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南皇 第606章

作者:赵奔三

“不了,儿臣还是陪着父皇吧。”李贞当然不可能就这么回去了:“倒是父皇您不比儿臣年轻,倒不如先休息一阵,这些奏折就交给儿臣吧,等儿臣批改完毕,再交由父皇您来决断。”

“那就更不行了,朕还是亲眼看着吧,这些奏折上面记录的都是急需处理的国事,半点马虎不得。”李世民非常郑重的训诲道:“贞儿你要记住,身为一个皇帝,可以不必事事躬亲,但是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做到心里有数,尤其像是这些国事,更是要做到亲自过问。

你要知道,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小事,很是无关紧要,但其实这些小事都是放在国家层面才看起来比较小,事实上每一件事都可能事关数千上万黎民百姓的生计,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决断,那就很有可能酿成重大的祸患——父皇这些年正是凭着这兢兢业业,才勉强将大唐带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

“父皇说的是,儿臣明白了。”李贞略带崇拜的说道,虽然对于李世民这套理念不是很认可,但是这并不代表李贞不佩服这样的人——正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对于能做到的人很钦佩。

但是崇拜固然归崇拜,可是这套理念却不是李贞所愿意奉行的,恰恰相反,他奉行的却是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只有放权才能活的更长久——君不见三国时期诸葛亮,事必躬亲,却被活活累死,而明朝的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天下却也没有出现什么混乱。

李贞做不到嘉靖帝那么混蛋,但是想要让他效仿诸葛亮那般勤奋,却也是想都不要想,朝廷必须掌控在他的手中,这是一定的,可是属下能办好的事情他也绝对不会亲自处理,该放权就放权,该抓紧就抓紧,这才是他的处世理念。

“王亭初,将钉板给贞儿撤了吧,让他休息一会儿吧。”知道李贞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李世民也没有介意,他知道未来的李贞一定会是一个绝代的帝王,大唐的疆土在他的手中将会拓展到最大,而疆土越大,也就意味着管理的事情越多,尤其是新收入的领地,民族宗教文化都和大唐不同,想要将其同化更是劳心劳力。在这等情况下,一定度的放权是可以理解的,否则李贞干不了几天皇帝,他可能就要过劳死了。

“多谢父皇。”虽然李贞不打算再睡,但钉板这种东西放在跟前还是感觉很不舒服的,现在被撤,看起来顺眼多了。

“对了父皇,侯君集你准备怎么处置?”李贞随手翻开了一份奏折,这是一份弹劾侯君集的奏折,上面列举了侯君集的十大罪证,什么贪渎,什么大逆不道等等,甚至最后一项可能是实在是找不到侯君集的罪名了,就随便给他安了一个好色的名头——原因是侯君集的家中有十二房美妾……

这就有点过分了啊,这年头除了某些迫不得已的‘好男人(比如说房玄龄)’之外,谁家还没有几房妾室吗?就连杜如晦都不只一个夫人,李贞身边的美女国王超过二十个,李世民更是号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有着三千佳丽,如果侯君集都算是好色的话,那李贞和李世民又算什么?色情狂吗?还是大种马?

随手将奏折翻到最后,看署名上奏折的人叫做秦守生(真是一个好名字)……在提出了侯君集的十大罪状之后,他请求朝廷将侯君集明正典刑,夷九族……

这个请求倒是很正常,侯君集犯的是谋逆大罪,就算是李世民念旧情,天下人也不会答应的。

只是这些人的态度转变的未免也太快了吧?李贞可是清楚的记得,去年侯君集回去参加献俘大典的时候,可谓是宾客盈门啊,拜访的客人几乎将他家的门槛踩破。

结果现在侯君集失势了,无数的人就疯狂的扑上来对他猛踩,恨不得将其踩入十八层地狱一般,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和他交好,甚至称兄道弟的人,更是踩他的主力军,也是李世民从轻出发侯君集的最坚决反对者——虽然李世民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

你们想要在这个时候脱离自己和侯君集的关系,这点我可以理解,但是脱离关系的方法有很多,你们又何必用这种最狠毒的方法呢?原本侯君集就已经是众叛亲离了,现在你们还要狠狠的踩一脚,恨不得他永世不得翻身——你们的节操呢?难怪会有人说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这样的话来,这话虽然不算绝对,但是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当然了,李贞也能理解,毕竟蔡邕的例子就摆在那离——董卓被王允弄死了,因为曾经董卓对蔡邕有恩,于是在所有人都对董卓避之不及的时候,就他一个人上去哭了一场,然后就被王允抓住了把柄,将他弄死了。

且不说蔡邕哭董卓到底是不是一场政治作秀,然后被王允看破,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件事告诉了后人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你曾经依仗的人失了势,那你一定不要和他继续保持联系,否则的话就算别人口头上夸你一句仁义,暗地里也绝对会将你孤立的。

虽然对于这些人的作为很理解,但是李贞对于他们的人品却实在是看不上,不论李世民会怎么处理侯君集,他都已经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了,这种无义小人可以使用,但是绝对不能重用……

第1017章 侯君集的处置问题

第三百七十五章侯君集的处置问题

“君集啊……”听到李贞的询问,李世民有些感叹,说实话李世民此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复杂的,刚开始听到侯君集要造反,李世民自然是非常愤怒的,尤其是那篇《侯君集李逆檄》,将李世民上至祖宗十八代,下到子孙十八代全都给骂了一个通透彻底,李世民更是恨不得活剥了侯君集。

但是当侯君集的十几万大军真的被薛仁贵一把大火烧成了灰烬,侯君集被活捉押运回来岭南,当他亲眼看到了侯君集的惨状之后,李世民的心态忽然就有了转变——说起来两人毕竟互相搭档了几十年了,尤其是早年间侯君集还在战场上救过李世民的命,要说感情肯定还是有的……

虽然到了后来,侯君集已经越发不得李世民的喜欢,但即便到了最后,他还是给了侯君集一个机会——南洋镇守大将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当时南洋初定,各地各处都有人反叛,镇守大将不但要对朝廷忠诚,更重要的还必须要有超强的作战能力以及狠辣果决的手段才能胜任。说实话在当时的朝廷之中,附和这几个条件的人并不少,不说李靖和李绩了,除了侯君集之外,其余十六卫大将军都可以轻松胜任这个职位。

当时竞争这个职位的人也不少,可是李世民还是选择了侯君集,只可惜,侯君集并没有领会到李世民的良苦用心,到了南洋之后彻底的就放飞了自我。刚开始的时候有李贞在,他还能克制一点,但当李贞也回去了岭南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管束他,从最开始的贩卖珍惜资源,到最后的走私军械,最终走到了造反这条路上,充分证明了一句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半个月前薛仁贵和房遗爱押着侯君集回到了岭南,李世民亲自接见了他,想想当初两人的情谊,如今却在这种环境中再次相见,当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父皇,不是儿臣说,这侯君集绝对不能留,他就是一头白眼狼,对于别人对他的好从来都只是当做理所当然,但是别人一旦有一点点对不起他,他都能记恨你一辈子,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次性将他一棍子打死,否则但凡给他一点活路,他就绝对会反噬于你的。”李贞郑重道,这倒不是他想要落井下石什么的,以他的地位还用不着这个,而实在是侯君集真的就是这种性格,睚眦必报,未来绝对会反噬李世民的。

而且还有一点,如果这一次李世民真的就这么轻易的饶恕了他,那势必会给别人一种假象——连造反都能这么轻易被宽恕了吗?这肯定会导致造反成本下降,那些早就别有异心的野心勃勃之辈,然后局势说不定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就算朝廷再次下狠手,再想平息动乱也都会非常困难了。

“朕什么时候要饶恕侯君集了?”李世民斜视了李贞一眼:“侯君集犯上作乱,罪无可赦,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刚才朕只是在想,侯君集的家人该如何处置?”

“当然是一起杀掉。”李贞眼中闪过一丝狠辣:“父皇,这种事情心软不得,儿臣也知道侯君集造反只是他自己的想法,儿臣也相信他的家人都是无辜的。但是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你杀了他们的父亲和丈夫,谁知道他们会怎么想?明事理的倒也罢了,问题是侯君集都是这种性格,你觉得他的子女会是那种讲道理的人吗?

不可能的,他们不会记得他们的父亲和丈夫是造反作乱的逆臣,他们只知道你李世民是杀害他们父亲和丈夫的罪魁祸首,就算你能宽恕他们,他们也不会感激你,反而会将这份仇恨深深的埋在心底,然后等待报仇的机会,一旦让他们等到这个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现身,给我们进行致命的一击。”

“够了……”李世民轻喝一声,注视着李贞:“这话也是你能说的吗?侯君集再怎么不是,他终究也是为大唐立下过战功的,是对咱们李家的天下立下过大功劳的,别人可以这么说,你作为太子,这么说就有点不太合适了——朕知道你是为了想要朕灭侯君集满族才这么故意说的,侯君集的满门朕不会留……但是贞儿,父皇真的很不喜欢你这样。”

“是,儿臣知罪。”李贞连忙躬身请罪,他也知道自己说的有点太过分了,别人这么说是为了表明自己和侯君集的关系恶劣,可是自己纯粹是想要让侯君集满门死绝。不过李贞不后悔,因为侯君集在南洋的所作所为,光是判定他一人死亡,已经不足以洗刷他的罪责。不说他造反的罪责已经足以灭满门,就说他在日丽城的作为——他可是在南洋足足屠杀了好几万的大唐百姓的啊。

百姓何辜?

他们来到南洋只是为了挣得一块土地罢了,侯君集打到日丽城的时候,那里的百姓才刚刚稳定下来,他们既没有反抗侯君集的征服,又没有对大唐的军队进行过什么有利的支持,结果就因为为了讨好自己手下的土著军队,侯君集就默许了手下土著对日丽城的屠杀……光是这一点,哪怕是灭侯君集的十八族,也是足够了。

“不说这个了。”可能是涉及到了侯君集,李世民的心情不是很好:“说说薛仁贵吧,他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你觉得朕该如何赏他?”

“这个……儿臣就不方便说了吧,还是由朝廷做主吧。”李贞讪讪一笑,满天下谁都知道薛仁贵是他的人,他哪里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论他要什么,都免不了在向薛仁贵讨赏的意思在里面。何况薛仁贵如今不过三十岁,就已经贵为一卫大将军,在武官的位置上已经走到了巅峰,再往上就是上将军了,而在大唐这个职位通常都是虚职,爵位也已经到了县侯的程度,再往上就是县公了,同样不是如今的薛仁贵能承受的。

第1018章 章节君没来

第三百七十六章章节君没来

见李贞推辞,李世民便笑道:“无妨,如今只有你我父子二人,又何必这般遮遮掩掩?朕也只是想听听你的意见,至于成不成,还要看朝廷商议的结果。”

“如此,就请恕儿臣冒昧了。”李贞闭目想了一下,忽然就想起来了一件事情:“说起来还真有一件事,不过这件事也不算是儿臣自己的请求,而是薛仁贵自己曾经向儿臣请求过的——好像薛仁贵自觉在陆军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好像有点想向海军发展的意思,所以想让儿臣将他调入海军之中。”

“海军?有点麻烦啊……”李世民的眉头皱了起来,倒不是说薛仁贵不适合转职海军,如今海军的声势正是最巅峰的时候,这是一个新型兵种,而且论规模貌似还不比陆军小,这也就意味着海军拥有更多的机会,连那些文官都不要脸皮的想要往海军里面挤,薛仁贵能有这种想法倒也正常,而且相比于那些文官,武将出身的薛仁贵毫无疑问的要比他们更加合适,如果这真是薛仁贵自己的请求,李世民倒也不介意成人之美,哪怕他不熟悉水战,只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最多半年就能让他胜任舰队大都督的职位。

但问题同样是如今的海军太过火热了,各家都想要在里面分一杯羹,拼了命的往里面塞人,虽然大部分李世民都没有答应,可是无数双眼睛都紧紧盯着海军,这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陆军大佬以及大部分的陆军中人,毕竟海军的未来可以肯定会和陆军分庭抗礼的——自己本来干的好好的,突然多出来一个竞争对手,因此陆军不但对李贞和李世民有怨言,对于海军这个未来的对手更是保持了相当的关注。

现在如果将薛仁贵转入海军之中——薛仁贵本身的风头已经够大的了,更被视为军方视为下一任陆军的领头人,何况他如今还新立下了大功,平定了南洋之乱,声势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将他转入海军阵营,恐怕陆军会立刻炸毛也不一定。

这一任的军方领袖毫无疑问是李靖,但是李靖年龄已经大了,这些年已经不怎么管事了,而薛仁贵是李靖的亲传弟子,战功卓著,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左骁卫大将军,封爵县侯。

可以想象甚至不用十年时间,只要薛仁贵不自己作死,在整个军方的支持下,他绝对能被封爵国公,成为丝毫不逊色于李靖的大唐战神,这一点毫无疑问。

而且如今整个陆军军方也就只有一个薛仁贵这么一个优秀的继承人(裴行俭和王方翼等人年龄还小或者被李贞另有安排,这时候还没有显露出来他妖孽的才能),你们就将他转入了海军之中?皇帝你是什么意思?海军你们到底是想要干什么?直接将我们的未来都勾引到了你们那边去?釜底抽薪也不是这么抽的吧?真当老子们是好惹的吗?

要知道最近海军的声势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到处都是谈论海军的消息,即便是陆军也看得眼热不已,各种羡慕嫉妒恨。

本来陆军都对海军不是很满意了,要不是看海军新立,怕被人说自己倚强凌弱,陆军早就开始找海军的麻烦了,幸亏被几位大佬拦住。结果陆军自己还没有找海军的麻烦呢,谁知道现在海军居然主动找其了陆军的麻烦——李世民将薛仁贵这个陆军认定的未来之星调入了海军之中,基本上就等于是断绝了陆军的未来,那陆军要还不炸毛那才叫怪了。

此时的陆军情绪本身就很敏感,谁敢在这时候刺激他们?尤其是此举是要断绝他们的未来,这对于陆军来说无疑是杀人父母,他们哪里会答应?而一旦炸了毛的陆军绝对是恐怖的,那么多的大佬一起向皇帝施压,即便这个皇帝是李世民恐怕都要退让三分,甚至可能因此达成一部分的妥协,从而限制海军的发展也不一定。

“儿臣也是这么觉得的,薛仁贵调入海军真的不是很合适。”李贞也叹了口气,他也不愿意因此造成海陆军之争。

薛仁贵的打算其实他是很清楚的,未来几年陆军的作战任务不重,这也就意味着没有功劳可以立,相反海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肯定是要开拓海疆的,而开拓海疆自然有着无尽的功劳可以刷。

如果薛仁贵的情况不是这么特殊的话,或者换做其他人,比如房遗爱之类的,根本就不用请示皇帝,李贞自己就可以完成他们身份的转变,可偏偏提出这个要求的是薛仁贵,偏偏薛仁贵的身份还是陆军未来的领袖……这就有点麻烦了。

而且李贞自己也不是很属意将薛仁贵调入海军之中,毕竟海军固然肩负着开疆拓土的重任,但是陆军同样也很重要啊——毕竟海军你总不能将战舰开到陆地上去吧,虽然海军有自己的陆战队,但是数量毕竟稀少,抢抢滩涂,登登陆地还可以,但是真要攻城拔寨,却还必须需要陆军来完成。

所以海军固然重要,但是陆军也必须有一个领军人物,而从目前来看,薛仁贵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为了大唐的未来也只好让他受一点委屈了。

“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你提前和他说一声,到时候在庆功宴上就不要让他提这个要求了。”李世民吩咐道,这样的要求最好是提都不要提的——毕竟以后未来的陆军领袖,居然一心想要加入海军,这算什么事儿?不但李世民不好做,陆军的脸面也要丢尽了。

“儿臣明白,儿臣会提前和他说说的。”李贞应道。

薛仁贵这一次可算是出彩了,以一千悍卒平定了南洋之乱,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原本李世民是打算等他回来之后就立刻给他举办庆功宴的,但是考虑到此时还有军队出征未归,不适合庆功,打算等军队彻底归来之后再办一个完整的庆功宴——这里出征未归的军队不是指的刘仁轨,他是海军,陆军自己庆功用不着顾忌他们,这里说的军队指的是天竺那边的军队。

第1019章 凄惨的房遗爱

第三百七十七章凄惨的房遗爱

说起天竺战场的战事,到了如今也已经结束了,补罗稽舍二世最终还是没有熬过病魔的折磨,在一个多月前就因病重而丧命,在他死后没有了足够威望的强者压阵,再加上大唐强大的军事压力,南天竺联盟立刻就分崩离析,虽然他的儿子超日王一世(不是东晋时期笈多王朝的超日王,是遮娄其王朝超日王一世,遮娄其王朝除了超日王一世还有一个超日王二世)继位后力挽狂澜,争取到了一部分盟国的支持,但是已经晚了。

上一篇:骁骑

下一篇:大唐风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