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第202章

作者:坤琳婶

洪承畴羞得脸通红,孔胤植却显得无所谓,接话就答:“此乃先祖所言,出自《孝经》的《开宗明义章第一》。”

“哦,原来是出在这里。不知这句话是何意啊?”豪格死死的盯着孔胤植,就等着看他如何解释。

“天地君亲师,君为大。些许发丝,剪断正好了却烦恼。”孔胤植回答的没有一丝犹豫。

“真是不要脸。”洪承畴在心里骂道,他回忆起自己投降的时候,至少还留了几分骨气。

“我还听说:孔府有严规:僧侣、赘婿均不得入孔家世系族谱,对吗?”

“是有此规定。不过,臣还留有发辫呢。”孔胤植还是显得什么事没有发生一样,甚至还替豪格挪了一下有点远的茶碗。

看着豪格为难孔胤植的样子,洪承畴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他起身,准备离开这个让他有些难受的地方。

“洪先生这是要去哪啊?”豪格继续用轻视的语气说。

“我,我要小解。”洪承畴青着脸,却又无奈的转身行礼道。

“这里可是圣人的地盘,要尿尿也要去泰安尿吧,怎么能侮了圣地。”

洪承畴确定豪格肯定是得到之前孔府阻挡李岩大军通过的说辞了。

他正在想怎么回答豪格的时候,之间豪格站起身,大声说:“我要拉屎,不知衍圣公府的茅厕在哪啊?”

“王爷,这边请。”孔胤植赶紧起身,顺便招呼家仆伺候豪格如厕。一种新剃头的孔府男人,慌张又小心翼翼的伺候在豪格的身后,摸样甚是恭敬。

洪承畴的一泡尿,硬生生的给憋了回去。

曲阜城内,就在孔府内的几处场地上,整个孔府拿出了家传的家宴菜式,正在全力招待这些和他们一样顶着秃瓢脑袋的粗俗士兵们。

所谓孔府家宴的精致菜式,被这群野蛮的士兵们糟蹋的一塌糊涂,一坛坛珍藏多年的孔府好酒,正不断的流入这些人的大嘴里。

孔府家宴自然也是分等级的,像内厅里这一桌,自然就是最高等级的。这种等级的酒宴,每桌上菜一百三十多道,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孔府宴会燕菜全席”。又叫“高摆酒席”。“高摆”是燕菜全席上特有的装饰品,高一尺,糯米面精做,碗口粗的圆柱形,摆在四个大银盘中。中间光是图案,就像是绣花一样。

孔府招待豪格的第一宴“迎宾宴”就有孔胤植亲自做介绍,介绍着每一道菜的名称,典故。

洪承畴吃了一筷子所谓的第一品:金钩银条,然后琢磨了一下,再也不想吃第二口。原来不过是一盘绿豆芽炒虾米。

“都说你们孔家是天下第一家,果然名不虚传啊。”豪格喝得有些脸红,就算是辽东人,也经不住孔府上上下下一堆有名号的人劝酒。

“哪里。天下第一家,自然是皇家。”孔胤植哪敢托大,连忙打掩护。

“是伪明的朱家吗?”豪格眼角一斜,酒兴全无。论皇家的兴旺,爱新觉罗可不咋地,至少现在很一般,甚至比不过中原一些小家族的规模。

“当然是大金国的皇家。”孔胤植赶紧说道,他也感觉自己说漏了嘴。

“哦?你倒是说说,是你孔家的人口多,还是我大金皇家的人口多。”豪格看着这么大一个家族就有些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作为皇族,自然也想如此昌盛。

“臣说的是万年后,大金国的皇族必然是子嗣昌盛。”孔胤植的马匹拍得响亮亮的。

“圣旨到!”正在孔胤植使劲全力想达到宾主尽欢的状态的时候,门外一声高喊,所有人都楞住了。

这个时候,从京城来的圣旨,是关系到孔府生死的,大军就在家里,孔胤植的心都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了。

孔府中门大开,所有迎接圣旨的仪式是最高规格的。洪承畴的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多尔衮会怎么对待孔家。

豪格进金刀大马的做在正中间的椅子上,手已经按住刀柄,他心里甚至希望多尔衮对孔家大开杀戒,这一屋子的奢华让他非常看不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金国皇帝敕封孔衍植为第六十四代衍圣公,世袭爵位,钦此!”

孔胤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身板立刻轻松了一大半。

第二百零六章:舆论

民间传说,六月初六的太阳最毒。

每年六月初六日,百姓们都会把家里冬天用的被子、厚衣服以及陈粮等等拿出来在太阳底下使劲的暴晒。据说这样可以杀死虫子,让东西不至于发霉。

自从皇帝朱由检从湖广清剿了闯军之后,整个大明的精神面貌一变,以前笼罩在南京上空的阴霾渐渐有了飘散的感觉。

史可法这个兵部尚书也终于不再上下为难,左右挪腾了。久不休沐的史可法打算在六月六这一天跟朱由检请个假,好好在家休息一天。

人到一定年岁,总是习惯性的早起,像史可法这样自律性非常强的人,更是如此。

虽说是休沐了,可是这天一大早,他还是按时醒了过来,并且还亲自上街买了点吃食,准备好好享受一下。

“老爷,这是朝廷送来的邸报。”

“邸报?怎么送我这儿来了?”史可法感觉奇怪。大明发行邸报的机构是通政司,这是专门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专门对朝廷的政务做上情下达的工作。

最近朱由检这个皇上心血来潮,把通政司并入了内阁,并委派了新的通政使——黄道周,整个内阁以及朝廷的文书全部就交给了通政司来处理,并且还为此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印刷作坊,使用铅字活版印刷,使印刷速度提高了很多。

一般情况下,邸报是给地方官吏通报朝廷最新政令的,史可法这种中央高官自然是不需要收邸报的。

出于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史可法还是打算看一看这份东西。

只一眼,史可法就感觉到了不同。这份所谓的邸报,跟他以前见过的有点不一样:首先,这纸张变了,变得灰了一些,不在是那种泛黄的纸。其二,这份邸报有点厚,不在是奏折那种折叠的样式,而是几页很大的纸张。

史可法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醒目的名词:《大明日报》。日报,这是什么东西?

再往下看,史可法发现名字旁边有一行小字,印着当前的日期:崇祯朝乙酉年,壬午月,甲午日,晴。

史可法基本明白了,这东西是一天一份的,看来以后会每天都有。对于朱由检闹出的新鲜事物,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接着往下看,一个大大的标题首先映入眼帘:论师。史可法很好奇,这种不伦不类的文章显然不是朝廷的邸报,更像是一篇著作。

文章把老师的重要性着重宣传了一番,中间搬出了孔子的过往,最后号召所有人都应该向孔圣人学习,当一个好老师。

史可法心情很好,起码今天的心情不错。以他对朱由检这一年的了解,能让朱由检同意在这种东西上夸孔圣人,可以说很例外了。

这是朱由检正式推出新闻行业的第一份报纸。报纸这东西,不是说办就能办的,首先你得有阅读群体。很多小说写这个的东西,就说印刷一百份,一千份之类的。

在这个时代搞版面去印刷,估计一百份的价格不会比一万份便宜多少。这个时代的文人那是惜字如金的,出的文章都是短篇,能出一个诗集也就两枚铜钱厚。

你要是敢出一本百万字的小说,估计得倾家荡产。光是写文章的稿费都是一笔大开销。著名的《明书》案中,庄廷鑨聘名士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以每千字润笔三十两白银的代价,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想一想,一千字三十两啊!发财了。(此处省略一万字,哈哈。)

就不用说印刷费用了,那绝对不是一般人出得起的。更别说能大量刊印发行了,在大明,能印刷成文字的,都很弥足珍贵。

但这份邸报,却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公开售卖,而且价格还不算贵,大约等于一个肉包子的价格。

在定价这个问题上,黄道周是请奏过朱由检的。朱由检认为:一个包子的价格刚刚好,底层百姓节省,宁愿啃馒头也舍不得吃包子,他们是不太关心国家大事的。

识点字的讲究个面子,又害怕落在人后,哪怕不吃,也会省出这个包子钱买,有钱的不在乎这点,就算不会看,也会买一份。

南京城里的读书人,其实关注点根本就不是老师这个职业,他们最高兴的是听到有人夸孔。

儒生们看来,只要皇帝夸孔,就等于朝廷尊濡,这是儒生们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于是,第一天的《大明日报》销量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