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烟雨西瓜
“秦国素来贪得无厌。”
“此次割让六城,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有预感,秦赵两国必有大战。”
景驹抿了口甘冽的美酒。
望着各国使臣,也是叹息。
有时他很羡慕秦国。
自孝公起,竟无一昏君。
所有秦王皆是励精图治。
特别是新上位的秦王政。
此人更是集法、术、势大成!
朝堂之上,齐聚各国名士。
麾下猛将更是数不胜数。
蒙武、王翦、杨端和……
随便一个都堪称是名将。
秦王政知人善用,有明君风范。
现在得到公孙劫,更是如虎添翼!
他们可就危险咯……
鞠武只是点头。
这些使臣一个个比狐狸还精明。
很多话就只能藏着掖着。
其实要对付秦国,就一个希望。
各国合纵抗秦!
这事就是民间三岁孺子都知道。
可为何这么难实施?
因为各国皆有宿怨,且各怀鬼胎。
都想出最少的力,占最多的土地。
秦国只需稍微挑拨,就能破解。
长平之战后,各国已是慢性死亡。
只能盼着秦国多出现些天灾。
减缓他们前进的脚步。
“你们在说什么?”
“吾等见过武安君。”
“诸位有礼。”
李牧抬手回礼。
景驹则是面露微笑。
“我们在说,赵国危矣。”
“公孙劫一走,恐有亡国风险。”
“好在还有武安君,也能支撑。”
“只是以后怕难有名仕入赵。”
“赵王今日所为,已寒了他们的心。”
李牧一时语塞。
这话他自然也都明白。
赵王迁干的这些混账事啊!
只能说全怪郭开这馋臣!
非要这时候跑来捣乱!
以后提起赵国,就会想到公孙劫。
为相多年,最后却落个什么下场?
不仅派人羞辱公孙劫。
甚至想要对他动手!
如此,谁还敢来赵国?
第15章 为吏之道,昌平君!
秦王政伏案翻看着文书。
台下则站着昌平君等朝臣。
“叶腾现在将南郡治理的挺好。”
“南郡地处南方,曾为楚地。”
“当地人好任侠,喜剑舞。”
“他们争勇好斗,不守秦法。”
“麾下秦吏更是与当地人勾结。”
“叶腾便写了这篇《为吏之道》。”
“诸公也可看看。”
叶腾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内史腾。
他本为韩人,也是文武双全。
亲手灭了韩国。
还将南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
“慎谨坚固,审悉毋私……”
李斯接过竹简。
他并没有全都念完。
很快就点到为止。
“此篇甚好!”
御史大夫隗状缓步走出。
“以五善和五失考核官吏。”
“强调赏罚得当,符合秦法。”
“体察民力,融合法治与德治。”
“对新征之地,可大力推行此篇。”
“凡秦吏者,必读为吏之道!”
秦王政只是吐出个字来。
而后就看向了李斯。
“此事便交由你去安排。”
“臣遵令!”
李斯长拜应下。
作为廷尉,这就是他的职责。
也要协助秦王增删律法。
秦国朝堂就是这么的高效。
抛出问题后,由群臣商讨议论。
最后由秦王政直接拍板决定。
再交由对应的朝臣去处理。
一层层传递。
最后落实于基层秦吏。
秦吏手握三尺木牍,奔走各地。
宣扬律令,治理地方。
成为秦国郡县制的一部分。
终于,秦王政脸上浮现出抹笑容。
“建文君现在到哪了?”
昌平君缓步走出。
只是他的脸色并不算好。
他现在是秦国的相邦。
可以说是独揽相权。
秦国的丞相其实比较独特。
像武王时期就分置左右丞相。
借此制衡相权。
等到吕不韦时,又担任相邦。
昌平君的身份比较独特。
楚考烈王昔日曾在秦国为质。
后来娶了秦昭王的女儿。
两人在咸阳结婚生子。
生下两子一女。
长子就是昌平君,名启。
仲子便是昌文君。
再后来黄歇迎回楚考烈王。
昌平君兄妹则被华阳太后留于宫中。
秦王归秦后,昌平君和他朝夕相伴。
论辈分的话,昌平君是秦王的表叔。
实则两人就如兄弟。
再后来秦王娶了昌平君的妹妹。
并且顺利诞下长公子扶苏!
这也是为借助楚系外戚的势力。
只是这两年矛盾越来越多。
昌平君希望秦王尽早立后。
上一篇: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