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108章

作者:若谜喵

  【因为太极殿内,布满了他的眼线。】

  【所以薛元超等人前脚刚去徐皇后那,他便收到了消息。】

  【徐皇后调侃了一句:“陛下这是什么都知道呀。”】

  【随后,才正色道:“是的,他们刚才刚到妾身那边说,陛下要御驾亲征呢。”】

  【闻言,对此事并不怎么在乎的李宽,摇了摇头,笑了笑:“他们这是多此一举啊。”】

  【“那依你看,你觉得我的做法对不对?”】

  【徐皇后语出惊人:“依妾身看,陛下的做法不对。”】

  【李宽眉头一挑:“哦?!”】

  【她接着说:“但妾身深知是陛下定有所图,所以妾身是不会来劝陛下的,反而会来支持陛下的。”】

  【李宽一脸欣慰:“哈哈哈哈,得妻如此,是我一生之幸啊。”】

  【徐皇后温柔一笑:“妾身只是做到了妾身的分内之事,得不得陛下如此赞誉。”】

  【李宽:“哎,你得的起这个赞誉。”】

  【徐皇后也不再争辩什么,而是语气充满柔情与担忧,关心道:“陛下,日后上战场一定要小心。”】

  【“能不靠近前线,就不靠近前线。”】

  【李宽:“哈哈,我懂我懂。”】

  【“我可是很惜命的。”】

  【“不会做那些蠢事的。”】

  【他想到了什么,当即交代道:“对了,待我离开后,我会给你兵权,长安的兵权全由你掌控。”】

  【徐皇后一怔:“陛下,不可。”】

  【“兵权给太子吧。”】

  【李宽摇摇头:“太子在政事上还是有些不成熟。”】

  【“我担心他会被有些人给蒙蔽,乱了分寸。”】

  【“只有交给你,我才能放心。”】

  【徐皇后说出了她的顾虑:“可陛下,太子知道后,会不会瞎想,会以为陛下你防他呢。”】

  【李宽摆摆手:“待会直接跟他说,便无妨。”】

  【“然后,太子处理政事上,你也一起看。”】

  【“就小事全放,大事你与大臣他们商议好后,再决定下来。”】

  【徐皇后拒绝道:“陛下,你这不妥,妾身这样做,就是后宫干政了。”】

  【李宽:“我必须这样安排。”】

  【“万一我若在战场上出了什么意外,那你还能主持大局。”】

  【“还能保住江山不滑落。”】

  【徐皇后葱指轻贴在了他的嘴唇边上,缓缓地摇头,轻声细语的说道:“陛下。”】

  【“不要自己说这种话。”】

  【“妾身相信陛下能得胜归来的。”】

  【李宽:“哈哈哈~好,不说了不说了。”】

  【而后,他又交代完一些事项。】

  【“总之,后面大多就拜托你了。”】

  【徐皇后:“妾身明白了。”】

  李世民没眼看下去了。

  啥玩意?!

  这个逆子咋心中戏这么多。

  搞什么御驾亲征。

  是觉得大唐不够乱是吧!!

  说什么为了大唐的未来,什么一代人就该解决一代人的这些狗屁话。

  你这稳扎稳打下来,不就好了。

  哪有那么多歪心思的。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那大唐岂不是又得乱。

  李泰的关注点本来也是一样,可后面一瞅要把长安兵权交给徐皇后,顿时移了过来,来了精神,说道:“父皇,你看。”

  “二哥也这样。”

  “让女子掌权!!!”

  “让后宫干政啊!!!”

  李宽:“父皇,我想是因为那时的我,觉得内子她很聪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再者,天幕中当初我起兵时,她能把定州之事打理好,这说明她有遇事而不乱的决策力。”

  “就如当初父皇起事时,文德皇后一样。”

  “故而才把兵权交付于她。”

  李泰怔了一下,而后说道:“二哥,你说这个又有什么用。”

  “不还是后宫干政吗!!!”

  李宽义正言辞道:“错!”

  “这不是后宫干政。”

  “不信你问父皇。”

  听此,李世民一愣一愣的。

  转而一想,回忆起观音婢与她的行为,认可了他的这话。

  接着,说道:“咳咳,确实不是后宫干政!”

第132章 人生而就是不公平的!

  李泰见他没有受到惩罚,呆若木鸡了。

  不是?!!

  父皇你这是区别待遇啊!!!

  当初你是怎么对儿臣我的啊!!!

  终归是没爱了吗!!!

  李宽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调侃:“四弟,嫉妒会使人蒙蔽心灵的。”

  闻言,李泰咬的牙都快碎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是在说我嫉妒你?!

  呵呵!!

  没错,我是嫉妒你,嫉妒父皇对你一个庶出的这么好!!!

  嫉妒父皇忘了前车之鉴,连你玄武门造反都容忍的下!!!

  而我却做了一些小小的坏事,就所不容。

  这不公平!!!

  李宽要是能听到他的这一番言论,当即会嗤之以鼻的,反驳他,说。

  这世界上哪里来的公平。

  人生而就是不公平的。

  就好比你,你一出生就是受人爱戴的皇亲贵族。

  所以,呵呵,只能说你太利己了。

  【天君七年。】

  【此时此刻,大唐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北伐之事传遍大江南北。】

  【不少人对于此事,各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觉得,大唐皇帝是出去送人头了。】

  【有的人则觉得他一定能得胜归来,毕竟当初都是他带兵打进长安的。】

  【有的人觉得,可以搞点小动作,让他死于战役中。】

  【有的人……!】

  【总之是各怀心思。】

  【一些国家也收到了大唐皇帝的旨意。】

  【大致意思是说,让他们俯首称臣,不然待我大唐兵锋抵达,那就晚了。】

  【一看到这个旨意,不少国家的可汗、国王,脸都铁青了。】

  【有的人觉得大唐还没有打,就如此狂妄自大,以骄兵必败之论,大唐还没有开始便输了一成。】

  【有的人则心慌意乱的,恐大唐皇帝的威严。】

  【有的人则看到了希望,大破大唐的希望。】

  【有的人……】

  【后突厥。】

  【他们得知大唐兵马的动静后,连忙召开会议。】

  【后突厥可汗见众人都来齐,抛出话题:“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

  【有人建议:“大唐的军事力量太过于强悍,我等该暂避锋芒,弃城而战,以骑兵。”】

  【“可汗,我等也是这样认为。”】

  【后突厥可汗一听这个,立刻蹙着眉,错愕道:“什么?!弃城。”】

  【“你这是要我们再去过那种野人日子?!”】

  【“不行!我绝对不会同意的。”】

  【“当初我起兵复国,面对如此之多的国家的围剿,都成功了。”】

  【“现在区区一个大唐,还没有打,就想让我俯首称臣。”】

  【“没门!!!”】

  【有人再劝:“可汗!当初大唐可是面对诸多国家的联合进攻硬生生抗住了,要不是因为内部原因,恐怕都能反攻过来。”】

  【有人出主意:“可汗,或许我们派使者去其他国家,让他们出兵。”】

  【“毕竟大唐若灭了我等,那他们也会有安危了。”】

  【有人觉得直接投了算了:“可汗,要不我们投了吧。”】

  【“当初在太宗皇帝时期投降的突厥人过得很不错。”】

  【面对种种提议,后突厥可汗思前想后,一下子把众多法子否定了。】

  【随即,严肃道:“你们不用再说了,我心已决。”】

  【“现在,传我号令,让各部落聚兵于此,我要亲率大军,与大唐皇帝一决高下。”】

  【“看看是他这个从一个庶出皇子打上皇位的皇帝厉害,还是我这个从无中生有复国而来的可汗厉害!?!”】

  【他的这一番话与士气顿时激励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