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9章

作者:断刃天涯

  王夫人自然不会说什么“你那份礼本该由邢夫人操持”的话,那可太得罪人了。荣国府前两代人的积累,身价巨万,贾赦搬到东跨院,拿一份俸禄每年才几个子?王夫人才是掌握荣国府财政大权的人。

  “琏哥儿与熙凤的婚事算定下了,年内办个订婚酒,明年差不多就能把人迎进门了。明天的王家之行,如果有人言语上招呼不周,琏哥儿请一定要忍耐一二。”王夫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这么一番话。

  贾琏当即脸上没了笑容,平静的撇了王夫人一眼道:“我荣国公嫡孙,不惹事也不怕事。真有人要坠我荣国府的脸面,怕是由不得贾琏退让,届时如有行事不周,婶婶请见谅。”

  王夫人听了这话,顿时哑口无言,想要找补一句,贾琏已经拱手道:“不早了,回了!”

  呆在原地的王夫人张嘴欲言又止,贾琏不见了也没说出半个字。

  刚才短暂的单独面对,少年贾琏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气势上完全压制住了王夫人。

  这让王夫人觉得有点难堪,却是自找的难堪。偏偏王夫人又不得不提醒,毕竟她最清楚那些王家子弟又多么的嚣张跋扈。尤其是王子腾的官位蒸蒸日上,昔日被贾家压一头的王家,长辈们还好点,小辈们则收不住气焰,时刻想压贾家一头,这目标明日不就来了么?

  贾琏表现出来的态度让王夫人明白,两人之间剩下的就是一点维持面子的关系,即便未来贾琏的妻子是王熙凤,贾琏要喊王夫人一声姑姑。

  王夫人与贾琏的交谈后,心情极为糟糕,心情更糟糕的人是李纨。

  明明丫鬟已经在喊“大奶奶回来了”,书房里的动静没有丝毫的减弱。

  贾琏的心情很一般,只能说正常吧。他是没有精力跟王夫人在后院里斗智斗勇的。

  看见等在院子里的邢夫人,贾琏觉得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邢夫人看见贾琏,丝毫不敢摆“母亲”的架子,略带点谄媚的笑容上前主动说话:“你父亲让我来说一声,明天伱一个人去岳丈家里,礼物公中安排了。”

  贾琏对邢夫人没有任何好恶之感,作为贾赦的续弦,邢夫人唯一的优点就是长的不错,还有一个优点应该是贾赦觉得的,那就是惟命是从。

  礼数上贾琏是不会让人挑毛病的,微微躬身拱手道:“辛苦您走一趟了。”

  邢夫人小门小户的出身,在贾琏这个读书人面前是有自卑心态的,此刻连连摆手:“不辛苦,我不辛苦,不早了,我回了,你父亲还等着我伺候。”

  说完匆匆去了,贾琏目送她消失后,口中轻轻的叹息道:“除了每个月从公中领取的月例银子,东跨院这边有进项么?”

  桂香及时的出现并给出正确答案:“爷,您可想多了,上回老太太把办酒席的钱折现,大老爷还来要了一回呢。”

  贾琏幽幽叹息:“是啊,得想个营生,找点进项才行,不然这日子不好过啊。”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大丈夫不可一日无钱。

  没权的日子凑合着过,没钱的日子,那真是没法过。

  大过年的一对糟心事,贾琏面前的菜都不香了,食之无味的样子,桂香在一旁看着干着急,不知道该怎能劝。关键时刻,迎春拎着裙摆进来了,小姑娘的笑容能治愈一切,贾琏看见迎春的瞬间,顿时眉开眼笑的招呼:“二妹,吃了么?没吃一起,一个人吃饭没胃口。”

  迎春上前欠身道福:“哥哥新春吉祥,妹妹吃过了,要不,再陪哥哥吃点?”

  贾琏听了顿时乐了,笑咪咪的表示:“还是算了,别吃出一个胖妹妹,不好看。”

  有迎春陪着,贾琏暂时忘掉了烦恼,一边吃一边陪迎春说话,很快便吃饱了。

  小说里的贾琏和迎春都住荣禧堂,不跟贾赦住一起。看这情况是还没来得及发生,把兄妹二人接出去住,应该是贾母的意思。

  ……

  东府,贾珍趁天黑前才进的家门,尤氏等在院子门口,看见下车的贾珍身后跟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脸上僵硬了一下,很快便恢复常态。

  “这是父亲身边使女所出,唤作惜春,你安置一下,我去见老太太,看她怎么说?”

  贾珍匆匆而去,尤氏原地无声叹息,招呼人把妇人和惜春送去安顿。

  贾珍口中的使女,应该不是正常的使女,而是贾珍前妻的陪房。陪嫁通房是贾珍的人,不知道怎么就跟着贾敬去了玄真观,还生了个女儿带回来。就这情况,不用猜,那人没了。

  别管是不是难产导致人没了,自打怀上惜春那一刻起,人就注定要没。也就是贾府子嗣不昌,不然这女子连剩下惜春的机会都没有。造孽啊!

  等了半个多时辰,贾珍回来了,脸色难看的对尤氏道:“老太太的意思,惜春交给她带。”

  尤氏听了顿时明了道;“明日妾身送过去!公公那边怎么讲?”

  “还能怎么讲?每年的银子非但没有少,还要求加一成。你是没看见,算了,不提也罢。”贾珍没有继续说的兴趣,尤氏也没有追问。但不等于尤氏心里不知道,贾敬在玄真观出家,可没少招纳一下年轻的道士和坤道。

  尤氏心里非常清楚,贾珍很多毛病继承的事贾敬那边,东府这边的不论姑娘、妇人,稍有点姿色的都难逃贾珍的手掌,还有些面向俊秀年幼的族人,那也是贾珍的心头好。

  真的就是一个生冷不忌,水旱交织。

  ……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大清早的贾琏起来,还在穿衣服的时候,桂香就开始了早间广播。

  “昨夜东府的珍老爷从玄真观带回来一个没断奶的女娃娃,说是敬老爷身边使女所出。老太太心善,生怕那女娃活不下来,让人带西府里安顿下来。有人说,老太太福气大,能惠及女娃娃,使得她能能顺利长大。”

  不用猜都知道这些话是什么人编的,总之核心目的就是一个,营造贾母的人设。

  惜春对谁都没威胁,怎么可能有谁想着去害她?

  即便是贾珍心里再不舒服,不愿意看到惜春,那也仅仅就是无视,当她不存在而已。

  原著里头,贾敬死的时候,贾珍都没去关心葬礼,还是尤氏一手操办的。对比一下秦可卿死的时候,贾珍的难过样子,还有在棺木上的僭越行为,其中大有文章。

  贾琏不知道真相,猜测的贾珍不喜欢惜春,一定是因为惜春的娘身上的问题。东府那边的扒-灰行为,没准是有样学样。西府这边有贾母坐镇,还算是干净一点,最多是丫鬟爬床。

  东府那边,尤氏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非但管不了,还要尽力给贾珍擦屁股。

  尤氏的软弱暴露无遗,嗯,贾琏觉得这不是坏事,将来尤氏的两个妹妹。

  擦掉嘴角边的眼泪!

  ……

  王熙凤早早的就起来了,梳洗穿戴,对镜化妆。

  平儿举着镜子给王熙凤前后照了照,脸蛋没问题,发型没问题。

  “小姐,我听说二房那边有人放了话,要给琏二爷一点好看。”

  原本一脸喜色的王熙凤瞬间炸毛,眼睛瞪圆了,好一阵才慢慢的恢复,说话的声音也冷了几分:“二房那边怎么就看琏哥儿不顺眼?”

  平儿略略犹豫之后才低声道:“据说是仁大爷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引得隔壁的义大爷不满,说什么琏哥儿还以为如今是往日,看不上王家之类的话。”

  王熙凤听了眉头紧皱,思之再三却毫无办法。王家为何气焰高涨,不是她爹王子胜,而是她叔叔王子腾在官场上的如日中天。

  王子腾,人见了都得尊一声王太尉,太尉,三公九卿之中的三公。

  可见王子腾如今在官场的地位,将来林如海推荐贾雨村起复,靠的也是王子腾。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现在的台柱子正是王子腾。

  尽管很气王仁这个哥哥无脑,但王熙凤骨子里还是把王仁当做王家的希望,贾琏虽然是夫婿,但将来嫁过去后,想要过上好日子,还只能靠娘家的。这就是现实!

  这么说吧,经过贾琏的PUA,王熙凤比以前要好很多了,至少贾琏的地位跟王仁比起来,能达到半斤八两的程度了。总而言之,贾琏还需努力,加大力度。

  “平儿,回头你盯着点,瞅准了机会给琏哥儿递个话。”王熙凤也只能做到这步了,去跟王仁闹腾的做法,不在她考虑范围内。

第60章 准女婿登门

  大年初二女婿登门的习俗,似乎不存在南北差异。

  一般情况下,这一天是没什么外客登门的,都是自己家里人,还有就是女婿准女婿。

  贾政夫妇的马车在前,丫鬟下人十几个,其中抱着衣服的丫鬟就好几个,方便贾政夫妇在不同的场合更衣。贾琏就没那么复杂了,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在刻意的轻车简从。

  一个车夫,一个长随,一个拿着替换衣服的小厮,没了。

  比起前方的贾政夫妇而言,贾琏的排场太寒酸了。

  别人看见了会怎么想,贾琏是真的一点都不在意,正好可以看清楚人们的嘴脸。

  贾琏不在意,长随小安却不能不抱怨几句,比如:这不是故意给二爷难看么?再比如:大老爷对二爷的事情也太不上心了,等等。

  对此贾琏轻声的提醒一句:“不说话,也没人拿你当哑巴。”

  小安顿时安静了,他对贾琏有一定了解,以前那个爱热闹的琏二爷消失了,如今喜静。

  人前装X这类事情,在贾琏看来纯属自己找不自在。有的人不需要高调证明自己,有些人高调的人,是因为这样能带来利益。例如:马姓英语老师。

  这就是不同时代带来的不同选择,这个时代再高调,公司也没法上市圈钱。像王熙凤那种包诉讼的举动,一旦没有权利的庇护,往往是是的最快的那一批。

  没打算在官场上爬太高的贾琏,自然也不打算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之前的青云书院斗殴事件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李清希望息事宁人的时候,如果不是当着众人的面说话,而是让贾琏私下去办公室谈,大概也能达到目的。

  可惜的是,李清骨子里就看不起权贵出身的贾琏,这才导致了贾琏无路可退,被迫反击。

  后来的事情,完全不受控制了,承辉帝甚至能以“对家人约束不严”的理由,让首辅方白衣下了岗。两件事情,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堂堂首辅,是因为孙子跟人打架就能下台的么?理由之勉强,实在是掩耳盗铃的典范。

  王家的大本营在金陵,京城这边只有王子腾、王子胜兄弟俩的家庭,王夫人要回娘家的话,真正意义上的娘家在金陵。选择来京城的王家,完全是奔着王子腾来的。

  王子胜亲自到门口迎接贾政一行人,这不是给面子不给面子的缘故,而是两人地位相当,门第相当。如果贾政的地位和门第都要高一些,王子胜就该中门大开,而不是站在侧门等候。

  “贾琏见过泰山!”轮到贾琏上前拜见,王子胜脸上的笑容收起,变得一脸平静。两家已经换了八字,不出意外别说王子胜,王子腾来了都不敢悔婚,后果太严重了。

  王子胜的热情不足,完全是因为对贾琏这个女婿的感官比较复杂。王子腾那边非常看好贾琏,王子胜则一半一半。看好的一半是因为贾琏读书有成,并且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不喜欢的一半,则是因为贾琏在此前一年,一直绕着权贵的圈子在走。

  这种自绝于权贵二代圈子的做法,在王子胜看来实在毫无可取之处。

  权贵二代圈子是一个爵位继承人的基本盘,站稳这个基本盘,并不耽误你读书考科举。相反一旦科举中了进士,将来在做官的道路上,会得到很多助力。

  这是王子胜的理解,贾琏的理解正好相反,像王仁、王义这一类二代,有一个算一个,将来都是麻烦的制造机,所以,能离远点就离远点。

  王子胜是有资格教训贾琏的,现在的平淡只是一个铺垫,他也做好了给贾琏一点建议的准备。顺便想看看,遭遇冷遇的贾琏,会有啥反应。

  “昨日恩侯随北静王往见太上皇,琏哥儿为何拒绝前往?”王子胜竟然在见面之初直接问这个,贾琏大感震惊,抬起头对视时,眼神错愕。

  “此事,泰山大人可询问父亲大人。”贾琏还是决定不要在这个时候闹腾,影响太恶劣。

  贾政在一旁居然沉默不语,倒是王夫人看出了端倪,立刻上前招呼:“二哥,先进去吧。”

  错愕之余的贾琏并不愤怒,因为他不是贾琏。所以,王子胜方才表现出来的,对贾家居高临下的态度,贾琏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触。如果不是因为年幼导致的个人命运无法做主,贾琏完全不会在乎与王家之间的关系。

  现阶段贾琏只能默默忍耐,回头找机会报复,具体怎么报复,还要看张廷恩在皇帝跟前的信任度。这也是贾琏读书科举的初衷,这个时代就认进士这块牌子,想说话有分量,就得考一个进士,最差也要是个举人。

  王子胜正在兴头上被打断了,多少有点不快,不过也没多话,只是深深的看了一眼王夫人。转身,王子胜维持风度的抬手对家政道:“妹婿,请!”

  “舅兄,客气了。”贾政也看出一些端倪来了,不过这是王家兄妹的事情,只好装瞎。

  贾政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刚才王子胜对贾琏的态度,有任何的不妥。

  王夫人及时开口的缘故,其实是有苦难言,她心目中的贾琏不可激怒。

  进入正堂,王子胜四下看看,问了在堂上等候的妻子陈夫人一句:“怎么不见王仁?”

  “昨夜王义那边热闹,仁儿过去玩耍至夜深,留宿了。”陈夫人笑着解释一句后,这才冲贾政夫妇行礼说话:“贾妹婿,小姑子,过年吉祥。”

  待贾琏夫妇回礼之后,陈夫人才笑着对贾琏道:“琏哥儿果然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难怪凤丫头一眼就相看中了。”

  说是王熙凤相看上的,陈夫人何尝不是越看越喜欢。相比之下,老丈人看女婿,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除非外孙子生下来。

  “泰水大人谬赞了!见了您才知道,风儿的好模样来自何处。”贾琏赶紧谦虚一句,对于真心还是假意能感受的到,马屁拍的是朴实诚挚。

  这么说吧,进了王家的门之后,唯独从未来丈母娘这里感受到了真心的喜欢。嗯,这个丈母娘长的也好看,难怪能生出漂亮闺女。王熙凤也挺漂亮的,就是身段上平凡了一点。

  这也不怪王熙凤,这个年代的女人,发育之后是要束胸的,传统礼教的变-态审美导致的结果。什么新剥-鸡头,什么三寸金莲。

  陈夫人被贾琏这么一说开心不已,这是要保持矜持一点,脸上依旧微笑,不敢开怀大笑,忍的很辛苦,嘴角翘的也高。

  准岳母和准女婿之间愉快的交流,引发了王子胜的莫名的不舒服,咳嗽一声,吸引注意力道:“贾家与王家,乃是通家之好,客套话不需多言,都且去更衣吧。”

  古言白话小说中常见“更衣”二字,指的就是单纯的换衣服。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两个意思,一个是舒适,一个是礼仪。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其他的都是衍生品。

  PS:如果你只是一个古代的底层百姓,有衣服穿就已经很难得了。“更衣”的具体内容不细说,免得被说灌水。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去找资料看看。

  能享受“更衣”生活的人,伱总的有衣服可以换吧?

  言归正传!

  贾琏被下人领进一间更衣室,平儿等在门内见礼道:“平儿奉命服侍姑爷更衣。”

  捧着衣服的长随小安很是识趣,门都不带进的,站门口完成交接,门还给带上,站门口守着。荣国府里头,贾琏欣赏并信任的人物之一就有平儿,排名靠前。

  颜值高就不提了,能在王熙凤的淫威之下游刃有余,说明她极为聪明。

  对王熙凤的改造还在进行中,结果不得而知,将来娶进门之后再看吧。

  平儿对贾琏的印象也是极佳的,荣国府爵位的继承人啊,身边就一个贴身丫鬟,还是没沾过身子的干净人。这在权贵之家里头,完全无法想象。这不是说你洁身自好的问题,小年轻身边环绕的丫鬟们,哪个不是有条缝就往里钻?

  这一辈子是无法改变身份了,下一代却有了提高和改变社会地位的可能。

  平儿一边服侍贾琏更衣,一边低声言语:“小姐让我转告二爷,王家的少爷们对二爷多有不满,回头如有为难之处,还请多为包涵。”

  贾琏表情平静的吐出三个字:“知道了!”

  平儿是懂贾琏的,所以劝了一句道:“小姐在家里也不容易。”

  贾琏不愿意对平儿发作,略显不耐烦道:“此事,平儿莫要多管。”

  平儿印象中的贾琏温和有礼,这种程度的语气,已经算是很重了。

  尽管知道贾琏不高兴了,平儿还是鼓足勇气再次劝说:“二爷耐心两年,待小姐过门了……。”这次贾琏不给她说完的机会,开口打断道:“就知道拿女人出气的男人,也值得我让步?他们敢做初一,别怪我做十五。但凡知道风儿在家里受刁难,王家兄弟出门必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