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所以紧接着又继续道:
“当然,圆概率……呃……入轨精度如果能提高那当然最好,只是这属于具体技术问题……我得拿到东风31相关的设计资料之后才能给你明确的答复。”
不出所料,殷良兴当即大喜过望:
“关于这点,常院士可以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
第1261章 军民两开花
随后的连续几天时间里,双方都在进行着高效且秘密的资料交接。
尽管时至今日,基本型东风31已经不具备太大的战略价值,但本次双方合作的部分还涉及到后续东风31A,乃至更新一代战略威慑体系的研发,属于绝对意义上的国之重器。
殷鉴在前,不得不防。
好在常浩南并不是要对东风31进行彻头彻尾的改进,只是准备从控制层面上修改多约束条件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能量管理策略。
因此需要移交的资料也只占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即便如此,还是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才彻底完成。
签过字之后,殷良兴露出满脸期待:
“常院士,那接下来,我就等着从九院那边传来的好消息了。”
像航天科工这样体量的集团,手中项目恨不得成千上万。
尽管参与太空渔船的事情是殷良兴亲自过问,但真正主要负责落实的还是其下属的第九研究院。
如果这次完成改进的火箭能够实现高精度入轨,也就意味着,可以在不对导弹总体设计做出根本性更改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命中精度。
而这对于即将进行试射,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成为华夏最主要战略威慑手段的东风31A而言相当重要。
不过,常浩南的动作却比他想象中更快:
“如果殷总指的是入轨精度的问题,那我其实已经趁着这几天时间,有一个基本的优化思路了。”
殷良兴原本正在把玩着手中的钢笔,但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动作猛地一顿。
似乎是本能地想要发出些表示惊讶的动静,但在最后关头考虑到身份问题憋了回去。
于是形成了一副欲啊又止的状态。
常浩南倒是没给他更多惊讶下去的机会:
“具体的执行方案和效果当然还需要经过多轮的计算和测试,但基本思路无非是基于兰伯特问题求解方法,计算三级动力段的等效脉冲点矢量,通过拼接各飞行阶段的状态量设计火箭的滑行助推入轨飞行轨迹,尽可能提高火箭末端的入轨精度。”
他说着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打开一份研究方案,然后调转180°,推到对方面前:
“一方面,在姿态交变能量管理方法中,消耗剩余速度增量时会引入多余位置增量,位置变化将影响定点制导方法对单一子级的规划精度。因此,需要选择特定的速度耗散方向以减弱位置变化对等效脉冲点计算的影响,此外单一子级的能量管理存在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还需要分配多子级能量管理份额,提高入轨精度……”
“……”
殷良兴离开一线技术岗位时间不长,很快便看懂了常浩南给出的这一套规划策略。
“如果是求解兰伯特问题的话……”
他稍微回顾了一下自己脑海中的知识:
“那就需要寻找与火箭各子级发动机提供能量最匹配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并将其作为定点制导规划转移轨道的等效脉冲点位置矢量,然后获得对应预设仿真条件原始轨道和目标轨道参数的速度增量等高线图和曲面图,而这……”
趁着他犹豫的功夫,常浩南当即接着继续道:
“这就需要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多次工作测试,才能逐渐积累出足够保证精度的预设数据。”
殷良兴点了点头,眉宇间又展露出一副正在沉思的模样。
看得出,这个条件让他颇有些困扰。
“这就确实没办法了。”
常浩南叹了口气:
“我毕竟也不是什么神仙,能大幅度减少全流程飞行试验的次数,通过地面测试完成相当一部分数据收集工作,这基本上已经是现阶段能够做到的极限……导弹也好火箭也罢,真刀真枪的飞行试验总归是少不了的,况且战略威慑武器,不试射还有什么战略威慑?”
“而且我自信,就算是在固推这方面经验最丰富的美国人来了,也不可能找出效率更高的办法了……”
这一点,殷良兴倒是毫不怀疑。
问题在于,他也想像美国人那样隔三差五就打一发积累数据。
但囊中羞涩,实在是做不到啊……
一边这么在心里嘀咕着,殷良兴一边开始思索尽量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时他突然回忆起,就在前一阵子,已经接手了东风31改进型设计工作的王志永院士无意中和他提起过一个想法。
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在应用中逐渐积累正向反馈。
当时他还心说咱这搞洲际导弹的行当,要是真应用了,那也就不用积累啥正向反馈了。
但最近这些天跟常浩南这么一接触,他突然有了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常院士,这次的风波要是算起源头来,那应该是从美国测试反卫星武器开始的吧?”
殷良兴作为航天科工集团一把手,问出这种问题显然不是在疑惑答案,而是在寻求认同。
“那是当然。”
常浩南点点头:
“要是UARS卫星按照计划正常下降进入调整轨道然后逐渐坠入大气层,那也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情了……”
“也就是说,反卫星武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在轨航天器的主要威胁?”
这个问题一出,常浩南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可能发生的核战背景下,确实有很大概率出现卫星被太空核爆或是反卫星武器大量击毁的可能,但如果殷总想要推动固体燃料运载火箭的常态化应用,那这个理由可能并不太充分……”
坐在对面的殷良兴显然完全没想到剧情会是这样发展,愣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口道:
“常院士知道我的想法?”
常浩南露出了一个尽在掌握的笑容:
“就算是目前常用最先进的端羧基聚丁二烯固体推进剂,也只能达到250s左右的真空比冲,而即便是液体燃料中性能较差的肼类推进剂,真空比冲也有300s的水平,几乎和只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生产的下一代固体推进剂相当。”
“所以要想把固体燃料运载火箭推向市场,利用航天发射来积累相关数据和经验,那就只能强调固体火箭在可靠性和反应速度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反应速度,这是传统液体火箭从原理上就无法取代的。”
殷良兴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但除了大规模核战背景,还有什么情况是需要快速发射大量航天器的?”
“小卫星发射,还有自然灾害……”
常浩南回答道:
“就我之前提到过的、今年9月可能爆发的太阳风暴,就有可能对很多即将到寿的卫星载荷产生影响,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借助太空渔船计划的成功执行,来趁热打铁地宣传……呃……”
电光火石之间,他迅速编了一个名字:
“或许可以叫做‘轨道快车’,或者‘空间快速响应’计划……“
第1262章 空客与华夏的秘密交易?
2006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
尽管本月初国际空间站遭遇碰撞风险的消息仍未完全平息,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媒体的目光被重新吸引回了大气层内——
就在大约两周之前,空中客车公司宣布,世界上最大的宽体客机空客A380将在新加坡航展首次公开展出,并进行飞行表演。
相比于现阶段封闭性较高、投入也仍然远远多过产出的航天产业,航空运输和航空制造,可是能够实打实地影响到世界经济运行。
更不用说,在波音-麦道并购案发生之后,空客和波音两大航空巨头之间的较量,也早已经被人为地增添了许多超出商业层面的色彩。
在过去几年中,依靠先一步与华夏合作带来的庞大新兴市场,以及波音在1997年中为了顺利结束并购而签下的一揽子“不平等条约”,空中客车在新机订单数量上已经反超对手,而订单金额也在逐渐迫近之中。
如今随着十年之期将至,终于可以彻底完成航空业务线整合的波音绝对会做出大力反扑,而已经尝到甜头的欧洲人也必定要针锋相对。
而A380作为一种在设计之初就明确宣布要全方位挑战波音747的飞机,几乎被毫无悬念地视为这场竞争正式开始前的序章。
3月25日,尽管章宜机场上空突然下起小雨,但一架采用了新加坡航空公司涂装的生产型空客A380仍然按照原计划出现在跑道末端,在几百米外的观众展区引发了阵阵欢呼。
而多年前就与航展方签订合同从而获得了优先转播权的英国天空新闻台也瞅准时机,在不远处的一处看台上布置好了一处现场直播机位。
恰好可以把几乎整条跑道收入视野当中。
“各位观众,我们正在章宜航展现场,目前已经确定,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空中客车A380会冒雨起飞完成表演……”
装扮靓丽的女主持站在镜头前,向全世界观众简单介绍了一番现场的情况,接着很快便把重点引向了身旁一名身材魁梧的嘉宾:
“我们很幸运地采访到了空中客车公司高级主管,A380项目的前首席运营官查理斯·查姆皮因博士,向他咨询一些项目基本情况。”
说完之后,摄像机镜头拉远,把二人同时置于整个转播画面中心,同时又不会遮挡到位于更后面的跑道和天空。
也就在镜头变化的同时,那架A380在现场上万名观众的惊呼声中缓缓开始加速,最终在几乎是转播画面正中央的位置,以一个对于客机来说有些不同寻常的仰角离地起飞。
一切如同被事先计算好了那样精确。
这令人震撼的一幕,直接省去了全部冗长而无趣的开场白,直接把现场和所有观众的注意力拉到了最关键的话题上。
待到轰鸣声逐渐远去之后,主持人重新把话筒重新放回到嘴边:
“好吧,我想我们已经直观看到了这架飞机的良好性能,现在请查姆皮因博士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架飞机的基本情况……”
“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表示,空中客车A380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大、性能最先进、同时也是最环保的客机……”
查姆皮因不慌不忙地清了清嗓子,开始回忆早就已经记在脑子里的宣传文稿:
“预计在年底首批交付的型号会安装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提供的遄达900发动机,这是全世界第一种在涡轮部分大量采用钛合金材料的同级别型号,因此重量更轻、燃油经济性也更好,同时还会装备全新一代的飞行控制系统,实现舵面控制和发动机控制的完全联动……”
“综合以上多种因素,让空客A380在起飞重量比波音747更大的情况下,燃油消耗却只有后者的不到80%、并且飞行速度也更快,这意味着乘客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在更短时间内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空客A380相同的飞控系统也将会安装在空中客车的其它型号上,包括同样在本次航展中展出的A350,以及马上就会公开相关消息的全新一代A320……”
“……”
这样的采访,当然是各取所需。
天空新闻需要一位重量级的嘉宾来作为噱头,而刚刚接手A320neo项目的查姆皮因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契机来宣传自家公司和一系列新型号。
不过在这里,他稍微玩了些文字游戏,把大约15年前的波音747-400作为对比对象,因此获得了一个极为夸张的数据。
当然,这倒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毕竟更新的747-800在2005年末才启动项目,这会世纪还处在方案设计阶段,甚至连原型机都还没影。
谁让你波音动作慢呢?
而主持人也非常敏锐地从刚才这一大段回答中找出了适合引出后续话题的部分:
“查姆皮因先生你刚刚提到,将会在今年年底交付首批投入商业运营的空客A380飞机,虽然这比你们在1994年第一次公布的计划推迟了六个月,但却比2003年时重新制定的交付时间提前了大约一年,请问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是的……在很大程度上,这要感谢我们在航空动力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
查姆皮因点点头,同时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远处罗罗公司的展厅:
“尽管在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难,但罗尔斯·罗伊斯仍然按时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工作,向我们交付了数量足够进行全面运营测试的量产型发动机,而令人惊喜的是,在装机之后所获得的部分性能参数甚至比纸面更好……”
“所以目前有传闻说,你们将在未来加强与罗罗之间的合作关系?”
女主持冷不防地抛出一个送命题。
这种问题你无论给出肯定还是否定的回答问题都很大。
好在查姆皮因也算身经百战,几乎瞬间就意识到了这是个陷阱:
“罗罗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空中客车在航空动力的型号选择上始终秉持对客户负责的理念和开放态度,以实际需求和性能作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速度飞快还带着点法国口音的英语长难句,让主持人难免有些头晕。
见对方并未上钩,她又迅速转变了话题:
“那么……重新回到商业运营的问题上,目前有消息说,第一批交付的空客A380将包括4架飞机,分别交付给3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用户,请问是这样么?”
就在二人说话的这个功夫,半空中的A380又来了一次相当紧凑的大坡度转弯,将自身良好的动力和飞控水平体现的淋漓尽致。
“没错,我可以证实这条消息。”
等到引擎的尖啸声再次降落之后,查姆皮因才再次回答道:
“首批交付运营的客户包括新加坡航空、阿联酋航空和华夏南方航空,我需要在这里特别感谢这几个国家的航空主管部门,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通过了A380的适航认定协议……”
“……”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