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丁高恒一时间有点发懵:
“虽然理是这个理,但两台设备,基本也就能覆盖一栋大一点的楼加上院子,基本上是需要的地方覆盖不住,不需要的地方覆盖起来也没用……毕竟关键位置周围本来也会有高炮阵地之类的设施……”
他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思路毕竟还是不够开阔。
常浩南见铺垫的火候已经差不多,便也不再绕弯子:
“但是这两台设备有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本身没有任何物理上的伤害能力,属于完全意义上的被动软杀伤设备,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定义,就可以作为民用装置,甚至是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这样,哪怕在咱们国家以外使用,也不会有什么阻碍……”
丁高恒最开始还没完全理解,但一想到自己刚刚才提到的沙漠之狐行动,便瞬间感觉抓住了头绪。
“你的意思是说,在战区……也可以保护咱们自己人……”
第652章 先把GPS干扰器运过去
常浩南之前的一波循循善诱,就是为了让丁高恒自己主动说出这个用法。
现在对方已经上钩,后面的事情自然就好办了。
不过,刚才那一套都已经演过了,现在哪怕单纯出自职业素养,也得有始有终才行,于是又摆出一副震惊之色:
“呃……其实我之前想的是放在军舰上面,在执行伴随监视任务的时候顺便干扰别人。”
他撂下这么一句话勉强算是收尾,紧接着便话锋一转进入正题:
“不过您这么一说的话……倒也不是不行。”
“反正这些年全世界确实不太平,但是也不至于多点开花,到时候发现哪里的局面比较紧张,就以后勤物资的名义送过去好了。”
丁高恒重新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同时用有些狐疑地眼神看向常浩南。
他有点怀疑对方从一开始就挖好了坑等着他主动跳,只可惜没有证据……
“要是这么说的话,波斯湾那块的事情现在已经基本平息下去了。”
最终决定不再细想的丁高恒一只手把玩着已经空了的茶杯:
“现在这个架势,明眼人基本都能看出来,下一个要爆的必定是那个传统火药桶……”
“哦?”
常浩南过去半年都几乎处在半封闭状态,实在不适合表现得过于消息灵通,所以只好再次发挥演技:
“前些年我倒是听说有过几次空袭,最近……这是又有什么风声了?”
“嗯。”
丁高恒稍一迟疑。
本来是要斟酌词句,但想了想觉得常浩南无论如何算不得外人,所以也就直接开了口:
“已经有好几個国家在那附近集结部队了,主要是空军,虽然过去几年也出现过好几回类似的情况,但这次恐怕要有大动作……”
“巴尔干的情况比较复杂,像是大多数欧盟国家,就是一方面希望能开展一次行动,但另一方面又希望能由自己,而不是美国人主导整个进程。”
“而反过来说,美国人也一样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向欧洲展示肌肉,这样就能遏制住那边愈发增强的联合倾向……”
旁边的常浩南本来只是想要让整个对话变得自然一些,才有了刚刚那一问。
但丁高恒的回答里面倒还真有一些他上辈子也不太清楚的内容。
就比如欧美双方在这次事件中实际上也是同床异梦那部分。
从上一世的结果上看,盟军行动确实让欧洲,尤其是德法两大传统豪强输了个干净——
你欧洲一体化喊了半天,最后竟然还是要美国人来平事,而且在平事过程中半点没表现出什么“独立自主”的感觉,完全就是后者的跟班。
这大哥显然就当不下去了。
不过,一般认为这属于自讨苦吃,或者说是主动引狼入室。
但如果刚刚丁高恒的所说为真,那就意味着欧欧洲人并非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
只是因故没能表现出来而已。
所以,常浩南把本来已经准备好的回应给咽了回去,思索半晌之后才重新开口道:
“假如……那边真的乱起来,对于刚刚才发行的欧元是不是会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发行。
所以如今其实已经算进入欧元时代了。
只不过这种超国界货币后面的烂摊子一大堆,肯定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目前还处在双轨制,也就是欧元和各国自身货币并行使用的阶段。
需要经过几年过渡,才会全面取代后者。
“欧元……”
听到这个问题,丁高恒眉头紧锁,把茶杯轻轻放回了桌上,任由常浩南拎起茶壶再次倒满:
“我这辈子几乎没接触过经济学,这个问题我不敢打包票,但是从常理上推断,虽然东南欧地区没在使用欧元,但毕竟是传统意义上的欧洲火药桶,真要是出了事,恐怕对于一种刚刚开始发行几个月的新币来说不是利好消息……”
常浩南觉得脑子里似乎已经蹦出来了一个灵感,但却如同一团乱糟的线团,找不到线头在哪就无从抽丝剥茧。
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
欧洲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似乎没有看上去那么坚定……
但无论是对于华夏,还是对于常浩南来说,好像都很难利用到这一点。
旁边的丁高恒又喝了一杯茶,接着也是摆了摆手,对常浩南说道:
“这些事情不是咱们搞技术的人能决定的,而且客观上,也确实没那个实力,想太多只会让自己难受。”
“不过以眼下的情况,把你搞出来的那两个GPS干扰设备提前运过去以防万一,应该还是有必要的,我明天一早就往上打报告……”
常浩南只是在情感上觉得好像有个若隐若现的巨大机会摆在自己面前,抓不住的话有点可惜,但理智上也知道前者说的有道理。
目前的环境就是美国势大,暂时没办法正面硬刚,所以能挽回一点是一点。
于是他稍微定了定神,便接着对方的话茬继续道:
“为了避免过于敏感,在正式文件里面,还是不要提到GPS干扰的字样为好。”
“我们给这个东西的命名是软杀伤自卫反制系统(SKSPCS),强调它的被动自卫属性。”
90年代末这会,还不是很流行这种逆天的名字,所以丁高恒在毫无准备且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情况下,一时间竟然没记住:
“软杀伤……”
这种时候,如果常浩南再重复一遍,那无疑是在表示对方记性不好,因此只是不动声色地略过了这个细节:
“我回去之后,先让电科14所把其中一部运到京城来,还有之前测试的时候一并写好的使用说明。”
“准备得这么齐全?”
丁高恒面露震惊:
“连说明书都有?”
“没办法,这东西测试的时候是让工程师现场录入干扰信号的转译算法。”
常浩南说着把茶壶里的最后一点茶水分别给丁高恒和自己倒上:
“但无论是部队还是其它谁用,肯定都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所以我们只能预设几种固定的工作模式,尽量保证让能看懂汉字的人都会用。”
“那确实不错……”
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
说完这句话之后,两个人侧对而坐,一时间都没再开口。
常浩南拎起茶壶,想要再次给二人倒水。
却发现里面已经空了。
只好起身从稍远的桌子上拿来暖瓶,重新把茶壶填满。
偌大一个办公室里,就这么陷入了有点压抑的寂静。
正如丁高恒刚刚所说。
他们两个说到底都是技术人员。
能做的事情,有限。
华夏如今还处在必须韬光养晦的阶段。
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让同胞得以自保,都已经是常浩南专门努力近两年的结果了。
至于更高层面上的、大家都能预料到的、那一整个国家的悲剧。
只有爱莫能助。
很遗憾。
在90年代末这個时间点上。
力量,没有掌握在文明国家手中。
因此继续沿着这个话题聊下去,实在没什么意义。
不过是徒增一些无用的伤感罢了。
……
两个人又无言地喝了两杯茶。
只不过这一次,是常浩南首先打破了沉默。
毕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都已经切身经历过一遍。
而如今的情况哪怕再怎么糟糕,也不可能比上辈子更差了。
因此心理负担和压力要小得多。
“虽然为了表达态度,我们的官方机构不可能撤离,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考虑提前撤侨?”
常浩南右手摩挲着茶杯的边沿,说道:
“否则万一冲突爆发,海空都被封锁的话,再想出来可就难了。”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由于华夏这边对于盟军行动几乎毫无准备,因此直到4月中旬,才将大约200名侨民通过历经千辛万苦,从陆路撤到罗马尼亚境内。
现在既然已经提前知晓相关信息,自然可以更从容一点。
“年初开始,相关部门就已经陆续在做这件事情了。”
丁高恒点了点头,回答道:
“只不过,因为北约集结部队并不是公开信息,我们也是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所以,为了保护情报来源,动作没办法太大,只能逐个旁敲侧击。”
“好在目前在南的国人数量不多,而且马上临近春节,成批送回来也不会显得太突兀,应该能撤个八九不离十。”
“但实在说不动,或者明确拒绝回来的,我们就没办法了。”
常浩南也不是什么圣母,事情办到这个地步,已经相当仁至义尽了,再强求更多也不现实。
他更感兴趣的,反倒是丁高恒口中的“特殊情报渠道”:
“我们在欧洲……还有情报活动?”
显然,这正是能提前得知对方动向,而非像过去那样一无所知的核心原因。
丁高恒点点头:
“太具体的东西我自己其实也不太了解,这属于总参情报局的管辖范围,只不过最近两年,那边的消息更新频率确实比以前快得多,尤其是英国和法国,我怀疑有些事情,唐宁街都未必能比咱们先知道……”
“虽然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办到的,但是我估计,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咱们跟欧洲,当然还有俄国人那边的各种联系越来越密切,一些活动自然也就比过去容易开展了。”
“你就比如科技相关的情报,过去只有西方国家派工程师常驻咱们的企业里面,那肯定是单向透明的,现在么,因为你小子的缘故,咱们的工程师也能派驻到他们那边了,自然就能有来有回……”
得,绕来绕去,又绕回到常浩南这边了。
不过,绝大部分的情报活动,确实都是在合法外衣下以完全明牌形式进行的。
搞出剑桥五杰或者乔治布莱克这种逆天暗桩,反倒属于极其罕见的操作。
所以,要说这里面有他的一份功劳,倒也不算强行挽尊。
喝口茶润了润喉咙之后,丁高恒又继续道: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