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107章

作者:断刃天涯

  六部尚书、侍郎,都可以点名欣赏的新科进士观政半年,不用轮转。这个头是太上皇年间开的,意在给六部三位主官创造一些福利。究其根源,还是当初太上皇的皇位来的有点惊险,当时几位有机会的皇子,皇帝还在弥留之际,他们便兵戎相见了。

  这些皇家旧事,承辉帝坐上皇位后才知道根源。为了收买人心,太上皇惊险登基后,大肆发福利。多亏当初家底厚实,结果就是承辉帝上台后,户部的库房老鼠看了都流泪。

  周皇后当然也知道一些当年的旧事,承辉帝不愿意说,她就顺势转移话题。

  “八月里贾琏要成亲了,臣妾觉得是不是要表示一下。毕竟老三能有今天,多亏他这个良师益友。”周皇后的出发点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承辉帝也挑不出毛病来。

  “嗯,确实如此。老三能短时间内成熟起来,贾琏的帮助不小。说说打算怎么个意思。”

  周皇后听出承辉帝的语气里带着点调侃,忍不住一个媚眼过来,轻声笑道:“恩唯出于上!臣妾寻思,王家闺女的嫁衣,可以做点文章。”

  这话说的就很有水平,要对贾琏施恩,那只能是承辉帝出手,周皇后则不合适。所以,只能在王熙凤身上做文章,赏赐财物有点随大流了,在嫁衣上头做文章,属于格外恩典了。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人能穿什么衣服,都是有讲究的。官员的级别,看补子就能看出来的时代,衣服首饰都不是随便能穿戴的。

  “嗯,这个好,凤冠霞帔,再赐一套首饰搭配,能让那小子感激一辈子,王家姑娘风风光光的嫁过去,在贾家也要收着点脾气。”承辉帝这话不是乱讲的,龙禁尉分三个部分,密卫、内卫、外卫。三者各有不同的功能,其中密卫就是负责情报查探。

  贾家王家,都有密卫的探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开的秘密,只是不会说破,也不对去查谁是密卫的探子。这么一来,勋贵家里的一些不私密的消息,密卫都会传递出来。

  比如王熙凤在家里的地位和性格等等,也就是承辉帝关注贾琏,特意去看过相关报告。这才知道王熙凤在王家,尽管是个姑娘,却是个泼辣的性格,说的不好听就是跋扈。

  尽管不担心贾琏压不住场子,这不是能帮忙也算施恩于下么?

  …………………………

  贾蓉准备的酒席,没叫其他陪酒的人,只留下两个丫鬟站一边伺候着。

  这一类青涩的丫鬟,贾琏不会多看一眼,而是专心享受美食,顺便给贾蓉灌酒。

  当然也不忘记给贾蓉画饼,也不算画饼,是真的可以实施的计划。

  “如今市面上,寻常人抽烟袋,有钱人玩鼻烟,我觉得两者都存在不方便的问题,你看啊,抽烟袋的总的带着烟杆,玩鼻烟的要有个鼻烟壶,还特别的讲究。”说着话,贾琏从身上掏出一个木盒子,打开后往前一推:“这是我手卷的,纸张还差点意思,大概其就这样。”

  贾琏推出的自然是卷烟,手工做自然是费劲的,需要耐心。这不是贾琏不缺人么,找几个人表达一下要求,让人来卷就是了。

  贾蓉拿起看一眼时,贾琏已经点了一根,抽一口后夹在手里,风格非常的独特,口中道:“伱看啊,京师这么多文人墨客,人手一根夹在手里,一边冒烟,一边说话,仙气飘飘。回头在报上在写点文章吹捧,这买卖不就做起来了么?”

  贾蓉确实长进了,拿着卷烟看了好一会才道:“这东西一旦推开了,销量惊人。海量的烟丝从哪来,人工卷烟的产量能保证么?这用的人可海了去了,还有这纸是生宣吧?就这成本,很难打下来吧?”

  贾琏听了这话,忍不住竖起一根拇指,赞叹道:“不错,你算是练出来了,句句中的。烟叶的产地好办,把薛家拉进来一起做,销售渠道和原材料都解决了。剩下就是产能和成本了。纸可以找人专门做一点更薄的纸,手工卷烟很慢,那就上机器。说到机器,明天我去工部观政,一个月的时间,应该能解决帮手工的卷烟机。现在不好解决的问题就两个,一个是烟叶的烤制,一个是专用的纸张,这俩问题你找薛蟠商量着来。”

  贾蓉丝毫不怀疑贾琏的点子,毕竟尝过甜头的。说的严重一点,他对贾琏盲目崇拜了。

  “行,我知道薛蟠住哪,明天去找他商议,得抓紧点,回头皇商的事情办好了,他回金陵去,再想找他就得多费工夫。”贾蓉一边说话,还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册子和炭笔,刷刷的将贾琏之前说的话记录下来。

  “嗯,事情不着急,这生意有的做。初期主要把握口味和品质,找出最合适市场的产品,然后再推广做大。”贾琏再次提醒一句,生怕贾蓉着急了。

  两人边聊边喝,情绪高涨的贾蓉,没一会就不行了,晕乎乎的坐着都在摇摆。

  贾琏见状,继续端起杯子要劝酒,不想贾蓉直接趴桌上,推了几下都没动静。

  咳嗽一声,贾琏招呼两个丫鬟扶着贾蓉去休息,假模假式脚步不稳的起身要回去。

  尤氏及时出现,看一眼局面,眼角含笑道:“这是喝了多少?”

  说着招呼银蝶,两人扶着贾琏去休息,顺便还派人去通知一声,贾琏喝多了,在这睡下。

  沉闷的呼吸声在安静的黑暗中回荡,一道亮光来自银蝶手里的火折子。

  银蝶手里多了把蒲扇后,亮光消失了。

  “刚才怎么回事?不怕闹出人命来?”贾琏的声音带着点起复,略带调侃意味。

  “噗嗤!”一声轻笑后:“我就是这么想的,指望他怕是指望不到一儿半女的。怎么,你怕?”这声反问很有意思。

  “就他那个德行,我有啥可怕的。当我看不出来,他巴不得呢。这不是担心你么?”

  窸窸窣窣的一阵响声后,摇曳再起。

  窗外风声呜咽,一场夏日的夜雨来的又急又猛,庭院内残花落尽,飘于水上。

  ………………………………

  早起的贾琏回东跨院收拾收拾出门,拿着承辉帝御笔开出来的评价文书直接去工部,这是贾琏特意要求的,并且让承辉帝用了私人小印玺,上有【承辉】二字。

  承辉帝的评价里用上了这么一些字眼,【踏实勤勉,视野开阔,诚大才也,各部请开方便之门。】讲道理,别人走关系那叫作弊,贾琏拿着皇帝这份评价文书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在开挂。真就是在开挂啊,梁道远看了落款处的印,差点直接抑郁了。

  本打算还要亲手写一份评价文书,明着鼓励,实则敲打几句,没曾想这厮开挂了。

  我这还怎么评价?

  “嗯,贾琏,接着想去哪观政?”梁道远真是恨不得直接把事情丢给下面的人去面对,奈何这不是自找的么?这种如同吃了一个活苍蝇的感觉,梁道远再也不想面对了。

  “回梁相,琏欲往工部观政。”贾琏对梁道远的感受毫无察觉,说出自己的意向。

  梁道远听了顿时眉心一阵乱跳,惊呼:“工部?”很快就恢复:“不妥吧?”

  【你要去了工部,怕有人传谣,说梁某人心胸狭窄,打击报复。】

  贾琏压低了声音:“回梁相,此陛下之意。”

  梁道远顿时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坐直了身子道:“原来如此,那便如此。”

  既然是皇帝的意思,那就不是背黑锅,叫做勇于担责。

  梁道远手脚麻利的写了一份观政差遣文,咣当一声大印落下,麻利的解决了流程。

  目的达到的贾琏,谢过梁道远之后,走出吏部。

  ……………………

  正在闺房里准备嫁妆的王熙凤,总觉得眼皮一直在跳,心道不会是有啥事情吧?

  正想着呢,王仁冲进来了,扶着门口气喘吁吁的,王熙凤见状顿时心头一紧,出事了?

  王仁喘息一会,缓和之后指着大门的方向:“皇后懿旨到,赶紧出去接旨。”

  周皇后跟前的孙太监在正堂落座,王子胜正在陪着奉茶呢。

  正常情况下,周皇后与王家是没有任何来往可能的。

  所以,孙太监来的就格外的突兀,王子胜惴惴不安,也不敢多问啊。

  得知是给王熙凤宣旨时,王子胜的心脏跳的控制不住了,总觉得要出个大的。

  仔细看孙太监的表情,这位倒是一直笑眯眯的,显得极为客气,丝毫没拿大。

  王子胜的心跳越发的加速,这次嫁闺女,怕是要满京城都风光一把了。

  随着王熙凤出现并见礼后,孙太监笑眯眯的展开懿旨并宣读完毕!

  听完圣旨内容后,王熙凤整个人都兴奋傻了!

第153章 王熙凤进宫谢恩

  体面,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对于古人而言近似无价。

  周皇后的大手笔,真就是大手笔。嫁衣,周皇后当年做王妃时穿过一次,从此深藏箱底,这次拿出来赐给王熙凤做嫁衣,全套首饰,也是她当年出嫁时戴过的,一起赏赐了。

  就这么一套超规格的嫁衣和首饰,这就不是传家宝了,是护身符。但凡王熙凤今后不是谋逆的大罪,只要周皇后在一天,就没人敢惦记。

  只能说周皇后这个人太狠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王熙凤傻了,王家的女人们嫉妒的快发疯了!

  孙太监倒是笑眯眯的看着,一点不带催促的,等王熙凤回魂谢恩后,这才笑着走人。王家塞过来的银票,自然是不客气的笑纳了。这钱,给多少都敢收,回去后还能公开的说。

  这一整日,王熙凤都不太清醒,很难从那种云端漫步的感觉中走出来。

  王家后院的女性,不论地位高低,都来看一眼,贺一声。王熙凤抬起的下巴,一天都没能放平,冲击力真是太强了。谁都知道,周皇后不是冲着王熙凤来的,架不住人家嫁的好啊。

  比起周皇后,承辉帝“小气”多了,只是通过元春的手,赏了一批丝绸锦缎瓷器玉石。

  而且是周皇后赏赐王熙凤的三日之后!

  得到消息的贾琏也有点懵圈,周皇后这唱的是哪一出啊?

  前来送信的平儿,心情也极为激动,也不知道该说点啥才好,就这么安静的站着。

  回过神的贾琏叹息一声道:“恩情太重了!得,已经这样了,去给老太太报信,让她开心开心。”说着话,贾琏招呼平儿跟上。

  荣禧堂这边,随着平儿把来意说了,贾母直接惊的站起来,口中喃喃:“祖宗保佑!祖宗保佑!”贾敏则是被惊的微微张嘴,好一阵都没合上,她不是没见过大场面,但眼前的消息还是太过惊人了,当今皇后把嫁衣和首饰赐给王熙凤了,这上哪讲理去?

  回头王熙凤嫁过来,东西二府,真就是横着走了,唯一能镇住她的也就是贾琏了。偏生贾琏给外面的印象是个宠妻狂魔。想到这里,贾敏同情的看了一眼眼珠子发红的王夫人。

  说到这个事情呢,要讲嫉妒,你也得有那個资格不是?这荣国府里的女人们,有资格嫉妒的,也就是贾敏和王夫人了。邢夫人这种填房,得知消息之后,连嫉妒心都没起,就剩一点不敢奢望的羡慕,将来王熙凤过门,邢夫人哪里敢拿架子?

  震惊了一圈之后,贾母回过神来,看看女儿与媳妇,只能叹息道:“风儿真是好命!”

  贾敏头一回没有任何异议的附和:“是啊,这命也太好了一点,我眼珠子都红了。”

  贾母被这话说的气笑了,抬手轻轻的打了一下贾敏道:“你嫁的不差了,奈何琏儿气运太盛,福泽贾家至余,连风儿都带上了。”

  贾敏一听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王夫人在一旁坐着没说话,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王家是有面子,但也到不了周皇后赐嫁衣首饰的程度,只能是贾琏带来的结果。

  真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皇帝怎么就如此的看好贾琏?这么点岁数,没道理啊。所以,只能是气运太盛的缘故,连带着贾家跟着得了好处。想到周瑞那边通报的关于东平王府的摆酒赔罪事件,王夫人越发的笃定这一点。

  正在与几个门客一起吟诗作乐的贾政,听到长随传来的消息时,手里的酒杯失手,落在地上“啪”的一声就碎了。太上皇那会,贾代善走后,京中传言,代善余泽,尽在贾二。

  这个说法,贾政是非常认可的,毕竟他没资格继承爵位,却得了个五品官。

  京中权贵圈子的统一口径,贾家在朝中的直系男丁,贾政就是顶了。

  贾琏没有冒出来之前,情况也确实是这样。

  可以说自打贾琏横空出世之后,贾政的地位真就是一天不如一天。

  以前还能板着脸训斥贾琏几句,现在贾政在荣国府里头走动,真就是躲着贾琏。

  一干门客也都是表情复杂的看着贾政那张瞬间呆滞的脸,同时心忧这份清闲门客的待遇还能持续多久。王熙凤进门之后,管家的一定是她。到时候贾政想从公中拿钱来养门客,总得知会一声吧?哪怕王熙凤没意见,也得问问贾琏吧?

  想到贾琏,这些门客心中的苦涩更甚。都是读书人,这些人其实是最有机会接交贾琏的,奈何是贾政的门客,忌惮着东家不高兴不是?

  荣禧堂这边,心情激荡之后的贾母看看女儿,贾敏心领神会的站起道:“母亲,如此大喜之事,应设宴以示庆贺。”

  贾母颤巍巍的起身道:“正当如此。”

  一干妇人纷纷祝贺贾母,好话不要钱似的堆过来,人群中的尤氏并不往前,而是原地用眼神偷偷看贾琏,感受到目光时,两人对视,水汪汪的尤氏坚持了几秒才低头。

  众人准备时,贾敏拉着贾敏说悄悄话:“当初琏儿的婚事,想找个好媒人,北静王、东平王,西宁王都给回绝了,最后是南安郡王那边松的口。我知道是南安郡王承当年你爹援手之情,本以为这份人情就此用完了,不曾想还有今日。”

  贾敏听了微微一笑道:“母亲,琏儿有句话说的好,做人呢,还得靠自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贾家也一样,自个儿不争气,先辈留下的余荫再多,也有用尽的时候。”

  贾家这边热热闹闹的一天,王家那边也不遑多让。

  王子胜直接宣布,原先准备的嫁妆翻倍不说,再加上金陵老家那边的五千亩良田。

  王家人再有不满,此刻也都憋在肚子里,没人敢龇牙。

  这事情说是贾琏带来的荣宠不假,但这是王家嫁女儿。受了赏赐的王熙凤,次日一早抹黑起来,沐浴更衣,进宫谢恩。

  头一回进宫的王熙凤,这一路上自然是惴惴不安。出门前,隔壁的叔母再三交代礼仪,真进了宫门,什么都忘记了。如同木偶一般的,跟着太监挪步。

  没到坤宁宫呢,路边站着一个宫妆女子,身后太监宫女。

  见到王熙凤,该女主动上前:“风儿,我是你元春姐姐。”

  王熙凤瞬间就清醒了,说到底,这是二房出身的。

  赶紧上前见礼:“王熙凤见过贵人!”

  元春丝毫没有妃子的架子,上前拉着王熙凤的手,站在路边说话,带路的太监也没催,甚至识趣的走出十几步,远远的等着。

  “千万别见外,我在这宫里能有今日,多亏了贾家出了个麒麟儿。”

  王熙凤惊的以手掩嘴,眼睛也圆了,完全不敢置信的样子。

  “具体的原因我也不清楚,回头等过门了,你问琏哥儿就知道了。”元春见状继续解释,王熙凤这才稍稍好一些,依旧难以置信,贾琏怎么能影响到宫里的元春呢?

  元春自然不会在这里跟她详细解释,什么叫娘家人的作用。后宫佳丽三千,是个缺美人的地方吗?这地方是你靠长相就能得宠的么?即便你得宠了,就能长久维持的么?当今陛下是好色不假,但更重实际利益。这些话没法说,只能拉着王熙凤的手鼓励她。

  “有琏哥儿在,风儿大可安心。皇后是个极温和的人,见了你就知道了。时间不多了,我也不方便送伱,等见了皇后,再来我处叙话。”元春交代一番便走了。

  王熙凤不知道的是,元春能出面说几句话,那也是先求皇帝答应,再求皇后开恩。

  为此,元春答应了承辉帝一件以往不能接受的条件。

  王熙凤当然知道元春为何进宫,权贵家族的女儿家,很小就有被送进宫里求荣宠的自觉。

  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因为个人意志发生任何变化。

  女人在古代想嫁的符合个人心意,真是比买彩票概率都低。王熙凤这种出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还好点,平儿这一类陪嫁,看称谓就知道了。

  元春的出现,还是让王熙凤的情绪大大的缓和,再往前时,心中的忐忑消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