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大昏君系统 第65章

作者:苟心

因此王猛思虑再三,终于提出了一个相对均衡的削藩策略,总体来说就是:实施要坚决,但是口吻要柔和。

毕竟这些藩镇在成立之初是为大魏朝做出过大贡献的人,即使在今天,边境的藩镇也承担着防御外敌蛮族的重担,还有一部分藩镇首领也仍然保持着对朝廷的敬畏之心。因此对于这些人绝对不能一棍子打死,在姿态上一定要委婉柔和地安抚。

有鉴于此,王猛在朝堂上宣读的削藩诏书也是很有技巧性的:

“遥想当年,太武帝立国之时,诸位藩王军镇立下汗马功劳,多年来又兢兢业业,为我大魏镇守河山,功劳盖世,朕难以细数。然至今日,河清海晏,百业兴旺,朕实不忍见各位爱卿仍当此大任,受其劳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故朕特下此诏,决意撤除全大魏之藩镇,还诸位爱卿之闲适,所有裁撤藩镇,首领均加官进爵,厚禄相待,朕亦将于于京城摆下筵席,为诸位接风洗尘……”

这条圣旨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皇帝知道你们的功劳,也体恤你们非常辛苦,因此下令裁撤藩镇,还你们一个清闲,同时还在京城给你们安排妥妥当当,加官进爵,保你们后半生衣食无忧,你们就乖乖就范吧!

尽管圣旨上的口气很温柔,但是严浩在朝堂上制定的削藩计划却非常严酷,他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应对“削藩令”带来的后果。

一是全国各地完全秘密地进入戒备状态,由陈磊着令枢密院部署全大魏的地方军队高度警觉,排查一切可疑人员,扩大侦查范围,留意藩镇的一举一动,这样一旦有心怀不轨的藩镇做出什么异动,地方守军才不至于被打得措手不及!

二是军机处也要高度动员,每天分析全国汇总的撤藩情况报告,并定时报送到养心殿给严浩过目。军机处必须做好随时可以出动中央军驰援地方的准备。

三是朝廷上下统一口径,下死命令,这次的撤藩行动将以一贯彻到底,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个人意志,或者藩镇的求情、耍赖等等举动有所改变。

这些措施都是总结了过去几朝撤藩失败的经验教训,如果能够贯彻地话对撤藩行动会非常有帮助。

而这一次让严浩欣慰的是,几乎没有任何朝臣提出反对的声音,而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弄好。这说明撤藩一事也是众望所归,严浩能够在登基第三年就如此坚决的做出这个决定,完全显示出他的英明神武,也迎来了一片喝彩之声!

第155章 拥兵自立

当然,喝彩归喝彩,在实际削藩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还是远超之前的想象。

好的现象是,确实有一部分藩镇在得到了朝廷的削藩令以后就主动撤藩了!

这种藩镇一部分是属于实力较为弱小的,几乎没有任何能力跟朝廷抗衡作对的那种,他们如此积极响应配合也是因为知道自己和那些大的藩镇不一样,就算反抗也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主动一点给朝廷留下一个好印象。

对于这一批人,严浩的态度也很明确,那就是赏!重重地赏!不但显示了浩荡的皇恩,还能给其它藩镇起到一个表率作用。

主动撤藩的人当中还有一部分是比较犹豫或者拖泥带水的,对于这一部分人朝廷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略。

你不是拖吗,那我们就派人上门服务,帮你一步到位,最快速度解决善后工作。

什么?要解决士兵回乡的银两和安置问题?没关系,我们朝廷给钱,给安排工作,统统纳入府兵编制就轻松搞定。

什么?家业太大不便搬迁?朝廷立马派来大批劳工和士兵帮你搬家拆房子。

总而言之,任何拖延的借口都不成为借口,千方百计就是要你尽快履行撤藩的指令。在朝廷这种猛攻急攻的战略下,也确实有一批原本口头上答应但行动较迟缓的藩镇完成了撤藩工作。

但总的来看,接受撤藩的藩镇还是少数,大部分藩镇联合起来做了一件事情,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就是同时宣布自立!

这些藩镇的用词都非常地有技巧性,用自立这个词掩盖了他们反叛的事实。其对外的说法就是,藩镇自立以后,不需要接受朝廷岁赏,粮食问题自己解决,财政也自理,美其名曰不要朝廷再操心,实际上就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反叛!

而这种行为之所以伤害很大,就在于这一次面对凶猛的撤藩攻势,原本各自为战的各大藩镇选择了统一口径,态度一直,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宣布自立,这让朝廷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如果这些藩镇全部彻底反叛,一同举兵想要杀到京城换一个皇帝,这种做法倒没给朝廷什么选择的余地,只能派兵对抗,大不了打一场持久的战争就是,倒也干脆。

可现在的情况是人家自立了,只是不想鸟你而已,对扩大地盘,反对皇帝没有任何兴趣,最希望的就是朝廷也不要去打扰他们,两不相干,最终形成分裂的形式。

如果朝廷想要制止,就必须主动发起进攻,这和被动反手又是不一样的局面。主动出击,意味着朝廷需要做好在十几条战线上同时与多路藩镇同时作战的准备。这对大魏的军事调动、将领选派、后勤等等工作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但是严浩了解情况以后没有丝毫犹豫,明确地提出了思路:打,坚决的打!绝不允许大魏有任何形式上的分裂!

第156章 紧张状态

基于严浩如此坚决的态度,枢密院也坚决贯彻了严浩的思路,军机处则在严浩的授意下建立了战时的削藩领导小组,给枢密院的军事指挥提供战略上的意见。小组领导为姜子牙,王猛虽然不属于军部,但也以外参的形式加入。

不久,苏鸿也从山海关回到了京城。苏鸿能够回京,一是因为进入新年以后北疆局势趋于稳定,二是因为当初“进击的苏鸿”这个任务所要求的的半年时限已经过去,如今任务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

“进击的苏鸿”任务第三阶段要求:苏鸿需要累积五万点军功值才能达成此阶段的任务目标。率部击杀或者俘虏一名敌军士兵视为1点军功值。目前累积军功值:207/50000

五万点军功值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而且苏鸿不能是幕后参谋,必须亲自率军指挥。基于这种考虑,严浩直接把苏鸿放在了征讨独立藩镇的最前线,只有这要才能最快速度地积累军功值。同样作为大将被派往最前线的还有李靖、李存勖和赵云!

正常来说赵云作为禁卫军领袖是不应该离开京城的,但是这次征讨藩镇行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将不缺兵!由于藩镇分散在全国各地,需要多名大将前往不同战场指挥,因此哪怕现在严浩麾下已经有不少大将,但是调配起来仍旧捉襟见肘。

反倒是兵源上,经过去年的军制改革,地方军权已经基本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军队战斗力也有很大提高,还有府兵制度也基本成型,因此派出将领可以直接调派地方军队讨藩而不需要动用中央军。

吸取了上次西北叛乱经验教训的严浩这次甚至没有动员中央军的一兵一卒!不论是赵云的二十万禁卫军,还是李存勖的五万银枪效节卫、李靖的三万黑甲龙骑乃至七万虎贲军全都没有调动。

这样坐镇京城的严浩才能稳如泰山,哪怕京城真的被一支军队奇袭,有三十万大军在,有姜子牙和王猛在,严浩也可以高枕无忧!

目前朝廷讨伐藩镇的局面大概是这样的:

北线征讨的是燕云道的平原节度使赤泰平以及太行道的云州节度使梁丘浩。这两块都是硬骨头。赤泰平在平原郡经营多年,平原城城高地广,易守难攻,城内更是积攒了大量守城器械,据说当年匈奴南侵时都因为一时难以攻下平原而选择略过平原继续南下,可见其防守之到位。

至于云州节度使梁丘浩,更是在整个大魏北境都威名赫赫,是与戚芸起名的双雄之一。在严浩的黑甲龙骑被训练出来之前,梁丘浩麾下有整个大魏最精锐的成建制骑兵军团,他正是借此与柔然纠缠多年,互有顾忌。其中更有名动天下的三千“云州狮子骑”,冲锋时如狮群咆哮,让柔然人闻风丧胆。

甚至可以说,严浩这次之所以选择让中央军按兵不动,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忌惮梁丘浩大军的突袭。

有鉴于北疆严峻的讨藩形式,严浩派去了他手下最信任,也最擅长使用骑兵的大将李靖讨伐平原、云州两镇!其兵力则从凤翔道、太行道、燕云道和渤海道抽调地方军共计二十万大军,另外还有十万府兵作为后备兵源。

为了确保讨伐战役的胜利,姜子牙还特意着令李靖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抽调山海关的龙武军辅助其作战。

西线征讨的是剑南道南平节度使左彭和蜀王墨昌茂。左彭其人才华平平,手下也没有什么强力的大将和谋士,只是由于蜀道难行,才敢凭借地利抗拒朝廷的命令。

可蜀王墨昌茂这个人就不简单了,要知道大魏历史上以异姓封王的,少之又少。墨昌茂正是靠着在与吐蕃作战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才能得到这份殊荣,当年他凭借五千人马挡住吐蕃二十万大军,一时间传为佳话。

严浩再三斟酌以后,决定选用赵云作为征讨这两镇的大将。这主要是考虑到赵云作为蜀中名将,熟悉蜀中地形,拥有丰富的山林作战经验,是西线主将的不二人选。严浩授予赵云调遣的则是巴陵道、剑南道、陇右道和山南西道征调的十五万地方军和五万府兵后备役。

姜子牙给赵云拟定的策略是,先以最快速度全力攻下左彭,让墨昌茂没有与左彭联合的机会。然后对墨昌茂再徐徐图之,哪怕一时不能拿下也不要紧,只要等其它藩镇解决完毕,倾朝廷之力再来攻打他,任他能耐通天也不可能守得住。

东线战场则是闽越道的越州节度使蔡阳,江宁道的润州节度使融恒,以及严浩的两个叔叔,淮扬道的弋阳王严慕和寿春王严升荣。这几大藩镇实力比其前述几位都要弱上不少,只是难点在于分布比较分散,各个击破也要费一番气力。

这一项相对比较轻松一些严浩则交给了苏鸿。苏鸿从渤海、淮扬、江宁、山南东及闽越五道调集共二十五万大军,分四路应对四个藩镇,不给其中任何一家与喘息的机会,希望能够将四家一同端掉!

最后,南线战场有巴陵道的清化节度使溥嘉、岭南东西两道的南海节度使竺安国和连山节度使霍明。这几大藩镇的设立当初都是用来应对散步在大魏南方山林间的山越各族的,一度实力在大魏藩镇中处于佼佼者的位置。

但是山越族人人身手矫健,善于藏匿又作战悍勇,虽然人数不如藩镇军士多,但是通过偷袭、伏击等方式多次重创藩镇军,自身实力也不断壮大。几代以来,原本弱势的山越反而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几大藩镇却不断衰落。

但总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了表示对对南线三镇的重视,严浩也派出了超级猛将李存勖,从岭南、巴陵三道调集二十万大军为为其所用。此外,姜子牙在部署作战方略时还尤其注意防止山越突然袭击,避免导致腹背受敌。

总体来看,这次讨伐藩镇四路共计征调了80万大军,动用后备役都超过了30万,几乎派出了麾下所有大将。而为了满足这么庞大军队调动的开支和粮草供应,相应的司农府、枢密院、军机处也都全力运转起来,务必确保出征将士后顾无忧。

总而言之,整个大魏都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

第157章 粮食危机

讨伐各大藩镇的军事行动开展以后,好的情况是由于这次准备充分,部署周密,四线都处于全面进攻的状态,没有任何一路出现藩镇反攻的情况。这一点对于全国局势的稳定来说很有意义。

这也是严浩坚决要征讨藩镇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所谓以守待攻,只要主动出击,才不至于被动地被各大独立后的藩镇骚扰乃至出现四面楚歌的境地。

但具体到四路各自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

进展最顺利的是东线的苏鸿,接受过李靖教调,又经历了两个阶段任务的他虽然比起最终模板苏烈的能力还差得很远,但是满打满算也可以称得上半个苏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