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第621章

作者:tx程志

汤浩信站起身,二人上前扶住他的臂膀。

杜如晦缓缓走到书房外间,轻轻捻着胡须,道:“关键在于,这件案子,到底是谁做下的。”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脸上同时变色。

长孙无忌失声问道:“难道不是陈应做的?”

杜如晦摇摇头道:“你们是被党争迷了眼睛,也不想想,真是陈应做下此案,对东宫究竟有什么好处?这是秦王殿下无恙,陛下心中尚且存有疑惑,若是秦王殿下当真不幸身亡,陛下还会疑惑吗?那时节,雷霆之怒,就会降到东宫一党诸人的头上。东宫易位,固是其中应有之意,可随之入东宫之人……”

长孙无忌满脸惊异之色。

房玄龄凝眉沉思,眼中神光闪烁不定。

李世民叹息一声道:“天下事,总是有得有失,欲得东宫之位,就要舍去地方权柄。要地方权柄,就需让出东宫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世民喃喃的说着,突然他脑袋中如同闪过一道利电,喃喃自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顿了一顿,李世民望着众人道:“孤是鹬,东宫是蚌,我们与东宫相争,渔翁得利。谁是渔翁?”

……

“啪啪啪……”

一阵阵爆竹噼里啪啦的响起,清林里的陈家堡最大的院落大门前,响起一团团火光。

当然这个时候的爆竹,其实并不是后世的爆竹,只是一节一节的竹子,里同塞入一些硝石,在燃烧的过程中,爆发出响声。

无数孩子聚集在院落的大门前,仰着脑袋望着大门匾额上的一大块红布。

随着红布被揭开,露出仓劲有力的八个大字:“大唐工业科技大学”。

这说是科技大学,其实有点太夸张了,区区占地不过一百余亩的院子,占据了陈家堡偏厢前三进院子。所有的墙壁上都贴着白色的瓷砖,一眼望着一片雪白,阳光照过去,显得光亮刺眼。

别看这个院落显得并不高大,也不巍峨。不过装饰却非常实用,每一间教室中,都安装了壁炉,生起火来,哪怕再冷的天,里面也是暖洋洋的,比躲在炕里还要暖和。

没错,它就是万年县第一家工业科技大学,当然也是整个唐朝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大学。

不过这个工业大学却比较寒酸,有名的大儒一个也没有。哪怕这个匾额的招牌,还是李秀宁求虞世南写的,否则连一个可以写得一手好字的老师都找不到。

不过,陈应却不担心。反正他并没有开宗立源,创立一个真正的可以媲美国子监的大学。

当初听到李秀宁要办一个大学的时候,李渊还非常吃惊。在这个年代,都是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李秀宁要办学校,自然引起了李渊的注意力。当鱼彦章将打探到的情报告诉李渊的时候,李渊当时就愣住了:“不教四书五经,不教圣人之道,还算什么学堂?”

李秀宁也振振有词的道:“陈郎已经说了,这所大学绝对不教四书五经,也不讲圣人之道,这所学校的学子学会识够几千字,学会加减乘除之后就开始学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喜欢画画的去学画画,喜欢唱歌的去学唱歌,喜欢种田的去学种田!我将来要聘请的先生,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我要用这所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精英,而不是一群只会空谈的书呆子!”

听到李秀宁如此怪论,李渊也苦笑不得。

然而,李建成却是对李秀宁采取了最坚定的支持,当李秀宁的大唐工业科技大业开学典礼的时候,李建成还带着东宫一众僚属,前来陈家堡捧场。

自从生完孩子之后,李秀宁清减了许多。特别是她那一袭如雪白衣,再加上脸上恬静而温柔的微笑。她消瘦了一些,令人心疼。

就在这时,李建成身边的韦挺惶急而来,拿着一个红色的竹筒,一份急报展开来,李建成看了一眼,他的眉关紧锁,缓缓开口道:“来人!”

尉迟恭走过来,躬身向李建成施礼道:“太子殿下!”

李建成道:“准备车驾,马上回宫!”众东宫属官愕然看着李建成。

李建成冷峻的面容没有丝毫笑意,冷然道:“我要面圣。”

第一四一章同化从娃娃抓起

第一四一章同化从娃娃抓起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库尔勒的梨。

整整一个春季,陈应都没有理会长安的风风雨雨,他则是带着安西军将士,以及西州道的百姓努力垦荒置田。

忙完了二百五十万亩田地的种植之后,陈应也没有闲下来。带着百姓开始把西州道打造成大唐的水果乐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洼洼的菜地里,一丛丛的青绿色,生机勃勃,一株葡萄正在到处扩张地盘,把葡萄架爬满了不说,还沿着围墙四处乱爬,实在让人担心它会不会爬到屋顶去。葡萄的藤和叶子上都沾着一些蓝白相间的粉末,那是喷洒波尔多液之后留下来的痕迹,这种最简单的农药使得葡萄免受霉叶病的伤害,连害虫都不敢惹它。

只是让陈应非常无奈的是,现在这里还没有苹果,不过哈密瓜和西瓜,陈应一口气种了十数万亩,如果到了收获的季节,整个西州道将会是瓜果的乐园。

为了增加西州百姓饭桌上的肉食,陈应还鼓励百姓们养殖鸡鸭。可是刚刚推行这个办法的时候,众百姓一致抵制。

没有办法,尽管陈应做了充足的准备,可是随着吐蕃上源源不断的有被刘统和寻相他们解救下来的汉人奴隶,到了武德五年五月份的时候,西州道陆续接受了来自吐蕃的汉人奴隶,足足三十万人。

由于增加了三十万张嘴,陈应准备的粮食就远远的不够用了。现在新来的百姓已经错过了耕种的季节,陈应只好带着这些百姓努力制造有机肥。先是把马、牛羊的粪便收集起来,与割下来的青草,混合在一起自然发酵,把这些发酵而成的粪便,用一口一口的大水缸装起来,然后引苍蝇到缸里产卵。

只要苍蝇在大缸里产下卵,然后就可以获得大量蛆虫用来喂养鸡鸭了。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节约粮食,也可以利用鸡蛋,为这些身体差点极点的百姓,补充营养。即使是全军将士也可以隔三差五可以捡个蛋煮锅蛋汤加菜,大家改善一下生活。

最让陈应无奈的事情是,萨珊帝国的米娜瓦尔公主,这个女子似乎是为陈应卯上了,明明早已可以向长安进发,可是她却待在西州道,陈应停在高车城,她就跟着去高车城,陈应去高昌城,他就去高昌城,陈应跑到精绝城,他也跟着去精绝城。

陈应待在叶城,随后三天,米娜瓦尔也跟着他到了叶城。

未雨绸缪是一个好习惯。在农忙之余,陈应也在西州道开设了无数小学,甚至各县都必须至少拥有一所小学。

当然,学校要学的有且只有唐言。无论是白皮肤红眼睛或者黄头发蓝色眼色西域各族小孩,只要年满八岁,必须让这些小孩上学,无论男女,全部必须上满三年,父母如果不让孩子上学,每一个孩子缴纳三倍的税。在重罚之下,所有西域各族百姓,只好忍痛让孩子前来上学。

这些孩子在西域这里,其实都算半大的劳力,特别是游牧民族,他们七八岁的孩子,可以一个人带着几条猎犬,看着上千只羊或许数十上百匹战马。人虽然小,可是却能顶大用场。不过随着陈应的命令下达,西域州道已经没有光着屁股跑的小孩了。

就连这个熟悉唐言的米娜瓦尔,也被陈应抓了壮丁,包括阿史那思摩、周青、马孟明、就连识字不足一箩筐的罗士信也被陈应抓壮丁,成为小学老师。

几乎与大唐工业科技大学一样,这里的西州道小学,同样不学四书五经,一篇《千字文》《三字经》还有百家姓成了西域所有孩子共同启蒙教材。

陈应还给西域所有部落的各族百姓取汉姓,改汉名。比如卡苏尔氏,就直接取其音中的苏姓,马尔瓦氏,则改为马氏,温宿氏,则直接取前字,改为温姓。

原本太原温氏并不算一个大族,短短一个月间,他们在西州道就多了足足两万余名温氏族人。

改变,往往都是不经意间的。陈应在这种办法之下,取汉姓,说唐言,行汉俗,最多三两代之后,谁还记得他们是什么民族吗?

同化从娃娃抓起。

米娜瓦尔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她现在是叶城小学,足足五百余名孩子的老师,她每天都需要教导这些孩子学习认至少十个汉字,说一百句唐言。

工作虽然累,她却非常开心。

至于罗士信等唐军将领,充当的老师则简单粗暴,特别是罗士信,居然在课堂上讲起来军法,十七禁令五十四斩。

不过,陈应也没有追究。现在他是能用的人实在太少,只好将就。

至于马孟明与张衍他们,他们这些传统的文人,儒家的精神要领还是要讲的。

让他们教导小孩子肯定不合适,好在西州道有的是汉人豪族,他们家中子弟也大都学习汉语和文化,当然也不见得有多高深的学识,毕竟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只认拳头,不讲理的地方。

整个西州道能把论语背下来的也不过五六百人,这些人全部被集中在了一起,由马孟明、张衍以及文武双全的张士贵教导他们。朝廷至今还没有派出人朝廷的流官前往西州道,想来大家都西域也有偏见,这让他们对西域望而却步。

上一篇:带着商城去大唐

下一篇: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