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去年曾经以伴随保障组领队的身份到过香洲,如今已经升任集团营销部总监的谢尔盖·洛兹科非常清楚对方目前的需求。
在民用领域,从最近半年多以来的操作看,华夏显然是准备脱离过去一直考虑的美国航空工业体系,转而打算自己搞一套新东西出来。
而军用领域,他们也正在面对大洋彼岸老对手施加的巨大压力,急需改变过去十几年中相对武备废弛的状态,迅速建立起一支拥有尚可即战力的军队。
并且,华夏人并不是那种凡事只能看到眼前,他们比较习惯于计算长远,所以对于一些“暂时未必用得着,但以后肯定很有用”的技术和装备也会存在需求。
而这些对于困顿之中的伊留申集团而言,都是机会。
时刻关注着这个代表团的并非只有洛兹科一人。
按照航空出口公司组件时的约定,图波列夫、苏霍伊、卡莫夫、雅科夫列夫等其它主要参与成员也都派出代表随行,准备看看是否有什么可以捡漏的机会。
此外,塔什干的市长肖开提·米尔济约耶夫也带着自己的一套班子,挤进了接机的队伍中。
在联盟尚未解体之前,当时的契卡洛夫航空制造厂几乎是整座城市,乃至整个乌兹别克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些年订单数量的急转直下,当地的经济也直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所以后者也希望能把一些华夏的订单留在本地,哪怕不说利润和税收,至少能解决一部分让他火烧眉毛的就业问题。
两个人在这方面有着共同的诉求。
但也就止于此了。
作为伊留申集团高层的洛兹科非常清楚,不可能长期把飞机制造能力留在一个不受控制的地方,从长远来看必须要在俄境内建立新的生产线,如今接单只是为了维持住契卡洛夫厂有经验的工人和工程师而已,一旦情况好转新厂建成,就会把大多数产能,甚至员工都带走。
而代表本土势力的米尔济约耶夫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希望能把伊留申的产能留在塔什干。
两个同床异梦的人带着接机的队伍在塔什干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终于看到一架四发的大型宽体客机从淡淡的云层中出现,并缓缓下降。
“伊尔86?”
站在洛兹科身后的契卡洛夫厂厂长库切罗夫第一个认出了那架飞机的型号:
“而且应该还是前年沃罗涅日那边刚刚交付的新机,机翼和机体前后舱段都是我们厂制造的。”
站在附近的米尔济约耶夫被这句话吸引看向这边,有些惊讶地脱口而出:
“91年之后,你们还给华夏交付过新飞机?”
显然,他对于契卡洛夫厂的情况了解仅限于表面,并不清楚过去几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实际上,这位米尔济约耶夫本来也是联盟解体后重要的开放派和自由派成员,尽管曾经当过机械工程师,但早就已经脱离技术岗位很久了,加上又是刚刚上任,没有那么了解厂子的现状倒也情有可原。
但这还是让库切罗夫厂长略有些不快地皱了皱眉。
在91年之后,契卡洛夫厂与伊留申集团之间脱离了隶属关系转为合作,而他作为厂长,自然而然就成了刚才提到过的双方斗争的焦点。
两边都希望争取到他的支持,而刚刚的一句无心之问,显然让本土派在库切罗夫心中减分不少。
洛兹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旁边语气平淡地回答道:
“没错,92年的时候,华夏的北疆航空公司向我们购买过3架伊尔86飞机,当时为了解决几个制造厂的生计问题,特地把一些零部件分给喀山和塔什干制造,这应该就是其中一架。”
实际上,伊尔86最早是完全由沃罗涅日工厂生产的,但是该厂的规模相对较小,在80年代末准备升级设备制造更新一代的伊尔96客机时,便把相当一部分零部件的产能转移到了梅莱茨PZL工厂和契卡洛夫工厂。
“他们专门选择坐这架飞机过来,应该是个释放善意的信号。”
洛兹科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西装,抬头看向远处已经落地,正准备进入滑行道的客机,神情中带着振奋:
“我们一定得把握住机会,这次我已经跟对外经济关系部的弗拉德科夫部长谈过了,只要华夏人给的价格足够有诚意,他不会给契卡洛夫厂的产品设置出口门槛。”
几分钟后,编号为B2016的伊尔86稳稳停在了众人面前。
率先从舷梯上走下来的是一名看上去有一定年纪的将军。
正是之前和常浩南共同完成了对欧盟代表团谈判的怀国莫。
而跟在他后面的代表团成员也大多数都身着戎装。
早已准备好的洛兹科率先迎上前去:
“欢迎你们的到来,我是联合航空技术出口公司的代表团长,谢尔盖·洛兹科,也是伊留申集团的营销部总监。”
“怀国莫,国防科工委主管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副主任。”
双方花了几分钟时间互相认识,然后便登上了由塔什干本地安排好的车队,准备前往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
作为联盟解体前最主要的大型飞机生产基地,那里其实是可以直接起降伊尔86这个体量飞机的。
但米尔济约耶夫市长玩了个小花招。
他准备在路上顺便带着华夏的代表团看一下城市里面其它比较有价值的地方。
如果对方愿意投资,那再好不过。
就算是想要直接买走,他也可以开出一个个比较低的价格。
顺便还能从中捞上一笔。
只不过这个计划显然没有考虑到代表团成员的身份。
国防科工委并不负责商业事务,况且1997年的华夏又不像二十年后,实在也拿不出什么闲钱来搞对外投资。
而恰好此次华夏方面的负责人怀国莫又是搞技术出身,跟同样当过工程师的洛兹科很有共同语言。
因此开往目的地的一路上,米尔济约耶夫甚至都没有太多机会插入到另外两个人的谈话之中。
第266章 伊尔114?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车队在塔什干的街道上绕了一个多小时,才终于到达位于城市东边的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
加长奔驰车里面刚才还算活跃的气氛在驶入厂区大门的那一刻开始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透过侧窗玻璃,怀国莫可以清晰地看到厂区内高大的车间、广阔的跑道,以及不远处停机坪上随意停放着的几架老型号伊留申飞机。
一切都诉说着这座亚洲最大飞机制造厂的辉煌过去。
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透过装饰用的花团和饰板看到厂房侧面几块破碎的玻璃,以及地面上石板缝里长出来的野草。
虽然距离联盟解体才过去5年多一点,但一般程度上的表面功夫甚至已经无法遮挡住这里已经显露出的些许破败和荒凉。
车队缓缓通过一排状态不一的伊尔62飞机,从机况上看,已经有很长时间没人维护它们了。
1991年12月25号当天,这些飞机可能正被送到此处大修或者升级,但随后而来的一切让它们失去了用户,被迫永远留在这个内陆戈壁的城市。
或许是注意到了怀国莫的视线,谢尔盖·洛兹科适时地打破了快要凝固住的空气:
“这些都是贵国很熟悉的老型号,放在今天已经过时了,等会我会带你们看一下伊留申最新型的几种飞机。”
华夏方面的随行人员很快把这句话翻译给了怀国莫。
后者愣了一下,随即发出爽朗的笑声:
“好,那我们就拭目以待。”
几分钟后,浩浩荡荡的车队停在了契卡洛夫厂二号总装车间的门口——
一家有年产上百架飞机能力的大厂,自然不可能把所有型号都丢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总装,那样很难把效率提上去。
下车之后,首先进行的是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
怀国莫身为华夏一方的代表团领队,自然免不了要走完握手讲话合影的三步标准流程。
最后从盛装打扮的乌兹别克姑娘手中接过花束和礼品。
契卡洛夫厂显然也是花了些心思的。
不过他的注意力却并不在这些。
刚刚从远处看还没觉得,如今到了眼前,才能感觉到这座工厂的惊人规模。
两总装车间尽管从编号上分开,但是其建筑本身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从怀国莫的的角度上看,整个生产建筑堪称连绵不绝,如同一座小山一般。
作为总管国防工业的科工委领导,他过去自然也见过华夏那边的飞机制造厂。
但不得不说,今天到达这里还是有些刷新了他的认知。
虽然他已经很好地掩藏住了自己的惊讶,但心不在焉的状态还是被洛兹科察觉到了。
好在他只是以为这群华夏军人是不太喜欢繁文缛节,只想着尽快进入正题,因此也没多想,只是示意旁边的库切罗夫迅速结束流程。
当一行人真正进入到总装车间里面的时候,难掩的萧瑟感更是铺面而来。
一眼看过去,十几架架完工程度不同的半成品飞机错落有致地停在地面上,厂房另一边的角落里还摆放着几个尚未进入总装流程的机身和机翼,至于其它的零部件,以及机器设备就更是难以计数。
然而其中只有两架看上去接近完成的飞机周围放着装配型架,几名工人正拿着工具爬上爬下。
技术岗位出身的怀国莫很快看出来,他们并不是在组装飞机,只是在进行必要的维护而已。
作为一种结构复杂、零组件数量极多的复杂工业品,飞机装配的最终步骤难以靠任何自动化设备完成,高度依赖有经验的工人操作。
但人类对于位置,尤其是长距离位置点的把控显然是不够精准的,因此为了提高飞机总装的精度和效率,工程师会根据一个型号的定位点位置、定位方式、固定方式、形制等要素设计出专门的飞机装配型架。
对于型架装配的飞机来说,没有这个设备,总装流程是根本无法进行的。
显然,除了那两个幸运儿之外,其它的半成品应该已经处于半废弃的状态了。
看到这一幕的怀国莫简直感觉心在滴血。
这些飞机虽然看上去不大,但要是论数量,那几乎相当于华夏一整年的产量。
但是随着脚步前进,两架飞机的全貌逐渐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
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
怀国莫皱了皱眉,脑海中飞速闪过了一个自己之前跟欧洲代表团谈判时,在资料中看到过的型号。
“这东西是不是跟新舟60有点像?”
怀国莫侧过头,用中文向旁边的航空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梁卓平问道。
也不能怪前者没有太多印象,实际上在常浩南帮助603所给它进行一番大改,极大地提高了商业竞争力之前,新舟60,或者说过去的运7-200A基本就是个小透明。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型号在今年之前,虽然名义上属于军民两用型号,但其实是由民航局在负责管理,科工委全面接手过来满打满算也就仨月时间。
其中的两个多月怀国莫都在处理谈判的事情。
不过,还没等梁卓平回答,走在最前面的洛兹科已经来到飞机旁边,回过头介绍道:
“这是一架马上就要完成总装的伊尔-114M,60座,最大起飞重量21吨,满载情况下可以在500km/h的速度下飞行1000公里,3.6吨商载下可以飞行2800公里,性能完全可以对标欧洲的ATR42,非常不错的支线客机……注意地上的电缆,不要摔倒。”
“从定位上讲,这个型号计划用来取代过去的安24,也就是贵国许可证生产的运7运输机,在技术细节和飞行操作方面跟老型号也有一定的顺承关系,无论是制造厂还是用户都可以很快适应……”
显然,洛兹科此行之前做过一些功课。
但不多。
他知道华夏如今民航产业急缺先进型号,有大量运7之类的老飞机在一线服役,并且航空制造业也正在转型升级。
但凡这次行程能提前一年,眼前的伊尔114M对于连运7-200A都搞得焦头烂额的华夏而言都极具吸引力。
然而在新舟60已经捞到了意大利合作方,甚至眼瞅着就能拿到15个欧盟国家适航证明的情况下,你再跟我们说这个,似乎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洛兹科先生。”
趁着对方一句话讲完的空当,怀国莫心情复杂地插了一句:
“我想,或许我应该提前向您透露一些秘密。”
“什么?”
显然,这个俄国人此时尚且自我感觉良好。
“根据前段时间华夏和欧盟达成的协定,我们航空工业在运7平台上改进的新舟60客机应该很快就可以进入欧洲市场了,所以对于您刚刚说的这个型号,可能并没有什么需求。”
在翻译把这句话转述为俄语之后,现场一片寂静。
“……”
洛兹科突然感觉到有点发晕。
第267章 还是看看远处的大飞机吧,家人们
关于CAAC和JAA搞支线飞机适航互认这件事情,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发布出来,上次双方在媒体上透露的协议内容中也不包括这一条。
因此包括洛兹科在内,所有俄方人员对于这件事情都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最开始的反应当然全都是震惊。
尽管代表团里的成员几乎都跟华夏方面打过交道,有一些甚至称得上是老油条,对于华夏这些年的发展情况也算是有目共睹。
但这是怎么突然切换到往欧洲卖飞机这一集的?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