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98章

作者:烟雨西瓜

  历史上的他可是说非六十万不可!

  现在估摸着也是审时度势后做出判断,觉得需要五十万才足够稳妥。老王不仅仅是擅长打仗,还有着极高的政治嗅觉。这回政哥任命熊启为陈郡守,他就点出了熊启叛乱的可能。

  “楚国终究是大国,疆土面积摆在这。”公孙劫抬手安排,“我已经提前自军中抽调精锐,将他们打为郡卒和僮仆,皆由张良带领。李由还牢牢掌控武库,足以防范熊启叛乱。”

  “此外,我还让李信和蒙恬驻守新郑。他们带领两万锐骑,只要昌平君叛乱的消息一到,他们就能长驱直入。”

  公孙劫则是将旗帜不断插下。

  扶苏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

  “先生在军中举办演武比试,就是为了挑选精锐?”

  公孙劫顿时一笑。

  他当时可不仅是为了维系士气,还要选出真正的精锐,让他们埋伏在陈郡。他还将李由和张良安插在熊启身边,只要这家伙敢举旗叛乱,就等着死吧!

  为防范楚人支持熊启,可能会形成对峙。公孙劫又让李信和蒙恬驻扎新郑,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杀至陈郡平定叛乱。

  “演武比试?”

  “就是各种比试。”公孙劫面露微笑,“射箭,骑马,跑步,角力,兵球……这些都有。大概选了两三千人,也都是忠勇之士。”

  “你觉得昌平君会叛秦吗?”

  公孙劫非常坚定的开口。

  “先生?!”

  “扶苏,我当时与他对弈过。我明里暗里已经劝过他,可他最后却已经表态,希望我能好好照顾你。基于我对他的判断,我认为他会背叛秦国。”

  现在也都没有外人。

  所以公孙劫是非常直接。

  他本身就不喜欢弯弯绕绕的。

  这件事早晚都会发生。

  没必要给扶苏什么希望。

  他是秦国的长公子,需要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该说的都说,该做的也都做了。熊启认为生恩大于养恩,想要叛秦助楚也没什么好意外的。

  人都是复杂的。

  不是时刻能保持理性。

  当感性压过理性,就容易出错。

  这都是熊启选择的路。

  他既然不后悔,也无需强留。

  扶苏低下头来。

  感受到秦王的眼神。

  最后只是低下头来。

  虽已有准备,心里终究是过不去的。

  “依你所看,该由谁领兵?”

  “最稳妥的就是王翦为上将军,蒙武为裨将。”公孙劫神情严肃,认真道:“蒙武领兵先攻城父,而后向蕲南进攻。王翦率领主力进攻平兴,若遇到楚国主力,则就地驻扎与之对峙。”

  “李信和蒙恬镇守后方的同时,也可作为奇兵。若战事不利,熊启必定反秦。待他们平定叛乱后,便可凭借速度优势奔袭,找机会破项燕主力。”

  公孙劫也是给出了作战计划。

  打楚国就蹦想着劝降了。

  楚人的骨头都相当硬。

  大部分是宁可战死也不降。

  秦王政蹙眉不语。

  四十万大军确实多了些。

  可公孙劫如此安排也更稳妥。

  “罢了……寡人再想想。”

  “劫,你也是刚回咸阳。这几日可先回去歇息,待寡人想清楚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政哥也早些休息。”

  公孙劫笑着抬手。

  而后就拍了拍扶苏脑袋。

  两人就这么出了章台宫。

  公孙劫抬起头来。

  夜幕高悬,繁星点点。

  “扶苏,你这次很有进步。我知道,你其实有很多疑惑。而你没有直面驳斥,很不错。”

  “先生,我不明白。”扶苏抬起头来,“我知道,秦楚不容。我也知晓,大秦必然是要灭楚的。可我不懂,为何非要通过战争的方式。难道,就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他一直都跟着公孙劫。

  对公孙劫是相当的钦佩。

  毕竟他能兵不血刃的夺取大梁。

  “首先,楚国是大国。一山不容二虎,不打一架是不会罢休的。”公孙劫面露微笑,“另外,你本质是不想打仗。说实话,我也不想。但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打。先前,我的师父曾给我出了一道题。”

  “你驾驶着辆失控的战车,奔走于官道,现在出现左右两条路。左边只有一个人,他被捆住在地上。右边则有五个人,还是一家老小。现在,你必须得选一条路。你会选哪边?”

  扶苏顿时哑然。

  公孙劫微笑看着他。

  这可不是荀子给他出的题。

  是前世最常见的电车难题。

  只是被他本土化为战车而已。

  “选左边一个人!”

  “这样死的人少些……”

  “没错,大王就常面临这样的选择。如果不统一,各国就永远不会有太平。为了疆土,互相争斗不休。选择左边,的确是会有人牺牲,可却能救更多的人!”

  扶苏若有所思的点头。

  而后他又天真的看向公孙劫。

  “那这辆战车一直无法停下吗?”

  “真正统一后,又该怎么办?”

  这回轮到公孙劫哑然了。

  看着扶苏,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因为军功制,秦国这辆战车以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第178章 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频阳县,东乡。

  此地北依频山,频水自北向南贯穿全县。因频水冲刷,当地有千顷沃土,大半都是王氏封地。

  王氏豪宅则居正中,内部有园林水榭。青砖黑瓦,栽种有诸多奇花异草。宅中有不少奴仆婢女,他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庭院内摆放着很多兵器。

  青年握着秦铍,笔直刺出。

  保持姿势,一动不动。

  现在正值晌午,热气翻滚。

  青年额头满是汗水,咬牙坚持。王翦正坐于旁,喝着清冽的美酒。偶尔眯着眼抬起头来,见青年哆哆嗦嗦的,顿时皱起眉头。

  “站好了!”

  “哆哆嗦嗦的没吃饭?”

  王离咬牙坚持。

  随着王翦的口令,这才变换动作。挥舞的是虎虎生风,相当有力。动作极其标准,再次定格在原地。臂膀上的肌肉宛若虬龙,全身汗如雨下,已将衣裳打湿。

  王离作为王氏三代,自幼就接受王翦的栽培。王翦对他要求极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日还要苦读兵法,研究各种战争。因为王翦很清楚,家族传承不是一代人的事。

  想要爬上去很难。

  而要跌下去可太容易了。

  越往上走,路就越窄。

  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他们是得到很多,却也承担更多。

  王翦目光如炬,面色如常。他对王离要求高,也是因为对他寄予厚望。王家世代为将,未来王离也会为将。可他早年曾听尉缭说过,夫为将三世者必受不祥。

  杀伐过多,是会遭报应的。

  他倒不至于相信这些。

  但王翦知道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所以对王离的要求极高。

  “主,大王与丞相、公子已至东乡。”

  王翦是猛地跳了起来。

  丝毫看不出是患病的模样。

  “快,随我出门迎接!”

  他是赶忙去更衣准备。

  家宰则是火速通知府中上下。

  大王莅临王宅,这可是无上殊荣。

  这时期虽说君臣对等相处,可该有的礼节都有。国君正常可不会进臣宅,正常都是在宫中召见。大王出宫莅临,这可是对王翦的重视和信任。

  王翦的动作相当快。

  带着府中所有人来至门口。

  他站在最中间,冠带整齐。

  顶着烈日,恭敬等候。

  六马大车缓缓停靠。

  公孙劫是先行下车。

  而后再搀着秦王政下车。

  “吾等拜见大王!”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将军快快请起。”秦王政上前亲自将王翦搀扶起来,轻笑道:“听说将军久病未愈,所以寡人是特地带丞相和夏公来见将军。不论需要什么药,寡人定会为将军寻来。”

  “翦……拜谢大王关心!”王翦面露尴尬,连忙道:“不过,翦这几日基本已经好转。”

  “无妨,看看也是好的。”

  “将军,还是进去说话吧。”

  “对对对。”王翦恍然大悟,连忙在前面带路,“大王,里面请。宅内不比宫中,望上勿要嫌弃。”

  “呵,不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