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135章

作者:新海月1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首相,你多虑了。殖民地才多少人,就算是爆发瘟疫,想要分散隔离也非常的容易。

  况且,冬天马上就要到了,这次瘟疫也该到了尾声,就算是带到了非洲大陆,情况也不会太严重。

  从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来看,俄军士兵感染瘟疫后的死亡率,也不过七八个点,这还没有非洲殖民的自然死亡率高。

  巴尔干半岛的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到时候这些难民多半都会选择返乡,未来我们想要移民就难了。”

  这不是夸大其词,这个年代移民非洲大陆的死亡率就有这么变态,通常在路上就要死不少。

  让难民留在巴尔干半岛死亡率就低么?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留在巴尔干半岛他们的死亡率只会更高。

  没有足够的利益,奥地利政府不可能花大代价去救济难民,奥斯曼帝国更加不可能救济难民,难道还能指望法国人当圣母么?

  这个年代,大家都在为自己吃饱饭而努力。救济巴尔干半岛上百万的难民,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没有足够的利益谁干啊?

  没有足够的救济,这些难民就会变成流寇,然后去祸害更多的地区,将更多的人变成难民。

  在二十世纪以前,人类的生产力有限,应对难民潮的方法只有两个:救济或者是杀。

  大多数时候都是靠杀解决的,封建王朝根本就救济不过来。没有善恶对错,大家都是为了生存,粮食不够那就只能弱肉强食。

  奥地利的非洲殖民运动非常谨慎,每次输送的移民数量大约五千到八千人,然后分散在十几个聚居点上。不是不想更多,而是粮食制约了移民数量。

  如果只是为了把人送过去,那么一次组织百八十艘货船,就可以轻松的送走几万人,那么后勤就成为了大问题。

  非洲大陆开发程度有限,当地土著部落都懒得种地,完全靠自然资源生存。最初前往非洲的殖民者,也是靠当地的自然资源生存下来的。

  显然,这只是适合少数人都殖民活动。一个殖民据点分布几千人,不是弗朗茨手中没有人口,更多的还是担心发生意外情况,殖民据点的后勤被切断了。

  在人数少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进行冒险,从当地获取足够的食物生存下来,一旦人口过多就不行了。

  费利克斯首相继续解释道:“陛下,我们的移民速度已经很快了,就移民人数而言,除了法国人外,就连英国人在非洲大陆的移民都没有这么多。

  当地没有足够的产出供养移民,短期内又没有足够的回报,如果找不到珍贵矿产资源,这些地区未来会给财政带来沉重的压力。”

  如果不知道当地的资源情况,弗朗茨自然也会担心这个问题,不过这个理由显然不能用。

  一意孤行更不可能,如果没有政府高层的配合,最后就变成了皇帝一个人的殖民了,最后的结果显然是悲剧的。

  弗朗茨淡定的说:“那么,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殖民据点都在沿海地区,给他们送一批渔船过去,教会移民打鱼。

  周边肥沃的土地那么多,随便种植一点儿什么,也足够养活他们自己了。只要度过了最初的一段时间,粮食问题就可以逐步被解决。

  殖民地不养懒人,如果什么都不想做,就组织起来当炮灰,无论是派去和当地的土著部落战斗,还是用来探索内陆都可以。

  解决了粮食问题,后面的压力就不大了。殖民地稳定过后,我们就可以在当地探矿,只要有一两个据点有收获,我们就可以收回成本。

  这些殖民据点,还可以给海外的商船提供后勤补给,赚取一些费用补贴行政开销。

  找不到矿产就去伐木,我不认为当地连木材资源都没有;平原地区无论是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还是畜养牲畜,维持殖民地的运转还是可以的。”

  这不是弗朗茨在吹牛,靠种地、畜牧业不能够发家致富,但是做到自给自足还是可以的。

  这种产业化的经营,赚不到什么钱,但也绝对亏不了本。历史上殖民地亏本,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移民。

  移民数量不足,无法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基础产业发展不起来,殖民地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的税收,亏本再正常不过了。

  费利克斯首相提醒道:“陛下,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现在我们已经在殖民事业上投入了上百万盾,要实现这些地区的收支平衡,这个投入会超过上千万盾。”

  弗朗茨笑呵呵的回答道:“当然,我非常清楚这是在做什么,这上千万盾的资金投入了下去,几内亚和刚果地区也就完全被我们控制住了。

  那么大片土地,我就是在上面种植咖啡、棕榈、棉花、可可、橡胶、烟草、茶叶,每年也可以获得几百万盾的利润。

  这还没有计算矿产资源,总不会我们这么倒霉,什么收获都没有吧?

  这笔账很好算,英法等殖民大国没有这么干,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干,而是他们手中没有足够的移民。

  现在达尔马提亚地区还有四五十万难民,在那里等着安置。

  我们可以先搞以工代赈,把他们留在当地改善当地的交通,然后慢慢将他们移民到非洲殖民地。

  万事开头难,只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投入,后面就是收获期了。如果政府财力不足,可以向民间募集资金。

  殖民地不同于本土,不需要政府直接参与管理,把这些业务交给民间公司来做也一样。

  甚至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允许个人参加到殖民事业中,鼓励贵族去海外开辟殖民地。”

  费利克斯首相被说服了,殖民事业不同于其它,只要能够保证收回成本,政府就已经赚到了。

  在殖民地的管理当中,或许没有赚取大量的利益,却可以为国内工业提供足够的工业原材料,新开辟出来的市场,又促进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殖民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本土人口外流。现在这种情况还不明显,未来工业化完成后,这种情况才会更加严重。

  尤其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内找不到工作,民众迫于生计不得不移民海外,这个时候殖民地的作用就出来了。

  只要发展的还可以,政府再引导一下,就可以吸引大量的移民过去,避免人口外流。

  现在德意志地区的外流移民数量可不少,不需要多只要其中三分之一,甚至是五分之一被忽悠到了奥地利的殖民地上,在非洲大陆就不怕任何敌人挑战。

  想要留住这些移民,发展当地经济也是必然的。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显然是不能吸引人定居的。

  人多力量大,只要奥属非洲殖民地的人口足够多,那么在新一轮的非洲殖民瓜分运动中,奥地利就占据了优势。

  这种优势,未来会直接体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上,推动国内的工商业发展。

第一百三十六章 维也纳和会

  时间匆匆而过,万众瞩目的维也纳和谈开始了。主角自然是英法俄三个当事国,配角就多得去了,欧洲各国都派代表来了。

  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要是欧洲大陆发生了大的事件,不管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大家都爱跑过去凑热闹。

  美其名曰:关心国际政治。在弗朗茨看来,这就是为了刷存在感,引起大国的重视。

  不要看这些小国没有多少话语权,就以为他们的态度不重要了。事实恰恰相反,当大国僵持不下的时候,这些小国的立场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现在欧洲大陆没有超级大国,各大列强的实力差距并不悬殊,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真的以一敌二,更不用说压服所有国家。

  不是说谁比强,就一定拿对方怎么样,真要是爆发了战争,更大的可能还是两败俱伤。

  近东战争的事实已经告诉了大家,现代化战争是需要高额成本的,并且最终的收益和付出往往不成正比。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大家的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各国政府都在尽可能避免和大国爆发战争。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方都是带着诚意来参加维也纳会议的。

  英国人想要尽快从近东战争抽身,投身殖民地开扩运动中,因为战争的关系他们的殖民速度都被拖延了。

  法国人也不例外,拿破仑三世身受英国殖民运动的影响,对开辟海外殖民地非常有兴趣。

  近东战争除了遏制俄国人的扩张外,本质上是不会给法国带来什么好处的,现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是英俄,他们没有必要继续死磕下去。

  俄国人是最想要结束战争的,君士坦丁堡都拿到了,尽管是通过暗地里交易拿到的,尼古拉一世也不在乎。

  政治利益、宗教利益都拿到手了,战争要是继续打下去,除了让俄罗斯帝国的财政更加恶化下去外,就再也没有半点儿好处。

  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已经是外强中干,除了表面上的强大外,内部早就是矛盾重重,沙皇政府急需修养生息。

  奥斯曼帝国更加不用说了,苏丹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再打下去国内的民族起义就够他们受了。

  黑山公国没有发言权,即便是他们打的非常勇敢,给英国人带来了大量的伤亡,还是不能给他们带来话语权。

  ……

  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内,会议主持者梅特涅一脸肃穆的说:“欢迎诸位来到维也纳,今天的这次会议,我们是为了世界和平而召开的。

  纵观人类历史爆发了太多的战争,这些战争带来的往往都是灾难,其实这里面很多战争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大家多加强交流与沟通,很多误会就不存在了。

  ……”

  梅特涅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这一点全欧洲都是公认的,高举和平的旗帜,也是这位“欧洲宰相”的习惯了。

  政客们都是知道装裱的,各国代表纷纷开始作秀,这一刻仿佛大家都是和平主义者。

  等所有人都把逼装完了,记者们被请了出去,谈判正式开启,和谐的气氛不翼而飞。

  作为小弟奥斯曼帝国代表幅阿德,率先开口控诉俄国人的暴行:

  “这场战争,完全是俄罗斯帝国一手挑起的,他们应该为这次战争负全部责任……”

  不等幅阿德说完,俄国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就针锋相对道:“阁下请注意自己的言辞,我们只是在收复失地。

  君士坦丁堡是基督世界的圣地,不能因为被你们侵略了几百年,就让你们变成这里的主人。

  自始至终,你们才是侵略者。我们只是完成了十字军东征没有完成的任务,请不要污蔑这场神圣且正义的战争。”

  扯上了宗教,奥斯曼帝国就吃亏了。在这个问题上,英法也不敢否认君士坦丁堡是基督世界的圣地,更不可能承认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那怕,这里早就被大家承认过了,可是在有书面文件记录的谈判会议上,大家都不敢说出来。

  见奥斯曼代表一开始就被带坑里了,托马斯当机立断转移话题道:“卡尔公爵,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战争打的现在,指责谁的责任都没有必要了,现在我们还是讨论一下怎么结束这场吧!”

  “没有问题。”俄国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冷冷的回答道

  托马斯一本正经的说:“为了世界和平,为了欧洲大陆的稳定,我提议现在交战各方回归战前状态,结束这场不必要的战争!”

  涉及到了自身利益,俄国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立即反对道:“不可能,我们绝对不能容忍君士坦丁堡沦落到异教徒之手。”

  托马斯面不改色的说:“卡尔请公爵放心,我们也不会让君士坦丁堡落入异教徒手中。

  作为基督世界的圣地,君士坦丁堡应该为所有基督徒所共有,我建议国际共管君士坦丁堡。”

  ……

  显然,这是俄国人不能够接受的,花费了这么大代价才夺下来的君士坦丁堡,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放弃呢?

  英俄两国代表开始唇枪舌战,一连争论了一个多小时,依然没有任何结果,令人诧异的是法国人居然在旁边划水了。

  早就发现了不对劲的托马斯装作若无其事,不是他脸皮厚在装糊涂,实际上他是在试探法俄之间关系到了那一步。

  梅特涅笑呵呵的说:“两位午餐时间到了,不如下午继续吧!”

  谈判不可能这么容易结束的,现在还只是英俄争议,后面还有法俄利益划分矛盾,英法矛盾、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的矛盾……

  维也纳会议除了调停这次近东战争外,还有构建新国际秩序的目的,涉及到的问题还有很多。

  自从维也纳体系崩溃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洲大陆就爆发了:奥撒战争、普丹战争、德意志统一战争、近东战争。

  英法俄奥普五国都被牵扯了进入,加上撒丁王国、丹麦王国、巴伐利亚王国、黑山公国、奥斯曼帝国、希腊王国,全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参战了。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要不了多久新的欧洲大陆战争又会爆发,这不是大家想要的。

  在欧洲大陆上打生打死,实际上大家能够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各国互相牵制之下,谁也不要想把肥肉吃下去。

  这一刻大家才发现维也纳体系的重要性,重建维也纳体系的呼声,自然也就变高了。

  尤其是欧洲重多小国更加没有安全感,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稳定的秩序,保护自身的利益。

  在共同的利益需求下,主导建立了第一次维也纳体系的梅特涅,再次被大家推了出来。

  能不能重建维也纳体系?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总之现在大家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体系。

  俄国人需要进行内部社会改革,英法奥地利三国需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众多欧洲小国需要一个国际秩序保卫自身的安全,这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欧洲大陆。

  傍晚时分,第一天和谈的结果传递到了弗朗茨手中,没有任何意外,这次谈判中英国人处于了下风。

  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想要在谈判桌上拿回来,又怎么可能简单呢?

  毛熊可不是好欺负的主,法国人开始划水,让英国人很多威胁手段都用不出来。

  现在他们手中最大的筹码,还是海上优势。一旦谈判失败,俄国人的对外贸易就无法正常展开,主要是粮食出口无法顺利进行。

  粮食出口是俄国人最大的外汇来源,因为近东战争的关系,粮食出口贸易断了。

  为了购买战略物资,沙皇政府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黄金、白银进行交易,金银外流速度大增,给沙皇政府的财政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尽管俄罗斯帝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可是每年几百万卢布的贸易逆差,和每年上亿卢布的贸易逆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俄罗斯帝国有的矿产,金银真的是不缺,区区几百万卢布还没有他们一年挖掘出来的金银多。

  可是上亿卢布就不一样了,这种程度金银外流,已经影响到了俄国金融市场,开采金银也是需要时间的,短期内根本就无法弥补这个损失。

  不过既然战争结束了,不需要再从外界进口武器弹药,这种贸易逆差很快就会降下来,英国人的这种威胁不足以令俄国人让步。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会议开启,各国代表团都在合纵连横、各显神通。

  俄法企图瓜分巴尔干半岛剩下的土地,被撇开的约翰牛自然不甘心了,拉着奥斯曼帝国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架势。

  英国人的威胁,俄国人是无所畏惧。反正他们手中掌握了君士坦丁堡可以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旦双方翻脸,黑海中的英国海军舰队就被关门打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