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480章

作者:坤琳婶

“军长是不是有什么好点子了?”参谋长问。

“小时候抓鸟,要么去掏鸟窝,要么用网。一个人一支枪想打鸟是很难的。要想打科尔沁骑兵,最好的办法也是用网。”郝摇旗说。

“用网?”参谋长不解。

“我已经把想法写成奏折报给皇上了,希望皇上能采纳。”郝摇旗看了看前方,喜峰口的几个烽火台已经插上了第八军的旗帜。

“传令下去,全军集合,全速进关。”郝摇旗说。

……

宣化城外。

布尔民带着三千多察哈尔骑兵焦虑不安,他们的身边也只有三千明军。而宣化城头上却站满了守城的金兵,起码超过万人。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而以少量兵力去攻打多自己几倍的敌人,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要不是迫于无奈,他布尔民早就扭头就跑了。

“布尔民,你是不是草原上的勇士?你好像很害怕?”李铭依旧是坐在马车上的,他的脸最近有些干,草原上的风已经吹干了他脸上的油腻,像是裹紧的一层薄膜,有些皱纹。

“胡说,草原的男人永远不知道害怕。尤其是像我布尔民这样有着黄金家族血脉的勇士,我可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布尔民骄傲地一梗脖子,实际上他当然会害怕。

要不是知道鞑子在南方大败,他也不会反抗多尔衮,主要是胆子不够。

“布尔民你想想,为什么你会跟着我们来攻打宣府呢?”李铭笑一笑说。

“那是因为我要复仇,我是草原的汗。”布尔民说。

“那是因为我军有大炮,有无数的大炮。”高一功靠了过来。

“好吧!我承认你们有大炮,可是如果不是因为我的部落不想迁徙,你们的大炮能打中我飞驰的战马吗?”布尔民不服。

“我打不中你奔驰的骏马,但是我可以打中不会跑的京城。能替你报仇!”高一功说:“你马上就能看到我军大炮的威力了。”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我们说好了,如果能让我见识到你们的威力,我就拿出我的部落里所有的粮食供应你们打到京城。”布尔民说。

“你错了。我们是借,借你的牛羊。等我们打下京城,大明皇帝会用粮食还给你的。”李铭说。

布尔民压根就没听进去李铭的话,在他看来这些汉人都是狡猾的狐狸,汉人的话不可信。要不是他祖父林丹汗跟明朝是盟友,加上这些明军的确有些实力,他才不会帮忙的。

可怜的布尔民,满打满算凑了三千骑兵,合了全部落能拿的出来的牛羊和五千匹马,一股脑地交给了明人,他的心思只有一个:打败后金。

宣化城不同于太原,这里没什么百姓可以依仗,而且洪承畴也没聊到明军会来到这里,这里的守军主要就是为了防守察哈尔和草原部的。顺治当政的时候,草原还没被后金吃下,不光是察哈尔,还有西面的准葛尔,都是心腹大患。

“进攻吧!”李来亨就坐在城外的一个山岗子上,他的身边燃起了一堆碳火,没有一丝青烟。碳堆的上面架着一个木架子,一支烤得滋滋冒油的羔羊正发出诱人的香气。

作为主要指挥官的李来亨根本就没有临战的紧张,反而是不停地弄着烤全羊,仿佛战争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害怕把羊给烤糊了。

“轰……”明军的大炮整齐地发射着炮弹,似乎是一场排练好的烟火表演。

一轮炮火过后,本来就不坚固的宣化城已经斑驳不堪,外墙包砖掉在城壕沟里,已经填平了大半。

守城的士兵哪里还敢傻乎乎地站在城上,那城墙上只有歪歪斜斜的几面八旗旗帜东倒西歪地挂着。

“怎么还不投降?”高一功皱着眉头说。

“可能是吓傻了吧!”李铭朝李来亨所在的地方瞅瞅,他已经闻到飘过来的香味了。

“那就把城门楼子给炸了吧!”高一功轻描淡写地话让布尔民心里难受,他刚刚已经见识到了明军大炮的威力了。

听这个汉人的意思,弄垮一个城门就像踩倒一颗草那么简单。要知道游牧文明打农耕文明,那道城门就像是一个打不开的咒语一样。

“芝麻开门”才是他们的幻想。

一辆双马马车驶出,布尔民只看到一个车夫,然后再无一人。这样攻城门?

“怎么不多派一些勇士呢?”布尔民问。

“派那么多去送死啊?”高一功不屑。

布尔民不懂高一功话里的意思,但是他看到那辆马车冲过了已经落下的吊桥,然后被驾车的士兵快速隔断了绳索。

紧接着布尔民就看到那个士兵骑上马背就害怕地跑了回来,那惊恐惧怕的眼神显示对方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

“哼,你们汉人的士兵都是一群胆小鬼。”布尔民从心理瞧不起这些士兵。

“嘭!”然而他还没轻视完,一声天崩地裂的爆炸声就震聋了他的耳朵。一阵大风刮卷着沙土打在他的脸上生疼。

烟雾笼罩了整个城门周围,几千骑兵胯下的战马躁动不安,甚至有些骑手已经扭头逃跑了。

“哦,长生天啊!地龙翻身了吗?”布尔民惊慌的看看周围,明军们显得特别淡定,一些人刚好才把堵耳朵的手拿下来。

“玩什么爆破嘛!我好好的一只烤羊被你们撒满了土,吃不成了。”远远地就传来了李来亨的埋怨。

“将军,我布尔民亲自为您再烤一只更嫩的。”布尔民立刻转变了笑脸,巴结着跑向李来亨。

第五百二十二章:大明凸显出的国力

渤海湾里,晴朗的天气下白帆满满,海鸟竟相飞翔,欢呼雀跃的声音似一场音乐盛宴。自西方不停地有船驶来,迎头劈开海浪,一路漂向辽东湾。

而自东向西,朝鲜国王李淏派出的大小船只一百艘正向西开来。相比较大明的船只,朝鲜的船显得又破又小,其中全是典型的硬帆帆船,而且船帆上的布丁很多。

大明此次参与行动的船只也不都是战舰,大部分都是民用船只。其中一大半还是福建沿海的渔船以及原福建郑家水师淘汰下来的战船。

但是就是这样的船,也远远强于朝鲜的船队。

“朱爱卿,这一次朝鲜国派了多少船只过来帮忙?”朱由检看着已经有序地分成来去两队的船队问朱舜水。

“启禀皇上,朝鲜国自亲后金的仁祖李倧薨后,由新即位的李淏执掌国事。李淏心向大明,此次更是派出所有水师来支援我军作战,可谓忠心王事。”朱舜水替李淏说好话,这也是他接任外交司之后办成的第一件外交大事,脸上有光。

“李淏,朕好像记得他。此人不错,等战事了却,可准其从我水师舰船中选购一些自用。朕观他朝鲜的船也太破旧了一些,有损我宗主国的颜面。”

对于李淏,贴吧里最常说的一个帖子就是他在位的时候,朝鲜国内心向大明的士大夫阶层还有很多人。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李朝李淏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倡议北伐。他对大臣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

对大臣“万一蹉跎,有覆亡之祸,则奈何”的担心,他说:“以大志举大事,岂可保其万全也。大义则明,则覆亡何愧,益有光举于天下万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为似无覆亡之虞也”。

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后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对于这样一个把崇祯记在心里的人,朱由检岂能亏待?

“臣代朝鲜谢过皇上隆恩。”朱舜水赶紧磕头,他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大方,要知道海船造价都很贵,与其说是让朝鲜购买不如说是半买半送。

“这一次总共调集了多少船只?”朱由检对于一下子见到这么多船还是有些意外,他印象中大明好像也没造多少船,主要还是郑家舰队那些家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