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秦我为皇 第681章

作者:小胖小子

  “娘娘言重了,此言甚妙,有助于我大秦早日脱离祸乱,末将岂有不尊之理?”

  “末将愿以此控制匈奴,东胡两国,平我大秦天下!”

  王麟抱拳,气势慷慨,昂然道。

  “既然如此,接下来还得依靠元帅运筹帷幄才行!”

  银月暗暗点头,王麟的态度她看在眼里,甚是欣喜。

  大秦有此元帅,何愁不胜?

  商议完正事,银月也不摆架子,如今身处军中,当陪军中将士尽兴。

  “元帅,劳烦传令,今日宴席,不在中军大营,结合军中弟兄,本宫代皇帝陛下御驾于此,敬诸位弟兄一碗,有劳我大秦将士为我大秦尽忠报国!”

  银月起身,玉手轻抬,对王麟说道。

  “末将代替军中弟兄,谢过娘娘御赐!”

  王麟一喜,倒也没有想到这位皇妃竟如此宽怀。

  此前召集众将领设宴款待,他还怕银月推脱,驳了众将的面子,惹来非议。

  如今银月不仅没拒绝,反而召集大军同席同饮,此乃给了军中将士天大的面子。

  往后之战,军中将士岂有不卖命之理?

  这人与人之间的付出,永远都是相对的。

  下面的将士拼命,得到封官赐爵固然令人振奋。可自古以来,御驾亲征往往都能更得人心。

  并不是说一国之王御驾亲征就能有多厉害,而是连王都在前面拼命,与军中兄弟同在,军中兄弟岂能不尽力而为?

  士气大振,那是难免的。

  如今,大秦皇帝不在朝中,不在大秦,皇妃代替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军中此酒,亦是如此。

  既能拉拢人心,更能让军中士气大振,往后征战,必将无往而不利。

  “去吧!”

  银月挥手,王麟告退。

  很快,军营中,十四万大军汇聚,十分密集,占地方圆数里之地,人来人往,酒香肉香饭菜香,热热闹闹,引人嘴馋。

  虽然王麟是五十万大军齐头并进,但五十万大军不可能一直汇聚在一起,分别化作三路,以左中右三路大军的形式前行。

  王麟此刻带着的这十四万大军,正是中军。其余两路大军。

  此刻正在左右各自百里之外,想要汇聚同席,根本无法做到。

  因此,这场宴席虽然浩大,但也只能十几万人汇聚。

  不过即便如此,如此浩大的宴席,也算得上难得了。

  说空前绝后算不上,但至少除了去年除夕夜,皇帝大赦天下的宴席之外,没有比这场宴席更为热闹的。

  ……

  很快,关于这场宴席的消息传开,各路大军人心振奋。

  皇帝不能御驾亲征,然,皇妃御驾亲征,各路将士岂有不拼命的到来?

  次日一早,大军继续开拔,而南燕已经带着一百名一字军将士赶赴匈奴之地,其余的一字军将士则留在王麟身边听调。

  ……

  咸阳城,自大战之后十来天时间,可谓忙碌不堪。

  战后的残垣断壁需要休整,死亡的将士家属,百姓等等也需要安抚,朝野内外,群臣官员,可谓忙碌得一塌糊涂。

  这其中,最为忙碌的尤其是萧何。

  身为大秦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皇帝不在,政治上他说了算,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推倒了他一个人的头上。

  这边不仅仅要安抚燕齐之地受战火荼毒的百姓,还有时时刻刻想办法供应前军作战的将士粮草,兵器补给等等等等。

  如今的咸阳城又落得如此地步,咸阳城,大秦国都,那可是大秦的颜面啊,岂能放任不管?

  这绝对是火烧眉毛的事,必须得以最快的速度将咸阳恢复如初,让人看到大秦的雄浑之力。

  这些事情,每一桩每一件都足以让人战战兢兢,心惊胆战的去执行。

  哪怕出现半点差错,那都是要掉脑袋的。

  如今全部推倒萧何一人的身上,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这日,也已深,寻常人家,早就歇息了。即便忙忙碌碌的咸阳城,也早就已经安静下来。

  然,相国府中,书房内,却依旧灯火通亮。

  萧何一人坐在书桌后面,正埋头批阅着各级官员呈上来的奏折。

  这些奏折都需要一个决断,而他明显就是拿捏这个决断的人。

  “哎!”

  埋头苦干不知多久,萧何只觉浑身骨头一阵酸软,忍不住大大的伸展了一下身体,伸手揉了揉眼睛。

  看着面前已经审批完的堆积如山奏折,还有那半箱子尚未审批完的折子,萧何一脸苦涩。

  “皇帝陛下啊皇帝陛下,您远去胡东,倒是落得逍遥自在。设立三公,如今却唯独萧何一人坐镇此地,您这是把所有苦活累活都交给萧何了啊!”

  萧何喃喃自语,忍不住回想起刚投效嬴守的时候。

  记得那时,皇帝事事亲力亲为,自己可谓十分轻松,哪里用得着这么累?

  即便之后,皇帝当上了甩手掌柜,但好歹也立下了三公六部协助,又是大家一起扛,自己也还算清闲,至少比起现在来,可谓轻松了许多。

  如今到好,三公独剩他一人。

  面对如此家国动荡之际,下面六部尚书亲临现场忙碌,这各种决断之事完全推倒他头上,当真忙死人了。

  苦笑一阵,无可奈何,萧何也只能继续低头,继续干。

  今夜就算再晚,剩下的折子也必须整理出来,很多事情不能拖,否则很容易引起更大的混乱。

  现在的大秦,本就动荡,任何可能发生的不妙之事,都必须扼杀在摇篮中,这就是政治,也是他萧何的责任。

  

第1223章 萧远

  

  “笃笃笃……”

  正当萧何忙碌之际,突然,一阵敲门声响起。

  萧何依旧低头整理公文,嘴中却道:“进来吧!”

  房门打开,萧府管家萧远走进书房。

  自当初萧清河被乱军藏在乱民中被刺身亡后,萧远也就成了萧何的新管家。

  “萧远见过大人!”

  萧远来到书房,拱手作揖,不疾不徐,颇为有礼的拜见。

  “何事?”

  萧何还在忙碌,身为大秦相国,万事都得做好表率。就算再着急的事,都得平和处理,不得慌里慌张,以彰显相国府之威仪。

  因此,这萧远虽然平和,但萧何知道,必然有什么急事,否则他不可能在自己批阅奏折的时候前来打搅。

  毕竟这批阅奏折之事,那才是头等家国大事。每一本奏折,都事关万千百姓的安危。没有急事,谁敢打搅,那就是找死。

  “回禀大人,方才城门打开,一支队伍进入咸阳!”

  萧远拱手,不疾不徐道。

  “哦,现在什么时辰了,怎么城门还会打开?”

  萧何提起毛笔,在折子上批阅定案,放下后,方才抬头,皱眉问道。

  “回禀相国,此时已近子时,城门关闭也差不多三个时辰了!”

  萧远知道萧何询问时辰是什么以此。

  此时此刻,事态着急,若是常人,早就一口气把剩下的话都说完了。

  但萧府有萧府的规矩,说话得一步步的按部就班来。

  用萧何的话来说,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说话,同样要一句一句的说。

  无论是何等大事,事缓者圆,慢也有慢的好处,从中可以找出各种逻辑。

  当然,这萧府的规矩究竟是什么逻辑,别人也不清楚。

  不过有一点倒是颇得百官认同,至少如此规矩,谦逊有礼,整个相国府,俨然成为大秦礼法之代表,堪比太傅府。

  “城门关闭,咸阳宵禁,怎会无缘无故开门?不知来者何人?”

  萧何皱眉,从城门这个时候突然开启,就能知道来人必不简单,定然重要。

  “回禀大人,太傅大人回来了。同时到来的,还有皇帝陛下圣旨!”

  萧远老实的站在萧何面前,沉声说道。

  “哦,太傅大人终于回来了……那还等待什么?还不快快准备,随本相前去迎接太傅?”

  萧何闻言,顿时起身。

  这太傅回来,那可不是一件小事。

  随同为三公,但太傅的年纪和资格摆在那里,那可是天下师者,他在太傅面前都得称一声晚辈,倘若不去拜见,或许不会落人口舌,但去了总比不去的好。

  再则,虽然这些时日,因太傅召集江湖豪杰之事,引得朝堂上不少人心有想法,但想法再多,该做的依旧得做。

  “不对,你是说太傅与圣旨一同到来,这是什么意思?”

  突然,萧何眉头微皱,抓到了事情的关键点。

  这话一句一句的说,就是有这点好处,话没说完,很多重点都已经抓住。

  不像很多人,一番话一口道出,说完了,却让人抓不住关键点。

  “大人,据说,太傅大人是以传旨钦差身分回来的。目前,正赶往兵部尚书府,似乎要对君无忧君大人宣读圣旨!”

  萧远得到垂问,立刻把剩下的话题说出。

  “什么,传旨钦差?”

  萧何眉毛一挑,顿时就乐了。

  “好啊,我就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老太傅还在路上磨磨蹭蹭,怎么突然赶不及,大半夜的就日夜兼程赶来了,原来是被陛下逼着回来的!”

  萧何摇头一笑,这话一句句说完,很多讯息,顿时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首先,太傅是连夜进城的,由此可以断定,为了赶回咸阳,太傅叔孙通可谓日夜兼程。

  要知道,此前叔孙通在燕地定局后,赶回咸阳的路程中,一路都在视察各地,可没有奔袭回来的想法。

  如今突然日夜兼程,必然不正常。而皇帝让他传旨,这就说得过去了。

  背负皇命,哪里还敢怠慢?

  “大人,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萧远目光闪烁,见萧何转身就要朝着外面走去,忍不住多了一句嘴道。

  “有话说话,无该讲不该讲之说!”

  萧何大袖一挥,身为想过,体察天下,政治天下,岂有不听人言的道理?

  外面的人言都得听,府里的人言,当然也不能例外。

  “大人,您说这太傅大人一直迟迟不来,如今得到皇命,却日夜兼程赶来,这是何意?”

  萧远微眯着双眼,低沉着声音问道。

  “你什么意思?有话直说,别阴阳怪气的!”

  萧何眼睛微眯,虽然萧府提倡话要一句一句说,让人有个梳理的地方,但可不代表就能让人阴阳怪气。

  这萧远的语气,听在萧何耳中,不仅没有慢条斯理的礼貌举止,反而带着一种深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