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7章

作者:十月廿二

  “要不去我那一起吃?”

  关系不错的俩人半年多没见,确实有不少话想要唠。

  但常浩南明天他还准备去给家里人买礼物,这种事情在1997大概率要花费一整天时间。

  “还是不了,我明天要起早,准备回去早点休息。”

  常浩南一边走一边摇了摇头:

  “对了,老吴,你知不知道中航国际大厦坐公交要怎么去?”

  “那是哪?”

  吴懿范一个不准备从事本行的人,自然是一脸懵逼。

  “呃,就是……”

  话说到一半就卡住了。

  中航国际大厦在鸟巢附近。

  但现在还没申奥成功呢,根本没有鸟巢。

  除此之外,常浩南就不知道那周围还有什么其它地标建筑了——后世他第一次去就是2007年。

  看到这一幕的吴懿范也大概明白了:

  “算了,你知道大概位置吧?”

  “在朝阳区,现在正在修的北四环外面。”

  “那就行,我明天送你过去。”

  “你送……”

  常浩南一愣:

  “你怎么送我?”

  “嘿嘿……”

  吴懿范露出一个笑容,指了指不远处停着的一辆红色小轿车:

  “我搞了辆车。”

  毕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就算平时能表现得比较老练,但在关系最好的朋友面前,总归也会流露出一些情感。

  算是一种炫耀,但显然不带着什么恶意。

  “啊?”

  常浩南前世就知道吴懿范在最后一个学年攒到了发家的第一桶金。

  但没想到桶会这么大。

  要知道九十年代的汽车价格甚至要比二十多年后更高,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折算下来的购买力就更不用提了。

  就算是现代、大宇这样的低档韩国车都值京城一套房,更别提奥迪宝马别克这些车型了。

  二人走到那辆轿车旁边。

  方方正正的,长得还挺好看。

  “不错嘛,老吴,这车蛮漂亮的啊,什么牌子的?”

  “拉达2107,老毛子车,我直接从他们那边收到手的,折算下来才不到五万块钱,本来想倒一手卖了,但最后没舍得,自己留下了。”

  说起自己的爱车,吴懿范显然兴致很高。

  “我艹……”

  相比于面前这辆车,吴懿范刚才的一番话更让他震惊:

  “你小子在干倒爷?”

第196章 让我编写教材?

  国际倒爷,一个贯穿整个90年代的特殊行业。

  高风险高收益,游走于法律乃至生死边缘,但干成一票往往就能赚上一大笔。

  常浩南上一世也曾经跟吴懿范聊起来过他最早到底是干的什么,但那时候后者只说是干一些二道贩子的活。

  现在回想起来……

  还真不能算是假话。

  倒爷确实也是二道贩子。

  只是他没想到对方能玩这么大。

  “咳咳——”

  吴懿范打开车门,把装着饭盒的塑料袋系好放在副驾驶座位上:

  “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我们是有资质而且走正规报关程序交了税的,所以应该叫做跨国贸易商人。”

  “行吧,跨国贸易商人,那你的跨国贸易具体都倒腾些什么?”

  对于常浩南来说,怎么称呼并不重要,哪怕是不是真的有资质也不重要。

  倒爷群体在21世纪之前发挥的作用总体还是正面的,无论对我们还是大毛那边。

  “很多啊,出口的话,主要是吃的、日用品、衣服鞋袜这些,还有酒,进口一般是机床、汽车这些重工业品,连飞机零件和快艇都有。”

  “飞机零件?”

  常浩南很难想象,这个大半年前还在跟着自己做大作业的同学已经开始倒卖飞机了。

  当然反过来说,估计老吴也很难想象,那个大半年前带着自己做大作业的同学,已经开始设计真正的飞机了……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是啊,不过这种大件都是我的合伙人负责,他胆子大关系也硬,我就是赚个小头,否则哪还用开拉达,早就开奔驰了。”

  “这样啊……”

  常浩南点了点头。

  倒也确实合理,吴懿范能力很强但背景一般,靠单干恐怕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大。

  “那话说,你那有没有什么适合给老一辈人当礼物的东西?”

  毕竟是这辈子第一次见到家里人,在不缺钱的情况下买点稀罕东西也是应该的。

  “那要看你准备给谁了,杜院士么?”

  “不不不。”常浩南赶紧否认,然后解释道:

  “送我父母。”

  “送父母的话,伱应该是马上就要,让我想想……”

  已经坐上车的吴懿范稍稍抬起头,一根手指轻轻敲打着方向盘。

  见到他久久没能给出回答,常浩南意识到老吴应该是在按照他过去的经济条件在思考

  “价格方面好说,不用卡得那么严。”

  吴懿范有些惊讶地向车窗外看了一眼,表情大概和刚才常浩南看见这辆车的时候差不多。

  “这样的话,我那有块火箭牌的手表,加加林上天时候戴过的牌子,还有一支钢笔,仿的派克51,但是做工很好。”

  “可以,多少钱?”

  “总共给我200块好了。”

  “没问题,那你明天带给我?。”

  这个价格无论如何都不算贵了。

  一块表和一支金笔,哪怕是国产牌子,买到手大概也要三四百的样子。

  “明天早上九点钟我来校门口接你去那个什么中航国际大厦,到时候一并给你。”

  ……

  跟老吴分别之后,常浩南便拎着已经有点凉了的饭菜准备回家。

  教职工住宅小区其实跟过去的宿舍区就盖在一起,目前只是一期工程,后面会逐渐用公寓取代老式的筒子楼。

  因此整片地方住的绝大多数都是京航大学教职工,如今临近年关人反而会多起来。

  常浩南就在快到大门口的时候遇到了熟人。

  “小常同学!”

  “小常同学!”

  因为声音有些陌生,又带着一顶遮住耳朵的棉帽子御寒,直到第二声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是有人在叫自己。

  “唐院长?”

  来人正是京航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长,唐林天。

  常浩南之前只在期末组会和保研面试的时候跟他见过两面。

  不过一来唐林天长得比较有特点,二来他现在住着的单元楼还是对方专门给安排的,所以印象很深。

  “都这时候了,还没回家么?”

  唐林天毕竟当了很长时间领导,一上来就是很熟练地嘘寒问暖。

  他说的回家自然不是指回住处,而是回老家。

  显然,尽管身为学院院长,但唐林天并非航空工业系统内部的人,对于常浩南这半年以来的具体行踪并不是很清楚。

  “就快回去了,之前一直在镐京那边做项目,最近才刚刚把年前规划好的任务做完。”

  常浩南对外打的掩护一直是说自己在参与新舟60,以及相关的适航验证项目。

  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他为什么长时间不在学校出现。

  更妙的是,因为之前在南郑那边负责了关于飞机防除冰系统的开发,以及适航审定标准的编纂工作,因此603所真的给京航大学这边发过一个语焉不详的感谢函。

  直接就坐实了他的工作内容。

  “杜老很看重你啊。”

  唐林天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比自己高了半个头的常浩南,眼神中说不出是期许还是羡慕:

  “好好干吧,航空工业的未来是你们的。”

  “现在的条件,已经比我们那会强太多了!”

  这个时候自然是要配合领导表态:

  “院长放心,我一定努力。”

  二人开始并排朝着小区里面的方向走去

  “小常啊,还有两个事情,我得代表学院和你说一下。”

  唐林天的语气稍稍郑重了些许。

  “您说。”

  “首先是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学院确定了你是今年科工委奖学金的获得者,证书和1000块奖金都在我那,等明天我拿给你。”

  “感谢学院对我成绩的认可。”

  现在的常浩南当然不可能因为这种事情而欢呼雀跃了,因此只是简单客套了一下。

  并且根据他的直觉,这绝对不是重点。

  果然,唐林天又继续说道:

  “第二件事更重要一些,学院准备给明年入学的研究生,也就是你这一届,开设一门新的课程,介绍有限元思想在飞机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这还是全国高校里面第一门同类课程,会涉及到不少软件和编程内容。”

  “这个……”

  常浩南很想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可以不必上这门课了,但又没想好怎么开口。

  然而对方下一句话却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