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连续两道斥责到王子腾手里时,已经一个月后了。拿到第一份的时候,王子腾还只是微微一笑,看都没看,认真的收好就没然后了。
现在王子腾最关心的就是两件事情,一个从英吉利洋鬼子里手里买来的两艘战舰,这个事情对于英国人而言简直就是破天荒的事情。
英国人与大周的贸易完全是单方面被吊打,茶叶、生丝贸易,根本就没有还手的余地。仔细想想,空船从印度过来,然后送上银子,买走茶叶和生丝,英国人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买卖啊。要不是承受不了打一场的代价,英国人早就上岸去抢了。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新来的两广总督上任之后,立刻联系英国人,购买两艘战舰,不求是全新的船。
就这么一个事情,英国商人欢呼雷动,总算见着回头钱了。当然最先进的战舰是不会卖的,两艘五成新的船,换来十船的茶叶,在东印度公司看来,简直就是大赚特赚的买卖。如果这位新总督不打击鸦-片走私就更完美了。
王子腾关心的第二件事情是新式火枪,这种武器在剿灭走私鸦-片的过程中,发挥了惊人的威力。尽管只有五百支枪,却打出了火绳枪好几倍的效果。现在王子腾需要更多的新式火枪,好组建一支新军。问题是,王子腾很担心朝廷的反应,尤其是承辉帝的反应。
所以才给贾琏取信一封,信中没提火枪的事情,就是单纯的想通过贾琏,获取更多的来自皇帝的信息。
没曾想没等到贾琏的回信,反倒是等来了报复,两个省的御史都上了王子腾的黑料,结果就等来了一个斥责令。
没放在心上的王子腾这些日子,每天都到水师的营寨,看水师的士兵们在洋鬼子的战船上操练,学习如何操作洋鬼子的战舰。
作为乙方的东印度公司,为了打开对华的军火贸易大门,显得极为负责。不但派遣了足够的教官,还贴心的提醒王子腾,再买战船可有优惠哦。
他们哪里知道,王子腾已经派了不少工匠在学习并准备山寨,现在唯一难住王子腾的就是火炮的铸造。
广东这边其实不缺铁,也不缺工匠,但是铸造大炮的技术,真不是想学就学的,越大的口径就越难铸造。
就在王子腾看着水师官兵操练战船的时候,王义悄悄的走到身后,附耳低语。
王子腾陡然一惊,招呼一声;“回去。”
一行人策马飞奔,回到总督衙门。
一位亲信幕僚已经等在这里,见了王子腾上前道:“东翁,京城的消息来了。”
王子腾看了一眼信使,此刻正躺在地上,大夫正在诊断,小吏端着一碗热汤在往信使的嘴里喂。
恢复一点元气的信使站起来,小心翼翼的从胸口摸出一个信封。王子腾接过看一眼火漆上的印,撕开口字取出信,一边往里走,一边看信。回到书房时,王子腾已经看完了信,随手递给身边的亲信幕僚;“看看吧!”
幕僚师爷接过后飞快的看完,挠挠下巴道:“事情有点诡异啊。贾府的小公爷可不是蠢货,不应该啊。”
王子腾笑了笑道:“他要是蠢货,犬子就该丢路边,爱谁要拿走。”
师爷有点蒙圈,毕竟对贾琏不熟悉,接触的太少了。王子腾若有所思后才低声道:“不应该啊,大烟的买卖算不得什么大事情,这小子为何如此重视?竟然亲自面君弹劾!”
“东翁,想不明白就算了,派人去给他送信,提一提新式火枪的事情,看他的反应如何。至于陛下,在下还是那句话,此时此刻,陛下首先要考虑的还是近在咫尺的东平铁骑,暂时顾不上东翁。”
第321章 黛玉的猜测
“大家是亲戚,那贾琏却弹劾父亲向皇帝表忠心,早知道当初不把熙凤妹妹嫁给他。”王义在一旁开口,显示一下存在感。
王子腾听了这话忍不住皱起眉头,抬手指着门口:“滚出去,出去不许胡说八道,不然腿给你打断!”
王义当即傻眼了,眼珠子半天没转,对上父亲凌厉的眼神,低头躲开,双拳紧握,灰溜溜的出去了。
师爷开口劝慰:“东翁不必介意,大公子还年轻。看事情没那么透!”
“年轻个屁,贾琏比他小三四岁呢。看看人家,再看看他,不是亲生的早丢海里喂鱼了。”王子腾有点怒其不争的语气。
“世上总是会有一些特别的人,贾琏就属于这种,没法比,也不要去比。不然难受的还是自己。”师爷又安抚了一句。
王子腾双手捂着脸,使劲的搓了搓,心情很复杂。他难受的是什么呢?四王八公在都在的时候,王子腾可以说游刃有余,四处都可以借力,领兵出征西域可以说达到了人生难得一见的高度,再使点劲就能登顶。多年的运筹帷幄,那个时候的贾家,根本就是王家的附庸。
可是出兵西域几年回来,一切都变了。贾家出了个另辟蹊径的贾琏,借着张廷恩的渠道抱上了皇帝的大腿。四王八公的大好局面,严密的结构,突然就缺了贾家这一大块。别看贾家不如当年了,但一门双公还是很能唬人的。后续的发展根本就是脱缰的野马,看起来有点软弱的承辉帝,借着王子腾出征西域的机会,翻云覆雨。先拿下了方白衣,后顺利的解决了财政问题,从弱势的一方成为了强势。赶巧的是,北静王没了,一时半会没能站稳脚跟的小北静王,也被承辉帝趁机下手,一番拉扯,根基大不如前。
只能说承辉帝太能抓机会了,趁着北静王年幼不能服众的机会,充分发挥贾琏的作用,把四王八公给折腾散架了。
关键是贾琏这个小卡拉米,趁势而起,成为了年轻一代官员中最醒目的那个,要文,有状元之实,恢复战后郧阳之功,要武,郧阳、济宁两战,白莲教袭击案,小年夜的李逆案,无一败绩。
仅仅是这些在王子腾看来,还只是个未来之星。这次贾琏出面弹劾王子腾贩卖大烟的案子,让人看到了他另外一面。
成熟老道,多谋善断,该狠心的时候,即便是王子腾这个姻亲,那也是下得去手的,该卖也就卖了。
这才是王子腾高看贾琏的地方,当初贾琏劝说王子腾那会,仅仅是被当作一个使者看待的。
合作?你也配?
后续越来越多的信息逐渐的获悉后,王子腾才重新认识了贾琏。哪里是仅仅“宠臣”两个字能说清楚的。
“贾琏盯着贩卖大烟的事情做文章,倒是将事情的方向带偏了。弹劾的尺度把握的很到位啊。”师爷在一旁也感慨了一句,小年轻是妖孽啊。
“算了,不提这个了,倒是信中说的第二道斥责令,看似无伤大雅,实则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被人抓到别的把柄,皇帝即便想和稀泥也难。今后做事,还是需要收敛一下,给皇帝的奏折写好了没有,写好了赶紧让人送进京。两广地方上能用的钱不多,又要打造水师,陛下能理解。”
“希望如此吧,别忘记要新式火铳,从京城跟来的兄弟们说了好几回了。”
目送师爷出去后,王子腾才自言自语:“安南侯!多少也是个退路!”
嗯,王子腾还是希望能回京城,不求权倾朝野,好歹能顶掉四王之一。可惜了,太祖之后,非李氏亲族不封王。
最近京城最劲爆的消息,就是贾琏弹劾王子腾了,为此,王夫人在贾母面前嘴碎了两句,被贾母喝斥;“男人的事情女人少管!”
在贾母这边吃了瘪,晚上在贾政面前抱怨时,贾政衣服都脱了,还是起身穿好道:“妇人之见,你懂什么?”说完去了赵姨娘那过去,王夫人气的砸了梳妆盒,身边的两个丫鬟也被骂了半个小时。
关于贾琏弹劾王子腾的事情,体现在王熙凤这里就是担心大于愤怒了。这是嫌弃我生女儿么?也不像啊,没看他抱着闺女不肯撒手,奶娘都快失业了。晚间睡觉前,王熙凤还在沉默中担心贾琏离开,没想到贾琏脱了往炕上一躺,看着她问:“想啥事情发呆呢?”
其实贾琏知道王熙凤想的啥,但自己不能主动去解释,就得王熙凤来问。
王熙凤果然没忍得住,坐在炕头看着贾琏道:“都怪桂香和平儿不争气,爷若是想儿子,不妨多收几个姨娘。”
贾琏腾的坐起,王熙凤吓往后一仰,又被拽回来按住,一阵连续的疼,这是屁股上挨了好几个巴掌。
打完之后,贾琏才道:“想啥呢?这家只能你做当家娘子,谁来都不好使。”
王熙凤抬头,眼睛含泪;“那爷还弹劾大伯?”贾琏抬手又是啪的一下:“胡思乱想,这事跟你也说不明白,总之对贾家王家都有好处。”
毫无疑问,王熙凤没明白啥意思,不过很忙她就用不上脑子了。
今天的贾琏特别的用力,很快王熙凤就神神叨叨的叫唤。要个儿子那地方不行之类的听不懂的话。
被折腾到下半夜的王熙凤没能早起,醒来时看见平儿问一句:“啥时辰了,二爷呢?”
“都晌午了,二爷早去衙门了,小姐今天脸色真好看。”平儿不动声色的夸一句,王熙凤坐起要下炕,疼的哎哟一声。
平儿看着王熙凤龇牙咧嘴的下炕,伸手扶一下的时候,忍不住问一句:“惹二爷生气,被收拾惨了吧!”
王熙凤倒是没特别生气,轻轻的拧一下平儿的脸道;“小蹄子,这叫恩爱!”
看着王熙凤走路都打晃,平儿心里不免泛酸:【嗓子都喊哑了还嘴硬!】
晚上不好好休息的人,上班注定要摸鱼睡觉的。研发司也好,五城兵马司也罢,都是贾琏的一言堂。
贾大人为国为民辛苦操劳,上班睡觉怎么了?
挂就是好用啊,无论多么劳累,好好睡一觉满血复活。又能蠢蠢欲动了。
提前下班,计划回去玩老婆的贾琏被林如海的长随给堵住了:“老爷说了,请二爷下班去家里叙话。”
“我提前下班你都能堵到?”贾琏颇为费解,长随笑道:“表少爷每日提前半个时辰下值,人尽皆知,小的特意提前来此等候。”
贾琏……。我上班摸鱼,下班早退的消息传开了?嗯,好事啊!加大宣传力度吧。
林如海家里,黛玉正围着弟弟转,家里的情况变的越来越好,小姑娘每天都面带笑容,哪来的眼泪便宜贾宝玉。
还没出月子的贾敏自然不能见客,黛玉出来迎接,顺便显摆一下怀里的弟弟:“看,小弟!”
贾琏一点都不带上心的,扫了一眼道:“儿子哪有闺女好?”黛玉把弟弟递给奶娘,不快的哼哼两声:“你这是嫉妒我有弟弟!”
无语的翻了翻眼珠子,贾琏岔开话题:“二婶那边最近消停没有?”
黛玉提起这个顿时也露出不快:“二舅去找过父亲,说起宝玉如何聪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书都读完了,最近开始学论语,应该又是一个读书种子。父亲假装没听懂他的意思,没接话茬。”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贾琏也好,贾珠也罢,对比贾宝玉都太过耀眼了。父母健在的黛玉,哪里会看的上这么个废物点心。即便看上了,林如海和贾敏都不能接受这门亲事。贾敏嫁给林如海,那叫高攀,林黛玉要嫁给宝玉,那是下嫁。
贾家所谓的外戚身份,并不是加分项,反而是减分的地方。科举做官才算是主流的正确价值观。
贾琏和黛玉凑一块,总能聊的起来,这主要是贾琏见识广,黛玉说啥都不会掉地上。即便是四书五经,贾琏全本能背诵的挂,黛玉也比不了。
“对了,父亲找琏哥,商量点啥事情?”黛玉好奇的问起来,聪明的黛玉最近发现,朝堂才是最好玩的地方。跟人斗,可太有趣了。
这不是说黛玉好斗,实在是朝廷里的斗争,每次在一边旁听,都能感受到长脑子的快乐。当然也是林如海宠出来的。
“这我上哪知道?我也是临时被叫来的。”贾琏大概能猜到,这会说不合适。
“猜一猜呗!你先别说,我先猜。嗯,一个是琏哥弹劾王子腾的事情,一个是内阁增补的事情。父亲担心贾家与王家关系恶化,由此引发莫测之变化。再者,父亲对入阁很在意,嘴上说无所谓,妹妹早看出来了,内阁大臣啊,谁不想呢?”黛玉不带遮掩的点评,搞的贾琏没法接了。
贾琏只能点头附和:“林妹妹真聪明,我也是这么想的。”
黛玉得意的昂着下巴哼一声:“可惜,我不是男儿身!”
贾琏赶紧阿谀奉承:“对对,林妹妹兰心蕙质,巾帼不让须眉!贾琏佩服,五体投地的佩服。”
林如海进门,看见两人聊的正好,女儿开心的大眼睛眯成缝,被钓成了翘嘴,心里咯噔一下,以后这闺女还怎么找婆家?
“哼哼哼!”林如海重重的几声,惊动了两人后,这才迈步上堂。
黛玉从椅子上哧溜下来,快步上前:“父亲回来了,父亲辛苦了!”指挥丫鬟伺候林如海入内更衣。
林如海给贾琏点点头,快步入内,以后还是少让这厮登门。时间长了,这小白菜保不住。
换了衣服的林如海出来,看着一身官服的贾琏玉树临风的站着,看看补子,四品啊!林如海心情不那么美好。
“去书房说话!”林如海收拢情绪,开启正题。贾琏跟上,黛玉也跟进书房,林如海想撵走她,又怕欲盖弥彰,回头闺女闹腾,不好收拾。
女儿奴太可怜了,老父亲的心谁懂啊?
书房内落座后,黛玉熟练的找位子旁听。
林如海也不避着她,非常直接:“怎么想起来弹劾王子腾?找的罪名也是不疼不痒的。陛下那里可不好糊弄,别弄巧成拙了。”
贾琏心里默默的叹息,就知道林如海会这么问,实在是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烟毒之害啊。
解释不清楚,就换个角度呗。
“王子腾在广州干了不少事情,得罪了不少人,陛下本就有敲打之心。加之,大烟的长期危害非常严重,不尽早控制,假以时日,必危及社稷。恰逢此前梁次辅上了王子腾的黑材料,侄儿用此事搅混水。陛下能借机二次敲打王子腾,使之不敢怠慢,侄儿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何乐不为?”
贾琏的回答,明显超出了林如海的预料,所以他听完后微微颔首:“原来如此,陛下与你配合唱双簧呢。如今朝臣们更多的是在猜测,你在混淆视听,用一个不大的罪名给王子腾脱罪。不少人已经将你算成王子腾一党了。还有一些人认为,你是在找借口切割!”
贾琏听罢忍不住失声而笑:“即便没这个事情,贾家王家,在别人的眼里早就是一党之徒。至于说切割的,纯属觉得我年幼无知,经验不足。被人小看了,这是好事啊。说起来,侄儿还挺喜欢勋贵出身,幸进之臣的名声。”
林如海听着连连摇头,觉得贾琏的思维异于常人,别人避之不及的东西,他压根不在乎。
也不是说贾琏比林如海看的更深,而是林如海更加珍惜羽毛。林如海怎么会看不出来,承辉帝的强势,贾琏完全不必在于物议呢?说再多,也伤不到贾琏一根毫毛。不过林如海还是提醒一句;“当心三人成虎!”
“嗯,这倒是,真要见事不妙,侄儿会自请外放的。”
林如海稍稍思索:“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你在京城呆着,确实碍了很多人的眼。”说着林如海又换个话题:“内阁增补的事情,你怎么看?”
贾琏不假思索道:“群臣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奏折到了陛下跟前,一律六中。陛下拿根胡萝卜吊着,意在进退自如。依我之见,此事不到年底,难有结果,姑父还是当着没这个事情就好。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第322章 开窗理论
对于贾琏的判断,林如海信了一大半。当初皇帝抛出内阁增补的鱼饵,钓的多少人成了翘嘴。
如此美味的鱼饵,林如海差点没忍住咬上去。承辉帝还特意把没有动作的林如海叫去,暗示了一番。
现在林如海初步整顿了督察院之后,事情却迟迟没有下文。
看似这个夏天事情很多,人心很烦躁,实则一直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老了,还没一个小年轻看的明白。”林如海忍不住自嘲,黛玉在旁道:“父亲不必泄气,眼下的内阁陛下并不满意。父亲总宪督察院时间也不长,没必要如此心急。时间拖个一年半载的,反倒对父亲更为有利。”
林如海听罢颇为诧异:“何出此言?”黛玉道:“陛下最终目的是要有能做事的臣子在合适的位子上。这点看看此前的张、孙、李三相便知。父亲只需安于本职,有了成绩自然能入陛下法眼。倒是那些上蹿下跳的人,陛下未必能看的上。”
林如海听了没有表态,而是先看看贾琏,见他笑而不语,忍不住问:“琏哥儿以为如何?”
贾琏微微沉吟后开口道;“陛下如何想的固然很重要,但是内阁在满朝文武中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更为重要。”
林如海听懂了,微微颔首以示认可,黛玉没听懂,东张西望的,没人解释她也不问。
贾琏回家后,黛玉才走到林如海跟前请教:“父亲,琏哥说的我没听懂。”
林如海宠爱的摸头杀,语气和蔼的解释:“你不懂是正常的。本朝内阁的形式,延续自前明,但又有所不同。太祖当初削弱了内阁的权力,形成一个法理上君权无限,实际操作中君权、内阁、勋贵三者之间的平衡。这么做的原因,那个时候开国勋贵的权势占了绝对上风,前明以文驭武格局不在,甚至内阁制度都是太祖以个人权威推上去的。”
“太上皇年间,内阁权力大涨,在太上皇的纵容下,甚至一度压制了勋贵。当时的政坛,大体上是文官挤压勋贵的权力空间。当今登基后,延续了此前的格局,文官步步紧逼,勋贵则死死的抓住兵权以抗衡。看似下风,实则旗鼓相当,或者说勋贵的后裔们失去了血性。因为李逆一案,勋贵集团的力量再次被严重的削弱。如果形成内阁一家独大的局面,假以时日必定难以改变。这也并不符合皇权的利益。”
见黛玉听的认真,林如海欣慰的继续:“内阁增补大概是会过的,但,文官很难独占两个增补名额,至少要分出去一个给军方。具体是谁,看陛下的意思。总之今后无论内阁如何变化,都少不了军方的一席之地。自秦汉以来,君权与臣权之间的争夺就一直存在。大体上开国之君凭借个人威望,都能掌握全局,越往后传,君权越弱。以为臣权,包括了天下士大夫以及勋贵。生长于深宫的守成之君,几乎没有机会去培养个人威望。”
听到此刻的黛玉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抬头看着林如海问:“今上呢?”
林如海微微摇头,沉吟一番:“总的来说,气运罕见的强,政治手段也属一流。今上登基以来,先整顿了内阁,接着整顿财政,整顿勋贵,如今又要整顿吏治了。今上所为,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好办的事情,但却有惊无险的都挺过来了。本朝有此明君,中兴有望。”
嗯,这评价就很高了。至少比太上皇要高,有点直追太祖的意思。
“那琏哥呢?父亲觉得他如何?”黛玉的问题很突然,林如海顿时陷入了思索状,好一阵才摇头:“我看不懂,他的招法总是似是而非。很多时候觉得他太过鲁莽了,但结果总是能还算不错。当初贾家迫于皇权的压力,放弃的兵权,现在又渐渐的能触及了。很不简单!”
父女二人的议论,贾琏自然是不知道的。
时间进入七月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由内阁建议,陛下认可的预算制度执行细则出台了,刊印之后传往全国,明年一月起,正式实施。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