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这让李元很不满,说起这帮子皇亲国戚,下半年皇家煤铁集团上市之前,还是给了一些好处的,也算是雨露均沾了。现在股价都翻了三倍了,这些人还不满足。仗着亲戚的关系,又是要官,又是要钱的。
说实话李元不是没有给这些亲戚机会,关键他们也没抓住啊。但凡给他们机会,每次从过程到结果都是一样的。有点权利在手了,立刻想着往口袋里捞好处,根本不想着把差事办好,似乎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这让李元非常失望,对这些亲戚根本就没信心了,下定决心以后这些人一律边缘化,给个闲差养着就是。
也不是说不培养自己人了,而是让他们去上学。国子监、皇家军校、工程学院,只要愿意去读书,李元给机会并包下一切开销。
只要能脱颖而出,甚至是顺利毕业的,李元都会给几次机会。
也不要求他们特别突出,只要不给自己丢人,李元都有耐心慢慢的培养。毕竟当年的自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吃了无数的亏。
折腾了几天,李元遭不住了,干脆躲到乾清宫里,哪都不去了。
晚上一个人睡,挺好的!
总之除了每日去太后处,其他女人一律不给单独见面的机会,免得她们嘴吧嗒个不停。
周太后还是好的,开始说几句,给娘家人争取一点利益,李元没亏待他们,周太后也就不说了。
知道娘家人不争气,承辉帝给过机会,李元也给过机会,都没能好好把握,干脆就不废话了,最多私下里补贴一点。
其实李元现在挺后悔耳朵根子太软,当初原始股就不该给的太多,应该少给一点的。
算上以前的事情,彻底看清楚所谓的自己人欲壑难填,李元也能硬下心来了。
内阁方面还是希望李元能在年前做个决断,至少要将山东方面的人选定下来。
山东现在缺了一个巡抚一个布政使,李元看着名单就不想处理。在人事问题上,先生是最不愿意沾边的。
三品以上的官员,那是皇权专属!
李元下意识的有了倾向,看完名单丢在一边,让胡敏把最近一份来自徐州知府李冬的奏本拿来。
这个李冬,李元是有印象的,贾琏的同窗,也是个做实事的官儿。每到一处,先整顿刑狱,纠正风气,然后抓基础建设,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然后才是税收和教育。如今李冬又上了一份奏折,主要内容是关于地方矿山,官府管理过于混乱。以徐州为例子,偌大的贾汪煤矿,每年官府收的租金居然只有五千两,即便如此,前任还得意洋洋的作为一项了不起的政绩拿来吹嘘。
李冬上奏弹劾前任知府,要求朝廷派巡视组来调查前任在矿山管理上的问题。并强烈主张,贾汪煤矿要收回官营,并表示年底之前整顿民间私开煤矿的行为,并且建议朝廷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相关大整顿。
看完李冬的奏折,李元放在一边,让胡敏去找一下,十月份登州知府送来的一份奏折。
胡敏找出来后,李元仔细的看了起来,这是一份关于地方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商,提高民生的奏本。
登州知府林平在任期间,鼓励民间养猪,猪苗由官府提供,百姓只管养,养死了不用百姓负责,年底官府回收。饲料方面,也由官营的饲料厂提供,利用鱼粉和豆粕混合饲料养猪,能大大的提高养猪效率。林平在登州五年,税收翻了一番,来源有二,一个是鼓励渔业,一个是鼓励养殖。
林平这个知府干的非常不错,他的举措真的达到了惠民的目的。比如说养猪,官府给百姓提供猪苗和饲料,年底前收回了猪肉,价格是官方定的,非常的公道,确保百姓每头猪一年能带来五元的收入。当然了,免费提供只是第一年才有,产业兴旺之后,只有第一批合作的养殖户,才有继续免费的待遇。后续看到好处加入的养殖户,想占便宜是不可能的。
林平在登州执政期间,尤其重视吏治,针对吏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制定了周密的奖惩规则。重点是给吏发固定的俸禄,这算是开创性了。
这两个人都有一个特点,年轻!李冬比贾琏大三岁,林平比贾琏大了四岁,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一番思索后,李元提笔在写两个人的任命后,附上内阁的名单,让胡敏给内阁送回去。
然后李元就在等着,看看内阁的反应如何。如果强烈的反对,那是一回事,如果没有反对,那又是一回事。
说实话,山东两个三品大员的任命,李元对于内阁提供的名单不予采纳,反而另行任命两人的举动,让内阁大为震惊。
以往类似的任命,即便皇帝再不满意,两个任命里面,也会从内阁提供的名单里选一个。
林如海召集内阁大臣们开会商议,开口就是一句有力的警告:“诸位,陛下的回复来了,吏部的人选没有明确,山东的人选倒是定下了。”
众人看罢沉默不语,表情都不太好。比较轻松的就是潘季驯了,他现在就等明年时间到了退休。
方颂要好一点,他年龄还早,明年如果陛下挽留,他还是能留任的。
吏部的事件,真正麻烦的人其实是首辅和次辅,毕竟这俩是内阁的主力。
皇帝对吏部的不满,压力主要给到了林如海和李清。毕竟此前的名单,都是两人初步拟定上呈的。
“看来陛下是对此前的吏部名单不够满意,这样,另外拟一份名单,扩大一下人数,让陛下多一点选择余地。山东方面的任命,既然陛下另有安排,本相无话可说。”林如海态度明确的阐明观点,看其他人如何表态了。
法理上内阁是可以封驳任命,然后内阁与皇帝反复拉扯的。就看内阁是否愿意动用这个权利了。
内阁强势的时候,是可以逼着皇帝低头,接受内阁意见的。
很明显,现在的内阁因为过渡期李元顺延了先帝的放权,内阁也算是处在强势期,但又不算太强大。究其根源,手里没有兵权,财政上也无法拿捏新皇帝。内阁诸位也很清楚,山东的任命是新皇帝的投石问路。
现在内阁最大的问题是不团结,尤其是林如海面临着明年五年任期来临的微妙时刻。
李清当然是希望林如海带头反对任命,发起封驳的。这样他才有机会顶掉林如海。
可惜,林如海不给他机会,上来就表达了同意的态度。甚至连下一步吏部候选名单的事情,都已经给出了主张。
面对林如海密不透风的举措,作为次辅的李清,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只能被动的等待林如海出错了。
“我没意见!”潘季驯是最洒脱的,第一个附议了。
方颂是最灵活的,眼珠子一转就跟上了:“附议!”反正他也没机会做首辅,不如附和一下,讨好皇帝、首辅,间接讨好贾琏。
别看这对翁婿不对付,呵呵呵,谁知道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退一万步,即便是毕定国等人得逞了,拿下了贾琏把持的研发厅、铁路局、证交所等分管的肥肉,还能把他撵出朝堂不成?
方颂至今都没想明白,那些人就不怕贾琏疯狂的报复?甚至可能已经在报复了,只是大家没察觉到而已。
三个人多数同意之后,不用看李清和岳齐的态度了,林如海也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直接拍板:“通过!草拟任命,呈送御前。”
散会,李清和岳齐心情糟糕的回到办公室,就因为犹豫了一下,组织措辞,居然没机会说话了。
这个林如海,真是太坏了。
李元这边很快拿到了内阁的任命书,麻利的用玺印,传回内阁,要求尽快送达。
次日,年前最后一次内阁会议,李元倒是没有作妖了,对于内阁提供的吏部最新名单,李元依旧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在御前会议上,针对三个位子,排除了山西籍贯和江南籍贯的人选后,让内阁就其他人选,一一举手表决。
最终还是在年前,确定了吏部三个主要空缺的任命,此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所以呢,说内阁妥协了吧,没有,说皇帝妥协了吧,还是没有。
嗯,双赢!又或者是,如赢!
这次事件的过程还是传出去了,新皇帝对于山西籍贯和江南籍贯官员的另眼相看,从最初的猜测,变成了事实。
有个细节很有趣,在吏部右侍郎的任命表决时,李元指着名单上贾雨村的名字说了一句话:“从贾雨村开始吧!”
然后结果是三比二,贾雨村顺利通过表决。要知道,贾雨村排在新名单的最后一位,简直了。
李元明明可以就着名单直接任命,非要拉着内阁开会表决。又当又立的嘴脸,很有当年承辉帝的风采。
年关的京城一日比一日热闹,集市内摩肩擦踵,都是在采买年货的百姓。
五城兵马司最忙碌的时间到了,针对性的打击各种黑灰势力后,年前没出啥乱子,治安大大的好转。、
混迹京城的城狐社鼠们,最了解年关在即,五城兵马司延续了当初贾琏主官时的做法。
大量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年关之前,选择了外出谋生,以免被当出头鸟打了。
风声过了再回来,日子还能继续过的。
第645章 会试主考
徐州的李冬接到任命时还以为看错了,如今这太平盛世,越级提拔是很难的事情,直接从知府干到巡抚,这是跳级了。
不了解情况的李冬,火速派亲信随从进京,当面问一下贾琏到底是啥情况,不然心里不安啊。
不安归不安,李冬还是收拾行李准备上任去了,至于继任者的事情,不归他操心。
这个事情给整个江北省官僚体系带来了八级地震级别的震撼。文官体系中,这些年上一个能跳级的官员,还是贾琏。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再次被无数官员提起。
登州的林平,接到任命后倒是非常淡定,在登州这些年,脚踏实地的安心打拼,不就是等这么一天么?
大概只有内阁心里很清楚,这不仅仅是皇帝个人小小的一次“任性”。
实际上贾琏才是最惊讶的那个,想当初自己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你们居然越级了。
看来自己对李元这个皇帝的了解还不全面啊!
你说李元着急把持权柄吧,他还知道试探一下。这个时间点选的很巧妙,有看这个先例之后,李元想要提拔年轻官员,来自内阁的阻力会小很多。这样也好,朝廷官僚体系论资排辈,不看能力看资历的毛病一直存在,今后不说完全改变,至少允许出现特例了。
这么一看吧,李元这皇帝做的还挺不错的。
新君威望不足,面对先帝留下的辅政老臣,如何一点一点的建立威信,拿回君权,这都是很需要谋略的事情。
李元时机把握的很巧妙,利用内阁任期将至的机会,狠狠的任性了一把。
内阁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让皇帝难堪,所以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只能说,李元这些年的起起落落,那真不是白挨的。
小年这天祭祖,代表贾家的人是贾蓉,即便是贾赦和贾政都没去争这个主持的位子。
谁都知道贾蓉有贾琏坚定的支持,谁都知道,没有贾琏,贾家一定会像其他诸多勋贵家庭那样败落了。
除夕夜贾琏早早睡下,早早起来,卯时来到宫门之外,排队等候入内。
正月初一的朝会,李元非常的重视,群臣都要上贺表,贾琏也上了一份。
内阁诸公在殿内排列在前,贾琏在第二排,不再是喽啰一般。
大朝会后李元赐宴,贾琏坐在位子上打瞌睡,凌晨起来,站在前面不好睡觉,现在面对一桌子冷菜,真是毫无胃口。
臣子们都没动筷子,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打包带回家热一热再吃。
这一天有个例外,就是宫里的餐具可以带回家,作为收藏。对于官阶较低的官员而言,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福利。
李元和内阁群臣倒是能吃上热的,不过这顿宴席也不是为了吃饭,而是君臣之间的交流。
林如海等人菜没吃几口,酒也没喝多少,对皇帝的喜庆话倒是没少说。
初一这天没啥好说的,倒是初二,黛玉回门时,贾琏跟着去了。王熙凤倒是想回门,奈何京城王家没长辈了。
下面的姨娘丫鬟,贾琏也允许回门了,其中最开心的就是袭人了,两个小丫鬟,一辆装满大包小包的推车跟着。
回到家中,父母欢喜不已,哥嫂也都热情招呼。说起来花家的境况可谓大好,小弟能进工程学院读书了,哥哥在衙门里也寻了个差事。
这一切,全靠袭人在琏二爷跟前有面子才能得到。
一家人给的情绪价值拉满,袭人开心了一天才返回。
相比之下,黛玉回娘家,就算有贾琏陪着,气氛也不太对劲。
林如海看这个女婿,真是越看越不顺眼。
在堂前落座喝茶说话时,语气也不是那么客气。
“你想要做什么,耐心等几年,入阁做了首辅不成么?这几年低调一点,吃点亏又如何?”
老丈人说话不客气,贾琏自然也不客气:“先帝支持下,我才能打下的基础,通过工商业的发展,大大的缓解国家财政的困难。泰山大人身为首辅,为何不多想一想国家的未来呢?总想着拿女婿的创造的事业去讨好别人,就为了顺利的继任首辅么?还是说,就为了苏州林家那些蠹虫们说泰山大人几句好话?您如果忘记了当初在扬州他们是怎么做的,小婿可以辛苦一点,提醒您几句,免得您忘记了,谁才是自己人。”
贾琏一通反诘,林如海听了脸色涨红,气的手指哆嗦道:“一派胡言,我是为了你好。这天下是谁的,你不知道么?还是说在我这装糊涂?”
贾琏听了呵呵冷笑道:“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泰山大人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可惜,在我心里,缙绅代表不了天下人,他们不过是吸附在天下人身上吸血的蚂蟥。”
看着贾琏的冷脸上淡定的眼神,林如海瞬间收起怒色,淡淡道:“你不在意身后名,还不在意身后事?”
贾琏哼哼两声:“泰山大人就不要为我操心了,待我宰执天下时,该担心是他们。尤其是林家,一群蠢货,自以为是。”
如此评价,林如海却没有生气,反而认真的点点头:“没错,林家那群蠢货,确实欠收拾了。回头我就收拾他们,无需你动手。”
贾琏道:“如此最好!”
翁婿二人短暂的交锋之后,一切都像没发生的一样。
屋内贾敏对着黛玉,很是忧心道:“外面不会打起来吧?”
黛玉却道:“父亲变了!瞻前顾后的,这首辅不当也罢。”
贾敏抬手摸了摸黛玉的脸道:“你弟弟读书看来是不成了,以后还要靠琏儿拉扯。”
两人牛头不对马嘴的一顿聊,最终贾敏叹息道:“你父亲心里清楚斗不过你夫婿的!一直不肯认输罢了!”
黛玉点点头:“父亲是文官,失去皇帝的支持,很难有所作为。琏哥虽然也有私心,但国在前,家在后。今上与琏哥在南洋也算是共过患难的!听琏哥说过,陛下心里大概也是忌惮他的,只是藏的很深罢了。毕竟当年在南洋时,今上亲眼目睹了南洋新军的战斗力。今上在南洋数年,心里也很清楚,南洋那个地方谁话说算数。琏哥的意思,最差的结果,不过是贾氏封南洋。”
贾敏听到这里便冷笑了几声:“你父亲果然不如琏儿,而且差了很多。他竟然还指望林家那群废物,真是笑死个人了。”
正月里都是过年,牛马们初八去衙门照个面,继续过年。上元节后,年味渐渐的淡了,一直到月底才渐渐的恢复。
正月十六日,李元突然下了一道圣旨,确定了迟迟未定的会试主考由候补内阁大臣贾琏担任!内阁三辅方颂,礼部尚书万强为副主考。
因为会试主考一直都是皇帝来决定,满朝文武就算想闹,也要在意一下某人的淫威。
突如其来的会试主考任命,彻底打乱了贾琏过年的节奏。
真是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
并不在意此事的贾琏,无奈的换上衣服出门,进宫谢恩了。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