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284章

作者:坤琳婶

曾英的手下是原蜀地的溃军,而杨展则是自己拉起的地主武装。这二人目前势头正盛,沿江占有所有川地,已经开始朝嘉定(今四川乐山)逼近。

朱由检想收他们的兵权?心里只能呵呵想想了。把后金的部队和沐天波的土司军队算上,现在的西南以四川为中心,聚集了近八十万军队,形成了四方势力在争夺。朱由检的新川军是兵力最少的那一方。所有对手总兵力加起来是他的十倍不止。

后金阿济格部现有军力近十五万,吴三桂兵十万;张献忠有兵三十万;杨展率兵五万,曾英、李占春与于大海合兵十万;沐天波也有五万人。加起来接近八十万人马。

此局难度远远超过之前的江北四镇的格局,而且朱由检基本上只有沐天波一个帮手和王应熊、樊一蘅等人心怀不轨的表面派。

“水师,必须要水师入川。”朱由检盯着地图,思索着应对之法。

要想水师进三峡,最好是冬季的枯水季节。瞿塘峡口的滟澦堆,是一块横卧江心的巨大的礁石长约机米宽约5米锁住长江航道,枯水季节,露出江面达加余米,夏季水涨,滟预堆潜伏水中更加危险,自古以来船家视为畏途,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葬身鱼腹。

只有在枯水季节,许多暗礁才会露出水面,核心的航道才能行船。

船只上行,靠的是人力拉纤,风帆起得作用反而不大。从夷陵到奉节全长一百二十余里,三峡中,西陵峡最长,这里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水流至此突然变得处处都是急流、险滩,这里有西陵峡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还有“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在长江航线上,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千百年来,三峡航道的沉船不知多少,朱由检在后世曾经亲眼见过三峡大坝坝基抽干水之后露出一个沉船,里面埋进去了非常多的唐代铜钱。

“皇上,水师入川最少需要两个月,来得及吗?”川军司令部,左懋第现在比较清闲,他手下有一大帮的参谋正在整理各种情报,倒是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

“让夷陵的船先进来,武昌的再跟上,九江的船也能在一个月内赶到。只要有五十艘战场横在江面,咱们就不会被动了。我亲自去奉节请老船工去。”

川内水系也是四通八达,岷江、沱江、嘉陵江,不管朝哪个方向调兵,有了水师的协助要事半功倍的多。

还有一个原因朱由检没说,那就是水师从嘉陵江北上,赶到南充是阻击后金最近的路线。至于成都,朱由检得到的情报是已经被张献忠祸祸得差不多了。

“那我这边赶紧派人去探查重庆的情况,咱们必须先拿下重庆才能进嘉陵江。”左懋第听朱由检都要亲自去奉节了,他哪里还敢安坐在司令部里享福。

“派人给沐天波和吕大器下到圣旨,让他们进兵遵义。王应熊那个老小子想躲在遵义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直接让吕大器接替他的位置。”

朱由检这次出来没有带黄宗羲,一来是四川目前属于战区,不是黄宗羲的专长;二来朱由检想让他和方近南多相处一下。

在这一点上,朱由检不像其他穿越者那样,见到妹纸都恨不得全搂进自己怀里。搞得好像全世界的女人都巴巴地抢着嫁自己似的。

说句不好听的,朱由检在吃相上有点“挑”,并非需要需要顿顿有“肉”,也可能这跟崇祯的身体有关,毕竟不是二十岁的身板儿了。

朱由检带着几十人一行翻山越岭两日才抵达忠州,在忠州坐船又两日到夔州,夔州既是奉节。白帝城就坐落在江边的白帝山上,而白帝城的城池是环绕着这座小山临江而建。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白帝山顶,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一面傍山,四面环水,背倚高峡,雄踞水陆要津,扼三峡之门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朱由检当然不是来白帝城旅游的,他们来此专为“号子头”而来。驻扎在夔州的船帮众多,各船帮的“号子头”也众多,要想号令这些船帮和“号子头”统一听从指挥,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这个时期,船帮大都以地域命名,说明船帮的势力范围。从夷陵到重庆有夷陵帮、归州峡内帮、归州峡外帮、夔巫帮、万县帮、忠丰帮、长涪帮等。

袍哥组织的前身就是三峡船帮,但是在这个时代,他们的势力还没有强大到控制航运的地步。这一时期,主要还是有谭家兄弟控制着三峡江面。

崇祯十二年(1639),谭文、谭弘与谭诣三兄弟与莫宗文击败张献忠于三尖寨,授参将,守达州。崇祯十七年,与王学诗驻兵巴东,残暴无纪,后大破摇天动、黄龙农民义军于万州。

朱由检与其说是收编船帮,不如说是来收编谭家三兄弟的。在原本的历史中,夔东十三家就是由刘体纯等李自成部将会同谭家三兄弟组成的,是华夏坚持抗清到最后的队伍。

(ps:康熙三年初,清廷调动大军10万,包围李来亨部于茅麓山。八月五日,粮尽矢绝,眼见大势已去,李来亨将金银财宝分与众将士,令部下分散突围逃命,自己却携全家自焚,大顺军最后一支队伍最终被消灭。

至此,坚持斗争达21年之久的夔东十三家起义军宣告失败。

在夔东十三家中,最早降清的,是谭弘与谭诣,他们联手杀了自己的大哥,然后降清。只有刘体纯和李来亨等大顺军残部才始终没有降清,和高桂英一起坚持到最后一人。)

应该说,在明末大明朝廷正式分封的将领里,最后投降了一大半,唯独农民军里出了不少保家卫国的好汉;而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集体投降者甚多,江南的读书人却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农民起义军,最初是祸乱大明的根源,但是他们又是包围明王朝的卫士;东林党既是乱朝政的罪魁祸首,后来也有许多超乎意料的爱国举动。

单纯的骂谁好,谁不好,都有失偏颇。就像大家辩论到底是阉党还是东林党在误国一样,其实他们都在误国。

第二百九十五章:纤夫没有爱

要过夔门,必须在奉节换“号子头”。

朱由检站在奉节的江边,就看到有一个“号子头”带着一帮纤夫沿着江边的乱石滩朝上游拉纤。

在这冬季,纤夫头缠布巾光着膀子,腰上系着仅够遮羞的一块布,脚上是一双破烂的草鞋,爬行在悬崖边上。

一个胡须花白的老汉匍匐在地面,他两手紧紧的抓着身前的岩石,双腿用力的朝后蹬,胸脯几乎已经贴到了地面。

“号子头”就站在他的身后,还是朝他抽了一鞭子。老汉吃疼的很,嘶哑咧嘴的哼了一声,肩膀上的纤绳皮带完全勒住了他瘦弱的皮包骨。

这是一艘上行的大船,由两根绳子牵动着船体,远远地拖拽着慢慢上行。每一根绳子都有三十多个纤夫拉动,光是走夔门这一段,这艘船就需要六七十人来拉动这艘船。

朱由检在心里默默地估算了一下,水师的船比这个船要大,恐怕一艘船需要一两百人来拉才拉得动。

朱由检的心里彻底唱不起《纤夫地爱》,眼前的场景他更想拉一曲《二泉映月》。原来,那纤夫地爱就是骗人的,纤夫活着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奢谈爱?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带着毫无灵气的眼神倔强地从朱由检的身边走过,他也是众多纤夫里的一员,朱由检居然从他的肩膀上看到一层厚厚的老茧。

也许是孩子怕挨鞭子,他蹬着自己的两条小腿儿,拼命地使力,但是脚下总会不自觉的踩翻石块。

“你个龟儿子,晌午的饭喂狗吃了?”“号子头”接着就是一鞭子抽在孩子的后背上,居然只起了一层红印子。朱由检心想这孩子也不晓得挨过多少鞭子过。

小纤夫挨了打,脚下一滑,绊倒了后面的一个壮汉,壮汉没站住肩膀上的纤绳带动着拉翻他的身子。所有的纤夫们一下子全都被拖着朝后退。

这个时候比较危险,如果没有拉住,就有可能把人拖着在乱石滩上乱撞,下行的船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这种大船。另一队纤夫看到这边出了事,他们死死地全都爬在地上,连动也不敢动,如果另一队被拽动了,这一条船就会脱缰。

“号子头”也急眼了,亲自加入了队伍,大家试图稳住纤绳,就一眨眼的功夫,这一队人已经有一半被掀翻在地。

“快帮忙。”朱由检眼疾手快,飞身跑动了几步一下子抓住了纤绳,还朝招呼一声,身边的人全都去抢纤绳。

待纤绳稳住之后,“号子头”跑到江边一个劲地向船头上的人陪小心说好话,好在这艘船的船老大比较好说话,还答应“号子头”可以歇息一会再走。

“去问一下船老大,拉的是什么货。”朱由检见这艘船似乎装了不少货物,按说现在张献忠占据四川,不应该有大客商进川的。他得弄清楚对方的身份,顺便再打听一下沿途的情况。

纪彪朝身边一个侍卫递了一个眼色,侍卫转身就走了。如今的纪彪已经不再是个喜欢活动的跑腿儿了,他已经开始亲自带队训练侍卫,成为朱由检身边临时的帮手。

“这个伙计,大家都认不到你,还是过来打个响片撒。”“号子头”看起来挺凶,其实还算不错,他在组织人固定好纤绳之后,首先就来感谢朱由检。

“好说好说,我们只是过路而已。”朱由检并不想和这些人过多牵扯,在这三峡航道,如果去和“号子头”一个个的接触,恐怕够他忙活一年的。

朱由检此行肯定是有一条另外的渠道,其实也就是要依赖石柱秦良玉来跟这些人接触。

“号子头”见朱由检没打算多理会自己,而且看这些人的装扮不是一般人,也就知趣的退了。

紧接着,朱由检就听到了鞭子声,再一扭头,那个孩子已经抱头爬在地上,身上的鞭子抽得“啪啪啪”直响,孩子愣是没吭一声。

“你这人,怎么这么打孩子啊?”朱由检赶紧上前,一把拉住“号子头”。

“外乡人,则个事情还轮不到你来管。”“号子头”瞪了朱由检一眼。

“那我们今天要是非管不可呢?”纪彪恼火了,这天下还有皇帝管不了得事?

“那咱们就找总兵大人的手下好好理论理论去。”“号子头”伸出拇指,朝后翘了翘。谭家三兄弟的总兵府衙可是在下游的巴东,从巴东到忠州,也就是谭家的地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