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国复兴,从收复外蒙开始 第240章

作者:捞德一

海军中校军衔。

另外,这支海军人数太少了,我需要扩军,这扩军人选招募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听到这话,王友海的呼吸蓦然一滞。

兴奋的不知所措。

“将军,这么重要的任务,我……我担心……”

“担心什么,你放开手脚去办,海军训练的事情,我会另外安排五十名军官协助你。”

苏远当然不会指望他一~个人。

他的系统奖励里,还有一百名海军军官。

在这~里留下五十人,另外五十人安排到北海。

再组建一支北海舰队。

王友海心脏突突狂跳,深呼数口大气后,他郑重道。

“是,将军,卑职一定保证完成任务。”

扩军的事情交代了,苏远又在王友海的带领下,亲自登船体验了一番。

自大航海时代开启,海军就变成了所有军种里,最重要的力量。

未来的世界,更是海军的天下。

英法美日等国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靠的正是海洋霸权。

一天后。

苏远与上官婉坐车赶往上乌金斯克。

经过平权立法的治理后,这座城市也呈现出了与外草原一样的新气象。

工人们不再为贵族打工,百姓们不再受到上层的剥削。

  [灵 珑]811737666[灵 珑]

大家都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努力生产,多劳多得。

当苏远再次来到这座城市的消息传开。

很多百姓,自发走出家门,夹道欢迎。

仿佛在恭迎他们的精神领袖。

苏远的车辆,从城中主干道驶过。

百姓们保持着纪律,堵满了街道两旁,挥舞双~手欢呼着。

苏远打开车窗,与大家挥手示意。

没多久,车辆便来到了市政大楼。

吕人杰、赵充国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人群中,还有一~个脸蛋俏丽的白人少女,双眸亮闪闪的,一眨不眨的盯着那辆缓~缓驶来的汽车。

当苏远从车上走下来,那少女的嘴角,微微不自觉上扬了起来。

“将军!”

吕人杰等人,齐齐敬礼。

“外面天气怪冷的,让大家都回去吧。”

苏远笑着挥了挥手。

随后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入了市政大楼。

“人杰,你和婉儿马上安排一下,在上乌金斯克火车站,准备欢迎仪式。

明天上午,苏毛考察团的就要过来了。”

随着他们和苏毛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

上乌金斯克和伊尔库茨克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早已被重新修好了。

如今两国铁路畅通,商贸往来十分便利。

苏毛考察团的第一站,就是上乌金斯克。

吕人杰笑道。

“将军放心,这件事上官参谋长早就跟我通过气了。

为此,艾莉丝特意准备了三份方案,都非常符合毛子人的传统。”

苏远侧头看向人群中,一~个怯生生的女孩。

艾莉丝脸蛋娇羞,有些不好意思的避开了他的目光。

苏远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

“看来,你在这~里工作的还不错。”

……………………………………………………一.

第154章,西伯利亚大开发,与斯达林的首次会晤

这位昔日的贵族小姐,伯爵之女。

摇身一变,成为了无产阶级联盟的代表人物。

艾莉丝红着脸说道。

“多亏了大家都很照顾我。”

苏远笑了笑,没再多说问什么.

他走进市政办公室,检阅了一番这几个月,各部门工作。

上乌金斯克工业基础完善。

随着社会趋于稳定,周边大量的居民迁徙而来。

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发展的比库伦更加迅猛。

特别是工商业,是目前苏远占领的各地中,除了海参崴和汉城,最发达的城市。

“那几个煤铁铜矿开发的怎么样?”

苏远放下文件,抬头问道。

吕人杰如实回答。

“都已经建厂开发好了,预计下个月就能持续产出矿石。”

西伯利亚矿产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历史上,苏毛能成为超级大国。

靠的就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将军,煤铁铜都还好说,但这~里的冻土层太厚了,油田开发难度很大。”

吕人杰一脸无奈。

之前,苏远给了他一份资源矿产分布图,让他主管资源开发这一方面。

这个任务相当艰巨。

为此,他找了很多专家,但都没办法解决。

以现在人类的科技发展,暂时无法钻开厚厚的冻土层,获取西伯利亚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

即使是苏毛,也是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具备开发西伯利亚的条件。

苏远笑着站起身来。

“油田开发的事情,你暂时不用管了,我会让其他人处理。”

收复半岛南部后,苏远又获得了不少奖励。

其中就有一套开发油田天然气的设备。

另外还有一百名资源开发团队。

苏远这次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办成这“五八三”件大事。

把西伯利亚的大开发,提上日程。

在当今时代,资源就是经济,就是战斗力。

没有资源,强如东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苏远顶着严寒,冒着巨大的风险,收复北海乃是整个远东。

主要就是看中了这片土地下,埋藏的无数资源。

曾经有专家预测过,如果能将西伯利亚开发完全,足够供养全人类上千年。

当然,这个设想不太可能实现。

西伯利亚的冻土层太厚了。

特别是靠近北极圈的地带,深达数千米。

即使是一百年后,人类的科技,也难以触及那片冻土之下的资源。

不过,在北海附近,冻土层没有到那么夸张的地步。

查阅了一番市政的工作后。

苏远又去各大工厂视察了一圈。

工厂的工人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一听说苏远来了,全都激动的不得了。

他们现在的工资福利,比以前翻了三倍。

而且还是实行时薪制,干的越多,拿的越多。

工人们充满干劲,产能效率大~大增加。

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路。

这些商品向西可以远销莫~斯科、欧洲各国,向东可以进入东北,乃至华北、华东。

工人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城市的税收,才能充足。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离开工厂,苏远一路坐车出城,来到了北海东岸。

说起来,这还是收复北海后,第一~次亲临此地。

湖面波光粼粼。

微风吹拂,荡起一圈圈涟漪。

放眼看去,根本看不到对岸。

难怪,古人来到这~里第一眼,便将其当做了海。

这湖是真的大!

壮美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站在湖边,仿佛一场心灵的洗涤。

在东岸一处水湾地带,坐落着一~片快要完工的厂区。

那里正是从海参崴,迁徙过来的造船厂。

苏远进去视察了一圈。

各种设备一应俱全,都是东洋产的机器。

用这~里的设备,造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战舰,完全没有问题。

但苏远明显看不上这些货色。

要造就造超一流军舰。