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156章

作者:新海月1

  一旦英国人抽调资金离开,国内的很多企业都会出现资金不足,进而爆发经济危机。”

  弗朗茨若无其事的回答道:“这是必然的结果,至少我们早有准备,国内不会出现钱荒,只要保证银行业的正常汇兑,危机就在可控范围内。”

  众人纷纷点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维也纳政府可是做了很多准备,先是套牢了一部分资本,让他们无法流出去,又是发行了巨额债券积攒资金。

  现在就算是有部分英法资本撤退,维也纳政府手中也持有大量的英镑、法郎,可以直接进行兑付,不会造成金银外流。

  财政大臣卡尔提议道:“陛下,危机还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巨额资金流动审批制度,是不是可以暂缓实施。

  毕竟这么做会有损我们的声誉,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必要这么做。”

  这个年代,各国之间资本都是可以随意流通的,没有任何限制条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主,有可能会成为英雄,更大的可能还是成为烈士。

  一旦遭到了资本家们的反感,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对奥地利会非常的不利。

  弗朗茨想了想说:“审批还是要有的,可以发布通告,超过十万神盾的资金流动,必须要提前申报1~3个月申报。

  我们保证所有的合法资金流动不受限制,无法确定的来源资金,必须要解释清楚来厉,证实不是非法所得才可以离境。

  借口政府可以多找一些,比如说:某些黑社会集团,转移资金;或者是某些贪官,在转移财政……

  趁着经济危机在奥地利爆发前实施,免得让大家认为,我们在限制经济自由流动。”

  清查一遍资金的合法性,这会给政府增加大量的工作,可是为了打击犯罪,增加一点儿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限制资金流动,这完全不值得一提,可以提前申报嘛。最多也就是给金融市场增加了一层保护伞,让政府有提前准备的时间。

  不然,像美国出现的货币危机,就是前车之鉴。突然之间,大量的外资要离开,政府根本就没有反应时间,只能吞下这枚苦果。

  “是,陛下!”

  ……

  除了增加了一道金融防火墙外,维也纳政府就什么都没有做了,现在还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时代,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况且,弗朗茨也不知道该怎么干预。无论如何,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难题。

  1857年奥地利的工业产能是1847年的四倍多,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后遗症自然是产能过剩了。

  这是工业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机械生产的效率比人工生产高太多了,市场的增长显然赶不上工业产能的增长。

  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每过一段时间,资本主义世界都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寻找新的市场,在这个时候其实非常的扯淡。在世界各国纷纷出现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哪里还有什么市场。

  这不是后世,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现在的生产力有限,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也有限,绝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购买力。

  以俄罗斯帝国为例,七千多万人口位居欧洲第一,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大市场。

  实际上除了那一千多万贵族、自由民外,剩下的都是农奴,他们人身自由都没有,谈什么购买力?

  这有限的市场,早就被瓜分一空了,想要继续增加出口,等沙皇政府完成农奴制改革吧!

  依靠殖民地市场也是扯淡,除了印度、古巴、菲律宾、南洋等少量殖民地外,别的海外殖民地大都处于待开发状态。

  移民数量少,当地人又没有购买力,想要出口工业产品,都找不到买家。

  这种情况下,产能过剩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了。最佳的选择不是捂住盖子,而是让危机爆发出来。

  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弱者完蛋。这也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不想原地踏步被竞争对手挤死的企业,就必须要及时更换设备,淘汰落后产能。

  那怕是山寨企业,也必须要拼搏,要不是反应不够快、仿造能力不够强、成本不够低,也是会死掉的。

  时间匆匆而过,到了1857年底经济危机从英国蔓延到了法国。到了1858年初,经济危机继续扩大到了比利时、奥地利、德意志地区……

  整个欧洲大陆,除了还没有完成改革的俄罗斯帝国外,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都是损失惨重。

第三十四章 转移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过后,弗朗茨埋下的雷就炸了,各地的烂尾工程层出不穷,维也纳政府四处收拾烂摊子。

  没有办法,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太强了,作为第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可比以往的经济危机严重的多。

  仅1857年,美国破产企业就高达五千余家,股市直接被腰斩,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股票价格狂跌百分之九十。

  欧洲各国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经济危机波及到的时间要晚一点儿,各国政府有反应时间。

  可惜这个年代没有政府干预经济的说法,大家都在坐等危机爆发,损失自然是少不了的。

  受经济危机影响,很多资本家们的资金链断裂。兜里没钱,那怕是再不甘心,也只能忍痛割肉。

  前期的投入算是做了慈善,履约保证金直接打了水漂。

  政府工程烂尾,这还只是小问题,反正这些项目不是火烧眉毛,晚上几年施工也不会要人命。

  况且,有实力的资本家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投入的越多大家就越舍不得放弃,本身来说这些工程,还是优质项目。

  这种坚持,对风雨飘渺的奥地利经济至关重要。直接让很多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生存了下来,避免了经济的持续恶化。

  首相费利克斯沉声说道:“陛下,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申请的破产企业已经高达一千八百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高达两千家,其中还包括五大铁路公司。

  股市大盘直接下跌了百分之四十二,其中铁路股票下跌最为严重,受美国铁路泡沫的影响,让很多投资者对铁路丧失了信心,市值蒸发了百分之七十二。

  纺织业、制造业、金融业、钢铁业全部损失惨重,受经济危机影响,就连农产品出口都萎缩了四分之一。

  工业产值较去年同期,下跌了近百分之三十,目前还处于持续下滑状态。

  国内失业人口已经高达九十八万余人,超过百万是迟早的事情。如果经济形势不发生好转,这种情况还会持续恶化下去。”

  各行各业受经济危机冲击,企业大规模破产,弗朗茨是一点儿也不关心,这些都在预料之中。

  狂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怎么可能没有后遗症呢?如果不是近东战争的缘故,让奥地利抢占了英法在俄罗斯帝国的市场,经济危机早就爆发了。

  战后经济转型的时候,奥地利的危机就开始出现了。

  如果不是开辟海外殖民地、金本位制度改革、殖民地黄金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货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那么这次经济危机就不是从美国开始,而是从奥地利开始了。

  别的问题都可以慢慢来,唯独失业问题迫在眉睫,必须要立即解决,不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弗朗茨想了想说:“按照原计划,政府接手烂尾的建设项目,先让工人们复工。

  同时,政府约谈已经停工的铁路公司,要么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立即恢复施工;要么接受政府出资入股,总之必须要尽快恢复施工。

  殖民部也要尽快行动起来,经济危机是组织移民的最佳机会,不光是奥地利,整个德意志地区都是你们的工作范围。

  要想办法鼓励破产民众移民殖民地,这个时候美国人也在经济危机中,没有人和你们抢移民。

  命令殖民政府加快速度,向尼日利亚和刚果地区扩张,我授权他们可以组织民间武装参加战斗,尽快扩张我们的势力范围。”

  这些项目只要恢复了正常施工,那么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就活下来了,国内的失业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这个年代工业实际上还相对单一,这些项目的周边产业,已经包含了全国大半的产业。

  弗朗茨吞下了烂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那是因为这些项目找不到接盘侠,只能由政府接手继续建设。

  没有一口吃掉铁路公司,除了铁路公司市值较高,收购起来耗资较大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铁路公司是亏本买卖。

  自从维也纳政府把一系列的线路,全部打包授权给铁路公司后,铁路公司的“钱途”就不是那么光明了。

  精明的财团们,早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撤退离开了,现在被套牢的都是反应慢了一步的投机者。

  弗朗茨自然不可能帮他们解套,要知道未来十年之内,铁路公司都看不到利润。这种长期性项目没有人垫背,光靠维也纳政府投资,那个资金压力也太大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宁愿让私有资本把新神圣罗马帝国的铁路全部修完,而不是现在这样折中的公私合营。

  靠着一系列资本运作下来,奥地利在不到十年时间,就增加了一万四千八百多公里铁路,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铁路总里程,已经突破了两万公里。

  如果由政府投资的话,估计维也纳政府现在连一半的工程量都完不成,这是金钱的力量,穷逼的维也纳政府玩不起这种大工程。

  即便是现在,维也纳政府也无力承担这种巨额投资。现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举债进行的。

  直接让奥地利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债务国,未来数十年内,维也纳政府都要为还债而努力。

  战争是转移危机的最佳办法,可惜非洲大陆远了一点儿,不然弗朗茨不介意拿下几个土著王国,度过这次经济危机。

  不过释当的扩张还是有必要的,掠夺财富就不说了,至少要先把安置移民的土地给抢购了。

  德意志地区人口过剩,不是一天两天了,奥地利地区还算是好的了,先后向巴尔干半岛输送了几十万移民,又往殖民地忽悠了好几万,人口压力并不是太大。

  德意志其它地区就不同了,每次经济危机爆发失业潮出现,就是对外大移民的时候。

  这次恰好美国也爆发经济危机了,估计这个时候他们就是想要移民,人家也不会欢迎他们。

  约西普·耶拉契奇回答道:“陛下,我们殖民部已经制定了移民计划,为了吸引德意志地区的移民,我们提出了两种移民方式:

  其一,接受政府雇佣,移民前往殖民地开辟农场,由政府安排具体地点,所有的移民费用由政府承担,他们不需要担心工作问题。

  当然,这需要签订五年劳务合同,我给出了比本土高百分之二十的薪水,期间政府提供免费探亲假一次。

  其二、自由移民,凡是选择前往我们任何一个殖民据点定居的,政府补贴一半的船票费用。”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是维也纳政府能够提供的最佳条件了。开辟这些农场、种植园,主要目的就是留着奖赏有功之臣的。

  毕竟本土的土地有限,就算是册封贵族,也大都只是名义上的封号,很多土地都是有主的,不可能拿出来封赏。

  那么拿殖民地的土地作为封地,那就在所难免了。不是所有人都有家族底蕴,随便给他们授权一片土地,就有能力开发出来。

  平民或者是没落贵族出身的功臣身家有限,他们没有过去开发封地的能力,那么拿开发出来的农场或者种植园作为封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己开发,或许可以获得几百平方公里,乃至于上千平方公里的封地,而获得现成的农场,那也就几十公顷,或者是几百公顷的领地。

  这不存在吃亏或者是占便宜的说法,开荒也是需要投入成本的。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是不会强人所难的。

  最早在几内亚殖民地开辟的种植园,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回报了,毕竟种植粮食、棉花、花生,这些一年期的农作物见效还是很快的。

  有了产出过后,维也纳政府可是进行了大肆宣传,号称要开辟新神圣罗马帝国第二家园,重点强调了非洲土地的肥沃。

  很多人对非洲殖民地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改变,毒虫大陆的观念已经淡化,富饶已经进入了大家的脑海中。

  这也不是撒谎,非洲大陆真的有很多沃土,目前奥地利开辟的殖民地,都是比较富裕的,气候条件也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宜居之地。

  现在动员民众移民,既可以发展海外殖民地,又可以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还可以转移经济危机,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第三十五章 又见交易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风雨飘渺的苏丹政府更加举步维艰。

  尽管奥斯曼帝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可是英法资本抽回了资金,还是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迫于无奈,苏丹政府被迫做出了让步,唯一的问题就是钱了。

  幅阿德努力争取道:“伯爵阁下,你们的报价太低了,全世界都没有这么便宜的土地!”

  约翰内斯不慌不忙的说:“阁下不要着急,我们的报价是参考国际市场大综土地交易价格的。

  前不久我们还和俄国人谈判,他们有意出售阿拉斯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皇政府才报价四百万神盾,我们的出价已经非常有诚意了。”

  没错,俄国外务大臣是提出了卖掉阿拉斯加。这块土地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反而还有担心英国人打过来。

  不过遭到了尼古拉一世的反对,伟大的沙皇陛下感觉卖掉土地有损他的光辉形象,事情就被搁置了下来。

  这件事情在国际上也闹的沸沸扬扬,作为一名关心国际事务的外交官,幅阿德自然也不会陌生。

  “伯爵阁下,阿拉斯加就是一个大冰块,根本就不值钱!”

  约翰内斯摇了摇头说:“阿拉斯加好歹还出产皮革,白令海峡渔业资源丰富,东南部和中南部是温带气候,盛产木材。

  并且,还有一个内陆盆地,我们派人考察过了,马坦努斯卡山谷地区有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农业生产。

  参考北欧地区,这一片土地养活上千万人口不成问题。相比之下,利比亚地区就全是沙子。

  我们要购买的土地,真正有价值的地区也就几个岛屿,如果贵国担心价格太低,我们可以把利比亚地区踢出去,单独进行核算。

  那么共计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岛屿面积,我们就出价两千万神盾,这已经破了大综土地交易价格的世界纪录。”

  幅阿德懵逼了,阿拉斯加在他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冰块,这个年代上面居住的人口都不一定过万。

  结果约翰内斯居然找到了这么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不是胡编乱造,完全俄国人提供的资料。

  王婆卖瓜都知道自卖自夸,俄国人当然也不例外了,为了卖个好价钱,夸大其词一点儿,也是非常自然的。

  要是什么都没有,凭什么卖钱啊?即便是有这么多资源,俄国人的报价依旧只有400万神盾,就知道这个年代的土地有多么不值钱了。

  说白了,现在大家还不缺资源,只有开发出来的土地才值钱。再多的资源,在没有开发出来前,都是一文不值。

  谁脑子进水了,才跑到阿拉斯加去打鱼、伐木、种地?冻成狗也就算了,关键是当地的土地开发成本还高。

  天选之国的土地太肥沃了,开发美国大平原地区后,粮食都多的吃不完,年年都要担心粮食滞销。

  这种背景下,阿拉斯加的土地自然就丧失了农业开发价值,白痴才会过去投资农业。

  这个年代更不用说了,沿海平原都没有开发完,内陆盆地开发成本这么高,傻子才会跑过去开发。

  不然的话,俄国人早就组织移民过去了,哪里还需要担心被英国人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