呢?

  菲克尼参加宴会也不是没有目的,要推动殖民地本土化,就离不开本土贵族们的支持。

  现在支持殖民地本土化的,除了在非洲大陆发展的人外,本土的资本家也是一股主要的力量,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奥地利不是英法,资本家们在政治上的话语权很低。就算是菲克尼男爵这些在非洲发展的贵族,在政治上发言权也比资本家要高。

  这次推动殖民地本土化的主力,就是他们这些贵族。

  通过五个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人扯上关系,或许是太过夸张了;不过通过五个贵族把奥地利所有的贵族串联起来,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

  菲克尼男爵笑呵呵的说:“奥拉比,一晃十年不见,没有想到哈灵顿、加德纳和德温顿都这么大了,看得出来他们都会成为优秀的军人。”

  奥拉比子爵理所当然的回答道:“是的,我为他们几个感到骄傲。”

  从军是奥地利贵族的传统,贵族子弟从小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是很多贵族子弟的追求。

  谦虚,在欧洲可不是什么美德,这只会让人认为是虚伪的表现。

  奥比拉子爵认为他的儿子会成为优秀的军人,就会光明正大的承认,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菲克尼男爵关心地问道:“你准备送他们去陆军服役,还是去海军服役?”

  最近几年,奥地利海军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几乎可以和陆军并驾齐驱了。

  很多一开始选择进入海军的贵族子弟,抓住了这个海军大扩的机遇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现在贵族子弟服役,就多了一个选择——海军。

  奥拉比自豪的说:“哈灵顿和德温顿去陆军服役、加德纳去海军服役,他们都考上了军校。

  哈灵顿在维也纳炮兵指挥学院读书,已经毕业了再过一个多星期就入伍了,加德纳和德温顿这次回来就是送他入伍的。

  德温顿在慕尼黑步兵指挥学院读书,才上三年级;加德纳就在家门口的奥地利海军学院读书,才刚上一年级。

  菲克尼,你回来的正是时候,如果再晚点儿的话,就见不到他们了。”

  这是典型的两头下注,随着海外殖民地的不断开辟,消息灵通的贵族们,已经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

  在不确定国家未来战略重心的情况下,很多贵族都在两头下注。反正奥地利的陆海军冲突不大,这么干也无妨。

  三个儿子都考入了军校,奥拉比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尽管贵族天生起点更高,可奥地利的军校同样不是那么容易上的。全国陆海军军校共有9所,每年的录取人数也不过3500多人,而报考人数就没有低于过十万。

  这是义务教育带来的冲击。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急剧增加,成绩好的学生考上了中学,可以申请到助学贷款继续学业,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奥地利军校招生和大学招生是分开的,考生两边都可以报考,反正中间错开了三个月时间,不会互相影响录取结果。

  毫无疑问,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无论是大学,还是军校,学生们都是先报了再说。

  能够一路冲出来的草根学生,不是学霸也差不了多少了,至少在文化课上是如此。

  即便是受资源限制,他们接受的教育无法和贵族子弟比,可是总有天才和幸运儿冒头。

  如果只是和草根学生竞争,那么也不算啥。问题是贵族子弟内部竞争也很激烈,这个年代奥地利可不流行独生子女,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三五个起步。

  还有人数众多的贵族旁支子弟,这些人虽然没有爵位可以继承,可是并不等于他们的子女教育就差了。

  现在奥地利的中产阶级,基本上都是这些人。医生、教师、律师、中小商人,大部分祖上都是贵族。

  真正纯粹的草根,能够崛起的太少了。没有知识底蕴,没有社会人脉,能够成长起来的幸运儿,都是天命之子。

  目前奥地利大学中,贵族学生比例只有31.1%,普通家庭学生更是只有1.2%,剩下的都是这个中产阶级群体。

  军校中还是贵族子弟占据了主导地位,约占总学生人数的64.8%,中产阶级占据了总学生人数的34.3%,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可以忽略不计,还没留学生多。

  没办法,这就是公平竞争的结果。现实就这么残酷,从公立义务教育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小学阶段普通家庭学生占多数,到了中学阶段普通家庭学生反而成为了少数。表面上来看,奥地利小学升中学的几率在8%左右。

  然而义务教育结束了,有钱人子女几乎是百分之百可以升学,这个比例就这么被拉了上去。

  普通家庭出身的草根学子不是学霸,基本上没有多少机会。他们必须要在升学考试中,进入最前面的百分之一才拿得到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