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76章

作者:烟雨西瓜

  听得无比认真。

  生怕会错过什么。

  他对公孙劫是有些了解的。

  毕竟燕赵两国先前经常有摩擦,赵国俘虏了很多燕人。公孙劫会亲自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给他们分配田宅,希望他们能为赵国效力。

  公孙劫是个物尽其用的人,他很不喜欢浪费,往往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都要吃干净。卢敖这些方士再不济也能识字,还有很多都懂些医术。在这个时代,绝对能称得上是高知群体。

  只是他们没用到正道上。

  “你们犯下了错,所以需要赎罪。”公孙劫背着手,冷冷道:“我会根据你们所擅长的,加以分配。只要你们好好做事,我会让你们恢复民籍。你们也可放心,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可谁要是偷奸耍滑,本相必定要让他后悔来到这世上。本相有的是手段,能让你们生不如死!”

  屠睢的鞭子声再次响起。

第150章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张良

  蒸屉散发着热气。

  有妇人站在前面收钱。

  还有的帮着理货。

  后厨还有人在做包子。

  虽然是相当忙碌,可一切都井然有序。客人们排着长龙,有的手里还有木条。这类人就是提前预定的,木条有着锯齿,能够与店内留下的木条相合。

  “来,这是你要的猪肉葱馅。”

  “总共五十个,足下数数。”

  “不必了。”

  老者笑着摆手,将包子装在竹篓内,再用布帛盖上。他是冯氏的家宰,执掌家政。冯毋择难得归咸阳述职,就想吃这肉包子。他还未天亮就来排队,终于是顺利买到。

  “诸位,猪肉葱馅的没了。”

  “若想买的,明日请早。”

  “又没了?”

  “我都排了三天了!”

  “店家,你得帮帮忙啊!”

  “冯公,您这也太过分了!”有人不满的将老者拦下,“足足五十个肉包子,那我们吃什么?好歹给我们留点!”

  “呵呵,老朽也是忠君之事。”老者笑着抬手,解释道:“毋择公难得归咸阳,就喜欢这肉包子。他是特地叮嘱,让我多带些回去,也请诸位见谅。”

  众人面面相觑。

  也没人敢再阻拦。

  冯氏也是咸阳大族!

  宗长冯去疾,御史中丞。

  仲弟冯毋择,颍川郡尉!

  两兄弟一文一武,备受重用,没几人能得罪起的。他们这些家宰管事互相都认识,抬头不见低头见,也犯不着闹事。反倒是些半桶水晃悠的,喜欢摆谱造次。

  前几日就有人为争夺最后个馒头打了起来,闹到后面更是抄起菜刀对砍。就因为个馒头,引发了场血案……

  这其实就有点类似是二桃杀三士,来买包子的都是家里头有些权势的,互相都不服气。就个馒头也不算什么,可不能受人轻视。

  秦人素来骁勇斗狠,就算有秦法约束,也不敢说犯罪率是零。他们往往都很好面子,瞧见馒头不卖给自己,就觉得受到了羞辱。

  这事闹的相当难堪。

  包子铺都被迫关了两天。

  冯老背着竹篓而行。

  很快就来至冯府门前。

  门口停着辆奢靡的驷马大车,冯老不由驻足打探,很快就知道这辆马车是出自公孙劫的。

  作为冯氏家宰,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最起码要有足够的眼力劲,街上走过辆马车,他很快就知道是出自谁家的。

  他穿过庭院,沿着游廊而行。来至厅堂,就瞧见公孙劫已正坐于客座。冯去疾是亲自招待,冯毋择也坐在对面。

  “丞相可用过朝食?”

  “这是我让家宰去买的肉包子。”

  “味道颇为鲜美,您要不尝尝?”

  冯去疾起身招待,而公孙劫是笑着摇头。其实按照规矩,他只需送上邀请函,冯去疾和冯毋择就带来拜访他。只是公孙劫不愿如此,就主动来拜谒冯氏。

  冯氏也是秦国的中流砥柱,家中子弟都很出色。特别是冯去疾,目前担任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副职,深受秦王重视。公孙劫这回来见他们,倒不是全为了拉拢冯氏。

  “不必了。”

  公孙劫笑着摆手。

  包子铺就是出自他的府上,而他本身就不是很喜欢吃肉包子。就算用了葱姜,也还有股腥臭味。

  “可惜了……”冯毋择略显惋惜,感慨道:“这肉包子是真的香。在下前些日子尝了个,也是欲罢不能。丞相能用麦做成如此美食,实在是厉害!”

  他操着口地道的关中口音,留着长须,脸庞略显沧桑。身子魁梧,大腹便便。和冯去疾的面相有些相似,只是更壮实些。

  熟悉历史的人就知道,冯氏未来在秦国可是相当厉害。冯去疾官职右丞相,统领百官。而冯毋择同样也能凭借军功,爵至伦侯。

  只可惜,他们的记载太少。

  公孙劫只能根据这些去推测。

  “丞相来我冯宅,不知所为何事?”冯去疾则要更为稳重些,他吃着肉包子,轻声道:“丞相公务繁忙,想必是为了公事而来?”

  “算是吧。”

  公孙劫笑着点头。

  他不是为了冯去疾。

  而是冯毋择!

  “毋择公既为颍川郡尉,应该知道新郑的张氏吧?”

  “是韩相之后?”

  冯毋择放下包子,“张氏五世相韩,为韩至贵。现今宗长名为张良,字子房。状貌如妇人好女,新郑士人对其皆很尊敬。张氏有僮仆三百人,其弟张仲目前则为新郑县吏,帮了我不少忙。”

  公孙劫眯着双眼。

  看向门外正在嬉闹的黄犬。

  他在兰陵学礼时,曾遇到过张良。两人当时是萍水相逢,只是简单交谈了些事。临走时他曾提过,韩国很快会被秦所灭。若张良今后无路可去,就去邯郸找他。

  不同于影视作品的俊俏青年,张良年龄其实很大,比公孙劫还要年长五岁,现在已是而立之年。

  可惜,张良后来没去邯郸。

  两人也是就此断了联系。

  关于张良的事迹太多了。

  被誉为汉初三杰,大汉最顶尖的谋士。被刘邦评价为: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不过张良却是铁杆反秦。

  博浪沙刺秦就是他干的。

  可这和公孙劫认识的有些不同……他虽和张良是萍水相逢,可当时也能听出他是个相当洒脱的人。对于秦国吞并韩国,他其实没啥感觉。还说大国吞并小国,本就是常事,没什么好奇怪的。

  好比韩国,不也灭了郑国?

  郑人很快也认可了韩人的身份。

  那发生了什么事?

  会让张良变成铁杆反秦?

  “丞相?!”

  公孙劫骤然回过神来。

  看着冯毋择,突兀一笑。

  他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冯毋择刚才提到个很重要的人!

  张良之弟,张仲!

  目前还是县吏!

  也不必觉得奇怪,秦国经常征用当地人为吏。毕竟封疆大吏往往出自关中,不懂当地语言。很多基层官吏,还是得由当地人担任,也是变相的拉拢地方豪族。

  按公孙劫所猜测,想来是因为后续的新郑反秦。张仲或是参与其中,或是被牵连处死。张良悲愤交加,弟死而不葬。将家中僮仆全部遣散,变卖家财只为寻得力士刺秦!

  如此,也就都说的通了……

  “毋择公已见过大王。”

  “想必也知道新郑即将反秦。”

  “我准备与你同去新郑,也为伐楚做准备!”

第151章 赐斧钺佩太阿,新郑!

  咸阳城,宫门外。

  百官分左右等候。

  公孙劫冠带整齐,站在驷马大车前。屠睢驾车,剑客纯头戴鹖冠,骑着骏马。身后有二百多锐士,皆是全副武装。以蒙恬和李由为首,浩浩荡荡。

  一辆战车位居正中。

  上面摆着明晃晃的斧钺。

  斧钺就是斧和钺的合称,泛指兵器。形制如斧状,宽刃弧背。钺身两面以对称的夔龙纹为主体,龙身蜿蜒而龙首向下。整体纹饰繁复而规整,可见工艺之高超!

  最早的斧钺就是兵器,但因为实战威力远远不及戈矛,所以就逐渐演变为礼器。象征着兵权和刑罚,是谓斧钺之诛,悬于阙下!

  “大王,臣该出发了。”

  “不急于一时。”

  秦王政望着公孙劫。

  眸子深处带着些不舍。

  他转头看向旁边的冯毋择。

  “冯郡尉,寡人可将丞相交给你了。”秦王政无比认真的开口,“现在是如何交给你的,后面你就要完好无缺的带回来。不论遇到何事,务必要保护丞相!”

  “臣遵令!”

  冯毋择抬手作揖。

  只觉得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秦国即将出兵攻楚,待攻取陈郢后还得绕道进攻大梁。后方辎重的关键就是新郑,需确保当地不失。

  如若出了叛乱,王贲所率十万秦军就被断了后路。楚国这时候要是主动出击,魏国再来个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就能让他们全军覆没。

  所以,公孙劫主动请缨。

  亲自前往新郑!

  确保颍川不失!

  秦王政亲自赐予斧钺。

  让公孙劫不必有后顾之忧。

  前线军政事务,皆能决断。

  就连王贲都得听公孙劫的指挥。

  “劫,这是太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