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境之王 第241章

作者:红场唐人

“主公人在邺城。”对于墨泉的回答,郭嘉显然是不满意的,他接着问道:“你是亲眼所见,还是听别人所言?”

墨泉被郭嘉的问题搞糊涂了,他本能地回答说:“小人一直跟着公与先生在邺城,为陛下修建宫殿,经常能看到主公带典子满将军到工地视察,因此知晓主公在邺城,而并非听他人所言。”

“墨泉,你一路鞍马劳顿,先下去歇息吧。”郭嘉搞清楚韩湛始终在邺城没动窝后,考虑到自己接下来和赵云说的内容,不适合让外人听到,便打发墨泉去休息:“来人啊,送墨泉前去休息。”

等墨泉离开了大帐之后,郭嘉望着赵云问道:“子龙,此事实在是蹊跷。主公人在邺城,我们派出的信使,应该还没有到达邺城,他是从何得知郭汜是死在伍习之手?”

“是啊,真是太奇怪了。”赵云看到韩湛的信件之所以那么吃惊,是因为韩湛告诉他,说如果在夺取郿坞之时,李傕、郭汜二人逃脱,完全不必派人去搜寻。要不了多久,李傕就会死在段煨之手,而郭汜也将被他手下的将领伍习除掉。“郭汜已经死在了伍习之手,难道接下来,李傕就会死在段煨之手,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郭嘉摇着羽扇不解地说:“当年董卓迁都长安时,让段煨屯兵华阴,与李傕根本没有什么交集。两人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怎么可能杀掉李傕呢?”

“奉孝先生,”见一向足智多谋的郭嘉,也被韩湛的这份书信搞得心绪不宁,赵云便笑着说:“主公很多时候都是料事如神,当初王允除掉董卓,不也是他派沮公与推波助澜么。以某之见,既然他说李傕会死在段煨之手,那肯定就不会错,我们也不用再为如何对付李傕而费心了。这两日郿坞的百姓已迁移得差不多了,你看我们是否也尽快赶往长安?”

“城中百姓如今已不足万人。”郭嘉点着头说:“明日可让他们随我们的大军一同返回长安。”

就在赵云和郭嘉二人放弃除掉了李傕的打算时,在弘农城内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张绣带着胡封的首级回到城内,交与了张济。张济得知这就是赵云送给自己的大礼后,点了点头,说道:“佑维,记住赵子龙的这番情义,他日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于他。”

“那首级怎么处置?”张绣试探地问:“是否挂在城门上示众?”

“佑维不可如此鲁莽。”对于张绣的提议,张济立即表示反对:“李傕还在城内,如果将他手下心腹的首级示众,势必会引起他的不满。”

“不满就不满。”张绣有些不屑地说:“他身边就只剩下几十个人,就算看到我们将胡封的首级示众,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而张济作为李傕曾经的部下,则顾虑重重地说:“不管怎么说,为叔都曾是他的部下,若是和他翻脸,对为叔的名声会有影响的。”

张绣见无法劝服张济,只能长叹一声,端着装有胡封首级的木匣子走出了议事厅。等在外面的一名部下,看到张绣从里面走出来,连忙上前接过他手里的匣子,并请示说:“少将军,把这个首级拿到城门去示众吗?”

张绣哼了一声,随后说道:“算了,叔父不允此事,我们也不必节外生枝。扔出去喂狗吧。”部下答应一声,捧着匣子来到府外,找了一个野狗比较多的地方,将胡封的首级扔了出去。

第318章 邺城内外

赵云、郭嘉等人还没返回邺城,荀彧则从冀州赶到了邺城,他此行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韩湛进行商议。

见到荀彧的出现,韩湛颇为意外,他还以为是汉献帝出了什么问题,连忙问道:“荀长史,不知可有圣驾出了什么事吗?”

“圣驾,圣驾能有什么事情?”听到韩湛的问题,荀彧不由一头雾水。

虽说荀彧是自己的长辈,但说到公事时,韩湛还是公事公办地问:“既然圣驾无事,荀长史为何从冀州匆匆赶到邺城啊?”

“春耕在即,可如今大量的人手还在修建宫殿。”荀彧神情严肃地说:“若是误了农时,那么今天冀州就有可能歉收。”

韩湛听荀彧这么一说,也觉得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春耕,修建宫殿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便对沮授说:“公与,荀长史说得有理,若是误了农时,那么今年的庄稼就有可能歉收。以本侯之见,修建宫殿一事,还是暂且延后吧。”

“不行!”谁知韩湛的话说完之后,沮授却梗着脖子说道:“从目前来看,宫殿最多还有半个月就完工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半途而废呢?”

沮授急于让汉献帝尽早地住进新建的宫殿,而荀彧为了不耽误农时,又希望能将修建宫殿一事暂停。两人就为了是继续修宫殿,还是先忙春耕一事发生了争执。

议事厅里有不少朝廷的武在场,听到两位冀州的重臣发生了争执,也自动地分成了两派。以杨彪、朱儁为首的大臣附和沮授,希望能尽快修好宫殿,让汉献帝入驻,毕竟自从韩湛派人将献帝从长安劫走之后,天下已数月无主了。而支持荀彧的大臣则认为,民以食为天,若是误了农时,一旦出现粮食歉收的情况,就会不可避免地饿死人。

见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韩湛被吵得整个头都快裂开了。凭心而论,他是想支持荀彧,先集中精力把春耕搞好,毕竟自己为了春耕,把原定的东征青州的计划都推迟了。不过一看到支持沮授的,都是朝中的重臣,他又不得不慎重考虑。

双方在议事厅里争持了半个多时辰之后,支持荀彧的太仆赵岐、太傅马日磾还是将矛盾推给了韩湛:“冀州牧,此事还请你拿个主意。”

韩湛见议事厅里的武官员已经分成了两派,知道两边都不能得罪,因此在一番迟疑以后,说道:“诸位大人,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既不耽误修建陛下的宫殿,又不会误今年的春耕呢?”

他的问题一出口,原本口若悬河的武们都闭上了嘴巴。说到做官,人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可是说到种地,对不起,那不是咱们擅长的东西。

好在韩湛从来到这个时代,曾经多次去过田间地头考察过,否则也会像议事厅里的武大臣一般,对春耕一事头疼不已。他轻轻地咳嗽一声:“本侯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之计,也不知是否合用。”

荀彧听到韩湛这么说,顿觉得眼前一亮,连忙说道:“主公有什么好办法,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参详一下。”

朝中众武也觉得韩湛的办法,应该是化解当前困局的好办法,也连忙附和道:“冀州牧有什么良策,不妨说出来抛砖引玉。”

“本侯听说前朝有一种耧车。”虽说韩湛对古代的农具知之甚少,但他却记得西汉时曾经推出过一种耧车,可以提高耕种效率,汉武帝还曾经下旨推广过,此刻正好拿出来应急:“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不光大大地提高了播种效率,而且粮食还能增产。”

议事厅里不管是冀州的官员,还是朝廷的武,都不是笨人,听到韩湛忽然提到了耧车,脸上都不禁露出了喜色,他们知道这是解决争端的关键。马日磾笑着问:“不知冀州牧是否打算在春耕期间推广这种农具,那样倒是可以节省人力,并提供耕种效率。”

马日磾的话刚说完,杨彪也接着说道:“我们可以安排人手打造耧车,分配给农户,让他们在春耕期间使用。如此一来,便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进行耕种,以确保有足够的人手,继续为陛下修建宫殿。”

荀彧听到韩湛提到了耧车,知道采用这种农具的确可以提高耕种效率,便没有再继续争论,而是在心里盘算,尽快安排工匠打造这种耧车,分发到农户的手中,以提高耕种的效率。

韩湛在做出了修宫殿和春耕两不误的决策后,又好奇地问荀彧:“荀长史,本侯从长安等地陆续迁入了近三十万百姓,如今都安置在邺城的南面,给他们分配土地一事,你也要尽快着手进行。”

“主公,”荀彧等韩湛说完后,连忙朝他一拱手说道:“属下公务繁忙,根本无暇兼顾新近迁入冀州的百姓。此等大事,主公还是另外委派他人吧。”

听荀彧这么说,韩湛立即意识到自己考虑得不够周全,荀彧是冀州长史,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怎么能把安置长安百姓的事情,也交给他处置了。于是点了点头,说:“既然荀长史没有空闲,那么本侯就将此事交与他人来完成。”

韩湛说完后,目光往议事厅里的冀州武身上一扫,果断地选定了何时的人选:“荀攸、石韬何在?”

被点到名字的两名臣立即从队列里走出,朝韩湛一拱手,答道:“属下在!”

赵云、郭嘉等人还没返回邺城,荀彧则从冀州赶到了邺城,他此行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韩湛进行商议。

见到荀彧的出现,韩湛颇为意外,他还以为是汉献帝出了什么问题,连忙问道:“荀长史,不知可有圣驾出了什么事吗?”

“圣驾,圣驾能有什么事情?”听到韩湛的问题,荀彧不由一头雾水。

虽说荀彧是自己的长辈,但说到公事时,韩湛还是公事公办地问:“既然圣驾无事,荀长史为何从冀州匆匆赶到邺城啊?”

“春耕在即,可如今大量的人手还在修建宫殿。”荀彧神情严肃地说:“若是误了农时,那么今天冀州就有可能歉收。”

韩湛听荀彧这么一说,也觉得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春耕,修建宫殿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便对沮授说:“公与,荀长史说得有理,若是误了农时,那么今年的庄稼就有可能歉收。以本侯之见,修建宫殿一事,还是暂且延后吧。”

“不行!”谁知韩湛的话说完之后,沮授却梗着脖子说道:“从目前来看,宫殿最多还有半个月就完工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半途而废呢?”

沮授急于让汉献帝尽早地住进新建的宫殿,而荀彧为了不耽误农时,又希望能将修建宫殿一事暂停。两人就为了是继续修宫殿,还是先忙春耕一事发生了争执。

议事厅里有不少朝廷的武在场,听到两位冀州的重臣发生了争执,也自动地分成了两派。以杨彪、朱儁为首的大臣附和沮授,希望能尽快修好宫殿,让汉献帝入驻,毕竟自从韩湛派人将献帝从长安劫走之后,天下已数月无主了。而支持荀彧的大臣则认为,民以食为天,若是误了农时,一旦出现粮食歉收的情况,就会不可避免地饿死人。

见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韩湛被吵得整个头都快裂开了。凭心而论,他是想支持荀彧,先集中精力把春耕搞好,毕竟自己为了春耕,把原定的东征青州的计划都推迟了。不过一看到支持沮授的,都是朝中的重臣,他又不得不慎重考虑。

双方在议事厅里争持了半个多时辰之后,支持荀彧的太仆赵岐、太傅马日磾还是将矛盾推给了韩湛:“冀州牧,此事还请你拿个主意。”

韩湛见议事厅里的武官员已经分成了两派,知道两边都不能得罪,因此在一番迟疑以后,说道:“诸位大人,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既不耽误修建陛下的宫殿,又不会误今年的春耕呢?”

他的问题一出口,原本口若悬河的武们都闭上了嘴巴。说到做官,人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可是说到种地,对不起,那不是咱们擅长的东西。

好在韩湛从来到这个时代,曾经多次去过田间地头考察过,否则也会像议事厅里的武大臣一般,对春耕一事头疼不已。他轻轻地咳嗽一声:“本侯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之计,也不知是否合用。”

荀彧听到韩湛这么说,顿觉得眼前一亮,连忙说道:“主公有什么好办法,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参详一下。”

朝中众武也觉得韩湛的办法,应该是化解当前困局的好办法,也连忙附和道:“冀州牧有什么良策,不妨说出来抛砖引玉。”

“本侯听说前朝有一种耧车。”虽说韩湛对古代的农具知之甚少,但他却记得西汉时曾经推出过一种耧车,可以提高耕种效率,汉武帝还曾经下旨推广过,此刻正好拿出来应急:“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不光大大地提高了播种效率,而且粮食还能增产。”

议事厅里不管是冀州的官员,还是朝廷的武,都不是笨人,听到韩湛忽然提到了耧车,脸上都不禁露出了喜色,他们知道这是解决争端的关键。马日磾笑着问:“不知冀州牧是否打算在春耕期间推广这种农具,那样倒是可以节省人力,并提供耕种效率。”

马日磾的话刚说完,杨彪也接着说道:“我们可以安排人手打造耧车,分配给农户,让他们在春耕期间使用。如此一来,便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进行耕种,以确保有足够的人手,继续为陛下修建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