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初唐 第2259章

作者:牛凳

孔颖达拱了拱手,道:“秦王高见,在下也是这么认为。奈何朝廷诸公,却有不同的看法。”

“谁有不同看法?”

房玄龄苦笑道:“主要是在下。”

“为什么?”

“三州叛乱虽然总的来说是朝廷的错。但杨盛野心勃勃,一直想一统僚人部落也是事实。即便没有此事,他也会起兵反唐,只是没有这么大声势罢了。所以。光招抚恐怕不行。”

孔颖达道:“那又如何,只要陛下下了《罪己诏》,再宣称所有参与反叛的军民一概赦免,叛军大部定然散去。剩下的小部分叛乱分子,定难当朝廷大军一击。”

房玄龄冷笑道:“然后呢?”

“然后,什么然后?”

“三州糜烂,数州被波及。即便这场叛乱镇压下去,也是近几十万人生活无着,赈济的钱粮你来筹措呀?”

“那当然是朝廷供给。”

“问题这是蜀中,道路难行。剑南道为什么铁钱泛滥,还不是铜运不进去吗?铜都不好运,何况需要的赈济粮饷?”

孔颖达怒道:“那总不能把被叛乱波及的百姓全杀了吧?房丞相,你这是要鼓动陛下行桀纣之事?”

“孔尚书你扣什么帽子呀?我说全部杀光了马?在下之所以说那番话,是想告诉大家,蜀中一乱,平叛非常不容易。当然,该花的钱还是得花。不过,这钱一定得用好了,永绝后患!”

郭业一皱眉,道:“官逼民反,这种事也能永绝后患?真要达到了这个目的,我大唐恐怕就真能永世长存了。但问题是……可能吗?”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永绝官逼民反这个后患,而是绝了僚人反叛的后患。朝廷对僚人一直优容,就是因为改土归流花费巨大。这次反正要花大钱,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僚人一起解决。”

李道宗说道:“房相这话我赞成。僚人穷,税收可以减免,但是一文不交算怎么回事?如此一来反而显得陛下厚僚人薄汉人,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恐非国家之福。”

孔颖达冷哼一声,没理李道宗,反而对房玄龄道:“古人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江夏王是个武将罢了,你房仆射也不懂这个道理?”

房玄龄寸步不让地说道:“孔尚书太迂腐了。这个说法,也就是三皇五帝的时候还能凑合凑合。哪怕是到了商周之时,就已经完全不顶用了。商汤周武哪个不是凭征伐取天下?”

“那是因为治乱世要用重典,可如今是太平盛世。僚人就不是陛下的子民?说什么永绝后患,哼,你打算杀多少人?”

“陛下认僚人是他的子民,可人家僚人未必承认!”

“子非僚人,你怎么知道僚人是怎么想的?”

房玄龄正色道:“武德二年,集州僚人反。武德三年,开州僚人起兵陷通、信二州。贞观七年,东西玉洞獠人反;贞观十二年,巫、钧、明、巴、洋、集、壁八州僚人又叛!贞观十四年罗、窦诸州叛。”

他顿了一下,嘲讽道:“僚人总共才多少人?我大唐立国又才几年,他们都发动叛乱多少次了?这次可以说朝廷有些责任,那前几次呢?”

然后,他跪倒在地道:“如今我大唐君贤臣明,府库丰盈,将士勇猛。可即便如此,僚人都时常叛乱。一旦我大唐衰落,恐怕他们更加难制。为后世子孙计,请陛下下旨,彻底平定僚人,改土归流。”

孔颖达也跪倒在地,道:“僚人虽时常叛乱,但不过都是疥癣之疾。陛下若是听了房仆射的主意,恐怕会逼得僚人皆反,后果难料。另外也有伤陛下的仁爱之名。还望陛下三思!”

李二陛下没理他们俩,对郭业道:“你瞧瞧,为了这事,二位爱卿都吵了半天了,难分高下。所以,朕才命人把你请了来。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第2060章 众望所归

“我?”郭业道:“如果我没有料错的话,恐怕大部分人都会支持房仆射吧?微臣亦是如此。”

李二陛下道:“呃……你还真想错了。比如说江夏王,别看他刚才出言支持房爱卿,不过要说现在大举对剑南道用兵,他就又要开始反对了。”

“为啥?”

李道宗双手一摊,道:“简单的说,就是户部没钱!”

“那怎么可能?谁不知道我大唐府库充盈……”

“你说的那是总和,我说的是局部!别的地方是有钱,问题是不好运输呀。为了平定这场叛乱,咱们至少得出动十万大军吧。人吃马嚼战,战中的赏赐,哪样不得花钱?你给抗进蜀中去呀?”

郭业迟疑道:“蜀地不是一向富庶吗?还要靠外面的钱粮?”

“话不是那样说。”房玄龄解释道:“蜀地虽然没经过什么战乱,比其他的地方要富庶一些。但是我大唐扫平天下,多赖蜀地的人力物力。等大唐一统天下,蜀地积累的钱粮也消耗地差不多了。”

“可是咱们大唐都太平十几年了,这还不够?”

“蜀地太平将近二十年,的确可以说恢复了几分元气。但是要说承担十几万大军的供养,单凭当地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稍一不慎,恐怕就会引起更大的叛乱。”

说到这里,李道宗一摊手,道:“所以说,房仆射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僚人,我双手赞成。但是要说出钱……户部的确是没办法。”

郭业道:“不对吧,想当初蜀地的钱粮能运出来,现如今就运不进去?这是什么道理?”

“那当然不一样。当初天下大乱,有口吃的就算不错,无论是征发百姓运粮,还是给将士们赏赐都花不了多少钱。简单地说,就是钱粮比人贵。但是现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他顿了一下,继续道:“当然了,以我大唐的力量,这笔钱硬是要凑也不是凑不出来。但如果为此阻了征伐高句丽的大计,未免有些不划算。不管怎么说,高句丽的威胁总比僚人大得多吧?”

郭业知道,还有些话李道宗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好说出来——高句丽算是敌国,官兵可以抢掠弥补赏赐的不足。但僚人乃是大唐子民,抢劫他们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再说了,高句丽盛产金银,僚人却是一帮穷光蛋。即便是允许抢劫,恐怕也榨不出什么油水来。

综合算下来,在蜀地用兵十万,几乎相当于对高句丽用兵三十万了,对大唐的确算是伤筋动骨。

更重要的是,僚人打不过了往山里一躲,玩起了游击战。如果以改土归流为目标的话,这场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也难怪李道宗虽然乐意改土归流,但却不赞同出动大军。

这就如同在现代社会,幻想屠日灭美大家都挺乐意。但是如果真要投票要不要动真格的,恐怕大部分人都得怂了。无他,花的代价太大了。

郭业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事情的关键还是在钱粮二字。”

李二陛下道:“在钱粮,更在人。如果有人能用蜀地的钱粮和兵力,就把僚人改土归流,那就没问题了。秦王,你说呢?”

唰!

所有人的目光都往郭业脸上看去。

郭业微微一愣,瞬间就秒懂了,道:“陛下,您把我找来,不会是打算把这活交给我吧?”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道:“朕还真有这个意思。说实话,这不光是朕的意思,也是众位爱卿的意思。”

韦挺道:“三州因您的建议而乱,又因为您的出征而平。所谓有始有终是也!秦王千岁,此事非您不可!”

李靖道:“平定三州之乱不难,选一上将即可。难的是平乱之后的改土归流。非文武全才之人不能胜任。当今朝廷,非秦王莫属了。”

李道宗也道:“本来这活该我干的,奈何大家都不同意。说是怕我对蜀地敲骨吸髓,激起更大的民变。没奈何,也只能把这个好差事交给你了。”

郭业苦笑道:“对于江夏王当然是好事,不过对于郭某人来说,到底是福是祸可就不一定了。你们这是让我巧妇为无米炊呀。”

孔颖达道:“如果一定要按照房仆射的提议行事,我也赞同秦王千岁为帅。”

“那是为何?”

“因为您有点石成金之能。如果别人去了,为了平定叛乱肯定是加强聚敛。而您,却还有希望别开财源。秦王,你赚钱的法子恐怕比打仗的法子还多吧?不敲诈百姓而补充军资就全靠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