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75章

作者:十月廿二

  就在众人被他看得有些发毛,会议室再次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时,张汝宁开口了:

  “我宣布,从现在起,光刻物镜研发组停止所有针对‘ArF-1800’光刻物镜的后续研发工作!”

  他的声音并不算高亢,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轰!

  这句话,无异于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情绪过山车的会议室里,投下了一颗真正的重磅炸弹!

  “停止研发?!”

  所有人都懵了!包括刚刚坐下的范洪杰,也像被针扎了一样猛地又站了起来,满脸的难以置信和惊骇。

  孔学武更是张大了嘴巴,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整个会议室里只剩下倒吸冷气的声音,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完全不合逻辑的命令给搞的摸不着头脑。

  ArF-1800项目已经投入了无数心血、资源和时间,是他们研发团队,长光集团、乃至整个华夏未来几年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立足的关键。

  虽然困难重重,虽然进度落后,但从未有人想过要放弃!

  这是疯了吗?

  死寂。

  令人窒息的死寂。

  足足十几秒钟之后一个颤抖的、带着巨大困惑和不解的声音,从角落里艰难地挤了出来,问出了所有人心底的疑惑:

  “为……为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汝宁的脸上,等待着一个能够说服他们的答案。

  张汝宁的视线在范洪杰因压力而略显憔悴的脸上停顿了一瞬,又掠过孔学武眼中尚未散尽的憋屈,最后,落在了前方电视屏幕上——画面恰好定格在皮特·温科宁那张带着傲慢嗤笑的特写镜头上。

  一丝极其复杂的笑意缓缓在张汝宁的嘴角漾开:

  “因为,‘ArF-1800’光刻物镜系统的研制任务……”他微微一顿,清晰地吐出两个字,“已经完成。”

  嗡!

  会议室里仿佛响起一阵无声的轰鸣。

  所有人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刚才,大家脑海里已经闪过了无数种答案。

  但唯独没想到会是这一种。

  范洪杰的脑子更是一片空白:

  完成了?

  什么时候完成的?

  在哪里完成的?

  自己这个副组长怎么完全不知道?!

  闹了半天,我成替身了?

  张汝宁没有给他们消化这惊雷的时间,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现在,需要立刻组织一批精干的技术力量,由我亲自带队,以最快速度赶赴上沪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SMEE)……”

  “我们的任务,是全力协助SMEE,完成基于一套全新物镜系统的整机总装、集成与调试!”

第1629章 终于轮到我装逼了

  张汝宁的话如同在滚油里泼进冷水,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范洪杰和几位研究室主任面面相觑,互相之间都看出了眼神里的茫然。

  显然,众人脑海里闪过的问题完全相同——

  “发生甚么事了?”

  一分钟的沉默,仿佛凝固了空气。

  最终还是范洪杰作为代表开口:

  “组长,这个‘全新物镜系统’是指……什么?”

  他只感觉自己的思维完全跟不上节奏。

  张汝宁目光扫过众人惊疑不定的脸,内心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丝丝窃喜——

  他想起几个月前自己刚到火炬实验室的时候,那表现估计跟眼前的各位也差不多。

  现在风水轮流转,可算是轮到我来显摆一下啦!

  于是,并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反手抛出了一个问题:

  “各位,最近官方的表态,还有菊厂、华兴科技的声明,都看了吧?”

  众人纷纷点头。

  但因为谁也摸不准这个问的背后的深意,所以都没有贸然开口。

  只有相对年轻的孔学武心直口快:

  “当然看了!”

  张汝宁心说可算有个人配合我,赶紧追问:

  “那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凭什么敢公开承诺,能继续按期、稳定地向全球客户交付产品?”

  这个问题也戳中了大家之前的困惑。

  “倒是想过……”孔学武有些迟疑地说,“但是按照咱们之前对ArF-1800的评估,单靠它量产合格7nm芯片,可能性太低了。”

  他顿了顿,带着点无奈:

  “所以我估摸着……可能是缓兵之计,或者有什么特殊渠道的库存芯片顶着……”

  “……”

  在缺少关键信息的情况下,这个思路其实非常符合常理。

  只是不符合事实罢了。

  “缓兵之计?”张汝宁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那是一种掌握着关键秘密的自信。

  他环视众人,终于揭晓答案:

  “实际上,已经有人预见到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所以提前布局,在ArF-1800项目框架之外设置了新的研发路线……而我带队出差的这段时间,就是有幸参与了这个全新物镜模组的研制工作!”

  “只不过出于保密考虑,它还是沿用了‘ArF-1800’的型号名称,并且集团内部原本的设计工作也仍然维持同步进行,一方面是用于保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低调,尽可能不引起外界注意……”

  “……”

  这个爆炸性的解释,让整个房间的气氛都活跃了起来。

  哪怕之前最狂野的猜测,也不及实际情况的万分之一。

  上一秒还一片死寂的会议室几乎瞬间就炸开了锅。

  “什么?!”

  “还有另一套方案?!”

  “这保密级别……”

  “怪不得张组神神秘秘消失这么久!”

  “……”

  十几号人七嘴八舌,震惊、兴奋、难以置信、恍然大悟……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有人觉得时间太短难以置信:“不到一年搞出一套全新的光刻物镜?这……这简直神速啊!”

  有人对技术来源充满好奇:“除了咱们长光,国内还有哪家能搞出更先进的物镜?”

  这略显混乱、如同菜市场一样的场面让身为临时负责人的范洪杰脸上有点挂不住。

  “肃静!肃静!”他赶紧用力敲了几下桌子,“都注意点会议纪律!像什么样子!”

  张汝宁却显得不太在意,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知道大家心里有很多问号,”他语气平和,“我也不希望你们带着一肚子疑问,稀里糊涂地去工作……所以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只要是能说的,我一定解答。”

  话音一落,刚才好奇技术来源的那位工程师立刻举手。

  “组长,您刚才说的‘全新物镜系统’……除了我们长光,国内还有哪家单位有这个能力牵头研发?”

  能够听出,话里话外有点被蒙在鼓里的怨念。

  以及不服。

  虽然掩饰的很好但无奈张汝宁本人也经历过这么个思维转变的流程,所以一眼看破。

  “当然是火炬实验室。”他朝着旁边一脸吃瓜看戏表情的栗亚波示意了一下,“栗教授这次来,除了协助工作,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挑选精干力量,参与后续的总装集成。”

  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还带着些许的“恨铁不成钢”。

  既是对自己,也是对长光集团的项目组——

  怎么咱们就整不出个负折射材料呢?

  怎么就让别人抢了先呢?

  在场的长光精英们,脸上同样感觉到有些火辣。

  他们一直自诩是国内光学领域的顶尖力量,结果核心突破却来自别处……

  反倒是突然被点到名字的栗亚波一个激灵,仿佛从吃瓜群众被拉到了聚光灯下。

  同时也察觉出了现场气氛的些许不对劲。

  这是此行出发之前,常浩南特地提醒过的——

  大家都是人,是人就会有心态方面的波动,所以务必注意合作伙伴的情绪问题。

  于是立刻直起身,脸上带着诚恳的表情:

  “过奖过奖,我们火炬实验室只是提供了部分核心元器件,还有一些设计思路……真正的研发主体,特别是光学系统的工程化落地,依然是由张研究员,以及长光团队牵头完成的……”

  “……”

  他巧妙地捧了一把现场的东道主。

  “而且,”栗亚波补充道,“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将全新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可工程应用的实物系统,这本身就证明了长光集团在光学成像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实力!国内第一实至名归!”

  这番话的分寸拿捏得极好。

  既点明了火炬的关键贡献,又不失时机地抬高了长光团队的地位和能力。

  原本有些微妙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范洪杰等人脸上的不自在也消减了许多。

  这时,另一个声音响起带着强烈的期待:

  “张组,栗教授!既然菊厂他们敢保证7nm芯片交付,是不是……是不是搞定了EUV光源?!”

  这个问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涟漪!

  尤其是刚才栗亚波神神秘秘地提到了“部分核心元器件”的说法,似乎更加印证了此人的猜测。

  “对啊!EUV!”

  “EUV的物镜确实比DUV简单!”

  “要是EUV成了,几个月搞出来倒真有可能!”

  众人眼睛都亮了,充满期待地看向张汝宁和栗亚波。

  如果真是EUV,那简直是惊天动地的突破。

  可张汝宁却缓缓摇头,打破了众人的幻想。

  “光源,依然是DUV,193nm波长。”

  眼神中的光芒黯淡下来。

  “还是D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