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境之王 第406章

作者:红场唐人

“属下明白。”郭嘉接着说道:“但修高台耗费时间较长,属下若是一直监工,恐怕没有时间去培训那些传讯兵士的旗语。”

韩湛从郭嘉的话中,听出他是想自己再给他安排一个助手,略加思索后,对他说道:“奉孝,你看田丰田元皓如何?”

“田元皓?”

“没错,就是田元皓。”韩湛觉得把太多的谋臣摆在了邺都,未免有点浪费人才,便打算将他们陆续派出去为官。而这次修建传讯高台,无疑就是最佳的良机:“本侯觉得他待在邺都,未免有些太屈才了,想让他到青州去担任长史一职。”

“主公的安排考虑得很周到。”对于韩湛的这个决定,郭嘉立即表示了赞同:“自从臧洪担任青州刺史一职后,虽然殚精竭虑,可毕竟势单力薄,再加上还有北海的杨琦等人牵制,他要想做成什么事情,还真是不容易。若是由田元皓担任青州长史,想必对臧刺史治理好青州,还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安排好田丰的去处后,郭嘉便把话题转移到了信号兵的培训工作上:“主公,一条千里之遥的信号高台,就需要三千到五千的兵士。若是要想每名兵士都懂得旗语,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奉孝,本侯认为兵士们不用懂旗语,他们要做的工作,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旗语,如实地传递给下一个高台。”韩湛向郭嘉解释说:“每个发送点,安排一两名编译员就可以了。他们负责把情报编成旗语,然后再由信号兵通过旗语发出。”

“主公所言极是,”郭嘉把韩湛的这番话琢磨了一遍,觉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便点着头说:“若是能把懂旗语的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那么就算将来有人袭击了通讯高台,抓获了信号兵,他们也不能知晓我们的通讯内容。”

说到通讯内容,韩湛还觉得自己提出的方案不够完善,又补充说:“为了方便编译信息,可以用四个数字来代替一个字,具体是什么字,等收到信息后,再根据数字去诗经里查找,这样就能知道对方的传讯里说的是什么了。”

“若是按照主公所言,信号兵所发送都是一组数字,等我们收到信息后,再根据数字去诗经里查找相对应的字,就能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了。”郭嘉点点头,随后又问:“那信号兵应该使用什么规格的旗帜呢?”

“所有的信号兵,都使用一红一绿两只信号旗。”韩湛回答说:“旗帜一尺见方,以方便信号兵发信号使用。”

听说信号兵居然是两只一尺见方的小旗时,郭嘉不禁有些愕然,按照他的想法,信号兵在高台传讯时,肯定用的是红色的号旗,这样隔着老远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谁知却是一种新式的旗帜。

“奉孝,为了方便那些编译员编辑信息,本侯刚琢磨出了一组数字,正好写给你看看。”韩湛说着,拿起纸笔在上面写下“1、2、39、0”的数字。

郭嘉歪着头看着韩湛写在纸上的阿拉伯数字,一脸诧异地问:“主公,您写的这是什么,为啥属下一点都不认识啊?”

韩湛心想,你不认识就对了。这个阿拉伯数字是公元五世纪,由古印度人发明的,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在我国使用的。如今距离印度人发明这些数字,还需要再过三百年,整个天下除了自己,是没有任何人认识的。

既然印度人都还没有发明这些数字,他自然就好不脸红地据为己有了。“奉孝,这是本侯新相出来的一组数字,方便编译信息用的。”说着,他还在阿拉伯数字旁边,一一写上中,向郭嘉解释说,“这就是和数字对应的字。”

郭嘉盯着韩湛写出阿拉伯数字和中数字瞧了半天,随后缓缓地点点头,说道:“主公真是聪慧过人,居然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数字。如此一来,编译信息就要便利多了。”

虽说韩湛让后世流行的阿拉伯数字提前两百年面世,可听到郭嘉对自己的夸奖,脸上还是感觉一阵阵地发热。他冲郭嘉摆摆手,说道:“奉孝,你立即着手去进行此事吧。若是需要什么人手,冀州的武、兵马、钱粮都听任你的调遣。”

“属下遵命。”郭嘉连忙答道:“属下这就回去着手进行此事,明天就张贴告示,在城中招募修建高台的民工,并调集钱粮,准备尽快动工。”

望着郭嘉离去的背影,韩湛的心里还是蛮自豪的,既然以往的穿越者,都没有搞出这个千里传讯的高台,那么自己的今日之举,必将开一个先河,给后世的穿越者做一个榜样,让他们在古代也学着自己的样子,搞出一系列的传讯高台,方便各地的信息传输。

谁知郭嘉离开后没有多久,沮授就从外面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有些着急地问韩湛:“主公,听说您打算命军事在冀州大肆修筑烽火台,不知可有此事?”

“是啊,”韩湛不想传讯高台的事情,太早就闹得满城风雨,便随口回答说:“别看邺都这里遭到外敌入侵的可能不大,但居安思危的意识,还是不能少的。因此我命令奉孝去修筑高台,为将来防范外敌之用,免得敌人骤然兵临城下,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了解完韩湛修高台的目地后,沮授主动请缨:“若是主公不弃,属下愿意协助军师,来共同修建这烽火台。”

韩湛正担心郭嘉在大兴土木之时,缺乏足够的人手帮忙,此刻听到沮授主动请缨,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沮监军,既然你愿意协助军师,修筑城外的烽火台,那本侯就任命你为军师的副手,共同监督烽火台的修建工作。”

“请主公放心。”见韩湛如此轻松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沮授不禁喜出望外,连忙长揖倒地:“属下一定会协助军师,修筑好城外的烽火台,绝不辜负主公的期望。”

第533章 青州长史

在修建传讯高台之前,韩湛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打算上奏汉献帝,任命田丰为青州长史,协助臧洪管理新收复不久的青州。

不过在上奏前,韩湛觉得有必要和田丰谈谈,让他清楚去青州之后的使命。因此等沮授一离开,韩湛就吩咐罗布,请田丰到府中议事。

说来也巧,田丰前脚到府中,荀彧紧接着就赶到了。他在门口遇到田丰,有些诧异地问:“元皓为何在此?”

“见过长史。”田丰向荀彧行礼之后,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主公差罗侍卫前来召唤下官,说是有要事相商,下官便匆忙赶了过来。”

“正好,吾也有要事需立即拜见主公。”既然已经到了府门口,荀彧便没有继续刨根问底,而是对田丰说:“我等一起去见主公吧。”

两人来到正堂之上,见韩湛正坐在这里看书,便上前施礼:“属下等见过主公!”

“长史、元皓,你们来了!”韩湛放下手里的书卷,起身客气地和两人打招呼:“快点请坐吧。”

荀彧和田丰二人分左右坐下后,荀彧率先问道:“主公,听说你准备大兴土木,兴建烽火台,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韩湛也不隐瞒,点了点头,回答说:“不知长史有何见教?”

“启禀主公,”荀彧起身说道:“若是要修烽火台,三五里修一座,即可传递烟火讯号。可如今主公却命人每隔一里,便修建一座高台,这样做未免太劳民伤财了吧?”

听到荀彧这么说,韩湛也不说破原因,而是反问道:“长史莫非觉得本侯这样修建高台,靡费钱粮过多?”

“正是。”荀彧也不客气地说:“若是每隔一里,便修筑一座高台,就算再简陋,所耗费的钱粮,也比每隔三五里修建一座,要多费一倍乃至数倍的钱粮、人工。等修好了烽火台,差不多也到了春播的季节,到时百姓已经被累得筋疲力尽,恐怕会影响到民年的农事。”

“长史,既然你说到了烽火台,本侯就和你详细地说说此事。”眼前的两人都算得上是自己的心腹之人,韩湛认为有必要让他们了解自己修建传讯高台的意义,便耐着性子解释说:“你先告诉本侯,何为烽火台?”

荀彧不禁一愣,心说你正准备大兴土木修建烽火台,怎么可能不知道烽火台是什么东西呢?但以他对韩湛的了解,知道自己的这个外甥不会平白无故地问这个问题,连忙如实地回答说:“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外敌入侵而建。一旦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如今最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长史说得没错,烽火台就是传讯示警用的。”韩湛先是点点头,随后又继续问道:“但本侯想问问,一旦看到烽烟四起时,你如何知晓是何处敌人来犯,有多大的规模?”

“这个嘛”韩湛的问题把荀彧问住了,他思索了许久,才开口说道:“回主公的话,通常发出烽火之地,在数日内,会差快马回报”

“长史,如果边关有外族入侵,就算边关守将派人昼夜兼程来送信。恐怕我们最快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搞清楚来犯之敌来自何方,有多大的规模。”韩湛正色说道:“若是我们能将获得情报的时间,从两三天缩短到一两个时辰,那我们是不是有更多的备战时间?”

“主公,把两三天时间缩短到一两个时辰,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旁的田丰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说:“就算是采用飞鸽传书,恐怕也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才有机会搞清楚边关发生的事情。”

“元皓,”韩湛转头望向了田丰,微笑着说:“若是本侯说,有办法把获得边关讯息的时间,从如今的两三天,缩短到一两个时辰,你会相信吗?”

田丰绞尽脑汁想了一阵,随后摇摇头,苦笑着回答说:“主公,非是属下不敬,此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属下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田丰的反应早就在韩湛的预料之中,他淡淡一笑,随即说道:“本侯如今准备修建的高台,名为烽火台,不过是掩人耳目,其实是一种新式的传讯台,可以在一两个时辰内,接收到边关的讯息,或者把京师的讯息传送到边关。”

韩湛的话引起两人的好奇,荀彧和田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诧。最后还是荀彧开口问道:“敢问主公,你所说的新式传讯台,是如何把讯息在一两个时辰内,传送到边关的?”

见两人对此事都有兴趣,韩湛便把如何将信息编译成旗语,再由信号兵通过旗语,一站站地传递下来的过程,向两人详细地介绍了一遍。讲完之后,他问了一句:“不知二位对本侯的这种传讯方式,有何不同的看法吗?”

韩湛这种超越时代的传讯方式,荀彧和田丰两人以前何曾听说过,心中正对韩湛的创举赞叹不已时,听到对方的问话,连忙摆着手说:“主公的传讯方式,的确是闻所未闻,但绝对比烽火台更加有效。”

田丰联想到韩湛特意招自己入府,推测可能和修建传讯台有关,连忙主动请缨:“主公,若是信得过属下,修建传讯台一事,属下愿意尽绵薄之力。”

对于田丰的毛遂自荐,韩湛只是微笑着摇摇头:“元皓,修建传讯台之事,本侯已交给了奉孝和公与二人,你就不必操心了吧。”

得知韩湛不准备让自己督建传讯台,田丰的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只能把话题转向韩湛招自己来的事情上:“既然主公不准备让属下督建传讯台,那今日招属下入府,又所为何事呢?”

“元皓,本侯今日招你入府,是想让你前往青州,担任长史一职,协助臧刺史治理青州。”韩湛深怕田丰有什么顾忌,特意强调说:“青州是新收之地,民心不稳,再加上又有杨琦等人处处掣肘,臧刺史是独力难支。本侯相信你的能力,有你协助臧刺史,想必要不了一年,就能将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田丰没想到韩湛招自己入府,居然是想让自己前去担任青州长史,实权可比自己如今的官职大得多。田丰连忙躬身施礼:“多谢主公厚爱,属下一定不辜负你的信任,协助臧刺史治理好青州。”

第534章 对外策略

被任命为青州长史的田丰启程前往青州后不久,郭嘉、沮授督造的传讯高台,也正式破土动工。

就在这时,远在渤海的袁绍开始蠢蠢欲动。他召集自己仅剩下的几名文武,到正堂议事,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做。

议事开始后,袁绍问站在下首的辛毗:“辛先生,如今我等偏安在渤海郡,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不是被韩家小儿所灭,就是被公孙瓒赶得走投无路。”

自从逢纪死后,辛毗、辛评二兄弟就成为了袁绍最信任的谋士。两人这几个月内,也在寻求出路,免得自己将来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