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做皇帝 第851章

作者:景以

“封破虏将军典韦为忠武侯,授昭勇将军之职!”

“封破虏将军戚继光为武毅侯,授昭勇将军之职!”

“封破虏将军甘宁为武惠侯,授昭勇将军之职!”

“封游击将军霍去病为景桓伯,授昭勇将军之职!

萧锐亲自拟定了九位统帅的封赏,他们是降临人物,忠诚度可以保证,所以萧锐完全不用担心封赏过重,会造成将来他们拥兵自重的现象。

而且拿下秦国、痛击元国意义重大,接下来的燕国和魏国就更不是问题,所以对他们封侯,也能提升士气。

至于霍去病的爵位,萧锐没给他封侯爵,而是伯爵,不是萧锐轻视,而是重视。因为萧锐已经对外说了,霍去病可继承冠军侯的忠勇,所以他的侯爵已定,只有冠军侯能配得上他。

痛击元军还不足以让他封侯,他还差一场威震天下的大胜,不用急,很快就会有了。

最后,才是封嫪毐为长信侯。

相信一旦昭告天下,嫪毐的事迹也会揭露出来,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到时候已经称臣的秦国皇族,会怎么报复嫪毐?

而对于张良、贾诩、萧何等人,萧锐并为直接封赏,而是暂留,给他们积攒更多的功劳和名声,到时候萧锐会让他们位极人臣,成为文臣之首。

接下来,萧锐又拟第二道圣旨:“册封川建国为西秦节度使,治理西秦诸郡!”

这位为了大夏隐姓埋名的忠义之士,萧锐也绝对不吝啬,直接封他为节度使,和张良一样,替自己好好治理西秦诸郡。

而第三道圣旨,则是安抚秦人,施行仁政。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日子,萧锐坐镇秦皇宫,整顿西秦诸郡。

两个月后,天气转凉,距离萧锐离开京都已经一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西秦诸郡已经恢复了秩序,不用萧锐继续坐镇,而且让韩信、甘宁、陈庆之等人屯兵七十万在此驻守,可保高枕无忧。

随后萧锐启程回京。

出来一年了,真想自己的那些夫人啊,下次如果还御驾亲征,得把阿朱带上。

一个多月,返回安西境内,张良、萧何依然要主持安西诸州的工作,便不和萧锐一起回京都了。另外养由基、戚继光留在了这里,还有七十万大军。

而李存孝和岳飞则返回了安北边关,防备元军进犯。

萧锐则带领兵马,在典韦、李元芳等人的保护下,继续启程。

回到京都时,已经到了寒冷冬日,太初三年也快走到尾声了。陛下回城,本来该净街,避免有刺客混杂,但这次御驾亲征大获全胜,乃是大夏百姓载歌载舞的日子,所以萧锐下令不用净街,允许百姓夹道欢迎。

当萧锐的銮驾进城,夹道欢迎的百姓跪地山呼万岁,他们能吃饱喝足,能身穿温暖的棉衣,寒门百姓都看得起书,都是陛下之功。如今虽然灾难频出,但大夏蒸蒸日上,百姓们自然心存感激。

回到皇宫中,李明冲率领百官已经等候多时。

萧锐走下銮驾,文武百官叩拜见礼。

萧锐命百官免礼,随即移步保和殿,开午朝。

阔别一年再次上朝,文武百官井然有序地跪坐,静候陛下询问。

萧锐询问了大夏的情况,尤其是百姓的生活,房玄龄早就准备好了数据,交出了一个满意的答卷。

如今的大夏,南方依然是一年三季收成,不过因为暴雨、洪灾,再碰到暴雨,一年三季收成除去损失和用度,可以留下来一季多收成,所以每家每户都有余粮。

北方只有一年两季收成,冬天又寒冷,所以便减少小麦和水稻的种植,改为番薯和土豆、玉米,因为新作物产量高,所以一年下来也能留有存粮。

要提的是,杂家水稻已经推广,高产的产量不用朝廷宣传,百姓都争先恐后的种植。另外,萧锐御驾亲征时,航海贸易的船只也返回大夏了,这次不仅带回来香料、宝石,还带回来了白猪。

户部已经推广白猪和当地黑猪的杂交养殖,并通过朝廷宣扬猪肉的价值,让百姓受益。

另外,煤矿的全面放开,让大夏的产煤量急速飞增,现在的煤煤炭价格非常低,低到几十文一斤,也为大夏百姓渡过寒冬带来了福利。

接下来,其他五部也汇报工作,萧锐仔细听取,一场午朝足足进行了两个时辰才结束。

第678章:降临开始!石家庄赵子龙!

下了午朝,萧锐移步养心殿,又和七位内阁大学士交流了一番,这才移驾后宫,见到了皇后和几位贵妃。

一年多不见,彼此都甚是思念,怪不得都说,曾经车马远,只能爱一个人。

瞧瞧几女,都是眼眶通红,还得顾忌着身份,恭敬地行礼。萧锐每人一个拥抱,自己的后宫,自己就是规矩。再看看子女,一家人其乐融融。

当年晚上,萧锐夜宿皇后诸葛流萤那里,自然是闲不住。

而接下来几天,萧锐每晚不同寝宫的赶场,一个个太热情,毕竟一年多没见了,可惜就累了萧锐,要不是身有武艺,身体强壮,还真怕累死。

雨露均沾后,萧锐的生活才恢复平静。

秦国已灭,现在的西秦由韩信带兵驻守,川建国担任节度使治理,并不用萧锐操心,现在大夏的疆域横贯神州大陆的东西,跨度达到了惊人的六千多里,但京都却在最东面,虽然有紫气东来的好寓意,但并不方面治理整个疆域。

毕竟现在信息都是靠人力,而不是电话或者电子邮件,一则消息从东传到西,最快也得七八天以上。

所以萧锐立即召集了七位内阁大学士,在养心殿议事。

众人来到后坐好,萧锐直接说明了想法:“诸位爱卿,如今大夏东起东海,西至昆仑,东西辽阔,面积庞大,京都的地理位置就显得不那么优越了,所以朕准备迁都!”

此话一出,众人一惊。

做为内阁首辅,李明冲起身拱手,问道:“不知陛下想迁都何地?”

萧锐笑道:“曾经赵国的皇都!皇宫和都城都是现成的,规模不逊色于京都,只需要简单修葺即可,不用大操大办的重新筑城,减少了损失。而赵都的位置位于大夏中心,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寓意,都让朕很满意。”

李明冲一听是赵皇都,便赞同道:“不用重新筑城,而且位置优越,寓意着神州中心,的确是好选择。只是...微臣担心群臣会有异议!”

“有异议没关系,可以不用去,留在京都。这里作为旧都,朕打算保留六部和一系列机构,维持旧都的管理。所以他们可以留在这里。”萧锐笑道。

就好比明朝。

从南京迁都北京,旧都中依然保留着六部等机构,不过他们没有职权,更像是清水衙门,适合退休的和那些被贬官的。

这时,吏部尚书孟天海笑道:“陛下说得有理,谁不想去可以留下。不想去的官员都是有着花花肠子,就该治治他们。”

文武官员在京都经营了这么多产业,突然迁都,那就得重新来过,他们自然不愿意去。

萧锐笑道:“你们呢,可有异议?”

宋慈、郭子仪、鹿远征等人都摇了摇头,表示没有异议,迁都虽然比较麻烦,但利大于弊,京都的位置的确不适合做皇都了。既然是为了大夏的发展,几位重臣自然没有意义。

萧锐便敲定此事:“此事就这么定了!不过也不用操之过急,现在已经进入腊月了,距离新年还有一个月,过了年在敲定此事吧。”

“是!”七位内阁大学士连忙起身应道。

待他们退下,萧锐命汪大直取来了郭嘉的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