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273章

作者:断刃天涯

  好好的商议接待带英使团,怎么吵到了公田上呢?原因也很简单,接待使团的费用问题引发。

  这钱应该谁出?梁道远主张户部与内帑共同分担,郭衍站出来反驳,认为这钱应该是户部出,不能什么事情都找内帑出钱。

  尽管皇帝不在场也一点不耽误郭衍拍马屁,这厮还是很清醒的,知道一旦他离开了皇帝的支持,内阁大臣肯定坐不下去。

  这就是郭衍走捷径的下场,因为走捷径,导致文官们对他非常不屑,阁老又如何,我不买账。

  郭衍处心积虑的培植党羽,奈何大多数文官自诩【傲骨】,不肯加入他的阵营,个别官员无所谓【文人傲骨】,只要能升官就好。这类人在朝中属于极少数,依附郭衍暂时升官快,天花板却不高。郭衍没得选,只能拼命往上爬,等他坐到次辅了,他就能管吏部的事情。到时候才能轻松的提拔自己人,所以郭衍与梁道远天然的不对付。属于必须处之而后快的性质。

  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后果,就是越扯越远,郭衍直接搬出山西巡抚与布政使的案子,睁着眼睛说瞎话,指控这俩不但侵吞军镇公田,同时放任地方士绅勾结军镇官员侵吞军镇公田,给开中法的坟墓加了一铲又一铲土。

  为何盯着山西巡抚和布政使不放呢?这不是巧了么?山西巡抚的座师就是梁道远,布政使的座师是孔照。

  这么说吧,能进内阁的,好歹是干过主考官的,郭衍也干过一任乡试的主考官。

  郭衍还非常聪明,他没去点大同与云州官员的名,这就等于没有插手案子。

  其实山西两位官员的案子,皇帝已经定性了,判决都下了。郭衍揪着不放,就是在胡搅蛮缠。

  贾琏进来打断了两人的争吵,看了两人一眼后,默默的走到位子上,开始动笔写接待使团的章程。

  以前接待使团的章程是老章程,贾琏必须精心准备,将自己的新章程定下来并沿用今后,也算是为朝廷的外交做贡献了。

  四位阁臣并不知道贾琏与皇帝聊了点啥,并且接下了差事。承辉帝也没有把《西洋游记》给几位阁老看,把贾琏交出去谈是苦心孤诣的做法,就看贾琏能不能体察上意,为君分忧了。

  贾琏当然知道承辉帝最忌惮的是【立宪】,这个事情必须在接待的章程中表现出来。

  外事接待章程细则补充。

  防疫隔离,西洋有黑死病的先例,为防瘟疫进入,来访人员一律在隔离区等待半个月,无问题后才可进行后续安排。

  彰显国威,设仪仗队供外使检阅,彰显本朝军威国威。

  礼仪教导,专门人员教导外使,在本朝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许说。

  附:本朝出访使团归来人员,一同接受教导。(具体教导细则,待定。)

  回赠国礼,根据来使携带礼物价值,溢价一成给与回礼,不可追求虚荣。

  接待费用,接待外使应有之意,然则不可铺张浪费,应根据来使携带的礼物价值,设定相应的标准。

  贾琏考虑过了,鸿胪寺那套东西太老了,有很多可以修改的地方。但是最需要改变的,就是以上这些了。

  这些补充细则,主打一个可以吃点亏,但不能吃太大的亏。

  贾琏写的很快,承辉帝回来没一会,还没确定接待费用该怎么出呢,贾琏就举手表示要求发言。

  “贾大人有何建言?”看见贾琏举手,孔照心跳加速,这狗东西每次说话,都不是啥好事。

  贾琏举起手里的纸张:“鸿胪寺那套东西太旧了,下官写了点接待外使章程的补充细则。”

  都不等孔照说话,承辉帝非常默契的开口:“呈上来,朕看看。”

  内阁大臣们本来都想先看看的,皇帝一开口,全都闭嘴,心里都跟几十只猫爪子挠似的痒痒,同时也有点不安。

  承辉帝接过后,飞快的看完,忍不住嘴角上翘,不愧是状元之才。就是这文字,太白了一点。白就白吧,好理解,不易执行出错。

  皇帝看穿,传给孔照,首辅看了没太大的问题,松了一口气,不过心里也在吐槽,还状元呢,这文字太丢分了。

  梁道远接过看了看,也觉得没问题,忍不住开口吐槽;“贾大人状元出身,为何行文总是如此浅白?”

  贾琏没好气的回怼:“次辅大人为官多年,难道不知上面的规则越浅白明确,执行越轻松么?规章制度是给人看了执行的,骈四俪六让下面的小吏和百姓如何明白无误的理解?将来执行出了问题,算在谁的头上?如此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不知道梁相如何足做的次辅,自请乞骸骨吧,免得留下不小心胡说八道,丢的是朝廷的人。”

  梁道远最得意的就是他的文采,没想到被贾琏一通挤兑,竟然无法反驳,气的面红耳赤时,郭衍又补刀:“贾大人言之有理,公文当浅白,避免下面误解,此太祖训诫也!”

  可惜,贾琏没继续下刀子,平静的看一眼郭衍后,默默的坐下。

  眼看气氛有点僵持,接待费用的事情难以定下,潘季驯起身道:“费用之事,延旧制即可。”

  承辉帝指着补充细则:“先看完再说!”

  郭衍夺过补充细则,仔细看完后,确定没有理解错误,转给潘季驯。

  潘季驯看完后,默默的放在内侍手里的托盘里。

  贾琏见没人说话,开口道:“上一次接待法兰西使团,所需费用大半出自内帑。以在下之见,此非荣誉,实为百官之耻。我等为官不能为陛下分忧,还要让陛下出内帑为国办事。试问各位,让尔等掏腰包为国家办事,愿意么?”

  “竖子无礼!”梁道远拍案而起,以手指贾琏。说无礼的理由,大家都知道,贾琏用了【尔等】一词,这是蔑称。

  贾琏嘿嘿冷笑两声,齐声道:“梁相,上一个拿手指下官的同僚,你猜猜他结果如何?”

  不等梁道远回答,潘季驯怒吼一声:“别吵了,公事别把私人恩怨掺和进来。接待使团所需费用,延旧制。只是回赠国礼,请陛下破费。”

  和稀泥,一团和气,这是潘季驯的一贯作风,和光同尘嘛。

  贾琏听了也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看着孔照,那眼神别提多恶心人了。

  孔照被看的非常的不舒服,他很清楚贾琏的意思,身为首辅,为何如此没有存在感呢?

  “陛下,潘相所言极是,微臣以为可行。”孔照站出来支持潘季驯,这就是两票了,郭衍有心反对,考虑到梁道远肯定作对,默默作罢。

  贾琏却站起道:“诸位阁老,如何给外使回礼乃内阁的本分,官员拿的俸禄皆为民脂民膏,就是干这个的。陛下是否愿意为回礼增辉,那是陛下的事情,而不是各位随意替陛下做主的理由。”

  一句话给内阁四位大臣都装进去了,贾琏之勇,令人现场记录的中书舍人们瞠目结舌,手下不停的记录下这精彩的一战。

  偏偏这句话的杀伤力太大了,一个替陛下做主的帽子,是个官都不敢戴上。

  四位阁老选择了沉默,沉默啊沉默,沉默是中午的心里默默画小人诅咒。

  “贾琏,坐下!”承辉帝厉声呵斥,贾琏乖乖的坐下。

  四位阁臣被贾琏开嘲讽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就麻木了。

  孔照带头站起,冲皇帝行礼:“陛下,臣等不能为陛下分忧,有罪!”X4。

  承辉帝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些内阁大臣,他也麻木了,每次都是这套,知道自己有罪,就是不该对吧?觉得朕离不开官员的辅佐对吧?

  “行了,都坐下。此次接待外使的任务,贾琏全权负责。嗯,暂挂一个鸿胪寺少卿的名,所需费用鸿胪寺做预算送审核,通过后户部尽快拨款。不可耽误大事,谁丢了朝廷的脸面,谁给朕捡起来。散会后内阁草拟任命上呈!散会!”

  承辉帝一脸不悦的起身就走,实在是不想继续看几位阁臣的老脸了。

  事关内帑,承辉帝心里就没法舒服。不知道这帮官员是怎么想的,每次有点事情都请开内帑。

  承辉帝也不是小气的人,涉及到军国大事,内帑的银子哪次不是流水一般的出来?该花的钱,皇帝真不吝啬。

  当初的西域平叛,到现在的西北草原贼寇入侵,皇帝都没少掏银子。这帮文官倒好,养成习惯了,这点小事也出内帑!

  其实承辉帝也很清楚,动不动请内帑的根源,还是在于文官集团的初衷,就是最好别有所谓的内帑。

  初衷很好,问题没法实现。哪个皇帝都会抓住内帑不放的,不然真出点啥事情,户部银库空荡荡,真是要急死人的。

  贾琏之所以发飙,就是因为承辉帝不是个小气的皇帝,所以才跳起来骑脸输出。

  郭衍很客气,他身为阁臣,想骑脸输出是不可能的,他能对梁道远出手,却无法对整个内阁出手。

  同为帝党,郭衍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好气。

  承辉帝走后,孔照看了一眼贾琏道:“本相口述,贾大人执笔如何?”

  贾琏很干脆的拒绝:“自己给自己写任命文书就很丢人了,还是个临时的差事,更丢人。”

  这话说的孔照也乐了,作为老江湖,孔照知道很多事情做不得数,在内阁开会吵架,属于常规操作,只要不下死手,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

  倒是梁道远和郭衍之间,大概是要分出一个死活的。

第385章 来自大周的震撼

  想做事的皇帝太累了,不但皇帝累,臣子也累。

  可是话怎么说的呢?皇帝和官员都在享清福,这国家还能好的了?

  贾琏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想偷懒,皇帝就是不肯放过他,说起来太惨了,阁臣们看着都挺开心的。

  这就是贾琏过的舒坦了,比自己舒坦还难受。

  拿着圣旨,贾琏来到鸿胪寺,宣读旨意后,把鸿胪寺卿与两位少卿叫一起开个会。

  连着开了两天的会之后,相应的人员也都确定下来,第三天贾琏把所有人叫一起开会时,话说的很重。

  “此次接待英吉利使团,陛下很重视。大家也别觉得累,本官与三位上官联名上了预算,整整两万两银子,加班有加班费,出差有差旅补助,只要活干好了,本官还能去求陛下发点赏钱。”

  现场欢声雷动,京城吃公家饭的谁不知道,贾大人来了,好处就来了。五城兵马司和研发司那种破衙门,底层的人日子过的都挺滋润。

  鸿胪寺,不输于人!

  贾琏心里很清楚,跟鸿胪寺这帮人关系一般,讲道理是没用的,只能拿钱说话。

  现场为何欢呼不断,原因很简单,本来就是清水衙门,以前这些人接待外宾,好处都是上司得的,下面办事的人一口汤都很难喝到。

  层层克扣这种事情,哪个衙门都不例外。

  唯一例外的就是贾琏,在他眼皮底下坏了他的事情,肯定是要疯狂报复的。狗日的出身太好,只要不闹出人命来,最多罚酒三杯。鸿胪寺的官员要是动歪心思,贾琏是不会跟他们走程序讲道理的。

  此前召集官员开会,贾琏就威胁过众人了,凡事需有度,吃吃喝喝报销的事情就算了,把办事经费往口袋里装,小心屁股下的位子。

  为此,鸿胪寺的官员们意见极为统一,赶紧把活干完,送走这个瘟神。

  贾琏有一点好,既然是他负责的事情,从来不偷懒让下属去干活,自己歇着。

  这不,顶着六月天的太阳,贾琏亲率一干鸿胪寺官吏以及大批人员,奔赴天津码头迎接使团。

  天津水师这边,孙统制早就接到贾琏的消息,联合知府一起,腾出兵营来,打扫干净,作为隔离场所。

  隔离半个月的目的,不是为了为难来使,而是为了防疫以及给出访归来的使团人员上课,告诉他们管好嘴巴。

  在知府与水师孙统制的陪同下,贾琏视察了隔离区的准备工作。几個洗澡的大池子也都清洗干净了,烧水的家伙也都准备周全。

  英吉利使团一共五条船,加上归国使团的两条船,一共七条船出现在远处的海面。

  搞这么多船来不是为了彰显英吉利的国威,实在是这海面上不太平,没点硬实力你也好意思跑航线。

  威尔逊号上,英吉利使团长亨利看着远处的大沽口炮台,多少有点惊讶。身边的沙逊面露喜悦道:“亨利先生,你看这海防炮台,很难对我方舰队构成威胁。”亨利皱眉不语,这副团长沙逊,这一路惦记着对大周开战,真以为大周是北美或者印度么?眼下北美正在闹腾,大英帝国哪有精力对华开战,更别说就算是打下了沿海又如何,深入内陆需要多少人马?这可是个据说两亿人口的大一统国家。

  “虎门炮台上的大炮说明了,周国的技术水平能造出不错的大炮,作为海军出身的我,不认为用战舰对炮台是明智之举。”

  亨利忍着不悦,没法子,沙逊家族在议会的影响不小。该死的鸦片贩子不但在欧洲卖鸦片,还想借助大英帝国的力量,强行对华销售鸦片。

  可是议会的很多老爷们,更希望打开对华贸易的市场,用工业制品的销售缓解贸易逆差。

  沙逊耸耸肩道:“阁下说的对,我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周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

  引水船出现,领着舰队缓缓进入码头下锚,亨利看清楚在远处的棚子下,三名官员正在走来,后面跟着一群士兵。

  仪仗队是贾琏抽调神机营精锐组建,一百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看着已经很有点样子了。

  可惜,这地方没法铺红毯,不然氛围更好。

  大周没有国歌国旗的概念,贾琏最近忙的就是这个,搞了一个黄底,红金龙戏地球仪的金龙戏球旗,国歌则是《固金瓯》。

  弄好之后报内阁,再呈皇帝批准,正式实施。用贾琏的话,天朝上国,就该有卓越不凡的气象。

  以后全世界都是这个标准!大周开天下之先河!

  承辉帝被哄的很开心,盖印盖的很干脆。

  至于来天津迎接为何不是鸿胪寺卿带队,原因很简单,不需要那么高的级别。英吉利来的并不是内阁成员,而是一个海军准将。

  也不知道为何不来个内阁成员,反正贾琏暗示承辉帝,对方不是不尊重大周,而是第一次属于试探,不会派太正式的内阁大臣。

  承辉帝表示了解,毕竟这个年代,航海就是在玩命。英吉利的内阁大臣,不可能冒险。

  亨利与沙逊下船之前,在仆人的帮助下,认真的整理好仪容,登岸之后,贾琏已经上前来抱手:“欢迎英吉利使团代表,我叫贾琏,本次接待工作的负责人。”在广州时就见过这么一出的亨利与沙逊,没有丝毫意外,入乡随俗吧。

  “这位是大英帝国正使亨利勋爵,这位是副使沙逊。”

  两边都有翻译,有趣的是,大周的翻译是个从广州找来的英国破产商人凯恩,英国人的翻译是一个广州人,叫做伍有福。

  听到这个姓伍的时候,贾琏总是会想起一个叫十三行的东西,嗯,还有一个姓潘的,也会触发。

  还有一部电视剧给这帮人洗白,无耻之尤。

  “欢迎两位来到我国,我想握手的方式二位使者更适应。”贾琏开口的同时伸出右手,对面的亨利与沙逊却几乎惊掉下巴。

  因为贾琏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是伦敦腔的。这个真不怪贾琏,他有挂,中学阶段听的磁带,全是伦敦腔。

  亨利僵硬的与贾琏握手后,沙逊才回魂,赶紧握手。贾琏做了个请的手势:“请亨利正式检阅仪仗队!”

  两人还都是头一次见过这个阵势,贾琏在前,亨利愣了一下,还是跟着上去了。

  两根旗杆下,贾琏陪着亨利站好,耳旁传来:“奏国歌!”

  乐队(从戏班子里找的)奏乐,听到熟悉的《天佑国王》,看到旗杆上的英国国旗,亨利有点懵。

  但见贾琏一脸的肃穆,双手垂下,赶紧跟着严肃的看着国旗,随后又是《固金瓯》。

  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响起时,贾琏做了个请的手势,亨利下意识的迈步,一边走一边看着列队整齐的神机营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