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 第274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大帅,这次拙言弄回了足够的资金,我认为咱们可以编制一个五年的长期预算,每年增加投入五千万,首先是工业投资,争取在两三年之内,让奉天所有在建的工厂都运作起来,而且诸如钢铁煤炭的产量还要大幅度的增加。第二点就是在农业上面投资,大量移民,大量的开垦土地,把人和粮食掌握住,其实日本这些年也在东三省进口粮食,供应国内,这也是我们的一张牌,应该利用起来,不能总被日本人要挟,也要反制他们。”

张廷兰十分赞同工农业一同发展的策略,这就好比是人的两条腿一样,不论是哪条腿薄弱了,都会影响奉军的快速发展。

张廷兰又接着补充道:“大帅,岷源先生说的十分有道理,另外我觉得应该在教育上面多投资,加快中小学建设,另外多建专业技校,大量培养中低级技工。再有就是我们要立法,要求女孩子必须上学,要增加女孩入学比例!”

“拙言,让男孩入学还能赚钱养家,可是让女孩早晚都是外姓人,有很多人都不愿意花钱啊。”

“正因为重男轻女,所以我才建议要设立专门的法案,在社会上,虽然男性的工作比例更大,但是女性更多的负责家庭教育,也就是说女性的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下一代的素养,在男孩身上投资是为了现在,而在女孩身上投资,是着眼未来,绝对不能疏忽。”

第三百七十五章 简体字

“拙言,大办教育我也是非常支持,只是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严重缺乏教师,没有足够的老师,学校也建不起来啊。”

“岷源先生,别说学校缺老师了,工厂同样缺乏技术人才,这次从京津一带过来了不少的学生,他们之中就有不少是师范生,我看可以直接招募到学校里面去,另外其他想要从政从军的学生,咱们都给他们提出一个方案,可以适当降低录取标准,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到学校里面教三年书。当然成绩靠前的也鼓励他们去教书,这个经历可以作为他们日后升迁的一个依据。”

王永江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个办法不错,学而优则仕,国人都喜欢当官,不过在当官之前,要先去当老师,只要条件合适,我看完全可行。

“岷源先生,其实教育的问题我也在反复的权衡,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有针对性的投入,比盲目投资要更重要。”

“拙言,你早先就提过好几次,说是要发展理工科教育,要搞全民教育,要培养实用型的人才,难道这些还不够么,又有什么高论了?”

“高论谈不上,我是觉得实用型人才也分成很多种,就拿技工来说,也分成高中低,我们要向哪个方向倾斜,产生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向中低端倾斜,不要好高骛远,不追求那些浮华的东西,搞教育也不要向那些学者宣扬的要培养什么优秀的公民,要塑造人格,要因材施教。独立发展。这些东西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是那是富人玩得东西,咱们这点家业,根本折腾不起,就解决最简单的识字和计算问题,这样降低标准之后,再去寻找老师就容易多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创新是最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说起来神圣无比,张廷兰最初也想凭着自己的先知先觉。搞一些大的创新,一下子走在列强的前头。不过经过两年多的思考之后,张廷兰把这个想法彻底抛开了,这根本不现实,就算张廷兰是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也搞不出来。

做出一件新的产品,至少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术的创新。一个是工艺的创新,就比如张廷兰画出了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图纸,但是如何把图纸上面的东西,变成实物,需要花费的功夫更多,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造船工艺。涉及到材料科学,涉及到工程整合能力,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世界上每年都有无数的全新设计,但是最后变成实物的不足千分之一。这就是工程实现能力。

就算是后世院士一级的专家,他们也只是涉及到一两个领域而已,根本就不可能拥有这种全才型的人物,张廷兰就更是望尘莫及。

而且就算在后世,能玩得起技术创新的国家也少之又少,就连日本人也被评价为创新能力不足,说到底在后世玩创新的就是美欧等少数国家而已。

目前奉天的工业刚刚起步,很多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想一步登天肯定行不通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出路了,相反张廷兰找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模仿和山寨,列强出现了新东西,奉军模仿就可以了,照葫芦画瓢,先弄出来。

做得多了,自然就会掌握大量的工艺技术,到了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新的想法,慢慢的做出一些适合需要的改变,渐渐的积累起来,一个初级的科研能力就能形成了。

然后就可以进行跟踪研究,追赶世界的先进技术,在这个方面,张廷兰超前的眼光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可以知道追踪的方向,能够避免无端的浪费,追赶的速度能提高很多,其实这条路也是后世中国追赶列强的道路,虽然有不少问题,但是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一条成功的路子,要不然也不会美欧国家深陷经济危机,难以自拔,而中国偏偏一枝独秀了。

这样做中国技术水平固然落后于世界,但是也不会差日本太多,毕竟日本也是列强之中垫底的,而且中国还有庞大的体积优势,完全可以靠着资源和人力拼死日本人。这种拼杀就不是悲壮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了,而是红色钢铁洪流淹没第三帝国的模式,这也是最现实,最经济的一条路子。

确定了整体追赶的方式之后,落实到了教育领域,需要培养的就是大量的中低级技术工人,在基础教育领域里面,小学只需要解决识字和算术的问题,到了中学之后,可以接触理化科学知识。如果成绩好,就可以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甚至可以出国留学,这些人就会成为最顶尖的那一部分人才,作为领军力量。

至于其他的绝大多数,在经过一定的技能培训之后,就能成为合格的中低阶技术工人,靠着他们的操作积累,再有少数优秀人才的带领,奉军未必不能做出一些适合自己的产品,到那个时候,再对上日本人,也就没有什么担心了。

“什么新文化,新思想,还是让那些有闲工夫的大学教授解决,咱们就老老实实的解决生存的问题,我看差不多可以推广简化字了,毕竟字体简化之后,学习辨认就会变得容易很多,识字的人多了,基数增大了,可能出现的人才就多了!”

在后世也存在着繁简字之争,但是如果回溯中国历史,就会发现汉字一直在简化之中,从大篆,到小篆,在到后来的楷体,汉字不断的被简化,从汉唐开始,中国社会就同时并存两种字体,一个是正体字,一个是俗体字,也就是所谓的简化字。

正体字是在正式的公文,碑刻之中使用,俗体字主要是普通百姓,贩夫走卒,不求美美观,只为了容易书写,方便辨认,到了明朝的时候,俗体字已经被很多读书人接受了,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或许简化字会提前几百年出现。

结果满清窃据中原之后,对待文化呈现了空前的**态度,乾隆皇帝亲自下令,科举考试之中禁止了俗体字的使用,转而全部采取了书写复杂的繁体字,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文化的极大割裂,上层读书人和底层贩夫走卒之间的文化联系就被割断了,那些知识分子只能埋首故纸堆。

繁体字的复古从本质上和满清剃发易服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在推行奴化教育,驯服知识分子,更好的割裂社会阶层,控制老百姓。

这个愚民政策一直推行了几百年,后世竟然还有一批自诩为学者的人为繁体字招魂,恬不知耻的说繁体字代表着文化传承,如果真的代表文化,那也是代表的奴才文化,是满清的流毒。

而且说到底文字并不是文化,而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的几千年传承的不是几个字的写法,而是传承的忠孝仁义,温良恭俭,传承的是君子如玉,勤劳朴实的民族性格,这才是整个文化的核心。

这个核心还在,中国文化就在,其余的文字,衣服等等都是表象,大唐盛世的时候,中国人也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以前的衣冠,转而穿上了胡服,没有丝毫值得大惊小怪,为何到了后世中国人如此在意,说到底还是自信心缺失的表现。

“拙言,推行简体字难度绝对不小。”王永江说道:“军队之中使用了简体字,很多人就找过我,询问是不是奉军也有意全面推开。多数人都是反对的,不过原因也很简单,一点字体简化之后,读书识字的人也就多了,对于现在垄断知识的那些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他们才编造各种理由阻止。”

“不用担心这个。”张作霖突然在一旁说道:“办事情就是敢不敢的问题而已,盐商传承了几百年,关系盘根错节,相比阻力十分巨大,可是咱们把范家拿下来,受到了多少的反噬?相反马上就有新的商人填补进去,咱们手握枪杆子,腰里别着钱袋子,要想办事情,就大刀阔斧,根本不用害怕。”

“大帅说的没错,我最近找人整理了第一批一百六十个社会上常用的简体字,准备正式公布,并且规定东三省的政府公文必须使用这些文字,然后军队,学校,工厂也都要使用这些文字。”

“等到第一批简化字落实之后,咱们再征集各方意见,推出第二批,文字简化是为了便于书写和辨认,如果能兼顾美观,注意一下字体的内涵,效果会更好。”

王永江不只是民政的好手,本身也相当有魄力,既然有这个想法,王永江就不会退缩。张廷兰在一旁也十分赞同:“岷源先生,大军未动,舆论先行,全面推开简体字,是一件大事情,我准备在报纸上专门设置一个栏目,讲授汉字发展的历程,讲授繁体字和简体字的来历,也宣讲满清愚民的种种措施,把这些东西公诸于众,让天下老百姓去评判,我相信有识之士会认清这个问题的。”

第三百七十六章 小登科

教育的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张廷兰又说道:“大帅,日本人的间谍问题必须提高重视,小鬼子经营多年,无孔不入,这次他们竟然准备利用范家的产业为掩护,想要刺探东三省情况,咱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应对才行!”

日本人不遗余力的在中国安插间谍,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顶着各种的身份来到中国,有浪人,有学者,有商人,有记者,总之一切日本人都有可能是专业的间谍,除掉职业间谍之外,其他的日本人几乎都是兼职间谍。

在军国主义的只配之下,日本人都有义务为了他们的帝国贡献力量,刺探别国的情报,也是他们的职责。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败类也被日本人收到了麾下,日本对奉军已经充满了敌意,间谍行动势必会爆炸性的增长,说不定此时就有大批的情报人员,在拼命的探查奉军的各种情报。

“大帅,情报工作的确应该加强,我有一个人想推荐给大帅,如果让此人管理情报工作,一定能够胜任。”

“岷源,我也一直物色合适的人选,你究竟发现了哪位大才,不妨说说!”

王永江笑着说道:“此人大帅想必也有耳闻,就是常荫槐,常家在黑龙江也是大家族,他的长兄常荫廷和吴俊升是结拜弟兄,他担任过黑龙江第一师军法处处长,办事极为认真严谨,踏实肯干,而且也心思缜密,在最近整顿吏治的时候,发现常荫槐的业绩突出,应该大家提拔。”

王永江推荐了常荫槐。张廷兰也是暗暗点头,杨宇霆都早早的露头了,这位难兄难弟常荫槐也不会太晚了,说起来这两位一同被张学良枪毙,因此而名扬天下。

不过说实话杨宇霆和常荫槐都是人才,也都很有实干精神,比起奉系的那些老人,实在是强太多了。但是这两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野心,张学良最后枪毙了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张小六子没有足够的手段和威望。约束不住这两个人的野心,而这两位也忘了本分,最后才彻底闹翻。

不过从本心来讲,启用常荫槐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奉军最初组建情报机构的时候。张廷兰参与过,早就布下了棋子。现在常荫槐接管。张廷兰对他也有足够的控制手段,不怕他翻上天。

“既然岷源推荐了,那就差不了,过两天让常荫槐到奉天一趟,我亲自看一看,如果合用。马上就提拔起来!”

他们已经聊了半个多小时,酒宴早就准备差不多了,老张和王永江、张廷兰匆忙走出了书房。

“周公,怠慢了。还请赎罪啊!”

“雨帅哪里的话,你们谈的是军国大事,理应公事为先,咱们既然是自己人,就不用在意这些小事,我们心里头都有数。”

周学熙当然心里头有数,张廷兰刚一回来,老张就把他带到了书房,密谈这么长时间,肯定说的都是重要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张廷兰在奉军当中的地位的确十分特殊,远比不普通年轻人可比,周家能有这么一个女婿,也算是天大的幸运。

酒宴很快就摆好了,全都是东三省最珍贵特产,熊掌、猴头、飞龙等等一应俱全,而且全都出自名厨之手,周学熙他们也感受到了老张的热情,大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张笑着对周学熙和周学渊说道:“我让人查了一下黄历,七月十七是个好日子,咱们把婚事就定在这一天怎么样?”

“雨帅,这可没剩下几天了,是不是有点着急了?”周学渊略微有些为难的说道:“婚姻大事,总要好好准备一下,不要有什么疏漏才好!”

“老五,你就不用操心了,我看越早办越好!”周学熙笑道:“别舍不得女儿,早一天嫁女,早一天多半个儿子。拙言不比普通的年轻人,事务繁忙,好不容易有了时间,就赶快把大事情办了,不要拘泥那些俗礼。”

张作霖也笑道:“老亲家,其实婚事在年初我就准备了,本想着四五月份办了,结果出了中东路的事情,然后紧接着张勋复辟,就拖了下来,如果再过一两个月,就到了秋收的时候,东三省上上下下都要忙起来了,现在这个时候正好,热热闹闹的办婚事办了。不瞒你们说,俺老张就要抱亲孙子了,转过年还要抱干孙子呢!”

老张这么一说,周学渊也不好反对了,他就是稍微有点不舍女儿,可是也清楚老张说的在理,而且姑娘岁数也不小了,可不能再拖了,因此也点头同意。

双方说定之后,张廷兰就没有什么发言的必要了,接下来老张就隆重的成立了“婚姻筹备委员会”,自己出任“委员长”,张雨帅这么积极,麾下的委员也不能差了,王永江、杨宇霆领衔,奉天政商各界的人员也都一同参与。

不办不知道,一旦操办起来,张廷兰这两年多积累的雄厚人脉就显示出来了,刘书成、乔瑞轩、宋仲义、范旭东等等商界的达人也都不会落下,姜登选、李景林、郭松龄这些讲武堂的老师学生也要参加。

另外老张的那些老兄弟,吴俊升、张景惠、孙烈臣、汤玉麟、张海鹏、汲金纯、阚朝玺全都出动了。张作相也从吉林动身,赶到奉天,吉林的省长郭宗熙等人也都赶来。东三省边防军一听说自己的长官要举行婚礼,他们也不能错过,孙安虎和秦威等人作为代表,也要参加。

其余的张学良、张学铭、吴凯杰等等小兄弟更不能放过这个大热闹。此外邝荣光、邝景扬、詹天佑等人也都凑趣,送上了一副礼物。

上一篇:三国之神将降临

下一篇: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