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境之王 第121章

作者:红场唐人

听到徐庶自称徐福,韩湛先是一愣,随后想起徐庶本名是徐福,后来杀人被救后才改名徐庶的。他不想打扰徐庶的母子相会,便趁着两人说话之际,朝两位侍女挥了挥手,让她们离开。就在他退到门边时,忽然听到徐母说道:“汝弟徐康有一女,名琳。十来年前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听说徐庶的侄女,十几年前失踪了,韩湛忽然多了个心眼,暗说:“要是我派人帮徐庶找到了这位失踪多年的侄女,没准他在感激之余,就会真心地投靠我。”

回到议事厅,他又命罗布请来了郭嘉。将徐庶母子相会的事情,对他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奉孝,徐家也是颍川人,徐元直的侄女失踪已有十几年,不知有没有办法找到?”

郭嘉等韩湛说完,摇着头说:“主公,嘉看此事不好办。如果是太平年景,一个女孩子走失,还有找回的可能。可是前几年到处闹黄巾,没准这个孩子早就死掉了。”

其实郭嘉所说的情况,韩湛早就考虑到了。他主动帮徐庶寻亲,无法是想让徐庶对自己感恩戴德,从而真心地投靠自己。但此刻听郭嘉这么一说,他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别说前几年闹黄巾,死了无数的百姓,就算是太平年景,要找到一个失踪十来年的小女孩,也无疑于大海捞针。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时,补丁忽然急匆匆地跑进了议事厅,一脸焦急地对韩湛说道:“公子,出事了!”

补丁是府中的管家,他说出事,肯定是指后院发生了什么大事。韩湛猛地站起身,紧张地问:“补丁,快说出什么事情了?”

补丁苦笑着说:“公子,您派去侍候徐老夫人的侍女来向我禀报,说徐家母子团聚时,梨花进去给老夫人送东西。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三个人此刻正在抱头痛哭呢。”

徐庶母子相会,抱头痛哭是人之常情,梨花跑去凑什么热闹。韩湛心里暗自嘀咕着,撇下了郭嘉,跟着补丁快步朝后院走去。

还没走到老夫人所住的院落,韩湛就听到了一阵哭声。而两名侍女正站在门口,向屋子里不停地张望着。韩湛走过去,冲着两名侍女低声喝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一名侍女慌忙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梨花姐端东西回来时,正好听到里面的母子二人在哭,她说进去放下东西就走。但她一进去,就一直没出来。我们不放心,就偷偷地跑过去瞅了一眼,看到梨花姐正和老夫人他们抱头痛哭。”

“因此你就去禀报了补丁?”韩湛说这话时,有意将目光投向了补丁,想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在看到补丁点头之后,他便快步地走上前,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韩湛一进屋,就看到徐母和梨花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而徐庶也站在一旁抹眼泪。见此情形,韩湛彻底糊涂了,他不解地问徐庶:“元直,出什么事情了?”他问这话时,眼睛却一直盯着正抱着徐母哭的梨花。

徐庶用袍袖抹去了脸上的泪水,随后对韩湛做了一个长揖:“亭侯,您让家母与庶重逢,庶已经感激不尽。没想到,还让家母找到了失散十几年的孙女,庶的侄女。”

“这都是小事,何足挂齿。”韩湛的话刚说到一半,忽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有些慌乱地问道:“元直,你刚刚说什么?失散十几年的侄女?”他还特意指了指梨花,以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没想到徐庶居然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梨花姑娘就是我失散十几年的侄女,舍弟徐康的亲生女儿。”

“等一等,”韩湛忽然觉得眼前的场景太狗血了,连忙追问道:“元直,你不会搞错吧?”

“不会搞错的。”徐庶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家父生前,给我和舍弟一人一块玉佩,上面刻着我们各自的名字,我上面是福,而舍弟的则是康字。”说着,将攥着手里的两块玉佩递给了韩湛。

韩湛接过来仔细一看,两块玉佩上果然分别刻着“福”和“康”字。他将玉佩递还给徐庶,不解地问道:“元直,这怎么能证明梨花就是你弟弟的亲生女儿啊?”

徐庶朝梨花看了一眼,继续说道:“舍弟宠溺这个女儿,便将父亲送给我们的玉佩,给女儿带在身上。但十几年前,琳儿却忽然不知去向,舍弟多番寻找,也没有下落。因为悲伤过度,竟然常年卧床不起。”

韩湛没想到梨花居然有这么一段离奇的往事,他盯着梨花看了一阵,又接着问徐庶:“元直,那你是如何认出梨花的呢?”

“回亭侯的话,”徐母抹干了眼泪说道:“老身正在与福儿谈起昔日琳儿失踪一事时,正好梨花走了进来。她原本放下东西就准备离开,却无意中看到福儿手里的玉佩,便惊呼了一声。老身询问她理由时,她就从身上掏出了康儿的这块玉佩。”

说完,徐母伸手在梨花的头上轻轻抚摸着,一脸爱怜地说:“我可怜的孩子,这十几年让你受苦了。”

韩湛对于玉佩的来历,还持怀疑态度,他觉得当年梨花失踪,可能是被人贩子拐走。如果身上有这么贵重的一块玉佩,人贩子为什么不搜走呢?当天问出这个疑问时,泪流满面的梨花抬头望着他,一脸无辜地说:“公子难道忘记了,梨花曾经告诉过你。这块随身的玉佩,是和家人相认的信物,梨花怎么可能让它丢失呢?当年人牙子的确搜走了这块玉佩,但在韩府将我买下时,梨花又恳求府中的管家将这块玉佩要了回来。”

听完梨花的这番解释,韩湛猜想自己这具身体的原主人,肯定知道这件事。自己虽然夺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继承他的记忆,因此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不知道。他只好哈哈一下,随后装糊涂地说:“梨花,你可能对本侯说过此事,不过本侯当初摔伤头之后,很多事情都忘记了,记不住这事也不奇怪。”

第181章 军中遇故人

天下的事情真是无巧不成书,如果不是韩湛为了拉拢徐庶,偷偷派人去把徐母接来;如果不是徐庶母子重复时,梨花进去送东西,又巧合看到徐庶拿出的玉佩,估计这幕狗血的场景就不会出现。

“亭侯!”徐庶再次向韩湛施礼,感激涕零的说:“亭侯对徐家的恩德,庶没齿难忘,若他日有何差遣”

徐庶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徐母打断了。她狠狠地瞪了徐庶一样,不悦地说道:“福儿,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亭侯对我们徐家这么大的恩德,你难道不应该报答吗?”

徐母的话将徐庶说糊涂了,他望着自己的母亲,不解地问道:“母亲,孩儿不明白您的意思?”

徐母用手一指他,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福儿,你如今是亭侯的部下,但老身听你口口声声称呼的却是亭侯,而不是主公,难道你早晚还是打算离亭侯而去吗?”

徐庶虽然成为韩湛部下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他始终都称呼韩湛为亭侯,而从来没称呼过主公,因为他还要观察一下,看韩湛是否是值得自己效力的主公。此刻听到徐母这么说,他不禁踌躇起来,不知是该听从母命,还是再观察韩湛一段时间,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韩湛察觉到室内的这种诡异气氛,他也不是傻子,连忙开口对徐母说:“老夫人,元直是否愿意为本侯效力,完全取决于他个人,本侯绝对不强人所难。”

“你都听到了吗?”徐母又转头对徐福说:“亭侯不愿强迫你做出选择,这样通情达理的主公,你到什么地方去找?”

徐庶为人至孝,见徐母一再提起改称呼之事,也不愿让自己的母亲扫兴。便冲韩湛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说:“庶参见主公!”

别看这只是称呼的变化,但代表着徐庶愿意奉自己为主,只要自己不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他就绝对不会离自己而去。韩湛连忙上前扶起徐庶,笑着说:“元直免礼!”

韩湛扭头对徐母说:“老夫人,本侯想派人前往颍川,将您的次子徐康也接到冀州,与梨花父女团聚,不知可否?”

虽说梨花自幼就与父亲失散,父女的感情不算太深。但此刻听到韩湛主动提出要派人到颍川,去将自己的父亲接来,她的眼泪忍不住又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徐母将她揽在怀里,爱怜地说:“我可怜的孩子,再等上一段时间,你们就可以父女团聚了。康儿的病已经有十来年,没准看到你的时候,就能治好了。”

徐母说到治病,韩湛不禁心里一动,心说:自从来到这个朝代后,自己就见到过华佗,张仲景和董奉这两位东汉末年的神医还不曾见过。据说张仲景此刻就在长安,看来需要立即派人给沮授送信,让他请张仲景到冀州来。

韩湛又和徐母聊了几句,随后便告辞离开。没想到他刚走出房间,徐庶也跟着走了出来:“主公,请留步!”

韩湛停下脚步,问道:“元直,何事?”

“主公!”徐庶走到面前停下,对他说道:“关于给兵士分配永业田一事,属下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给兵士分配永业田,只是韩湛的一时心血来潮,但具体该怎么做,他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所以扔给徐庶、石韬之后,他基本就没有过问了。此刻听到徐庶有不同额的看法,他连忙说:“元直请讲!”

“冀州的兵马,如今有十万有余。”徐庶字斟句酌的说:“就算每人只分配十亩地,那也需要百万亩。属下担心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分配。”

“元直不用担心,”韩湛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冀州土地不够,那么我们就去青州、幽州和并州,反正本侯早晚要将四州之地,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说到这里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连忙又问,“本侯记得冀州兵马只有八万余人,何时变成了十万之众了?”

听到韩湛的这个问题,徐庶苦笑了一下,回答说:“回主公的话,自从推出给兵士分配永业田的条令后,整个冀州的百姓参军热情空前高涨,仅仅本城的参军人数就超过了万人。”

得知光冀州城一地,就有万人主动参军,韩湛也被吓了一跳。他原以为就算自己推出了分配土地的政策,在短期内,愿意加入军队的人数也不会太多。没想到,他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百姓对土地的热爱程度。

就在他感觉头疼的时候,徐庶又开口说道:“主公,你已经数月不曾去过军营。若明日有空闲,还是请您到军营走一走,兵士们都盼着您去呢。”

经徐庶这么一提醒,韩湛不禁老脸一红,想到自己自从和蔡琰有了肌肤之亲后,除了给曹操送粮食外,基本就没离开过州牧府。虽说自己的部下谁也没说什么,但估计很多人的心里,都把他当成昏君看待了。他连忙点了点头,对徐庶说:“好吧,明日本侯就亲自到军营视察。”

次日清晨,韩湛特意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连早餐都来不及吃,便带着罗布和一队骑兵,朝军营而去。

来到军营门口,韩湛被守在门外的兵士拉住,带队的都伯客气地对韩湛说:“请主公在此稍候,小的立即去禀报赵将军!”

跟在身后的罗布,冲着都伯怒气冲冲的问道:“既然知道是主公,你为何还拦住我们的去路。”

韩湛连忙抬手打断了罗布后面的话,对他说道:“都伯做得对,他是在尽他自己的职责。”说完,朝对方一挥手,吩咐道:“快点去禀报赵将军吧!”

过了没多久,赵云、张郃、黄忠等人慌慌张张来到了营门外,齐齐向韩湛施礼:“末将参见主公!”

韩湛被众人迎进了议事厅,他大大咧咧往中间一坐,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众人:“诸位,本侯最近俗务缠身,无暇到军中来视察,军中之事,让诸位费心了。”

韩湛的话刚说完,赵云便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说:“主公说哪里话,训练兵马,本就是属下份内之事,哪里谈得上辛苦二字。”

赵云向韩湛汇报一会儿军务后,忽然说道:“主公这么便赶到了军营,想必还没有吃早餐吧。恰巧军中前几日来了一位厨子,主公不妨尝尝他的手艺。”在看到韩湛点头表示许可后,他立即冲着外面喊道:“把羊肉汤和面饼端进来!”

听到赵云喊羊肉汤和面饼,韩湛不禁一愣,他本能地将这两种东西与紫姑联系在一起。趁着羊头汤还没有端来,他连忙问赵云:“子龙,不知这厨子是哪里人?”

赵云虽然不清楚韩湛这么问的目地,但还是如实回答说:“他是本地人,在一家羊肉汤馆里做厨子,听说官府要招兵,便前来报名。招兵的军司马知道他有一手好厨艺,便将他安排在了伙房。”

等到兵士们将羊肉汤和面饼端上来,韩湛尝了一口,忍不住笑了:果然是熟悉的味道。他连忙对赵云说:“子龙,把那位厨子叫上来,本侯想和他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