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南皇 第522章

作者:赵奔三

李德奖叹了口气道:“现在我们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给殿下祈祷了。”

李德奖可是知道的,在私下里,可有不少人在议论着,太子殿下怕是已经遭遇了不测,大唐又要变天了云云。

尽管李德奖处理了不少人,但是依旧堵不住别人的嘴,谣言反而越演越烈。

甚至李德奖自己有时候都会做如此猜测……尽管每一次这样的念头刚刚升起就被他粗暴的掐断,可是依旧熄灭不了心头的火苗,相反他掐断的越是粗暴,就越是证明内心深处的惶恐。

后来事情越演越烈,甚至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将太子失踪的消息传了出去,这下更好了,整个岭南甚至整个南方都是一片哗然。

爨人得到这个消息,立刻士气大增,很是打退了唐军的几次进攻,少年军差一点就要吃第一次败仗了。

天竺那边,遮娄其王补罗稽舍二世立刻将这个消息公布了出去,南天族联军因此击败了唐军,却唐军三十里。

北天竺更是士气大跌,甚至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反叛势力,刘弘基和薛万彻又要和南天竺联军对峙,又要扑灭后方的叛乱,一时间被搞得焦头烂额,薛万彻甚至还中了一次埋伏,差一点就将命丢掉了。

南洋自从被大唐占领之后,反叛势力就屡禁不绝,这一次在得知了李贞失踪的消息之后,同样是士气大振,甚至有一股叛军还攻破了一座城市,将里面的物资劫掠一空。

万幸此时大唐的移民政策才刚刚开始,那座城市又位于中南半岛腹部,倒是没有百姓被屠戮。可是叛军得到了城中的物资补充,却同样是战斗力大增,要不速侯君集坐镇指挥,只怕他们还能掀起更大的波浪。

而当李贞的消息传回长安之后,朝中更是掀起了一次大地震,有人担忧,有人欣喜,也有人事不关己。

不过有一点意外收获的是,这则消息刚刚传回长安,就有几个蠢货跳将出来,请求李世民另立太子……

他们的下场不用多说,暴怒的李世民能饶得了他们才怪?

好在北方局势已经稳定,除了东北的高句丽和百济有几股叛乱冒了出来之外,其余的像是突厥吐谷浑等地却是没有一点波澜。

至于西部的西突厥和西域三十六国甚至大食也都没有什么异动,反而派出了使者前来慰问——只是他们的慰问究竟是真还是假,这个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李世民震怒,朝廷动荡不休,燕皇后整日愁眉不展,民间更是各有说辞。

总之,因为李贞的失踪,整个大唐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那些昔日里被李贞以大势镇压的兄弟们,又有了挑事情的苗头,甚至有几个人居然明目张胆的设立了学会,为自己招揽人才……

而自认为李贞一生中最大敌人的汉王李元昌,更是明目张胆的霸占了李贞的几处产业,好在李贞早已经留下了后手,在产业被李元昌霸占之后没多久,他手下那些人的首级就放在了李元昌的被窝里,据说李元昌直接被吓尿,好几天都没有反应过来,最后还是有异族胡商献上了西域秘药福寿膏,李元昌才得以恢复过来,甚至因此迷上了福寿膏,每日里都要抽两口……

第861章 裴行俭要官

第两百二十一章裴行俭要官

群鬼乱舞,百花缭乱,这就是目前朝廷的状态,万幸李世民如今正值壮年,有魄力,能决断,因此倒也没有让跳梁小丑活跃多久,很快就荡平了一切混乱,大唐重新走上了正轨——李贞给大唐设计的那条轨。

只可惜李贞并不知道这些,他现在还在大海上漂着,不紧不慢的往回赶呢。

一直到这一日。

李贞正在他专门开辟的藏宝室中观赏宝贝,裴行俭匆匆走了进来,他此次前来是想向李贞要官呢——如今罗哲和张柬之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虽然都还没有开始,但是可以想象的是,等他们将香料群岛和婆罗洲建设好,那么未来前途绝对不会太差,但是他裴行俭呢?

李贞这一趟的出海,也只是在途中放下了张柬之和罗哲,船上还剩下尉迟宝庆、程处亮以及他裴行俭没有安置呢。

尉迟宝庆和程处亮倒也罢了,他们两两个一个是傻大个,一个也只是有点小聪明,这样的人只能当忠臣和猛将,不能替天子牧守一方。可是裴行俭不同,他不但武略出彩,文韬更是不,无论是征战天下还是牧守一方都没问题。

何况他自命不凡,自觉的不比张柬之和罗哲差多少,眼下罗哲和张柬之都未来可期,唯独自己怎么出的海,还怎么回的大陆,这让裴行俭如何能接受?

只是李贞一直没有安排他,所以这一次,他实在是坐不住了,主动来找李贞来了:“殿下,您忙着呢?”

“算算时间,你也该来找本宫了。”李贞捧着一颗拳头大的珍珠,用丝巾轻轻拭净上面根本不存在的灰尘,头也不回的说道。

“嘿嘿,不是属下着急,实在是殿下的安排太那什么了。”裴行俭连忙笑道:“张柬之和罗哲都有了任务,就属下一个人怎么去的还怎么回来,没有一点变化,这……回去了我怎么面对江东父老啊?”

“还江东父老?”李贞嗤笑:“你不就是觉得罗哲和张柬之都有了任务,就你一人什么都没有带的就回去了,没法和昔日的朋友吹牛逼嘛?”

“还是啊……”裴行俭也顾不得别的了,连忙道:“殿下您想一下,属下在所有太子府的人中,除了有数的几个人之外,能力也算是拔尖的了,至少不比罗哲和张柬之差吧?可是他们却都有了分配,就属下什么都没有,等回去了,您叫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属下还有脸见人吗?”

“所以呢?”李贞终于转过身来了:“你想怎么样?”

“不是属下怎么样,是殿下准备怎么样?”裴行俭连忙挤出一丝笑脸,笑道:“属下相信,既然殿下带属下出来,一定不会只是带属下出来转一圈就又回去的,殿下您肯定有您自己的打算……所以殿下您究竟是怎么想的?”

“既然你知道这些,那你还问什么?”

“可是这马上都要到看到南洋半岛了,殿下您还没有安排,属下这不是心急吗?难不成殿下您准备将属下安排到南洋半岛上当总督?可是南洋半岛不是潞国公在看着吗?”

“南洋那么大,你觉得朝廷会将这么大块地方只交给一个人?”李贞反问道。

“何况,侯君集毕竟只是马上的将军,让他平定叛乱可能还行,让他治理一地,那真的是为难他了,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折磨。你可知道,从天竺战事开始,他就一直都在请战,只是考虑到南洋还不稳定,天竺战局也有了刘弘基和薛万彻,因此父皇一直都没有答应他。现在由你去接替他,想来他不但不会拒绝,反而还可能会欢欣鼓舞吧。”

“也是哈……”裴行俭深以为然,南洋的地盘可不比大唐一个道小,这么大的地盘,绝对不会交到一个人手里的,哪怕这个人叫侯君集——在别人眼中是对朝廷对皇帝非常忠诚的一个人。

南洋划州是迟早的事情,甚至在林邑北部接近大唐岭南道的地方,朝廷已经划分了几个州,目前已有百姓迁移过去了,并且渐渐的恢复了生机。

“难道殿下真的要让属下当南洋总督?可是属下能胜任吗?”

裴行俭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侯君集的事情他也听说过,那请战的文书据说已经堆满了一张桌子,几乎是一天一封请战书。最过分的是在大军被围困王舍城的时候,侯君集急的一天连续发了十五道请战文书,让自己帅军出南洋为王舍城中的大军解围,但是这十五道请战术都被李世民无情的驳回,让侯君集急得几乎要吐血。

所以如果这时候朝廷要将侯君集从南洋调走的话,侯君集还朕不会拒绝。只是侯君集走了,南洋却不能空着,这里必须要一个人坐镇南洋,莫非这个差事要落到自己头上了?

可是不应该啊,南洋和婆罗洲以及香料群岛都不同,后两者只是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而南洋半岛却是属于半开发地带,政策也都在往这边倾斜,只要继续开发,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这样的宝地,别人肯定是要抢破头的,就算是有人坐镇,也必须是朝廷之中的重臣,自己一个初入官场的小喽啰,就算有太子殿下保举,皇帝陛下也不会答应的吧?就算皇帝陛下统一,满朝文武也是不会服自己的吧?

“嗤……”看裴行俭又是期待又是忐忑的样子,李贞不由嗤笑出生:“你还当真了啊?”

“啊?”裴行俭傻眼了,继而自嘲一笑:“殿下原来是和属下开玩笑啊,不过也对,属下一介菜鸟,贸贸然当南洋总督,如何能够服众?”

“你就算是能服众也不成啊。”李贞笑道:“南洋何等重地,这种地方的总督,又哪里是本宫能够轻易决定的?”

“那殿下提南洋作甚?莫不是在消遣属下?”裴行俭奇怪的问道,在他心中,李贞不是这样的人啊,他虽然喜欢开玩笑,但也绝不是拿属下来开玩笑的人啊。

第862章 终回岭南

第两百二十二章终回岭南

“本宫当然不是在消遣你,本宫哪里有这个闲情逸致?之所以说南洋,是因为你的任务也的确算是在南洋。”李贞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正色道:“你看过南洋地图,应该还记得在南洋半岛的末端,和三佛齐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海峡吧?”

“属下当然记得。”裴行俭终于明白李贞的意思了,神情激动道:“属下清楚的记得,殿下您曾经说过,那条海峡叫做哥罗富沙海峡,也叫马六甲海峡,是扼守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也是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最快的一条捷径。只要守住了这里,无论西方的舰队多么强大,在也依旧进不了大唐的腹地,更进不了南洋,可以说只要这里确保安全,那么大唐的南洋就不会丢。”

“不错,你记得很清楚。”李贞点头赞许道:“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南洋的富庶注定会吸引到大唐之外的国家探索海洋。为了不让他们和大唐争利,所以本宫任命你为三佛齐总督,统管狼牙修以南到三佛齐岛的所有岛屿和海域,绝对不容许任何一个外国商船经过这里……可以说这里就是大唐的门户,只要将这里建设起来,你就功德无量。”

“是,属下定不辱使命,将三佛齐修建成大唐第一大交通要道。”裴行俭大喜,虽然李贞划分的地盘不打,但是这里可是交通要道,赚钱太简单了,而且这里临近大唐,更有一部分与南洋半岛接壤,无论是人口迁徙还是物资运输也都很方便,从条件上来说,可比香料群岛以及婆罗洲好多了。

“很好,不过我们这一趟去不了马六甲,你先和本宫一起回岭南,到时候本宫自然会安排人送你过去。”

“是,多谢殿下。”裴行俭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殿下不给安排自己,而是马六甲不在回岭南的航线上,因此不能直接送自己过去啊。

有了李贞的承诺,裴行俭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再患得患失,回去岭南,也可以和同行们有所交代。

“行了,既然没有事情了,那你就下去吧。”说完正事,李贞开始赶人了。

“是,属下告退。”

“真是的。”摇摇头,李贞不再理会这件事,转而继续欣赏自己的宝物去了。

上一篇:骁骑

下一篇:大唐风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