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泡泡的猫
施恩命人安排宅子,让小娘子单独住,银子全部给她过日子。
离开孟州,武松一路晓行夜宿。
走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东京汴梁。
读过《东京梦华录》,看过《清明上河图》,知道汴梁是繁华之地。
当武松进入汴梁时,仍然被眼前繁华景象震撼。
青楼画阁,绣帘朱户。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柳陌花衢,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武松骑在马上,忍不住赞叹:
“好一副繁华景象,却是承平日久,不懂得居安思危。”
王公大臣、平民百姓,全都沉浸在繁华闲散的氛围中。
完全不知道金国即将崛起,马上大祸临头。
武松摇头叹息一番,骑马走过大街,在礼部贡院附近找了客店住下。
春闱在即,许多通过州解试的举人已经到了。
北宋时期,省试非常严格,须提前抵达汴梁,到礼部贡院提交:家状、保状。
所谓家状,就是考生的户籍证明、三代履历证明,需要当地县衙盖章确认。
保状则是由10名同考举人联保,防冒籍或品行不端。
古代社会不比现代。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所有信息都能查出来,还有人脸识别、指纹确认、DNA检测,假冒几乎不可能。
古代社会则不然,古代连相机照片都没有,对于考生的容貌只能抽象地形容,比如说有胡须、脸大、鼻子小。
所以,假冒替考很严重。
就像唐僧的老爹,半路被水匪杀了,冒充当官。
所以,为了确定考生身份,必须10个举人同时保举,确定身份没有问题。
恩州府解试刚好录取10个举人,已经做好了保状。
要了一间天字号上房,东西放好,武松当即步行出门,走向礼部贡院。
第一次到汴梁,武松也想仔细看看这座繁华的六朝古都。
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就看见许多雕楼,门窗做得十分精致。
问了路人,说这里叫做曲院街。
曲院街中档青楼居多,也有名妓,名叫崔念月。
据说这个崔念月和李师师一个级别。
武松心中暗道,等中了状元,见一下这个崔念月。
当然,李师师也是要见的。
到了贡院,按照指示,武松把家状、保状上交,挂了名后,贡院给武松发放了一张凭证、一块腰牌。
省试在三月,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再过半个月,贡院就要开始锁院。
所谓的锁院,就是所有考官提前一个月进入贡院,不许外出。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考官作弊泄题。
省试录取的贡士,其实就是大宋的朝廷官员了。
因为殿试不会淘汰,只分排名。
所以,省试纪律要求非常严格。
武松没有立即回客店,而是沿着热闹的街道闲逛。
走到一处空旷之地,见一群人围着叫好喝彩。
武松好奇,转头看去,只见场中立着两个大红木,差不多10米高,上头又有两根木头横着,像个“井”字,中间用网织成一个圆形。
武松心头一喜,走到人群边缘,果然见到十几个人正在蹴鞠。
只见一人抬脚,将一个球踢进圆圈,围观百姓喝彩鼓掌。
一个男子高喊:“齐云社,得一筹!”
第60章 汴梁蹴鞠,京师诗会
所谓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赛。
在北宋时期,蹴鞠已经是风靡宫廷、民间的运动。
高俅就是凭借踢得一脚好球,被宋徽宗赏识,后来飞黄腾达,做了殿帅府太尉。
当然,当时的蹴鞠和现代足球差别比较大。
现代足球有两个球门,把球踢进对方球门得分。
北宋的蹴鞠,球门在中间,高19米,顶上有个门洞,就是所谓的:风流眼。
把球踢进风流眼,就算是得分。
在北宋时期,有专门的蹴鞠场地,还有专门的球队。
两支球队激烈争夺气球,身体的冲撞很猛。
终于,球到了风流眼底下,那男子用力一脚踢球,却被另一个人男子用力拦下,球飞出场外,刚好冲着武松面门而来。
穿越前,武松也是个足球爱好者,每周都要踢几场。
最关键的是,武松从来不吃海参,腿不软。
眼看着球飞过来,武松一时技痒,抬脚狠狠一脚踢去。
球从风流眼穿过,速度又快又猛。
众人的目光看向武松。
“好脚力!”
场上的球员也看向武松。
一个身穿黄衣的男子走过来,对着武松行礼道:
“在下黄如意,齐云社球头,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所谓球头,就是球队的队长。
“我叫武松,来参加省试的考生。”
“方才技痒难耐,得罪了。”
黄如意笑道:“武举人腿法高明,是否愿意下场玩两脚?”
武松虽然擅长足球,但蹴鞠毕竟不一样。
而且,自己马上就要参加省试,需要好好准备,没空和他们玩。
“多谢球头好意,春闱在即,只恐无暇蹴鞠。”
“春闱之后呢?”
“若是得闲,再来玩两脚。”
武松觉得奇怪,为什么黄如意这么坚持?
难道看自己不爽,抢了他的风头?
“好,我是齐云社的球头,我们就在吉庆街。”
“若得闲,一定来。”
黄如意回球场继续踢球,武松则缓步走回客店。
天色不早,武松吃过饭,专心在客店读书。
接下来的几天,武松只在门口书店买了些教辅材料,其余时间全部用在读书上。
咚咚咚...
房门突然敲响。
武松放下书,起身打开房门,只见何运贞站在门口,身后是林震。
“何公子?”
武松有些诧异。
作为恩州府解试第二名,何运贞肯定要来参加省试的。
在这里见到两人并不奇怪。
只是何运贞的父亲是河东道转运使,作为官二代,主动来找自己,就很奇怪。
而且,可能没好事!
难道想在汴梁打击报复?
“解元兄。”
何运贞笑呵呵行礼,看不出恶意。
“你们何时来的?却是不知。”
武松笑呵呵回礼。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何运贞笑脸相迎,武松也不好给他脸色。
“解元兄躲在房间里读书,不和我们联络,当然不知。”
林震笑容可掬,没有先前的狂妄自傲。
恩州府解试,武松的朱子理学震撼了他们,自然不敢再轻视。
“春闱在即,不敢怠慢。”
武松站在门口,丝毫没有请他们进来坐坐的意思。
何运贞说道:“解元兄才华横溢,春闱自然不在话下。”
“切莫小觑天下英雄。”
“解元兄说的是,如今我大宋朝的举人云集于此,今年有8千之众,最后的进士只有300人,百里挑一啊。”
何运贞有关系,能知道报考人数。
8千多人参加省试,最后中进士的只有3百人。
3百个考生中,出一个进士。
而且,这些考生都是从州解试百里挑一出来的。
这个竞争确实激烈。
“两位仁兄登门,想必有事?”
武松不想跟他们废话,有事说事、没事滚蛋!
“我们想请武松兄弟参加一场酒会。”
“酒会?你们官二代的聚会?”
武松直言不讳,何运贞愣了一下,笑道:
“兄弟对我不满啊,我父亲虽是转运使,但我科举靠的是真本事。”
“当然,不敢和兄弟相比。”
上一篇:乱世荒年:我每日一卦粮肉满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