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32章

作者:十月廿二

  “在宣布奖项内容的几乎同时就有人获奖”这戏剧性的一幕,也确实在客观上让更多吃瓜群众了解到了“千禧年数学难题”。

  因此,这個连一次都还没颁过的奖项,知名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菲尔兹奖、沃尔夫奖等“老字号”的招牌。

  甚至一度接近诺奖。

  据说挪威自然科学与文学院也受此启发,准备赶在2002年尼尔斯·阿贝尔诞辰20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用高额奖金再砸出一个数学大奖来。

  总之,为了整个华夏数学界的荣耀,常浩南最终勉为其难地决定站出来,背负起这50万美元的沉重负担……

  当然,话虽如此,最终情况如何,还是要看双方讨论的结果。

  因此,审慎地考虑了一会之后,他给对方回复了一封措辞诚恳的邮件。

  回件中先是对克雷数学研究所来了一顿客套的彩虹屁,然后表示自己非常感谢对方能认可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愿意作为第一批领奖者获得这一殊荣,不过自己眼下正处在一项重要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因此实在不方便离开京城,希望能在设计颁奖方式时考虑到这一点。

  在邮件末尾,常浩南还贴心地表示,如果实在不方便在华夏颁奖,那么也可以直接把奖金汇入他的账号。

  仪式什么的,等以后方便了再补上。

  简单来说就是。

  我,常浩南,打钱!

  而在把这封邮件回复过去之后,他几乎是紧接着就收到了来自佩雷尔曼的消息。

  或者说,是询问。

  【常,你应该也已经收到了来自克雷数学研究所的邮件,那么我就不再复述其内容。】

  【就我个人而言,对奖项和奖金都没有特别执着的兴趣,相信你应该也是如此,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俄罗斯数学史上并不缺少某项荣誉,因此我可以无拘无束地作出决定,但华夏数学界或许需要你站出来领取这个奖项,这一点,我可以理解。】

  【考虑到获奖的工作毕竟是由我们二人共同完成,如果只有我一人拒绝领奖,则可能会陷你于不义的境地,因此,我想就领奖一事询问你的看法。】

  【——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维奇】

  看到这封措辞严肃中带着关切的邮件,说实话,常浩南心里是有点感动的。

  可以看出,佩雷尔曼这位被称为“怪才”的数学家,是真的拿他当了知己。

  “唉……”

  许久之后,常浩南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再次开始写回信……

  旁边的袁相垭本来是准备见见世面,看一看这颁发千禧年数学大奖的联络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

  于是在征得了常浩南的同意之后也过来窥屏。

  结果一打眼就是这么一封邮件。

  搞得已经有点怀疑人生了——

  别人做梦都想领的奖,怎么感觉到您二位这跟烫手山芋一样?

  他心说如果这100万美元实在是没人想要的话,把钱打给我也不是不行……

  ……

  实际上,因为这件事情而怀疑人生的,显然不只有一个人。

  如果说袁相垭还只是在心里吐槽的话,那么正在克雷数学研究所筹备颁奖事宜的亚瑟·杰夫,此刻就已经是接近抓狂了。

  本来,他今天竟然在发信半小时内就收到这两位半失踪人口的回信,心情还是很高兴的。

  结果……

  乐极生悲。

  打开邮件之后,就完全笑不出来了。

  这二位神仙,一个是表示自己对颁奖形式无所谓,让他直接跟另一个人决定,最后把结果告知他就行。

  而这另外一个……

  则表示自己脱不开身,然后直接甩了个卡号过来……

  直接给杰夫看傻了。

  要知道,为了这次颁奖,他们可是在法兰西科学院筹备了一个相当隆重且繁杂的仪式,就等着借此进一步打出知名度呢。

  最好能再顺势挖几个大佬过来。

  结果常浩南说他不想出国?

  不管怎么说,直接打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们设立这个奖项是为了宣传自身,又不是搞慈善。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搞慈善,也得见过对方的面才打钱吧。

  杰夫甚至都不知道常浩南长什么样子,联络也一直是通过邮箱。

  万一对面不是常浩南本尊,而是个骗子呢?

  所以肯定得搞个仪式才行。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常浩南这种回复,完全可以算是拒绝领奖。

  毕竟,颁奖方式也是获奖条件的一部分。

  要领奖,就得遵守。

  但有些事情它不讲道理。

  关于“庞加莱猜想是否被算作七大数学难题”这件事,其实在去年就没少引起风波——

  其中有些还是赞助者兰顿·克雷自己找人炒作的。

  所以现在全世界吃瓜群众的目光都恨不得集中在克雷数学研究所身上,就等着看你是不是真的如约准备掏钱。

  这时候你站出来说两个获奖者都拒绝领奖?

  谁信呐?

  一百张嘴都解释不清。

  所以,这个奖,无论如何都得发下去。

  但还有另一个问题。

  不能你说让我去京城,我就去京城。

  如果因为常浩南的一封邮件,就屁颠屁颠地跑到华夏去颁奖,实在是太掉B格了。

  而且会开个很不好的头。

  万一后面的领奖者也照葫芦画瓢,那他们克雷研究所,岂不是成了跪着发钱的?

  所以,得找个合适的借口。

  杰夫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几秒钟后,他转过头,看向身后不远处的助手:

  “杰西卡,明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有没有定下来在哪召开?”

  杰西卡略微思索了一下:

  “目前是在京城、马德里、班加罗尔和汉城当中四选一,最后的结果还没出来,不过几乎可以肯定是华夏的京城了。”

  “呼——”

  听到这个回答,杰夫总算松了一口气。

  那就好办了。

  因为具体的颁奖规则还没有公布,所以,只要保持其它内容不变,把颁奖地点从固定的法兰西科学院改成跟随国际数学家大会一起即可——

  这不是我们好说话哦,是ICM恰好选在京城而已,可不要误会。

  反正菲尔兹奖也是这么颁的。

  想到这里,杰夫迅速返回邮箱首页,开始给老板兰顿·克雷写邮件,说明事态缘由,并请求变更颁奖计划……

  “唉……”

  邮件发出之后,前者如释重负地靠在椅背上,双眼几乎没了焦距,直勾勾看向前方。

  “太难了。”

  他自言自语道:

  “赚钱难也就罢了,但为什么发钱也这么难……”

第903章 从美国反向挖人才!

  就常浩南个人而言,只要对方同意在华夏举行颁奖仪式,那就是皆大欢喜。

  面子上的问题,反而是次要的。

  当然,另一方面,他也确实不知道这个仪式原本的安排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一世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过程并未引起像是去年那样的舆论风波,因此佩雷尔曼最后也非常顺利地拒绝了领奖。

  所以,千禧年数学难题实际上就没颁过奖。

  他这是两辈子以来的第一次。

  总之,对于亚瑟·杰夫在回信中先是表示“不能根据获奖人的要求随意调整颁奖仪式的举办地点”,但转过头又说“颁奖仪式将在距离最近的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举行”这种口嫌体正直的行为,常浩南最终选择了看破不说破。

  而且还回信高度赞扬了克雷数学研究所在减少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只是不知道网线另一端的人在看到之后会不会吐血……

  不过,旁边的袁相垭的反应还是稍微慢了半拍,看到这封回信之后微微皱起眉头:

  “常教授,这‘距离最近的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不就是明年那届?”

  “是啊。”

  常浩南说着关掉了发信回执的界面,然后重新从收件箱里点开了一封邮件。

  从域名上看,应该是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

  “但我记着……明年那届已经八九不离十,定下来要在BJ开了?”

  袁相垭显然还是对“傲娇”这种属性缺乏一些深刻的认识。

  “嗐……外国人嘛,好面子。”

  常浩南无奈地摇摇头:

  “如果我要求他们在京城颁奖,那对面肯定是不能直接答应,毕竟没有发奖人被领奖人拿捏的道理。”

  “可是话说回来,因为去年搞出来的事情,这个奖,我和佩雷尔曼可以不领,但克雷研究所为了自己的声誉考虑,绝对不能不发。”

  “所以就只能找一些面子上过得去的办法了。”

  袁相垭觉得自己今天真是没白来。

  他在这一个小时里看到的奇闻轶事比过去十年加起来都多——

  觉得50万美元是烫手山芋的人,还有求着给领奖者发钱的颁奖方。

  不过,总归都是好事。

  华夏数学界,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过——

  在半個多世纪以前,国内在理论数学方面也曾有过一些系统性的成就。

  然而那时的华夏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先天就不可能在国际上发出什么太大的音量。

  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后来,华夏人民站起来了。

  结果华夏数学却又跌落下去了……

  总之就是没赶上好时候。

  但现在,大概是要苦尽甘来了……

  看着重新埋头投入工作的常浩南,袁相垭突然觉得,尽管自己已经过了出成绩的最佳年龄,但如果转变一下路线的话,似乎也不是不能再做点什么……

  “那我就不打扰你工作了。”

  想到这里,袁相垭起身准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