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他们组带头的是常浩南?”
跟黄志强还有常浩南一个宿舍的刘然还是比较冷静的,并且他也不想把室友之间的关系搞得太僵。
“转移火力罢了,恐怕周书万也不想自己太过高调。”黄志强已经对自己刚才的分析深信不疑,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毕竟如果课程设计本身能拿高分,那整个组的成绩都不会差,更重要的是能在评审老师面前露脸。”
说到这里黄志强又是一阵咬牙切齿,如果没有常浩南这一组横插一脚的话,他的那个设计本应是鹤立鸡群的。
与此同时,常浩南也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展示。
按照习惯,评审老师还要把各组的设计说明带回去完整地看一遍,毕竟大多数人设计出来的成品本身都完全没眼看,只能通过设计过程的正确与否来判定分数。
不过已经没有人会怀疑他们这一组会拿到最高分,甚至是满分了。
由于整个教室里的气氛都已经被带动起来,刘洪波干脆宣布课间休息,等大家情绪平复一些之后再继续。
几乎是在常浩南走下讲台回到座位的一瞬间,他就被自己班里几个平时关系还算不错的同学包围了。
“浩南,真人不露相啊,早知道你计算机这么厉害,上学期的数模大赛院里就应该推伱去参加。”
说话的是常浩南的班长,一个蒙族汉子,成绩一般但是为人很好,在同学中的评价相当高。
“上学期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学渣,推荐我去会害了学院的。”常浩南的回答其实没有掺假,但还是引来了周围一阵欢快的嘘声。
“阿南,你这种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学婊,是要遭到唾弃的。”另一个同学上来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另外,我估计你这门课应该是满分了,看这个架势,免试研究生肯定也稳了,这你不得表示一下?”
“免试研究生”这几个字让距离不远的黄志强不由得内心一慌。
无需考试就能直接攻读硕士甚至博士,作为一个制度化的流程到这个时候也才十年时间,根据规定名额不能超过5%,具体到他们飞机系,一般也就是3-4个人,因此竞争相当激烈。
这也正是他所瞄准的目标,
虽然他之前的成绩还是年组第一,但常浩南周书万等几个人并不比他差太多,而今天这件事情显然会成为面试过程中的巨大加分项。
“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黄志强双拳紧握,暗自下决心要去找刘洪波老师举报常浩南小组的“作弊”行为。
正好这个时候,前面的刘洪波端着水杯走出了教室。
黄志强咬了咬牙,叫上同组的另外一个同学跟了出去。
如果只是用匿名举报信的方式,恐怕根本无法引起重视,而如果自己出面直球举报,那又有抹黑竞争对手之嫌,因此他得用点其它办法。
就算不能让他们的成绩受到影响,至少也要在评委老师心中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到了保送面试的时候,这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结果的因素。
常浩南周围的人群很快散掉了,这毕竟只是一次课程设计展示而已,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可能一直围着别人转。
这个时候,一个个子不高的瘦小身影才坐到旁边来。
“浩南,不是,南哥,不对,南神……”
“有事说事。”常浩南一边回答一边开始在记忆中搜索面前这个人的信息。
李岩,辽省人,常浩南的同乡,跟他并不在同一个班,但毕竟有老乡这层关系在,因此二人之间也算是熟识。
不过也属于毕业之后就没了联系的那种。
“南神你觉得,你们组设计的这款歼7改进型,真的能装备部队服役么?”李岩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眼神紧盯着桌子上张漫画的那张效果图,眼神中仿佛闪着光。
这个时候常浩南隐约记起来,李岩的父亲好像就是一名空军飞行员。
“不能。”常浩南果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李岩的眼神逐渐黯淡下来。
“我们会装备更好的。”
“还能有更好的?”李岩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设计图。
他父亲就是一名歼7飞行员,实际上,还是一种很罕见的型号——歼7C的飞行员。
这种前年才开始装备部队的新飞机,只是为了个全天候作战能力就大幅度牺牲了机动性,张岩在假期中不止一次地听到自己父亲和同事抱怨新飞机的性能反而不如老型号。
因此在他看来,常浩南的这种改进型几乎已经是至善至美了。
“当然会。”常浩南点了点头
第16章 关于我看中的学生突然变成我师弟的这回事
实际上在1996年,歼10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接近制造完成,对苏27的国产化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人民空军未来三代机轻重搭配的蓝图已经非常明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再去大量装备一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号了。
因此就算他的设计真的落地,最多也只会拿去外贸,取代原来时间线中歼7MG的地位。
作为过来人的常浩南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才从一开始就决定把这个型号当做敲门砖。
并且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当然这些话就不能跟李岩讲了,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都属于天字第一号的绝密,至少他一个大三学生是不应该知道太多细节的。
经过15分钟的课间休息之后,答辩评审的下半场继续展开,但是在经过黄志强和常浩南两个组的展示之后,大家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耐心去看那些并不完善的半成品设计了。
坐在第一排的刘洪波教授脑子稍微有点乱。
刚才在水房打水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有几个学生说,那个歼7改进型的方案是从601所流出来的,并不是常浩南他们四个人自己的成果。
从之前的答辩过程判断,刘洪波其实不太相信这种说法,无论是做主要发言的常浩南,还是对计算过程进行补充解释的另外一男一女两个学生,都体现出了他们对设计方案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只是抄来一个设计图的话,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思考这种可能。
一方面是他们交上来的设计说明确实有航空工业那帮人的风格,另一方面,这件事确实太大了。
学生成绩高低,乃至是不是在课程设计中作弊都是小事,但飞机设计研究所如果真有方案流出来,那可是个大麻烦。
即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刘洪波也不敢完全无视。
但话说回来,如果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去大张旗鼓地盘问调查,那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对几个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他还寻思着要让那个常浩南来当自己的研究生呢!
一直到下了课回到办公室,刘洪波都还处在纠结之中。
“师兄,虽然你的头发确实很茂密,但一直这样薅的话也还是可能会秃顶的啊。”一个清脆的女声突然从门口响起。
刘洪波自己也是杜义山院士的学生,去年才刚刚从后者的课题组里面独立出来,再加上他的年纪也就三十出头,因此院士本人的学生们都习惯于称呼他为师兄。
“哦,是姚师妹,我看你们最近都在忙运7-200新机翼的课题,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刘洪波转过身子看向门口,站在那里的正是姚梦娜。
“杜老今天回学校了一趟,你不准备去见一见?”姚梦娜倚在门框上问道。
听到这句话的刘洪波面色一喜,瞬间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因为他突然想到那件事情完全可以让杜义山院士去查,以后者的人脉,只需要往601所那边打个电话就能搞定。
“走,我正好有事想要拜托杜老。”刘洪波从桌上拿起常浩南那一组交上来的全部设计资料,跟着姚梦娜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半小时后,杜义山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了他自己和刘洪波两个人。
“小刘啊,伱今天过来,恐怕不只是看看我这么简单吧。”杜义山坐回椅子上,指了指刘洪波手里拿着的一摞东西:“手里拿着东西,是准备来给我分配任务了?”
“还是瞒不过老师您呐。”刘洪波一脸堆笑地把手中的资料放在杜义山的办公桌上:“这是这一届航空器设计课上,一个小组交上来的大作业。”
“大作业?我记得你不是每次都要找上李光他们几个一起去当评委么?”杜义山拧开手中的保温杯,却发现里面的水已经凉了,遂直接交给旁边的刘洪波示意他去倒些热水来:“怎么,你们四个意见不统一了?”
刘洪波把装满水的保温杯递回到杜义山手上:“这倒不是,实际上,我们一致认为这个方案非常完美。”
“哦?那我倒要看看。”
杜义山总算有了些兴趣,一边说着一边用另一只手翻开设计了设计说明的第一页。
“歼7的改进型?”
杜义山笑了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测绘仿制歼7时候的事情。
“有勇气尝试超音速战斗机,很难得了,后生可畏啊。”
刘洪波这次没有回答,主要是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个设计根本就不是有勇气那么简单。
果然,才翻到第三页,杜义山的表情就变得严肃起来,手中的保温杯也被放到了桌面上。
翻到第四页的时候,院士已经从笔筒里抽出了一支削好的红蓝铅笔,开始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杜义山终于意犹未尽地抬起头来:“这真是本科生的设计?”
“这正是我来找您的目的……”
随后,刘洪波用简短的语言把之前发生的情况和自己的顾虑告诉了杜义山,并且表示自己回办公室之后打电话询问过,那个小组里面有个叫周书万的学生,父亲确实在盛京的601研究所工作。
“从写作风格上,确实能看出点影子……”杜义山低头思索了一下:“但是601所在完成对歼7基本型的测绘仿制之后,很快就按照上级要求把后续任务交给蓉城611所和筑城648所,那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
杜义山的意思很明确,理论上讲,601所不太可能有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歼7改进型项目。
“算了,为了保险,我再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杜义山犹豫片刻,拿起桌子上一部红色电话机的听筒,挥了挥手示意刘洪波暂时到办公室外面去等,然后拨出了一个号码。
几分钟后,办公室里传出了杜义山的声音:“可以了,进来吧。”
刘洪波重新推门而入,就看到杜义山正斜倚在椅子上,一只手拿着摘掉的老花镜,另一只手捧着那份设计报告在看。
凭借着多年来对自己老师的了解,他知道这是杜院士处在放松状态的表现。
应该是没问题了。
只不过杜义山下一句话就让他如遭雷击。
“小刘啊,我觉得这个常浩南,可以到我这里来读研,唔,像是小姚那样,破例让他直接攻读博士也是可以的嘛。”
“啊?”
刘洪波一脸懵逼。
怎么我上午才看上的学生,中午就要变成我的师弟了?
第17章 院士的青睐
另外一边,常浩南还不知道自己的“敲门砖”已经取得了远超预期的结果。
他此时正在宿舍里面补觉——之前连续肝了半个多月时间,哪怕生理条件已经回到20岁出头最精力旺盛的状态,也实在感觉有点遭不住了。
直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吵醒。
“嗯?”常浩南勉强睁开眼睛,然后花了大概两秒钟时间确定寝室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只好不情不愿地下床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负责整个飞机系的辅导员,严璐。
好在他并没有裸睡的习惯。
“璐姐?”
严璐的年纪并不比大三的学生们大上几岁,性格也好,所以平时大家基本都是璐姐璐姐的叫。
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年轻一些的称呼。
不过虽然在学生面前没什么架子,但严璐毕竟是分管整个系的辅导员,其实很少直接跟某个具体的学生去对接。
所以她出现在这还是挺少见的。
“常浩南同学,刚刚杜院士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来,说想要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严璐的语气中带着些许兴奋,虽然杜义山刚刚并没有说叫常浩南做什么,但从对方的语气判断应该不会是什么坏事。
除了辅导员之外,严璐同时还兼着学院的团委副书记,因此如果学生能取得什么成就的话,她也算是能跟着一起沾光。
至少能写进这一年的团委工作报告里面长脸。
“杜院士……杜义山院士?”常浩南听到这个名字甚至愣了一下。
说实话他之前不是没想过能靠着课程设计一步登天被杜义山看中,但是当事情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时候,他还是恍惚了那么一瞬间。
“不然还能是谁,你快换身衣服,骑我的自行车过去。”严璐看了看常浩南身上被他当做睡衣的篮球服,虽说不是什么正式场合,但穿成这样子去见院士还是有点过分了。
“哦……哦好的,我马上换。”常浩南反手关门,赶紧换上了一套衬衫和牛仔裤,然后把可能会用到的一些东西装进包里背在身后。
之前他的计划是下半年保了研之后先跟着刘洪波教授去给新舟60做改进,但现在抛出橄榄枝的人突然变成了杜院士,这让常浩南不由得有些期待。
十几分钟后,常浩南蹬着一辆女士自行车来到了飞机系楼的楼下。
“常浩南同学!”
还没等他把自行车停好,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抬头一看竟然是刘洪波教授正在楼门口等着他。
“刘老师。”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