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烟雨西瓜
秦王政轻轻颔首。
对于卓氏,他没什么好感。自上至下,全部充为奴籍,男为匠奴女为舂。原本是要都迁去蜀郡的,也是公孙劫帮着求情,才勉强将他们留下。
“尽早将这片房宅建好。”
“君侯放心!”
卓礼姿态相当低,就差跪地叩首。他在族中其实没什么话语权,当初也是更倾向于站在公孙劫这边。为人踏实勤恳,所以公孙劫才将他带至蓝田。以他的本事,以后要立功并非难事。
秦国对匠奴还是比较宽容的。
若立功得爵,就能赎回奴籍。
卓礼现在是负责修建房宅。
等开春就要协助炼铁!
卓礼最擅长的就是锻铁,甚至还掌握了百炼钢技艺。他先前打造了把宝剑,长有七尺锋利无比,还得到公孙劫的奖赏。
“政哥,咱们坐肩舆吧。”
“去工坊还是比较远的。”
公孙劫笑着点头。
拐角处就瞧见些蹲着的农夫,他们两人一组,能看到竹制的滑竿摆在面前。所谓滑竿其实可以理解为竹轿,后世在川渝景区内比较常见。
先秦时期有类似的辇车,曰:辇车组挽。有翣羽盖。和马车形制类似,只不过是以人力挽绳拖拽。发展到现在则发生改变,像政哥入朝时,就由专门的武士用肩扛着王辇跃陛石而过。
“倒有些像寡人的王辇。”
“不不不,远没到这规格……”
公孙劫连连摆手。
怕就怕上纲上线啊!
在秦国是有阶级区分的。
以爵位举例,不同爵位待遇不同。冠带服饰鞋履,颜色材质……这些都有不同规格,这是当初商君就定的规矩。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哪怕再有钱,也抵不过官爵。像秦律明文规定,商贾不得用高五尺五寸以上的马拉车做生意。若有违背,就要罚款和没收马匹。
当然,有些人是额外开恩。
比如巴地寡妇清。
这类地方豪商尚有些价值。
“政哥,这些肩舆是以竹制成,成本极低,由前后两人以肩而扛。虽然速度慢些,但胜在足够稳当,也不颠簸。有些地方道路崎岖,乘肩舆就轻松些。”
秦王政点头示意。
他已许久没来蓝田。
若走去工坊确实比较累。
“你们俩可要小心些。”
“万万不可颠簸。”
公孙劫出言提醒。
农夫则是连连点头。
连看都不敢去看秦王。
对秦人而言,这绝对是无上殊荣。
两人一前一后,将肩舆扛起。
他们的步伐稳健,也有股力气。
“府令,这是否太危险了?”
“我们要不要上前?”
几名卫士蠢蠢欲动。
生怕秦王就摔下来。
赵高则是淡然摆手,缓缓道:“既是丞相准备的,就勿要阻拦。听从王令,在后面跟着就好。”
“唯唯……”
赵高遥望前方。
秦王与公孙劫坐在肩舆上,两人是并肩而行,谈笑风生。看到这幕,他是无比的羡慕。他跟随秦王多年,见过诸多得势的勋贵。再怎么宠信,终究是君臣。可从未有人能做到公孙劫这样的,连昌平君都远远不及!
“他们是蓝田人吗?”
秦王正坐于肩舆,能听到嘎吱嘎吱声。竹辇做的很牢固,摇摇晃晃的甚至让他都有了些睡意,确实比坐在马车上要舒坦。
“都是蓝田士伍。正值寒冬,又不擅匠活,好在有身力气。”公孙劫微笑解释,“蓝田县吏有时要奔走各地,光靠牛车或马车也不够。我就让他们挑肩舆,赚点闲钱。”
“汝一日能挣多少?”
士伍顿了顿。
公孙劫是连忙咳嗽提醒。
“大王问你话呢。”
“禀……禀上……好点时有三十钱,差的时候也有七八钱。”
“倒也还行。”
秦王政轻轻点头。
寒冬正是农闲的时候,做些力气活挣闲点钱也是好事。哪怕再少,都能买三斗粝米。
“大王,前面就是工坊了!”
第131章 渔媪捕鱼,真正纯粹的人
工坊内目前很热闹。
门口还有专门的门卒看守。
进出都需要有专门的凭证。
建设的也很方正,就有点类似后世的工业园区。临近灞水,两岸能看到诸多水车。在灞水冲刷下,不断旋转。
“现在水车可不少。”秦王政目视前方,轻声道:“各县皆有仿造,能省去诸多苦工。按理说秦国破赵伐燕,关内粮价必涨,可今年却能维持住。劫,你的耕犁和水碓功不可没。”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入函谷关时,就立下誓言。必要倾尽所学,以报秦恩。我此前就曾说过,灭六国易,而得六国难。民智虽不可取,然民心不可失。”
公孙劫遥望前方。
史书中的记载皆就在眼前。
诚然,史书中有部分东西不客观。可总体而言,秦国确实有不好的东西。也许政哥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不顾民力强行推行,结果会是什么?
戍卒徭役,南征北伐。修驰道直道,出海东巡……骊山陵驰道旁,皆是累累白骨。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好比说现在要修一条路,正常工期是一年。修路也是好事,能方便很多人。可秦国直接给缩为半年,干不完就要受罚,动辄还得连坐。
还有就是各种大规模的徙民。
为了开拓岭南,赔进去多少人?
也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还有就是继承人啊……
开国皇帝结束乱世,而后积极对外用兵。二代皇帝上位减少战事,施恩于民,很快就能收取民心。
就秦国奉行的耕战制,终究难以适用于大一统王朝。待秦灭六国后,其实就能考虑改制。而这么做势必又会得罪无数人,这才有大破方能大立的说法。
公孙劫作为丞相,自当为秦谋划。不仅要着眼于当下,还要为未来考虑。整个秦国都在他的肩膀上,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
“没什么是应该的。”秦王政神情冷漠,“有些人张嘴圣贤之言,闭嘴为民请命。可却贪赃枉法,勾心弄权。也就只有你,是真正纯粹的人。”
“哈哈……”
公孙劫只是笑了笑。
经过水碓时,秦王难得驻足观看。茅屋内只有数名妇人,带着稚童围在水碓前。时不时的往里面加水,或是加纸浆。木轮带动水碓,很有节奏的不断起落。
“现在蓝田产出如何?”
“日产千张吧。”
一张黄纸,二尺见方。
千张已经完全足够蓝田所需。
在公孙劫看来,工坊重要的是细水长流,没必要爆产能。按他的设想,造纸坊尽量是每个县都有。或者相邻的也有,这样能减少运输成本。
秦国简牍先前也有要求。
每个县都要在农忙时准备。
竹简要用柳木或别的木材削成,用菅(jian)草等封扎。正式文书长短约一尺,名为尺牍,也叫做版。
记录人名、器物的用牒。
分段多句子短的,就用方。
像公文还有规定的格式,像时间、地点、人物都要在开头写出。每个字都要力求简练,有很多生僻字就是这么造出来的。比如说牂是母羊,而羝是公羊。
秦国讲究文书行政,下级向上级请示就必须要用到正式公文,像口头约定全都视作无效。
这操作让公孙劫直呼内行!
颇有在体制内干活的感觉。
“那不错。”
秦王政驻足看了许久。
继续向前而行。
经过工坊时还瞧见了渔媪。
公孙捕鱼的故事已传至关内,而渔媪也因此出了名。她现在已无需亲自捞纸,带出来不少徒弟,工钱是不减反增。
“见过大王,丞相!”
渔媪很快就注意到了他们。
快步走来,抬手作揖。
秦王拂袖示意。
他也听说过渔媪的事迹。
是蓝田造纸坊的大匠。
先前日捞三百张纸。
关内很多考工室都曾派人来过蓝田,还专门向渔媪虚心请教。很多抄纸匠,都是师从渔媪。渔媪为此还得了公士爵位,也是相当出名。
千万别觉得奇怪。
秦国妇人同样能得爵。
只是数量较少而已。
举个例子,士伍甲没有娶妻也无子嗣,家中就只有寡母。他上战场立功得爵,但自身战死,那爵位就由其寡母继承。
当然不仅是这种情况。
爵位这事相当复杂。
公孙劫都研究了好几日。
“我和大王再到处看看。”
渔媪抬手作揖。
她现在可是公孙劫的铁杆支持者!
想当初,她只是靠捞鱼苟活的贫户。家中两子皆战死,就留下个尚在襁褓中的幼孙。家中新妇身体不佳,生活的重担压得她无法喘息。
现在她有了爵位,是关内闻名的抄纸匠。家中造了夯土屋,还有火炕。看着幼孙吃的胖嘟嘟的,她是打从心里高兴。
上一篇: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