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第939章

作者:漫客1

这是朝廷里那几位相公给李信,或者说给西南出的难题。

师兄弟两个人在静室里喝了足足两三个时辰,两个人都喝的不省人事,四仰八叉的睡在了这间静室里。

到李信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快中午,他揉了揉自己有些疼痛欲裂的脑袋,倒吸了一口了凉气。

左右看了看,是在自己的房间里。

没过多久,九公主就端了一碗醒酒汤过来,放在了床边,轻声道:“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你喝成这个样子。”

李信端起白碗喝了一口之后,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开口问道:“叶师兄呢?”

“一大早就走了。”

九公主摇了摇头:“拦都拦不住,非要说自己有什么事情,我与他说怎么也要等你醒了再走,他也不听,留下一张纸条之后就离开了。”

靖安侯爷摇了摇头,苦笑道:“论喝酒,还是喝不赢叶家人。”

他抬头看了一眼九公主,问道:“纸条呢?”

九公主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白纸,递在了李信手里:“我亲自收着的,没人看过。”

她看了李信一眼,轻声说道:“萧家的萧修齐又来了,最近几个月,他几乎隔两天就来一次,见不到人就坐在门口等着,要不你就见他一次,有什么话跟他说清楚,省得他每日过来烦人。”

说话间,李信已经把一碗醒酒汤喝完,他揉了揉自己的脑袋,闷声道:“我一会儿见见他,夫人把沈刚过来,我有事情让他去办。”

九公主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她走了之后,李信才展开叶璘留下来的纸条,纸条上的字不多,只短短几行。

“大兄身体日衰,恐年命不永,几位辅臣命我出任汉中,意图不善,叶茂只暂领镇北军,叶家风雨飘摇。”

“天下局势如何,全在长安一念之间。”

只短短几行字,似有千钧之重。

陈国公叶鸣的身子一直不太好,回老家宁陵,一来是给老国公叶晟守孝,二来也是将养身体,现在看来,这位叶少保也坚持不了太久了。

叶茂虽然在蓟门关主事,但是他资历不够,只能暂代镇北大将军一职,也就是说如果朝廷愿意,是可以再派一个大将军过去的。

叶璘留下这个纸条,意思是劝李信再稳重一些,尽量不要让西南与朝廷起冲突。

靖安侯爷看完这张纸条之后,微微叹了口气,随手找了个火折子,点燃之后扔在了房间里的火炉里。

这种东西留下来没有什么用处,他是无所谓,但是对叶璘不好。

他正在闭目沉思的功夫,沈刚已经低头走了进来,沉声道:“侯爷。”

李信抬头看了沈刚一眼,缓缓开口:“去一趟锦城,告诉赵嘉和沐英。”

“如果打起来,让他们守住剑门关,不要放朝廷的人进来了。”

沈刚很利落的低头道:“卑职这就去。”

沈刚走了之后,李信起身洗了把脸,换了一身干净衣裳,醒了一会儿酒之后,晃悠悠的走到了前厅,对着下人招呼了一番,开口道:“去把那个姓萧的叫进来。”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家丁把身材微微有些发福的萧修齐带了进来。

萧修齐是萧家的长子,也就是李信的大舅,萧明礼死了之后,他作为大宗,继承了萧家的家主,几年时间下来,他已经有些发福了。

进了正厅之后,萧修齐有些瑟缩了抬头看了李信一眼,随即恭恭敬敬的低头行礼:“萧明礼见过靖安侯爷。”

李信坐在主位上动也没有动,淡淡的说道:“有什么事情快说,我没有太多时间。”

如果是十年前,李信说不定会把他给赶出去再派人打他一顿,但是十年时间过去,当初的怒气怨气都已经消散了七七八八,他再看向这些萧家人,只觉得像是路人,与十年前大不一样了。

萧修齐深呼吸了一口气,咬牙道。

“侯爷,我萧家有一个子弟,前年……高中了进士,但是在京城等了两年,一直补不到缺,侯爷您看……”

李信抬头看了萧修齐一眼。

“你儿子?”

萧修齐低头:“舍弟的儿子,太康八年侥幸高中……”

靖安侯爷眯了眯眼睛。

“三甲?”

萧修齐苦笑点头。

进士分三甲,第三甲就是最差的进士,不过一般也可以补到官缺,像这种等了两年补不到缺的,要么是缺钱,要么就是倒霉。

萧家虽然不富,但是也不穷,那么这个萧家子多半就是运气不好。

李信本来以为这个萧修齐是来找自己要官的。

但是萧家主跪在了地上,苦笑道:“李侯爷,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萧家该改姓也改姓了,您也曾经说过,不再追究我们当年的过错……”

李信这才反应过来。

他皱着眉头看了萧修齐一眼。

“你该不会以为,是我给谁打了招呼,才让你们家的人补不到官缺吧?”

萧修齐瞪大了眼睛看着李信,两只眼睛里都是迷惑。

他的意思很明显。

难道不是吗……

靖安侯爷又好气又好笑。

“一来,我不管吏部的事,二来我根本不知道你们萧家出了个进士。”

“赶紧滚蛋,再过来搅闹,夺了他的进士功名!”

第898章 罢相

大晋历经三代天子,都可以算是明君的情况下,在太康朝达到盛世,如今跳下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在京城里找到症结所在。

比如说如今西南错综复杂的局势,就是因为朝中的几位辅臣,尤其是尚书台以沈宽为首的几位宰辅对待西南的强硬措施。

这与还没有正式亲政的新天子,发生了强烈的理念冲突。

比如说这一次派叶璘出京任汉中将军,就是天子强烈反对的,他很清楚这个举动,很可能会进一步激怒自己那个远在永州的老师,导致局势更加恶化。

不过三位辅臣中有两个定下了这个决定,天子也没有权力否掉,因此叶璘还是被迫出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