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705章

作者:黑男爵

曹操权术并用,执法如山,毕生的政治梦想,就是建立一个法家政权,进而富国强兵,讨伐四方蛮夷,开创万世不拔之功业!

“诸子百家,各有所长,理应保存传承,培养更多人才,如今群雄争霸,正好一较高低!”

郭嘉善出奇谋,一向推崇兵家之术,主张武力统一天下,别看是个小白脸,骨子里好斗的很呢!

“恩师有灵,保佑弟子,趁此良机,振兴道家,招募无数子弟,传承千秋万世--无量天尊!”

萧逸多年的心愿之一,就是振兴道家门派,不过吗,别的道士-隐居修行,无为而治,他却游戏红尘,以杀证道,也算是独辟蹊径了!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何况三个聪明绝顶,手握重权之人,齐心协力之下,可以翻天覆地,逆转乾坤!

计策即定,如何执行下去,还是一个大难题,儒家兴盛之后,不断挤压别的门派,诸子百家为求自保,或是隐居深山,不问世事,或是披着儒家外衣,偷偷教授弟子,可怜的一塌糊涂!

如果派出使者,挨个登门拜访,消耗时间、精力不说,恐怕未必成功呢,要知道,真正的百家弟子,痴迷于学术研究,不求富贵,不爱钱财,想要请他们出山,绝对是千难万难!

再难办的事情,也怕遇到聪明人,曹操、萧逸、郭嘉围坐一起,或是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或是闭口不言,苦思冥想,一点点分析,一步步推敲,各种利弊得失,全都算计清楚了,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效仿稷下学宫,召集诸子百家!’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的高等学府,位于齐国的临淄-稷门附近,专门的探讨学术,教授弟子,最巅峰时期,拥有上千名学者,成为了百家学术圣地,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凡到‘稷下学宫’的学者,无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如何,都可以发表见解,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的完善自己,也涌现了大量人才:孟子、邹子、申子、荀子……都曾登上讲台,留下灿烂一笔!

先人的宝贵经验,自然要学习借鉴了,曹操当即决定,正式昭示天下,放开学术自由,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就在许昌东门外,修建一座大型学府,聘请名师讲学,教授门徒弟子,至于学府的名字吗……‘争鸣台!’

学者生性淡薄,不爱官爵,不爱钱财……不过吗,文人相轻,什么都可以看透,唯独名望放不下,为了门派名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所谓的‘争鸣台’,就是一座争名台,争名夺利,一较高低!

到时候吗,百家人才汇聚,相府好好招待,包揽吃穿住行,拉拢学者之心,再从中选拔人才,收为己用,逐渐替代下腐朽、木讷、不识时务的儒官,若干年之后,必然国富民强,天下无敌,取而代之的事情,也就顺水推舟了!

修筑一座‘争鸣台’,工程浩大,情况复杂,必然派重臣坐镇,曹营四大谋士,郭嘉、程昱精通韬略,一向随军出征,荀彧,荀攸性格稳重,经常坐镇后方,按理来说,应该让‘二荀’出面,主持工程事务,不过吗……

“传本相的钧令:加封为满宠、毛玠为尚书仆射,负责调拨钱粮、征调民夫,修筑‘争鸣台’,萧郎统领人马,负责护卫事宜,督促工程进度,以免有人从中作梗!”

曹操语气坚定,不容置疑,目光中隐藏寒意,放着两位重臣不用,反而启用新人,似乎用心深远呢!

“诺!-末将遵命,不敢怠慢!”

萧逸抱拳行礼,接受了任命,心中却有一丝忧虑,刺杀事件的风波,远远没有平息呀!

(本章完)

第908章 儒家的反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是孝武皇帝钦定,执行数百年的国策,怎能随意更改呢?”

“儒家学说,举世无双,教化万民,功不可没,那些旁门左道之学,岂能相提并论呢?”

“进谏!……我等进谏!……拼死进谏!”

………………………………………

‘放开学论自由,重现百家争鸣’的消息传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上下,议论纷纷,民间学子,奔走相告,尤其是儒家出身的官员,极力反对这件事情,人数之众多,态度之强硬,可谓是前所未有!

这也不奇怪,学派斗争,残酷至极,一点不弱于战场厮杀,儒家用了几百年,这才压制住了其他学派,岂能让他们死灰复燃,为了维护儒家地位,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放弃道德底线,血溅三尺,在所不惜!

遥想当年,孔子为鲁国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上任仅仅七天,就利用手中权利,诛杀了大夫-少正卯,原因是:‘二人开讲私学,招收弟子,发生了学论冲突……’孔子一生仁而爱人,尚且开了杀戒,后代弟子作风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自古以来,武将死战,文臣死谏,儒生们的武器,就是手中之笔,短短几天时间,官员、士人、皇族、外戚……纷纷上奏,反对学论自由,坚持独尊儒术,奏折犹如风暴一般,迅速的淹没了相府书房!

“男子汉,大丈夫,行非常事,立万世名,岂能为几句牢骚话,耽误了军国大事呢?”

曹操乱世奸雄,心志坚硬如铁,已经决定的事情,绝对不会更改的,至于那些奏折吗,也不能白浪费了,还是物尽其用吧!

曹操当即下令,宰杀了一头肥羊,剥皮清洗之后,就架在院子里面,用奏折代替柴火,弄起了烤全羊,还美其名曰:‘文’火烤羊,天下无双!

等到奏折烧尽,肥羊烤熟之后,切割成无数小块,分赐给文武百官,让他们当场吞食,谁也不能例外……曹操此举吗,就是告诫儒生们,自己握着刀把子,谁敢违背相府命令,就跟那只烤羊一样,千刀万剐,死无全尸!

与此同时,‘争鸣台’的建筑,也开始施工了,萧逸亲自出马,在许昌城东四十里,选了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之地,又根据前世记忆,按照大学城样子,设计了一个模型,里面讲台、学堂、宿舍、食堂、操场、阅读区、休闲区……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萧逸还抽调五万驻军,以及大量的钱财,专门用于建筑工程,务必保证质量、保证美观,这是未来的最高学府,一点也不能马虎,因此上,萧逸驻扎在工地上,亲自监督工程进度,也真是卖力气了!

一时之间,人流涌动,车马如潮,无数的钱粮、木材、砖瓦、巨石、泥沙……四方八方汇聚而来,士兵们挥汗如雨,日夜赶工,修建速度极快,一座举世无双的学府,迅速的拔地而起了……

“争鸣台一旦建成,诸子百家重现世间,咱们儒家的正统地位,恐怕岌岌可危呀!”

工程如火如荼,儒生心急如焚,他们号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是真心不怕死的,又有几个人呢,眼看曹丞相态度强硬,甚至要大开杀戒,儒生们嘴上不屈服,心里却暗暗害怕了,只能另想办法,既然奏折无用,那就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也是儒家的老手段了,每当官府的政策,与儒家思想冲突,他们就会聚集同伴,围攻官府衙门,利用舆论的力量,迫使对方屈服,当然了,攻击对象必须选择好:

大汉皇宫不行的,世人皆知,小皇帝是个傀儡,一点实权也没有,大家去围攻皇宫,等于寺庙里面拜道君,纯粹进错庙门了!

丞相府也不行的,曹丞相手握大权,执掌一切军政事务,说话最有份量了,问题是,这位奸雄心狠手辣,大家围攻过去,等于硬闯阎王殿,那是自己找死呢!

皇宫不用去,相府不敢去,反复考虑之后,只有一个地方了‘争鸣台’,只要阻止工程,没有争辩之地,诸子百家学派,也就无法翻身了!

主意打定,一些儒家巨头,迅速串联起来,鼓动门生弟子,准备大闹一场,至于领头的人,就是中大夫--孔融!

孔融,字文举,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出仕为官之后,担任过北海相,人称‘孔北海’,交游四方,宾客盈门,影响力非常大,身为孔氏子孙,于情于理,他也该挺身而出,捍卫儒家学派!

………………………………………………………………………………………………

建安四年-夏,七月十五,黄道吉日,五行属木,利在东方,宜:祭祀、祈福、求子……忌:出行、会客、争吵……

玄武大街-中大夫府,黎明时分,孔融早早的起床了,沐浴身体之后,头戴儒生冠,身穿紫金裳,腰系白玉带,一副春秋时期-鲁国大司寇的装束,这是孔家祖传的服饰,子孙穿戴几百年了,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孔氏不肖子孙,启禀列祖列宗,奸臣当道,霍乱纲常,上欺天子,下压群臣,今又颁布乱命,威胁儒家根基……后世子孙无能,只有借助先祖之威,震慑奸邪,护卫儒家!”

整理衣冠之后,孔融带着两个儿子:孔礼、孔乐,来到了孔氏家庙中,焚香上拜,三跪九叩,献上一只羊、一头猪、一壶酒……以‘少牢’的礼节,祭祀列祖列宗,又祈祷了一番之后,把祖先-孔夫子的灵牌请下,要想号召万千儒生,这就是最好的‘旗帜!’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接下来,孔融举着灵牌,带着两个儿子,迈步走出了府邸,后面跟着几十位仆人,每人举着一面条幅,上面凤飞凤舞,写着《论语》的名句,一边缓缓前行,一边大声诵读……

孔夫子的名望,随着儒家文化传播,早已深入人心了,夫子灵牌所到之处,行人下跪行礼,表现的毕恭毕敬,还不时有儒生加入,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

一个时辰之后,孔融的游行队伍,已经发展到千余人,既有朝廷官员,也有青衫儒生,大家朗诵《论语》,义愤填膺,誓死捍卫儒家地位,眼看时机成熟了,孔融领着队伍出东门,直奔‘争鸣台’而去……

还有数万名百姓,跟在队伍后面,等着看热闹呢,这也是汉人的劣根性之一,不过吗,也有一些有心人,想借着这次机会,看看‘开放学论自由,再现百家争鸣’的事情,究竟有几分机会……

对于这次示威游行,孔融有十足把握,他反复盘算过了,无数萧逸如何应对,都会成为失败者!

如果萧逸心生畏惧,不敢抗拒儒家权威,孔融就用恶毒言辞,好好的羞辱他一番,出胸中一口恶气……再带着信徒们,拆毁‘争鸣台’,如此一来,辩论大会开不成,儒家的地位就保住了!

相反的,萧逸没有畏惧,必然派军队镇压,双方一旦冲突起来,自己趁乱摔碎‘夫子灵牌’,把一盆脏水泼到萧逸头上,让他成为儒家公敌,千夫所指之下,就算骂不死他,也能骂臭了他!

不过吗,孔融高兴的太早了,队伍出城没多久,就遇到麻烦了,不是有人阻拦,而是天公不做美……

上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

下一篇:明朝大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