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吕布再世 第444章

作者:回头大宝剑

随后,董卓上前拜见刘辩,向他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见董卓相貌凶悍,吓得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

董卓从旁人处得知,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心底便萌生出了废帝的念头。

回到洛阳皇宫,何进何苗都已经身亡,董卓接手了他们麾下军队,又以天气久不下雨为由,罢免司空刘弘,自己替而代之。

请神容易送神难,这还只是开头。

没过两天,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为例,自比田延年,意思就是谁敢出来反对,就弄死谁。

卢植最先站了出来,袁绍、丁原等人也都站了出来,甚至拔剑相向。

一场朝会,不欢而散。

散会之后的丁原直接拉来手下队伍,在洛阳城外同董卓叫板。

然则,他低估了董卓,也高估了自己。且不说董卓新收编的洛阳队伍,光他带来的飞熊军,都不是这群虾兵蟹将所能抗衡的存在。

两军于城外交战,丁原的队伍不仅被碾压击溃,他自个儿也死在了这场战乱之中。

翌日的朝会,董卓迈着大步,将丁原的头颅扔到殿上,一出杀鸡儆猴的戏码,吓得天子和百官,皆是面色发白。

之前劝阻的卢植早已弃官而去,袁绍也逃亡冀州渤海。

没了阻碍的董卓正是开始他的废立行动。

五月十六,崇德前殿,丁宫负责主持了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改年号‘昭宁’为‘永汉’。

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不久,就传出何太后被毒杀身亡的消息。

太后殡天,董卓却不准朝廷为其举办丧礼,只是让天子到洛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随后,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刘虞为大司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更封郿侯。

这一系列的动作,如雷霆之势,令人目不暇接。

从抵达洛阳,到掌控洛阳,位列三公。

董卓只用了十四天。

月末,董卓联合被召回洛阳的司徒黄琬、司空杨彪等人,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又在李儒的建议下,擢用清流,征召荀爽、韩融、陈纪等名士入朝为官,其中,蔡邕成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同时,又选拔大量名士,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这番行为使得不少士族党人对董卓的看法有了转变,然则董卓的意图远远不止与此。他在拉拢士人的同时,也利用手中军权,大肆排除异己,滥杀无辜。

甚至不惜纵容麾下将士屠村,以百姓的头颅,来充作军功,以为晋升的资本。

百官们敢怒不敢言,此时的董卓已是大权独揽,权倾朝野,根本不将他们放入眼中。而他们,也都怕惹毛了这个蛮横不讲理的暴戾男人。

不久,三公的位置也渐渐满足不了董卓的胃口,他自拜相国,封郿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自此,整个洛阳朝堂都沦为了董卓手中的玩物。

这天早朝过后,待到董卓离开,太仆兼任尚书令的王允邀了不少公卿,说今天是他的生辰,特在府中备了一场酒宴,请诸位前去赴宴。

当天夜里,不少朝中大臣都去了王允府邸。

众多宾客之中,有个人却是不请自到,乃是典军校尉曹操。

至于那天晚上,王府之中谈论了些什么,外人难以得知,只是隐约听到过一阵哭声,以及一阵与之相悖的狂放大笑。

没过几天,曹操便借着机会,去了董卓府中。

然则仅仅半柱香的功夫,便从董卓的府内,传出了一个天大的消息。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出了洛阳。

董卓起初还没反应过来,只是随口同前来的李儒说起,曹操献刀的事情。

李儒是何等机警的人物,立马就察觉到了这其中的猫腻。他告诉董卓,曹操极有可能是借献刀之名前来行刺。

不过没有证据,李儒也只能是假想,他给董卓设谋:让人去召曹操,若是来,便是献刀;若是不来,便为行刺。

董卓差人去找,可哪里还有曹操的踪影。

亏他之前还极为看重曹操,没想到竟养出这么个狼心狗肺的家伙,董卓气得怒火中烧,下令全国缉拿。

第四二一章 曹孟德,好久不见

雾蒙蒙的天空下过一场小雨,淅淅沥沥,将染尘的树叶野草刷洗得翠绿如新。

泥土构筑的道路上坑洼积水,道路前方,一名戴着斗笠,衣衫寻常的中年男人牵着匹四蹄粗健的灰色骏马,不紧不慢的往前行进。

男人心中倒是想骑马快行,奈何道路打滑,乘马狂奔不仅容易摔跤,而且还会格外引人耳目。

如今的他正被各处缉捕,处处小心,哪还敢大张旗鼓的行事。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操。

然则纵使他改名换姓,狡诈再三,却还是在中牟县被人识破,关进了牢狱。

曹操起初本以为必死无疑,熟料那县令倒是个忠义之士,在听到自己志向之后,不仅放了他,还弃官随他同行。

后来过成皋时,曹操去了趟老朋友吕伯奢的家中。吕伯奢没在,他的儿子和宾客磨刀杀猪,盛情款待。或许是太过热情的缘故,曹操怀疑其中有诈,拔剑杀了屋中连宾客妇孺在内的八人,又夺了马匹、食物,继续往东而逃。

没走多远,陈姓县令便质问于他。

曹操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后悔,然则他的性格,却是不喜认错,即便是他错了,也同样如此。

故而答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句话彻底断了陈姓县令的念想,但又觉得杀他不仁,于是便趁着夜间曹操熟睡之际,起身弃他而去。

醒来的曹操不见了身旁之人,心中大概也猜到了他的想法,也不怨他,只是觉得有些可惜。

成大事者,何拘小节。

行了许久路程,前方有条小河,曹操牵马过去,在河边饮水。

微风拂过,河畔的垂柳摆动婀娜身姿,吹得人心间舒爽清凉。

看着水面倒映出的轮廓面容,曹操心中愈发坚定:总有一天,时间会向你证明,我才是对的。

再往前走三四十里路,就是陈留郡地。

陈留郡守张邈,曹操的莫逆之交,到了那里,就不必再整天东躲西藏,算是得到了彻底安全。

上一篇:三国美人异传

下一篇:明朝大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