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137章

作者:新海月1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1855年,奥地利经济必然会受到挑战,当然市场反馈也是需要时间的,短期内危机还不会爆发。

  就算是战争结束了,奥地利也抢占了不少市场,这些市场还可以给国内的工商业续命。

  维也纳宫

  弗朗茨严肃的说道:“近东战争结束了,国内的经济势必要进行调整,民营企业由资本家们自己决定,不需要我们帮他们操心,但是国营企业必须要做好产业转型。

  战争中很多大量消耗的物资,现在市场已经不需要了,那么这些生产线就必须要进行调整,该裁减的裁减,该关闭的关闭。

  将生产方向调整到市场需要的地方,实在是调不过头的产业,或者是利润太低的产业,都可以拍卖出去。

  政府只是控制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就可以了,对普通行业只要保持一定影响就可以了。”

  不能赢利就放弃,弗朗茨可没有抱着国有企业不可动摇的观念,这个年代的主流经济都是私有资本。

  奥地利政府拥有这么产业,也是特殊原因造成的,并不是政府一开始就准备搞这么多产业,现在卖掉一些弗朗茨也没有压力。

  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陛下,现在处理这些产业恐怕不是一个好机会,大家都知道战争结束了,没有外贸订单这些企业根本就卖不上价。

  况且,国企人员的安置也非常麻烦,不如先缓缓,等市场完成自我调节后,再处理这个问题。”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行,等市场完成调节过后,新的企业早就拔地而起了,我们手中这些价值不高的企业卖给谁?

  同样的企业,在政府手中和资本家手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按照以往的经验,很多政府直接管理失败的企业,卖给资本家过后很快就翻了身。

  我们不能够单纯的考虑价格问题,还要从全局出发,保证国内的经济迅速发展。

  人员安排怕什么,直接进行调岗,巴尔干半岛还缺少行政官员,可以派一部分人过去。

  一家企业在他们手中走到了要拍卖的地步,难道他们还好意思以有功之臣自居么?”

  别人不知道经济危机快要来了,弗朗茨却感觉到了资本市场上的不同寻常,在危机爆发前,尽可能的筹集资金才是王道。

  员工安排弗朗茨完全不担心,无论是谁当老板,对底层的普通员工来说都一样。

  奥地利国企存在的时间还短,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利益集团,根本就没有和政府讲条件的能力。

  企业都被卖掉了,要调整的领导干部没有被追究责任就算是幸运的了,想要享受功臣待遇做梦吧!

  奥地利的国企自主性可是非常高的,在经济发展良好的大环境下,企业运营都陷入困境、或者是走进了死胡同,都证明了他们的无能。

  无能之辈,弗朗茨自然不会给他们好脸色,没有把这些人都赶回家,那都是手下留情。

  当然,奥属巴尔干半岛基层公务员空缺严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人或许能力一般,但是胜在用起来安全,不用担心他们和漏网的奥斯曼余孽有勾结。

第三卷 新维也纳体系

第一章 沙皇想要废奴了

  1855年1月1日是欧洲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大日子,这一天《四国公约》正式生效,欧洲大陆进入了新维也纳体系时代。

  各国按照条约规定,开始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误入”塞尔维亚地区的英军士兵,也开始被遣返回国。

  本来在谈判开起的时候,这些英军士兵就可以离开了,但是在塞尔维亚地区待了那么久,他们也没有闲着。

  虽然伦敦政府给他们支付了生活开销,可是大家兜里没有零花钱啊,伦敦政府的官僚们可不会把军饷送过来。

  奥地利只是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并没有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除了固定的地方住宿用餐外,方圆几公里随便浪,酒馆就是他们的最爱。

  奥地利政府也只是负责提供一日三餐,额外的消费,自己掏腰包吧!坐吃山空的日子很快就让英军士兵赤贫了,没钱的日子不好过,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

  违反乱纪?现在塞尔维亚地区处于军管状态,逮住了是可是存在掉脑袋风险。

  这个时候当地在进行重建,缺乏青壮劳动力,为了自己的日子更加舒坦一些,不少士兵就干起了兼职赚零花钱。

  塞尔维亚地区青壮损失惨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混的时间长了,不少英军士兵还在当地组建了家庭。

  有了家庭,自然就和当地有了牵挂。这个年代交通不便,这一别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永别,如果不是英国政府一再催促,估计还要拖的更久。

  奥地利政府一共收容了2183名英军士兵,最后离开的时候这个队伍已经壮大到了3128人,增加出来的自然就是家属了。

  英国内阁收到这个消息过后有什么感受姑且不论,反正弗朗茨收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蒙圈了。

  不过考虑到塞尔维亚地区的特殊情况,他也就理解了。适龄女子总是要出嫁的,当地的青壮不足就只能外面找了。

  英国人的牌子这个年代还是很好用的,至少对塞尔维亚当地人来说,这个身份还是有诱惑力的。

  跨国婚姻,在奥地利是合法的,只要双方自愿,然后到教堂完成登记,就受法律保护。

  不光是英军士兵,不少奥地利驻塞尔维亚军队也有同样的情况,为此总参谋部还发生过争议,最后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政府给开了绿灯。

  阻拦是不可能的,这点儿气度弗朗茨还是有的,人家你情我愿棒打鸳鸯干嘛?只不过增加了一笔英军士兵家属生活费,让伦敦政府买了单。

  在政治上,这还成为了英奥友谊的见证,至少英国的媒体是这么报道的。约翰牛也是要面子的,真实原因已经没有人追究了。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无非就是给人们留下了茶余饭后的笑谈,很快就过去了。

  在条约生效的当日,奥地利也和奥斯曼帝国完成换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战败,割让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波黑地区给奥地利,上述地区领土主权正式发生变更。

  领土割让这没有什么好犹豫的,都被法俄两国隔开了,这种地区就算是就给奥斯曼帝国,他们也无能为力。

  相比之下,法国人和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交易就发生了争执,法国代表直接开出了一张贷款收据付款,奥斯曼人自然不满意了。

  说好的现金交易,现在怎么能够反悔呢?不过法国人就不这么认为了,从债务当中减去两亿法郎,不也是现金支付么?

  反正随便奥斯曼人怎么抗议,巴黎政府都打定了主意,现金不可能给的,就是减持债务。

  没有办法,法国政府现在也不富裕。近东战争打到了现在,法国政府的军费开销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拿破仑三世同样在为财政问题头疼。

  况且丢失了巴尔干半岛后,奥斯曼帝国的偿债能力也大幅度下降,如果不减持债务,这些贷款能不能收回来都是一个问题。

  资本家们不肯承担这个风险,就鼓动法国政府出头接过这笔债务了,为了拉拢人心拿破仑三世自然是同意了。

  争议归争议,还是不影响条约的履行。国际贷款通常都是霸王合同,很快法国人就找到了贷款合同上的解释条款,证明了他们这么做的合法性,让奥斯曼人乖乖的闭了嘴。

  条约全部正常履行,新维也纳体系建立了起来,笼罩在欧洲大陆上的战争阴云烟消云散。

  ……

  圣彼得堡

  大街小巷都在庆祝这次伟大的胜利,不过这不包括沙皇政府高层,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非常清楚这次胜利的水分有多大。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瘟疫,打击了法国人的信心,估计这个时候俄军还在君士坦丁堡鏖战。

  冬宫中尼古拉一世咆哮道:“怎么伟大的俄罗斯帝国,连一点儿战后的抚恤金都拿不出来么?”

  灰色牲口不值钱,可毕竟是打了胜仗,死掉的多少总要给点儿抚恤吧?活下来的也要给点儿嘉奖,加官晋爵他们够不上,一点儿赏金总是要发的!

  这些工作如果不做好,下一次谁还给沙皇卖命?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苦笑着回答道:“陛下,这次战争的伤亡太大,君士坦丁堡又需要重建,政府的财政早就入不敷出了。现在要一次性拿出上亿卢布,实在是太困难了。”

  君士坦丁堡必须要重建,这是政治、宗教上的双重需求,那怕是砸锅卖铁,沙皇政府都只能硬着头皮上。

  战后抚恤、赏金也必须要发,两者是同样的重要。这对俄国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

  俄国人必须要感谢这场瘟疫让战争提前结束了,如果再拖上一年半载,就算是砸锅卖铁他们也凑不出来钱。

  尼古拉一世厉声呵斥道:“没钱,就去想办法。财政困难的事情不需要你提醒,现在财政部的任务是想办法解决这次财政危机。

  无论如何,战后的抚恤金都必须要发放,君士坦丁堡的重建费用也必须要筹集出来。”

  “陛下,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向民间募捐君士坦丁堡重建费用,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加税了。

  政府缺钱,战后奖赏我们可以尽量避免直接给现金,比如说给予士兵本人连同家属自由民身份。

  还可以学习奥地利人,根据功劳大小给普通士兵授予土地,减少财政开支。”阿瑞斯坦利罗德回答道

  俄罗斯帝国农奴摆脱身份限制,就是替沙皇陛下当兵打仗,立下了战功就可以变成自由民。

  这条路非常的窄,农奴是贵族的私有财产,沙皇也不可以随便剥夺,授予自由民身份的同时,也必须要给农奴的主人进行补偿。

  现在阿瑞斯坦利罗德的意思,无疑是在打新占领区的土地了。无论怎么说,保加利亚地区的土地要比俄罗斯帝国大部分地区都要肥沃。

  这些土地也是财富,可以拿出来和贵族们进行交易。农奴是没有私有财产的,给士兵们封赏土地,还不如说是给士兵的主人封赏土地。

  既然大家都拿到了好处,那么授予这些农奴士兵自由民身份,自然不是问题了,政府要收取君士坦丁堡重建税也就好说了。

  这是建立在近东战争获胜的情况下,不然想要给这么多士兵自由民身份,估计贵族们可没这么容易妥协。

  解放农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作为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都不敢直接说解放农奴,而是利用迂回的手段,借战后奖赏的机会释放一部分农奴。

  尼古拉一世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了阿瑞斯坦利罗德的意思。参加这次近东战争的俄军士兵,前前后后加起来都快两百万人了。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农奴出身,如果把这些人、连同家属都变成了自由民,那么无疑是撕开了废奴的口子。

  农奴制的危害尼古拉一世是一清二楚的,如果不是阻力太大,他早就开始干了。

  近东战争的爆发,让他们见识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后,俄国上层已经意识到了必须要废除农奴制,才能够追上去。

  借着大胜封赏的机会这么干,可操作性非常高。就算是这次试探失败了,政府也没有直接宣布废除农奴制,那么和贵族之间还留有缓和的余地。

  想清楚了这一切过后,尼古拉一世点了点头,同意了阿瑞斯坦利罗德的计划。

  ……

第二章 夺权第一步——金本位改革

  进入1855年过后,奥地利政府的经济会议就多了起来,除了处理不良资产外,更重要的还是币值改革。

  不同于继位之初,奥地利的金银储备不足,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就是稳定币值。

  近东战争中,通过对俄贸易大量的金银流入了奥地利,金银储备不足的窘迫局面已经得到了改善,金本位改革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

  货币改革涉及到的范围太广了,不是弗朗茨一拍脑袋就可以做出决定的,内阁政府已经进行了多次论证,依然没有能够达成一致。

  现在大部分国家都采用的是金银复位制度,要不就是直接用金银充当货币,金本位国家还是很少的。

  政府大楼内,支持金本位制度改革的,正在和主张金银复位制度的进行辩论,这是奥地利最后一次辩论了。

  那一方的观点能够获得胜利,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奥地利就将实现什么本位制度。

  孰优孰劣,实际上并不于制度本身。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本位制度,才是最佳的选择。

  为了避免太过超前成为烈士,弗朗茨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这个时代的精英,这些专业人士的判断,总比他这个外行要强得多。

  弗朗茨嘱咐道:“本次会议只是讨论货币本位制度,禁止牵扯任何不相关的话题,禁止人身攻击。

  请大家思考清楚了再发表意见,你们的意见将决定新神圣罗马帝国未来的命运,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首相,你来主持会议。”

  吵架的事情,还是让手下的小弟们上吧!

  如果是说服内阁大臣,弗朗茨还不介意偶尔亲自出马。现在这种公开场合,皇帝亲自下场辩论,就太没有气度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次货币改革自然不会那么单纯,不然弗朗茨也不会这么早提出金本位改革。

  货币改革更深层次的用意,还是统一新神圣罗马帝国的货币,收拢各个邦国的铸币权。

  夺权的时候到了,向来小心谨慎的弗朗茨,这会自然是注意吃相的,面子上的尊重先要给足了。

  直接生硬的把奥地利货币变成帝国法定货币,显然是不可取的。弗朗茨想要的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帝国,可不是矛盾重重的帝国。

  现在借着本位制度改革的机会,发行新货币代替各国原来的货币,就是为了照顾大家的感情。

  反正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铸币权都会被中央政府收走。

  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是,陛下!”

  听顿了一下,又说道:“新神圣罗马帝国货币本位会议,最后一次扩大会议现在开始,各位代表按照顺序发言。”

  参加会议的人不少,有资格发言的人却不多,除了内阁诸位大臣外,就只有各邦国代表有资格发言。

  符腾堡、萨克森、法兰克福、黑森、伦巴第、巴伐利亚各一人,奥地利代表四人。

  这是按照每一千万人口产生一名代表(不足的四舍五入),每个邦国不低于一名代表的原则,由各邦国政府任命代表。

  这是弗朗茨亲自设计的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人多嘴杂,拖延了会议时间。

  最后的会议结果,由各邦国代表和五名内阁大臣共同投票决定。好吧,这就是政治作秀,一共十五人可以参加投票,其中十一人由弗朗茨是亲自任命的。

  法兰克福代表汉斯开口说道:“诸位,金本位制度并不是不好,问题是我们国内黄金的产量跟不上商品的增长速度。

  按照目前国内工商业的增长速度,我们每年至少需要增加十几二十吨的黄金储备,才能够发行足够的货币,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

  而目前新神圣罗马帝国每年的黄金产量,仅仅只能满足四分之一,剩下的缺口怎么补足?

  靠对外贸易,从国际市场上收购黄金么?

  近东战争已经结束了,这种战争财的机会一去不复返,在国际贸易中要获得这么大的顺差,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