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1416章

作者:黑男爵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

原来曹植远赴东北就藩,不能参加父亲的葬礼了,心中哀痛至极,于是连夜挥毫泼墨,写了这首《薤露行》,以寄托自己的哀悼之情,并歌颂父亲一生的伟大功业!

这首《薤露行》-沉重悲壮,感人肺腑,很快就传播开来了,与诸葛亮的《梁父吟》遥相呼应,成为东汉末年最经典的两首挽歌,世代传唱,载于青史!

“大王啊!--治世救民,功业永存!”

“大王啊!--功垂竹帛,万古流芳!”

“呜呜!--呜呜!”

……

看到出殡队伍过来了,百姓们跪拜大道两旁,顿足捶胸,涕泪横流,哭声传向四面八方,数十里之外都清晰可闻,甚至有活活哭晕过去的!

那些别有用心之徒,也混在人群里面,装腔作势,干嚎无泪,心中却都乐开了花,目光紧盯着金根车,看看究竟送往何处?

只要知道了曹操的葬身处,等过上一段时间,风平浪静之后,就带人偷偷的摸过去,找个机会偷坟掘墓,不但能复仇雪恨,还能发一笔横财呢!

汉家讲究事死如事生,尤其是帝王将相们,凡是生前喜欢的东西,包括奇珍异宝、宠仆美人,死时都会作为随葬品,一起带到地下世界去,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曹操执政以来,为了节约物力、财力,用于恢复社会生产,先后十几次下达政令,要求废除厚葬制度,官民人等一律改为薄葬,并严厉禁止以人殉葬的事情!

曹操更是以身作则,在《终令》中做了交待:自己死后埋葬在瘠薄之地,不要封土、不用植树,不要定制寿衣、丧服,以常服入殓即可,金玉、珠宝、铜器一律不得陪葬!

如此安葬之法,即能节约财政开支,又能防止盗墓贼的觊觎,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过也有人不信,认为曹操在沽名钓誉,对外假装宣传薄葬罢了,其实自己的陵墓里面,堆积着无数金银珠宝,还有很多美人殉葬,堂堂的无冕之皇,到了地下也不能寒酸吧?

至于真相如何,只要找到曹操的陵墓,再挖开了看一看,也就……就……这是什么情况?

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出殡队伍刚离开铜雀台不远,后面又走出一支出殡队伍,引幡人、开路人……五马驾辕金根车、虎豹骑护卫、哭泣的送葬者,与前面的队伍一模一样!

只死了一个曹操,怎么会有两具棺椁、两支出殡的队伍呢?

莫非是一真一假,迷惑世人的视线,以免有人偷坟掘墓,这倒是符合奸雄的性格,可第三支队伍怎么也出现了?

“呜!--呜1呜!”

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前后相连,络绎不绝,整整一个时辰之后,才不再有新队伍出现,铜雀台的大门缓缓关闭,丧门号也停了下来!

有心人数了一下,整整七十二支出殡队伍,其人数、规格全都一模一样,全都运出了一具棺椁,曹操遗体肯定躺在其中一具里面,可究竟是那一具呢?

原来曹操老谋深算,知道自己仇家遍天下,为求死后睡的安稳一些,免遭挖坟鞭尸之苦,早在多年之前,就让人修筑了七十二座疑冢,遍布中原各地,并把身后事托付给了萧逸!

萧逸受君之托,忠君之事,让人准备了七十二具棺椁,再由七十二支队伍一起出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别说围观的邺城百姓们了,就连送葬者们都不知道,曹操究竟在那一具棺椁里面!

这些队伍离了铜雀台,立刻奔赴四面八方,按照事先交待好的路线,奔赴其中一座疑冢,把棺椁郑重的安葬下去!

近的就在邺城附近,曹操是魏王,邺城为魏国都城,古有王者薨,多葬于都城附近,方便后人祭祀,乃是名正言顺之事!

远的一路南下,有的直奔豫州-沛郡-谯县,那里是曹操的老家,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回老家安葬似乎合情合理!

有的直奔许昌城,那里是大汉都城,又是曹操经营多年的巢穴,生前非常的有感情,安葬于此也说的过去!

还有的队伍回了洛阳城,北邙山风水奇佳,无数帝王将相葬身于此,而且在奸雄逝于洛阳,跑到邺城隆重祭祀,再返回洛阳安葬,看似来回折腾很繁琐,却能更好的迷惑世人,也符合奸雄的行事风格!

…………

百姓们不管谁真谁假,只是跪在道边祭祀,献上一番心意就是了,那些别有用心之徒则傻眼了,整整七十二支出殡队伍,到底跟踪那一支啊?

也有头脑聪明的人,在队伍中寻找着萧逸的身影,萧逸的奸雄的宝贝女婿,又是心腹爱将,一定在出殡的队伍之中,并守护那具真正的棺椁的!

换而言之,只要找到了萧逸,就能找到奸雄的真陵墓了,可是这些人眼睛都快瞪裂了,也没见那具神魔般的身影……难道说,萧逸生性凉薄,没有送岳父最后一程吗?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抱着撞大运的心态,这些人各自挑选一支队伍,悄悄的尾随了上去……而后吗,就永远的从世间消失了!

原来萧逸早有命令:所有官民人等,为大王灵柩送行,无关者三十里而止,不得再继续的跟随了。

每一支出殡队伍后面,都安排好了大量杀手,专门监视后面的情况,有鬼鬼祟祟跟踪的贼人,杀无赦!

求财、纳财,有血光之灾,就是指的这件事了!

第1626章 尘归尘,土归土!(下)

七十二支队伍离开了铜雀台,其中一支向邺城东面走去,穿过了村庄镇店、走过了阡陌良田、又越过了小桥流水,来到了空旷的荒野之中!

队伍突然停下了,从中走出两个人来,一个佩戴龙头面具,一个佩戴虎头面具,二人先察看了周围情况,确定没有尾随者之后,轻轻的挥了挥手!

“刷!--刷!”

引幡人、送葬者、虎豹骑……所有人躬身行礼之后,立刻原路返回铜雀台,途中没有一人窃窃私语,更加不敢回头观望,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只剩下十二名戴着生肖面具、手持打鬼棒的开路人,驱赶马车继续向前行进,途中不断改变方向,还故意兜了几个大圈子,并清除车轮留下的痕迹!

…………

第二天上午,小队伍来到一座孤山脚下,此处距离邺城已有百余里了,周围非常的荒凉,根本不见半点人烟,而漳水从西南奔涌而来,遇到孤山阻挡折向东南,恰好形成了一个河湾地带!

“到了,就是这里,咱们把墓门打开吧!”

“诺!”

十二个人摘下面具,露出了本来面目,为首的正是萧逸、许褚,其余十人都是许氏子弟,武艺高强,忠心耿耿,准备与许褚一起留下,世代守护曹操的陵墓。

汉代讲究‘依山为陵,凿山为葬’,就是挑选一座风水上佳的山峰,在山腹中开凿出墓道、主室、回廊,侧室、耳室、角室……形成一个庞大的地下世界,作为亡者的安息之地!

汉家二十四代皇帝、以及很多诸侯王的陵墓,都是这样修建成的,山峰就是陵墓,陵墓就是山峰,矗立天地,大气磅礴,而眼前这座小孤山,就是曹操真正的葬身地了。

小孤山高有两百余丈,周长大约二三十里,与其他山脉并不相连,山势平缓,略显椭圆,其上花草树木稀少,反而有很多白色大理石,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远远的望过去,整座山就像一颗巨型珍珠,半埋在了漳水岸边,当地人因形状起名,就叫它:‘白珠山!’

凭心而论,白珠山既不高耸壮丽,更无任何出奇之处,实在算不上风水宝地,曹操的陵墓为何修在此地呢?

常言道:看山须登高,方知真面目,白珠山的巧妙之处,必须站在一个极高的地方,才能看的明白透彻呢!

白珠山西北方向上,有座青阳山;东北方向上,则有座紫炉山,两山都是太行山的余脉,各自绵延数十里左右,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就像两条巨龙卧在了冀州大地上!

龙尾在北,与太行山主脉连接,龙首向南,探入漳河之中吸水,而白珠山正位于两个龙首之间,巧妙的形成了‘二龙戏珠’之势!

风水相书有云:‘山如龙珠,汲天地、日月之精华,先人葬之,承其福荫,子孙必出九五至尊!’

故而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实则是一处难见的风水宝地,适合安葬帝王陵墓,也只有帝王才配睡在它的怀中!

美中不足的是,青阳山、紫炉山都是太行山的余脉,灵秀有余,雄厚不足,以此龙脉福昕后人,虽然会有帝王之命,可是气数恐怕难以长久!

上一篇:三国之召唤传说

下一篇:明朝大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