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秦我为皇 第530章

作者:小胖小子

  “苏恒,你曾经也是殿前将军,朝堂上的事,大多你都明白,对于你,朕同样清楚。你阻止朕出城,并不是违逆,而是尽忠!”

  “同样,你如今气愤填膺,生朕的气,也是因为尽忠,只因忠心错表,无人以述,所以你很气愤。这些朕都明白,因此,朕从没有想过责备于你!”

  “朕自立朝一来,所作所为,天下有目共睹,谁人见朕妄杀一人?”

  “没有!朕敢说,放眼天下,无人能数落朕任何一条罪行。这不是说朕有多贤明,而是因为朕了解你们,朕很多事都可以依着你们,依着这天下!”

  “可朕懂你们,朕依着你们,你们谁又真正的懂得朕,依着朕?”

  “你起来,看看面前,黑夜之中,入你眼底的是什么?”

  嬴守目光紧盯着面前的黑暗,说话间,大手一指,沉声说道。

  苏恒缓缓起身,来到嬴守身旁,朝着长城之外看去,入眼竟是黑暗。

  即便月光笼罩下,也看不到多少事物。

  他皱眉道:“夜幕之下,除黑暗,再无其他事物!”

  嬴守笑道:“是么,可在朕的面前,这光照之下也好,夜幕笼罩之地也吧,皆是大好山河,是朕的大好山河!”

  “明白了么,这就是你,还有满朝文武眼中,与朕看到的不同之处!”

  “昨夜,朕要出城,去东胡大营。在你看来,此举深入敌营,进入虎穴,危险万分。”

  “可在朕看来,就是在朕的天下,朕的后花园闲庭散步,何来危险一说?”

  “一直以来,朕坚持的原则很简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唯有将其彻底收入麾下,朕才能放心。”

  “只有灭了大秦一切可能存在的敌人,朕才能安枕无忧。可你们是怎么做的?”

  “一直以来,你们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顾虑重重,从不敢随意出手,结果迎来的又是什么?”

  “朕没你们那么多顾虑,在你们看来,万全才是一切事物的解决办法。”

  “但在朕的眼里,朕所过之地,就是麻烦退避之地。但凡有任何麻烦阻挡在朕的面前,朕都将破釜沉舟,一力破开。”

  “所以,这天下对于朕来说,从没有危险,没有麻烦。如今日,八十万大军再测,但朕想走,谁人敢留?”

  “如果真心情好了,想留,谁又敢驱逐于朕?”

  说到这里,嬴守顿了顿,笑道:“说到底,很多时候,顾虑终究来源于不够自信,或者说实力不够。”

  “当你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一切的顾虑都只是一个笑话!”

  说着,嬴守突然挑头看向苏恒,见苏恒一脸沉思之色,他笑道:“苏恒,朕要是没记错的话,你虽然出身兵家,但其实一直都没有掌兵的机会。”

  “在入庙堂之前,你还只是一个熟读兵法,满怀抱负,却只能游历江湖的游侠剑客吧!”

  苏恒拱手,道:“回禀陛下,在入朝之前,末将确实只是一个江湖剑客!”

  嬴守点头,笑道:“那就对了,自春秋以来,直至如今,剑之道,在天下早已盛行。”

  “品剑,论剑,早已是为天下常态。你既然身为剑客,对这剑之一道,当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在你看来,这剑之一道,当为何解?”

  苏恒愕然,不解嬴守为何突然问起剑道,但他也没有多问,迟疑片刻,拱手道:“回禀陛下,剑者,百兵之王,杀器也,此乃天下公认。”

  “然,曾经道家老子论道时,曾以道论剑,言及,论剑如论心。”

  “品剑之道,言及杀器,不可认同。剑之善恶,不再剑之本身,而在剑客之心!”

  “心正则剑正,心恶则剑属杀器。若以杀器论剑,可谓肤浅!”

  

第944章 司马英

  

  “呵呵,苏恒呐,朕是在向你问剑,而不是在于你论剑。这剑是善是恶,并不打紧,能控制得住,能发挥威力的剑,它就是好剑!”

  “有一点你说得没错,宝剑是善是恶,取决于人心,此乃老子的自然之道,万物之变,皆来于人心,是人心改变了一切,而不是万物本恶!”

  “但有一点,你得明白,老子是贤者,而不是剑者,更不是剑客。他论剑,论的是道,论的是心。真正能论剑的,终究只有剑者,剑客本身!”

  嬴守摇头一笑,对苏恒所言,不置可否,道:“你可知,这天下,真正的第一剑客是谁?”

  苏恒沉思片刻,道:“当今天下,若要论剑,这第一剑客当属鬼谷传人姬天候!”

  嬴守道:“没错,姬天候自一年前在于匈奴之战中出过剑之后,就再也没人见过他的剑锋,可朕前些时日才召见过他,朕能感觉得到,他的剑,已经出神入化,堪称当世第一!”

  “有时候,这品剑,论剑,其实品的就是人,论的就是人,而不是什么论心,论道!”

  “这姬天候能当得起这天下第一剑客,但在朕的眼里,有一人,却远超此时的姬天候!”

  苏恒心中一惊,道:“陛下所言是谁?竟这般厉害!”

  嬴守笑道:“司马英!”

  “司马英?”

  苏恒心中一震,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尽是凝重之色

  “司马英,难道陛下说的是曾经那位让始皇帝杀之不舍,弃之不安,寝食难眠的司马英?”

  苏恒盯着嬴守,满脸郑重其事道。

  “没错,就是他,虽然此人早已故去,但他的传说,从没在这天地间消失!”

  嬴守点头,笑着说道。

  “没错,他的传说一直都没消失过!”

  苏恒眼睛微眯,道:“司马英,曾经,始皇帝还在赵国为质,秦国大破赵军,始皇帝危矣,乃司马迁一人一剑,于赵国邯郸,突破重围,救下始皇帝,送其回秦!”

  “曾经,荆轲刺秦,世人皆以为始皇帝九死一生,然,唯有一人,从不觉得荆轲能成,此人就是司马英!”

  “司马英乃真正集剑道之大成者,古往今来,天地之间,无人能与其论剑!”

  “然,他终究还是选择背逆始皇帝,当时,始皇帝对他杀之不舍,弃之不安,为其昼夜难眠,心绪不宁,直至一月之后,方才带领虎贲军来回掩杀,终究在付出惨重代价的情况下,结束司马英传奇的一生!”

  说到这里,苏恒顿了顿,道:“世人言,始皇帝一生四痛。一痛,不能带走阿房!二痛,亲手杀了司马英!三痛,失去韩非子,四痛,留不下尉缭子!”

  “这每一痛,皆让始皇帝撕心裂肺,乃至于天下一统,始皇帝依旧耿耿于怀!”

  嬴守闻言,也似乎想到什么,声音沉着道:“没错,这四痛一直都是始皇帝毕生之痛,但能让始皇帝心痛一生的传说,可见其厉害程度!”

  “朕没见过司马英本人,但朕见过他留下的笔录。这份笔录,论尽司马英一生,更论尽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剑道的认知。你可想知道,这笔录中是如何品剑论剑的?”

  “司马英笔录?”

  苏恒眼睛一亮,在听到司马英笔录的瞬间,他就仿佛惊现宝藏一般,眼中满是渴望的光芒。

  司马英纵横天下一生,论剑从无敌手。在每一个剑客的心中,他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就是别人可望而不可遏几的目标。

  有无数人追随他的脚步,寻找他的影子,想要踏上他那无上之路,可事实上,谁人能够做到?

  如果世人得知,司马英竟留下论剑笔录,这将会成为天下剑客争先恐后争夺的至宝。

  此时,苏恒心中早已一片火热,对于司马英的笔录,不知道前到没什么,但知道后,他的心顿时就揪了起来,恨不得立刻找皇帝讨要。

  “陛……陛下……不知……不知这司马英笔录中,是……是……如何论剑的?”

  苏恒声音有些发颤,目光灼灼的盯着嬴守问道。

  嬴守见状,豁然一笑,果然,司马英的笔录,对于这些剑客的吸引力,永远无法想象。

  他相信,此刻如果给苏恒一个选择,十万大军,荣华富贵之前,他都会毫不犹豫都拿走司马英都笔录。

  “世人只知司马英背叛始皇帝,为始皇帝所不容,最终诛杀于长平,却不知司马英从未背叛始皇帝,他只是在始皇帝与自身剑道之间,选择了自己的剑道,也选择了自己的真理!”

  “同样,世人更加不知,司马英并不是被始皇帝所杀,他只是陨落在自己的证道之路,死于自己的剑道之下!”

  嬴守仰头望天,脑海中不禁浮现那一本从小看到大的司马英笔录,讲述出司马英一生中不为人所知的真正传奇。

  在那笔录中,司马英将人生,剑道融为一体,分为四大境界。这四大境界,描述了剑道巅峰,也论尽了人之一生。

  司马英,一生沉醉于剑道之中,临终之时,终于总结出剑道之极。笔录中曾言,剑道初境,是为剑招。剑招所过,剑剑锋利,招招致命。

  这一境界之下,人人争强斗狠,自以为天下无双,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所谓的剑招,不过为剑所控制。争强斗狠,不过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司马英所言,这第一个境界,基本上就已经朗阔天下十之八九的剑客。这些剑客,拘泥于招式之间,总想四处挑战,不知何为收敛。

  在第一个境界,剑招之后,则是第二个境界,剑术。

  到了第二个境界的剑客,已经开始内敛。这个境界的剑客,已经超脱于剑招之间,他们的剑,只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而不是随时露出锋芒。

  所谓的争强斗狠,在这个境界的人面前,那就是一个笑话。

  第一个境界的剑客,论剑之时,总想打个酣畅淋漓,热血沸腾,可到了第二个境界后,他们不在乎酣畅淋漓,更不在乎热血与否,他们只要一个结果。”

  “为了这个结果,他们的剑,可以从任何角度杀出。偷袭也好,奸诈也罢,此为剑术。

  

第945章 司马英笔录

  

  剑术不是剑招,甚至于将其比作一个境界,不如说是一种心境。所谓剑术,就是一种心术。

  在这剑术一说中,司马英曾提及荆轲,言及,荆轲之剑,术之剑也,上不得殿堂。

  其意,荆轲号称天下名剑客,但说到底,刺客之流,他的剑术再厉害,终究上不了台面,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想尽一些办法行那刺杀之事。

  看似荆轲刺秦,乃行天下之大道,为拯救天下苍生,平定各国之战,实则,道乃光明正大之本,岂是见不得光的刺客,以那小小心术所能行之?

  在这其中,还如此描写过剑术。剑术,以阴克阳,以柔克刚,攻其短点,一击致命。

  看似无懈可击,但剑术之中,藏匿奸诈,锋芒虽隐,却还尚存。

  看似没了争强斗狠之心,实则依旧在为争斗,不留余力,费尽心机。

  总的,这第二个境界就是,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没有争强斗狠,却为争夺目标,费尽心思。这等心术,稍有不慎,便会落入小人之举,上不得台面。

  这第一个境界到第二个境界,其中的过度,就好像一个少年到中年的变化。少年天性纯真,初生牛犊不怕虎,坦率之下,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不高兴。

  到了中年则不一样,为了心中所思所想,可以变得阴沉,晦暗,懂得隐藏,心机深沉,为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在第二个境界到第三个境界之间,又是一种质的改变。这已经不是见识所能决定的境界,更不是剑之强弱所能达到的境界。

  第一个境界到第二个境界的过度,可以用人的年纪变化,见识来描述,可这第二个境界到第三个境界之间,完全不能以此作为描述。这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也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剑之第二境界,术也,小人。

  剑之第三境界,心也,君子。

  没错,这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仿佛乞丐与贵族的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别,不是说你发生了年纪上的变化。

  或者说一些心境上的变化就能达到,这完全就是改天换地的变化。

  第一境界乃为剑招,第二境界乃为剑术,第三境界乃为剑心。

  明心见性,以大道之心,行那大道之事。如天之高远,朗阔一切,地之厚重,厚德而载物。

  剑心之下,一切阻碍,一剑扫之。剑锋所过,大道所在。

  这个境界的人,才是真正背负大道的人。如荆轲刺秦,名义上行光明之事,实则小人刺客之举。

  在司马英的笔录之中,他是这样描述的,吾若为荆轲,定当手持三尺剑,杀上咸阳殿。

  以光明正大之身,行那正大光明之事。

  这一点看似很夸张,似乎是司马英在故意贬低荆轲,可事实上,这就是两种不同境界的行事作风,也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当年司马英千里救秦王,杀进邯郸城,于千军万马之中,层层包围之下,一人一剑,带着秦王嬴政杀出一条血路。这是何等光明之举,岂是荆轲刺杀所能相比?

  不过司马英终究不是荆轲,他的选择与荆轲完全不同,荆轲选择刺秦,而司马英选择扶秦。

  所以说,司马英永远不可能又杀上咸阳殿的一天。

  至于后面司马英对始皇帝所谓的背叛,实际上只是他有了别的选择,但这不代表真正的背叛。

  当时,嬴守的父亲成嬌被奸人挑唆,攻打嬴政。嬴政勃然大怒,剿灭叛军,最终成嬌大败。

  司马英不愿这兄弟二人相残,选择阻止,于是和始皇帝斗得难分难舍,以至于最终传出司马英背叛始皇帝的说法。

  事实上,最后司马英虽然没有保住成嬌,但他护住了嬴守的母亲,还有尚未出身的嬴守。

  只是成嬌之死,对司马英的影响太大,曾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但在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找到剑道的最高境界。

  于是他写下司马英笔录,最终被嬴守母亲带走。

  在这笔录中,最后记载的剑道最高境界,又为第四境界,司马英称其为秦王剑,又名君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