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一番emo之后,张旭东决定换个思路,想一些令人开心的事情。
他再次通过显示器看了一眼远处的美军驱逐舰:
“对了,通知信号部门,让他们别光顾着等对面打灯语,也记着多拍几张照片,回去之后给舰队宣传处送过去,让他们好好抨击一下美国人妨碍我们自由航行的行为……”
……
相比于水面舰艇这边相对轻松的气氛,长征9号的指挥舱里面,就要显得紧张许多了。
在确认X51A已经成功点火之后,他们就需要一边调整天线角度,观测并记录飞行器本体的动向,一边等待助推器脱落之后,预判其溅落位置。
再由此决定是潜艇本体还是操纵线导UUV过去,看看能不能捞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最次也可以取一些水样,等回去之后化验分析,从而抨击美国人的测试污染海洋环境。
说起来好像并不复杂,但对于这个临时窜出来的潜艇雷达部门而言,双线程工作就已经相当极限了。
而此时,电子海图上,目标信息栏中的速度值已经来到了惊人的【3320】。
“这是真他……真的快啊……”
韩向杰深吸一口气,眼神也不由得有些发直,甚至差点下意识爆出粗口:
“我这辈子都没想过,有一天能在这个地方看见四位数……”
受限于较大的体量和后面高耸的龟背,长征9号并不以速度见长。
但即便是相对较快的长征7号和长征8号两艘攻击型核潜艇,最高航速也只有大约33-35节而已。
这个3320节,几乎相当于它们的100倍……
已经完全超越了他作为一名潜艇军官的理解范围。
总之,即便在最小比例尺的海图背景下,目标轨迹也仍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延伸着。
当年刚上长征9号的时候,韩向杰还吐槽过这个几乎能当世界地图的比例尺简直毫无意义。
结果今天发现,终究是自己目光短浅了……
而范朝晖毕竟搞了这么多年技术,虽然是海洋装备技术,但也算见多识广:
“看着吧,这还是助推阶段呢……等会儿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之后,如果测试正常进行的话,那大概能达到差不多……”
尽管在部分情况下,航空器也会使用“节”作为速度单位,但确实很少出现如此夸张的数值。
以至于范朝晖在说出口之前需要专门换算一下:
“差不多4000节。”
韩向杰没有回话,但搁在桌沿边上的大拇指很明显地抖了一下。
正在此时,雷达探测到的目标突然一分为二,变成了一大一小两个部分。
其中更大的那部分在分离之后很快开始下坠,而小的则继续维持原有航线飞行。
“这……”
有那么一瞬间,韩向杰还以为是对方测试失败了。
不过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艇内通讯器中传来雷达负责人薛世俊的声音:
“报告,探测到目标助推器脱落,根据现有轨迹预测,大致会落在我们的25方向,40海里以外!”
韩向杰只好把快要露出来的笑容给硬生生憋了回去。
“相比于飞行体来说,助推器的外形更有利于反射电磁波。”
旁边的范朝晖一边规划UUV的航行路线,一边对韩向杰解释道:
“所以在雷达的眼里,反而是比较小的助推段更明显一些……”
韩向杰有些庆幸,自己刚才没有暴露出来,否则就丢人丢大了。
“我知道……”
他稍微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尴尬,接着马上转移话题:
“要不要马上让你的人上甲板,把UUV给弄到海里面去?”
正常在水下的时候,UUV可以依靠动力自行脱离母舰,但如今长征九号正浮在海面上,自然需要人来进行释放。
操作无人航行器属于航海部门的工作,所以众人的注意力也就从电子海图桌转向了旁边的操作面板。
另外几个人则换好救生衣,沿着指挥舱后面的梯子爬上去,准备离开潜艇围壳。
这么一番折腾,又花掉了大概两三分钟的时间。
对于潜艇而言,开启舱门上甲板属于相当大的事情,需要艇长韩向杰亲自发出命令。
他也因此而回到海图桌前,准备拿起通讯器。
于是便恰到好处地看到了——
原本信号已经有些微弱的飞行体又一次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回波强度极高的目标……
“老范。”
韩向杰的手停滞在半空中:
“这X51A……还有第二个助推器?”
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捞点东西上来
“什么第二个助推器?”
韩向杰这个问题过于莫名其妙,以至于范朝晖一时间都没能理解是什么意思。
“我看到目标它……”
前者刚准备做出进一步解释,但话才说了个开头就戛然而止。
因为这个时候,他也已经反应过来了——
第二个助推器,那当然是不可能有的。
谁家好人给巡航导弹设计二段助推啊?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目标一分为二之后,并没有像刚才那样有其中一个继续维持飞行,而是在维持了短暂的轨迹之后,同时开始下落。
尽管电子海图只能呈现二维图形,但旁边目标信息栏的高度数字却是每秒钟都在刷新。
就这几个呼吸的功夫,已经从一开始的22500下降到了20300.
显然,这根本不可能是什么预先设计好的测试流程。
而是……
在空中解体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测一般。
大约半秒钟的安静过后,艇内通讯器重新响起。
而这一次,薛世俊在说话的时候甚至带着几分颤音:
“目标的情况不对劲!我觉得……我觉得有可能是在空中解体了!”
作为技术人员,他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竭尽全力维持着严谨,并没有把话完全说死。
尽管根本没人想得出第二种可能。
“什么?”
旁边已经换上救生衣的范朝晖这会儿都在爬梯子了,结果听见这么句话,直接被整的愣在原地,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踌躇片刻之后,才松手从梯子上跳了下来——
这是一个显然不符合艇内安全守则的动作,只不过无论他还是韩向杰,此刻都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怎么回事?”
范朝晖大步来到海图桌前。
“几秒钟以前,目标的雷达信号突然一分为二……我刚开始还以为是又分离了个什么东西下来,但是很快发现这两个部分都开始快速掉高度,这会儿已经……”
当韩向杰重新把目光投向目标信息栏的时候,上面的数据刚好消失不见。
一方面是,双基地雷达毕竟还是以来三百多公里以外的信号源,所以无法超越地球曲率带来的观测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刚才的两个信号如今再次各自一分为多,明显有些超出了这部设计初衷只是为了观测单一超高速目标的雷达的处理范畴。
当然,这种场面下,也已经不再需要解释什么了。
任谁都能判断出发生了什么。
这一次,率先恢复冷静的反而是韩向杰:
“小薛,所有数据都记录下来了么?”
他几乎是马上意识到,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舆论上,今天雷达捕捉到的观测结果,都将会呈现出比预想中高得多的价值。
“记录下来了……”
薛世俊的声音仍然能听出些许茫然:
“只不过最后彻底解体产生的碎片太多,有一部分没来得及生成详细参数……”
韩向杰强忍住心中的兴奋:
“没关系……”
他搓了搓手,看向站在自己旁边的范朝晖,继续向通讯器另一边提问道:
“能不能根据生成出来的部分轨迹,像刚才助推器那样,推测一下这些碎片会坠落到的大致范围?”
这个问题,也直接惊醒了正在震惊中的后者:
“老韩,你是准备……”
韩向杰直接伸手打断,示意等会再说。
在之前一切按部就班的时候,他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存在感,只是不动声色地完成着属于自己的任务。
但现在,面对如此突发情况,二十多年潜艇生涯所养成的独立判断力则开始发挥作用。
仅仅几句话的功夫,韩向杰便已经接手了全局。
通讯器那边沉默了片刻:
“可以是可以,不过这些碎片太小,受到横风和阻力影响会比较严重,所以精度会比较差……”
“没关系。”
韩向杰沉着地回答道:
“这种情况的溅落面积会非常大,有个大致范围就可以……”
又过了几秒钟:
“我已经在系统里面标注出来了,您在海图上应该就能看到。”
果然,海图桌上出现了一个醒目的红色圆圈。
最近的边缘大概位于本艇西侧95海里左右的位置。
“老韩,你是想去那边看看?”
结束通话之后,范朝晖重新开口问道。
“嗯。”
韩向杰头也没抬地嗯了一声,同时在海图上飞速规划了一下航行距离:
“95海里,我们当然不可能全速行驶,但也只需要大概6个小时就能开到……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如果有一些形状比较巧合的碎片,那么或许可以在海面上漂浮足够长的时间,就算没有,也可以去采集一些水样,我对巡航导弹了解不多,但如果是一架飞机的话,那么燃料大概能在海面维持几天。”
范朝晖的眼神闪烁,显然有些被说动了。
相比于区区一个助推器,显然还是高超音速飞行体本身更有价值。
就算这公海大洋上不可能捞到完整的残骸,但正如韩向杰所说,总归要去碰碰运气。
就算搞到美国人给超燃冲压发动机准备的燃料样本,也多少有些技术价值。
“可是对方的水面舰艇也可能会赶往那里……”
他这已经不是在质疑对方,而是在想办法说服自己。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